5.2 生活中的透镜 学案(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 生活中的透镜 学案(有答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1. 了解大自然中的透镜(水透镜)所成的像
2. 知道照相机所成的像的特点
3. 知道投影仪所成的像的特点
4. 知道放大镜所成像的特点
5. 能区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自主学习】
一、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由一组透镜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个 。来自物体(人或景物)上每一点的光经过胶片照相机的镜头后都在胶片上 成一点,所有会聚的点就形成了被照物体的像。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比较 ,像是 、 的。
二、投影仪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 ,来自投影片(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 在天花板上,形成图案的像。物体离投影仪镜头比较 ,像是 、 的。
三、放大镜
生活中常用的放大镜也是一个 ,它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这时我们看到的像是 、 的。
四、实像与虚像
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光通过凸透镜射出后 而成的。如果把 放在像的位置,确实能够 所成的像。这种像叫做 。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来自物体的光 而成的,它和物体分别位于凸透镜的 。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放大镜所成的像也是 (两者的本质不同)。凸透镜成虚像时,通过凸透镜出射的光没有会聚,只是人眼逆着出射光的方向看去,感到光是从虚像的位置发出的(但是实际上是光源发出的),物体和虚像位于凸透镜的 (平面镜所成的虚像则是在 )。
【例1】下图的梳妆镜、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四个光学仪器中,与其它三个成像原理不同的是( )
A. B.
C. D.
【例2】如图所示的饮水机桶,内装有半桶水。从侧上方可以看到桶的底座在甲、乙两处呈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实像,乙是虚像
B.甲是反射形成的,乙是折射形成的
C.甲是桶底座真实的位置
D.甲、乙都是虚像
【例3】兴庆公园位于古都西安城墙外东南角的咸宁路上,该公园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关于公园里的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红色的枫叶吸引了无数游客,枫叶成红色是因为枫叶吸收了红光
B.城墙上的景物在护城河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
C.雨后,湖面上方架起一道彩虹,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D.清晨,透过树叶上的露珠,能清晰的看到叶子的叶脉,因为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例4】某图书馆引进了一款高科技阅读设备——“AI光影阅读器”,如图所示。该设备利用激光投影和成像技术将阅读资源投影到桌面上,直接在桌面上用手指进行翻页操作,就像在手机屏幕上操作一样。下列关于此设备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是凸透镜
B.白色桌面更好一些,因为白色桌面可以反射各种色光
C.桌面上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D.选用粗糙的桌面是为了让光发生漫反射,使周围的人能看到
【例5】如图所示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刘充国印”的展台,台上的观察镜是由一块平面镜和一块凸透镜组成,透过上方镜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印章,通过下方镜可以看到印章底部的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方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B.下方镜利用了光的折射
C.下方镜所成的是虚像
D.下方镜成的是放大的像
【例6】“苍苍芳草色,含露对青春”。如图所示,青草之上的一颗小小露珠中,能映出春景缩小的倒影,下列光学仪器,与这个现象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平面镜
【例7】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工作原理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B.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减小屏幕与投影仪间的距离
D.若不小心手挡住透镜的一部分,屏幕上的像仍然完整
【课后巩固
1.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B.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C.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D.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2.在“生活中的光学仪器”跨学科实践活动收集资料中,有张照片展示了文物展中用到的光学元件,通过元件会看到正立、放大的文物,该光学元件是(  )
A.凹透镜 B.凸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彩虹是色散现象
B.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发生改变
C.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要想用照相机拍电视机上的画面必须使用闪光灯
D.镜子上蒙上一层小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成的像,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4.如图所示是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它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透过凸透镜可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印章
B.观察到的像与印章在凸透镜的同侧
C.若想看到更大的印章,可以将凸透镜靠近印章
D.下方平面镜成像原理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
5.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中国西安举行,这是31年来中国同中亚五国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以下对本次峰会四幅图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长安塔上的灯璀璨夺目,是因为它是光源
B.一道道光束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C.长安塔在水面上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观众在手机里看到的现场照片实际是虚像
6.安阳市文峰区CBD公园风景如画,如图所示,是在该公园用照相机拍的一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我们看到绿叶是因为树叶吸收了太阳光中的绿光
C.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漫反射现象
D.人眼视物时晶状体成像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7.有人用照相机对着平面镜拍照,想摄出平面镜内的人物,结果(  )
A.他不会成功,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B.他能摄出镜内的人物,而且和照相机直接对着人物拍摄没有区别
C.他能摄出平面镜内的人物,但照片的左右与实际相反
D.他能摄出平面镜内的人物,但照片的上下、左右都与实际相反
8.如图是晓丽同学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
9.如图所示是“花界”大熊猫——绿樱。绿樱学名郁金,它开花时花的颜色会随花期渐变,初期呈绿色,中晚期颜色逐渐变浅,最后变成黄白色。关于绿樱花期的一些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初期呈绿色,是因为花朵反射了绿光
B.周围景物在湖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
C.绿樱多变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原色构成的
D.清晨,树叶上会有露珠,透过这些露珠,能清晰的看到叶子的叶脉,露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10.用照相机拍摄操场上远处的同学,调节镜头后胶片上呈现清晰的 立、缩小的 像。保持照相机不动,若该同学水平向右运动,则像相当于镜头水平向 运动。
11.如图,在“自制照相机模型”时,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
(1)在取材时,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的材料是 (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膜;
(2)观察时,应选择 (填“亮”或“暗”)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
12.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球场草坪所用的自动灌溉工程得到了中国技术团队的支持。球场草坪种植的黑麦草,适合在湿度为50%的土壤中生长。灌溉技术的运用:
(1)传统灌溉采用如图(a)所示的喷洒技术,这会导致草叶灼伤,原因是:水喷洒在草叶上,如图(b)所示,透过水珠可见叶面正立、放大的 (虚/实)像,水珠作为 透镜,对阳光有 作用;
(2)霖霖技术团队选择如图(c)所示的地下渗透灌溉新技术,该技术既可避免草叶灼伤,又可节水,节水的原因是: 。
13.物理课上,小花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矿泉水瓶看到同学的“眼睛”,如图所示,此时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 透镜(填“凸”或“凹”),小花看到的“眼睛”是 (填“实”或“虚”)像。
14.如图所示,在“刷脸”取款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 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 像;当人脸稍靠近摄像头时,摄像头所成的像 。
1.照相时,选择不同的“光圈”以控制镜头的进光面积;选择不同的快门速度以控制镜头的进光时间。两者结合的目的是使底片受到的光照能量保持一定,光照能量过大或过小都不能得到好照片。下面的表格是某种情况下光圈与快门的几种正确组合。在“快门”一行中,“15”表示快门打开的时间是1/15秒,依此类推;在“光圈”一行中,“16”表示镜头透光部分的直径等于镜头焦距的1/16。依此类推,计算快门60对应的光圈一行的数字为 。
光圈 16 11.3 5.5 3.9 2.8 2.3
快门 15 30 60 125 250 500 750
【课后评价】
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照相机:凸透镜、会聚、远、倒立、缩小
二、投影仪:凸透镜、会聚、近、倒立、放大
三、放大镜:凸透镜、正立、放大
四、实像与虚像:会聚、光屏、承接(记录)、实像、会聚、两侧、虚像、同侧、异侧
【例1】A、【例2】D、【例3】A、【例4】C、【例5】C、【例6】A、【例7】C
【课后巩固】
基础练习
1. A、2. B、3. C、4. B、5. D、6. D、7. C、8. B、9. C、10. 倒、实、左;
11. (1)半透明;(2)亮; 12. (1)虚、凸、会聚;(2)减少了水的蒸发;
13. 凸、虚; 14. 凸、实、变大
能力提升
1. 8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