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4八上科学专题培优检测《溶液》说明: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B.硝酸铵溶解过程中吸热,溶液温度降低C.欲使100克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变成10%,可向其中加入5克硝酸钾固体D.25℃时,将某硝酸钾溶液蒸发10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10克水析出b克晶体,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2.下列各操作中,一定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的是( )A.对该溶液进行降温 B.对该溶液进行升温C.继续向饱和溶液中添加溶质 D.向该溶液中加入比其稀的溶液3.如图是利用淡化膜分离淡化海水的方法,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进入左侧的淡水池,海水中体积较大的盐离子和其他分子不能通过,从而得到淡水。该分离法的原理与下列操作最相似是( )A B C D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5. 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各20g,分别加入到四个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情况如表(温度保持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未溶解固体的质量/g 4.2 2 0 9.2A.所得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B.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丙溶液C.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关系为:甲=乙=丙=丁D.20℃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丁>甲>乙>丙6.如图是利用注射器进行电解水的创新实验,其中电极插入注射器筒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作用是增强水的导电性B.反应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减小C.实验成功时,左边注射器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约是右边的2倍D.两个注射器内的原始液面、电极长度要保持一致7.如图甲所示是一种简易的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可根据瓶内晶体的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如将瓶子放置于20℃的环境下,出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也会出现如图丙、丁所示的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外界温度是在不断下降的B.图丙中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C.从图乙到图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D.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丁8.如图所示为蒸发氯化钠溶液的过程,其中①→②→③为恒温蒸发过程,③→④为升温蒸发过程,②溶液恰好为饱和状态,下列溶液质量分数与蒸发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9.将8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溶质质量减少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C.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少 D.溶剂质量减少10.20℃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 26.5%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3.5g氯化钠,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6.5% B.30% C.25% D.29%11.在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③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①②④⑤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②③④⑤12.氯化钾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其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溶解度/g 27.6 34.0 40.0 45.5A.0℃时,25g氯化钾放入100g水中可得饱和溶液B.20℃时,100g 氯化钾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钾34.0gC.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0%D.60℃的氯化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13.下列关于a、b数值的比较中,a一定小于b的是( )A.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B.同一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解度为b克C.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向其中加入少量该物质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D.某物质的溶解度在低温时为a克,高温时为b克14.列表是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表格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氢氧化钠 碳酸钠20℃ 40℃ 20℃ 40℃水 109g 129g 21.8g 49g酒精 17.3g 40g 不溶 不溶A.表格能反映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且能反映出任意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B.由表格数据可知,物质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C.40℃时,将50g氢氧化钠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酒精中都能得到饱和溶液D.40℃时,将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的氢氧化钠酒精溶液中有沉淀生成15.学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分别用注射器迅速注入20mL、40mL、60mL蒸馏水进行三次实验,测出反应过程中温度几乎不变(水温、环境温度均为25℃)。压强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注射器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B.cd段气压快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对装置进行了振荡C.该实验能表明,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速率越快D.该实验条件下1体积水能溶解大于1体积的二氧化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16.苯酚是一种奇怪的固态有机物,它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60℃以下难溶于水,但在85℃时可以与水无限混合溶解。将50g苯酚投入的10℃的10g水中,并保持水温为10℃此时混合物为 ,加热煮沸时混合物为 (填“溶液”“悬浊液”或“乳浊液”)。17.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模型如右图,请你回答:(1)该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2)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218.科学中有许多概念是相对的,又是统一的。下图反映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以及稀溶液的关系。(1)从右图可以看出,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的关系是 。(2)0.9%的医用生理盐水可归于上图中 区域(选填“Ⅰ”、“Ⅱ”、“Ⅲ”或“Ⅳ”)。(3)实验室需要将35%的浓盐酸稀释为7%的稀盐酸。现要配制500g该浓度稀盐酸,需要35%浓盐酸_______g。19.A、B、C三只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水,在相同温度下,向三只烧杯中分别加入25g、15g、5g同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填烧杯编号):(1)A、B、C三只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2)A、B、C三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20. 研究物质溶解性实验中,小明将5克硝酸钾加入10克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甲图。(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此时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不考虑水的蒸发,计算结果精确到0.01)【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我能回答: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硝酸钾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1)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 g。(2)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该溶解度可能是 g。(3)在60℃时,1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g。(4)欲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应采取 的方法。22.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上升。这种物质是 (填字母)。A.氯化钠 B.硝酸铵 C.氢氧化钠(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和蒸馏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时,涉及以下实验步骤:①溶解 ②称量和量取 ③计算 ④装入试剂瓶贴好标签配制上述溶液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序号)。(3)某注射用药液的配制方法如下:①把1.0g药品溶于水配制成4.0mL溶液a②取0.1mL溶液a,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b③取0.1mL溶液b,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c④取0.4mL溶液c,加水稀释至1.0mL,得溶液d由于在整个配制过程中药液很稀,其密度都可近似看做1g/cm3。则最终得到的药液(溶液d)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23.在实验室里可用以下两种方法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1)请将方法一中的步骤补充完整: 。(2)方法一中,用天平称量食盐固体时出现如A图所示操作,其他操作均正确,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方法二中,用量筒量取15%的食盐水出现如B图所示操作,应纠正为 。(4)改正错误正确配制后,将方法一和方法二配制的两份食盐水混合在一起,混合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之比为 。24.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食品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NaCl)溶液”的实验:(1)完成此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①溶解 ②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 ③称量 ④计算(2)小婧按图2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 ;小婧纠正错误后,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她应 ;A增加适量氯化钠的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化 C调节游码 D添加砝码(3)溶解过滤。将粗盐溶解,并用漏斗和滤纸搭建的装置去除其中的泥沙。正确过滤后,展开滤纸,若灰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 (填字母)。A B C D25.今年九月,台风过后,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附近水源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如图一所示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一中操作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是 (填“Ⅰ”、“Ⅱ”或“Ⅲ”)。(2)在图二的Ⅲ操作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一种原因即可)。(3)水的净化再利用是节约水资源的一项重要措施。“生命吸管”是一种户外净水装置(如图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A.超滤膜可以过滤部分颗粒杂质,降低浑浊度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C.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净水D.椰壳活性炭消除异味、提升口感,是利用了它的吸附性26.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水的电解实验。用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在水的电解实验中,只起到增强水的导电性作用。(1)开始反应前a、b两管内都充满溶液.关闭活塞,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两管产生的气体如图所示,则a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写出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 ;(2)若实验中用4%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变为6.25%,则分解水的质量为 g。四、解答题(第27、29题各4分,28题6分,30题8分,共22分)27.经反复研究,发现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佳。现欲将lL无水酒精稀释成75%的酒精,问:需加水多少毫升?(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g/mL,水的密度为1.0g/m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8.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表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10 20 30溶解度/g 甲 15 25 50乙 15 20 30(1)20℃时,将15g的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g水中,所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2)10℃时,欲将15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要加水 g。(3)某同学欲将20℃时300g 20%的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他采用恒温蒸发水的方法,并进行了如下计算:解: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300g×20%=(300g﹣x)×40%解得:x=150g试分析:他能否达到目的,并说明理由。29.如图甲所示,室温下一小木块漂浮在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溶质为熟石灰),此时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小红同学往该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了一定量的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并导致温度升高)。请在图乙中画出小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并进行分析说明。(温馨提示:溶液的密度和溶液的浓度有关,熟石灰溶液的密度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30.某固态混合物中含有m克硝酸钾和若干克不溶于水的杂质,将此混合物加入n克水中,在10℃、40℃、75℃时观察,充分溶解后的结果如下,溶解度曲线如图。温度(℃) 10 40 75未溶固体(克) 261 175 82通过计算回答:(1)m、n的值各为多少?(2)75℃时所得溶液是否饱和?(3)若要在n克水中恰好溶解m克硝酸钾即饱和,则温度应控制在多少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30分)1~5 CDBAB 6~10 BDADA 11~15 DDBDD二、填空题(18分)16、悬浊液 溶液17、(1)氯化钠(或36克) (2)不变18、(1)饱和溶液可以是浓溶液,也可以是稀溶液 (答案合理均给分)(2)III (3)10019、(1)C (2)A≥B>C20、(1)试管底部还有硝酸钾固体 (2)0.33(或33%)21、4.5 <【解析】500mL=500cm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瓶如图的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为1.0g/cm3×500cm3×0.9%=4.5g。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22、(1)食盐 (2)C (3)③②①④ (4)0.1%三、实验探究题(30分)23、(1)溶解 (2)偏小 (3)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4)1:1924、(1)④③①② (2)食盐和砝码放错盘了 B (3)D25、(1)Ⅰ (2)玻璃棒 滤纸破损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3)C26、(1)氢气 (2)氢气+氧气水 36四、解答题(22分)27、解:1L无水酒精质量为1000mL×0.8g/mL=800g 设需加水的质量为X.800g/(800g+x)×100%=75%X=266.7g加水的体积为266.7g÷1.0g/mL=266.7mL答:需加水的体积为266.7mL28、(1)20% (2)150(3)他不能达到目的;20℃时20%的甲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9、解释: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放出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熟石灰因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溶液的浓度降低,密度变小,因为木块仍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不变,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V排变大;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变化情况刚好相反,所以V排又变小;冷却到室温时,该溶液的浓度、密度与开始时相同,所以V排也减小到与原来相同,并保持不变。30、解:(1)根据硝酸钾溶解度曲线,温度从10℃升高至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从20.7g增大到63.7g,溶解度增加了63.7g-20.7g=43g,而实验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增加了261g-175g=86g,因此可得知实验中所用水n为200g;200g水在10℃最多溶解硝酸钾20.7g×2=41.4g,则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41.4g+261g=302.4g。温度从40℃升高75℃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加了150g-63.7g=86.3g,则200g水从40℃升温至75℃时可以多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为86.3g×2=172.6g,而实验中固体质量只减少了175g-82g=93g,说明所剩余的82g固体不含硝酸钾,全部为不溶于水的杂质,则所取硝酸钾的质量m=302.4g-82g=220.4g;(2)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0g水从40℃升温至75℃时,需要多溶解硝酸钾86.3g×2=172.6g,溶液才能继续饱和。但由表中数据可知只有93g硝酸钾继续溶解,因此此时的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3)n g水中恰好溶解m g 硝酸钾,此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根据溶解度曲线可查得,此时温度为60℃。36克氯化钠100克水第17题图第18题图第19题图第21题图第20题图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精品科学工作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