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培优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培优卷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培优卷 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解:“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意思是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B。
2.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跳舞草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发育和遗传;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存储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A正确。
故选:A。
3.解: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A正确。
B、细胞学说认为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B正确。
C、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但所有生物并不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如病毒无细胞结构,C错误。
D、细胞学说是19世纪40年代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D正确。
故选:C。
4.解:A、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皮肤在免疫中起保护作用,因此,细胞膜与皮肤在人体免疫中作用类似,A符合题意。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C不符合题意。
D、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着多种物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解:此图有叶绿体、细胞壁和液泡属于植物细胞。
故选:B。
6.解:A、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的形态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的基本结构却是相同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A正确。
B、大肠杆菌的结构与植物细胞相近,都有细胞壁,但大肠杆菌与李树的营养方式却截然不同,B正确。
C、动物细胞核植物细胞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而动物细胞没有,因此,图示②、③主要区别是③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②没有C正确。
D、动物的组织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4种,而植物的组织没有上皮组织,D错误。
故选:D。
7.解:A、光线强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平面镜,光线弱时使用③反光镜的凹面镜,因此,③反光镜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正确;
B、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坏玻片标本,正确;
C、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将图二中的物像在视野的左方,要想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错误;
D、从图三到图四,细胞体积变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因此,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正确。
故选:C。
8.解:A、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先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故应先在低倍镜下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A不符合题意。
B、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故将物镜③低倍物镜转换成②高倍物镜观察细胞,应调节细准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B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故将物镜③低倍物镜转换成②高倍物镜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C符合题意。
D、观察细胞要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同时把观察到的物像画在纸上,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解:A、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P目镜位置,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 Q物镜 位置,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A错误。
B、乙装片内有气泡,是由于加盖盖玻片操作不规范引起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B错误。
C、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丙相应操作,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变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使使物像更加清晰,C正确。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若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箭头指向是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后还是顺时针方向。视野中细菌的运动方向是逆时针,实际运动方向也为逆时针,D错误。
故选:C。
10.解: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进行染色的方法是在载玻片上,盖玻片的一侧滴加染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使梁液浸润整个标本。ABC均错误,D正确。
故选:D。
11.解:一、取镜和安放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③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①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④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四、整理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反光镜竖直放置。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故正确顺序是:③①②④。故选:A。
12.解:A、在找到物像后,调节①细准焦螺旋来观察物像就更加清晰了,A错误。
B、1表示的物镜镜头短,放大倍数小,看到的细胞数量多,B错误。
C、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实际的位置是在左上方,所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玻片标本应往右下方移动,C正确。
D、洋葱表皮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无法在显微镜物像中观察到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13.解:A、若视野较暗,可以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A正确。
B、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这些黑色圆圈是气泡,造成此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盖玻片盖的不当引起的,擦拭目镜也应用擦镜纸,B错误。
C、在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宜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或重新制作临时装片,C正确。
D、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视野中细胞结构模糊,可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图像更加清晰,D正确。
故选:B。
14.解: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在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故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5.解:A、人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错误。
B、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错误。
C、图的右侧没有注字,错误。
D、该图正确且符合生物绘图基本要求,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解:(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单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分析图中序号所示的步骤可知正确的操作顺序应为:③④②①;
(2)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大幅度的升降镜筒,以便找到物像。所以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然后再寻找物像。
故答案为:(1)③④②①;
(2)C。
17.解:由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可知:[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
(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在细胞质中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因此,甲图是动物细胞,乙图是植物细胞。
(2)[①]细胞膜起着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最外一层较薄的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故答案为:(1)乙;细胞壁;叶绿体;(2)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3)细胞壁。
18.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细胞质环流方向为逆时针。因此,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是位于液泡上方;细胞质环流的方向是逆时针。
故答案为:上方;逆时针。
19.解:(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①滴、②刮、抹、④盖、③染和吸。故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
(3)图中甲乙无螺丝纹,是目镜;丙丁有螺丝纹,是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若想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丁。
(4)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暗,反光镜使用平面镜,遮光器使用小光圈。
故答案为:(1)①②④③;
(2)右上方;
(3)甲丁;
(4)反光镜和遮光器;使用平面镜和小光圈。
20.解:(1)小草一天天在长大,说明生物能生长发育。
(2)牵牛花的茎有沿着其它物体呈螺旋状缠绕的本领,属于缠绕茎。植物的向光性是植物应激性的一种。植物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会弯曲向光源生长,所以一盆正常生长的牵牛花放在窗台上,让它接受从窗户射入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小科发现它的生长情况是向窗外弯曲生长。
(3)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表明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属于应激性。故选:C。
故答案为:
(1)生长发育。
(2)缠绕;窗外。
(3)C。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解:(1)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污点,则污点只可能在玻片、物镜、目镜上。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则说明黑点不在玻片上;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则说明黑点在目镜上,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物镜有螺纹,安装在装换器上;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因此玻片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甲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上方,要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主要操作步骤是:
④将玻片向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故答案为:(1)B;
(2)C;
(3)④①⑤。
22.解:(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简要步骤:擦、滴(清水)、撕、展、盖、染、吸。所以,图中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②擦、①滴、⑦撕、④展、③盖、⑤染、⑥吸。故选:D。
(2)为了便于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结构,要对细胞进行染色。细胞核易被碱性染料染色,所滴的液体是稀碘液(或碘液),可以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故选D。
(4)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下方,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某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个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故答案为:
(1)D。
(2)稀碘液(或碘液)。
(3)生理盐水;D。
(4)右下方。
23.解:(1)观图可知:③是转换器、⑤是载物台、⑦是粗准焦螺旋
(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画图。故选:B。
(3)无螺丝纹是ab目镜,有螺丝纹是cd物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亮,反之,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若想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你认为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短目镜b和长物镜c。
(4)①小科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更正: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②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动临时装片,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物镜上。
③视野一在视野的右上方,视野二的图像在视野的正中央,且图像变大,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向右上移动装片,将装片称到视野正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清晰。故选:B。
答案为:(1)转换器;载物台;粗准焦螺旋;
(2)B;
(3)bc;
(4)①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更正: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②物镜;③B。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2.1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培优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诗句中对“犬”的描写,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能进行繁殖 B.具有应激性
C.具有生长和发育的现象 D.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2.学校举行的综合实践课程有:空气动力船、茶艺师职业劳动体验等,小实同学选择了野外自然课程。他在百果园中观察并学习了各类动植物及其特征。请根据信息回答下面小题。小实了解到,跳舞草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根据声音变化,叶子自然舞动的植物。构成跳舞草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3.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B.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C.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4.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病毒等植物病原体攻击。经过长期进化,植物已形成了一系列和人体类似的防御反应机制,从而阻止或消除病原体入侵。下列植物细胞结构与皮肤在人体免疫中作用类似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壁 C.细胞质 D.液泡
5.如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细胞模型。他用大米和黑米表示细胞膜和细胞壁,用绿豆、黑豆、黄豆分别表示叶绿体、细胞核和液泡。该模型最可能表示哪一类生物的细胞(  )
A.动物 B.植物 C.细菌 D.真菌
6.依据图①~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示①、②基本结构相同,形态不同,功能不同
B.图示③、④的基本结构中都有细胞壁
C.图示②、③主要区别是③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等,②没有
D.图示②能形成肌肉组织,而图示③可形成上皮组织或营养组织等
7.如图是某同学在生物实验课上使用的显微镜及观察到的不同视野。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③可以调节视野光线强弱
B.转动⑤使镜筒缓慢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
C.将图二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方移动玻片
D.从图三到图四,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视野变暗
8.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如图为“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部分图示。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想用高倍镜观察细胞④,应先在低倍镜下将装片适当向右下方移动
B.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应调节细准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
C.将物镜③转换成②观察细胞,发现视野中细胞数目增多,视野变暗
D.观察细胞要双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同时把观察到的物像画在纸上
9.如图:甲为显微镜结构,乙为高倍镜下口腔上皮细胞物像,丙为E(代表细胞)在操作显微镜前后的物像变化,丁为显微镜下某细菌的运动轨迹。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
A.甲:使用时应先使镜筒上升,眼睛注视Q,再使镜筒下降,眼睛注视P
B.乙:装片内有气泡,原因是细胞没有涂抹均匀
C.丙:将装片向左下方移至视野中央,转动物镜转换器为高倍镜,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
D.丁:细菌实际运动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10.实验是科学的重要方法,小明班级开展了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活动,经历了从宏观到微观的观察过程。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对细胞染色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操作中的4个步骤,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①②④③
12.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A.如图中,在找到物像后,为使物像更清晰,可调节②
B.如图中,能观察到清晰物像时,视野较亮且细胞数目较多的是②
C.如图中,要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往右下方移动
D.如图中,黑色的圆圈是气泡,同时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叶绿体
13.用显微镜观察自制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过程出现以下问题时,对策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现象 解决对策
A 视野太暗 使用大光圈与凹面反光镜
B 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用吸水纸擦拭目镜
C 视野中细胞有重叠 重新制作临时装片
D 视野中细胞结构模糊 调节细准焦螺旋
A.A B.B C.C D.D
14.小余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用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稀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B.生理盐水、凉开水、稀碘液
C.凉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D.自来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15.某小组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绘制其结构简图。下列简图中正确且符合生物绘图基本要求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显微镜是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显微镜。小秋想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上的细胞来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请你指导小秋完成实验。
(1)如图中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的是操作顺序是    (填图中序号)。
(2)调距时,先使镜筒下降,再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镜筒上升到最高点,还是没有找到物像,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    (填字母编号)。
A.前后转动粗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物像
B.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继续寻找物像
C.眼睛看着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降至最低
D.左眼看着目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继续寻找物像
17.根据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的是图   ,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液泡、   、   。
(2)图中结构①的功能是   。
(3)植物细胞中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的是   。
第17题 第18题
18.如图是某藻类细胞中叶绿体移动路线示意图,视野中的叶绿体位于液泡的下方,并绕液泡按逆时针方向移动,则实际上,该细胞中叶绿体的位置位于液泡的   (填“上方”或”下方”)和移动的方向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9.请回答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问题:
(1)如图1中几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标号)。
(2)如果要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向    移动。
(3)若你的显微镜只有四个镜头(图2),想在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4)因口腔上皮细胞的透明度较高,观察时应将视野调    ,方法是    。
20.小科美化生活,在小院里种植了牵牛花、含羞草等。
(1)它们一天天在长大,这是生物具有    的特征。
(2)牵牛花如图甲所示,小科仔细地看了一会儿,做出正确判断:牵牛花是    茎。一盆正常生长的牵牛花放在窗台上,让它接受从窗户射入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小科发现它的生长情况是向    (填“窗内”或“窗外”)弯曲生长。
(3)用手轻轻触碰含羞草的叶,叶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征。(填序号)
A.遗传 B.生长发育 C.对外界刺激能作出反应 D.繁殖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科学观察需要工具,显微镜就是其中一种工具。以下是小余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余同学在显微镜的操作中,眼睛需注视物镜的操作是    。
A.移动玻片 B.镜筒下降
C.调节反光镜 D.镜筒上升
(2)小余同学用低倍物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在视野内看到一黑点。当他移动装片时,黑点不动;当他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后,黑点还在原处,这一现象最可能的解释是    。
A.装片上有一小黑点 B.物镜需要清洁
C.目镜需要清洁 D.反光镜上有黑点
(3)小余改进操作后,在显微镜下看到了图甲所示的物像,为了更清晰地观察A细胞,得到图乙所示的物像,则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②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③将玻片向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④将玻片向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⑥调节粗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2.如图所示的是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步骤,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将图中操作步骤正确排序应为:   。
A、①⑥⑦④⑤②③ B、②①⑤⑥③⑦④
C、②①③④⑤⑥⑦ D、②①⑦④③⑤⑥
(2)图中⑤是染色,所滴的液体是    ,可以把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若此序列图标表示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则图①所滴的液体是    (清水或生理盐水),目的是    (填字母)。
A.利于染色 B.利于盖盖玻片 C.杀灭细菌 D.维持细胞形态
(4)某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个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
23.现代生物研究经常用到显微镜,认识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对于我们研究生物及医学极其重要,如图甲是显微镜结构图,请同学们认识,并回答问题:
(1)写出图甲标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③   ,⑤   ,⑦   。
(2)正常情况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筒的相对位置应该是图中的    。
A. B. C. D.
(3)图乙是显微镜的四个镜头,欲使视野中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填序号)
(4)小科同学在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的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
Ⅰ.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Ⅱ.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的一端在口腔内侧壁轻轻刮几下。
Ⅲ.将牙签上附着的碎屑均匀涂往水滴。
Ⅳ.盖上盖玻片。
Ⅴ.用稀碘液染色。
Ⅵ.用低倍镜观察。
请你根据小科的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科的操作过程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指出来并更正    。
②小科用显微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物存在,于是移动临时装片,污物不动:换用洁净的目镜后,污物仍然存在。据此判断污物最有可能在    上。
③图丙是小科在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装片过程中的两个视野,从视野一到视野二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B.向右上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C.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
D.向左下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