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地球自转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粤教·粤人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地球自转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粤教·粤人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 地球的自转(第1课时) 粤教版 (2024)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新课标要求 1.地球在宇宙中 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 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素养目标 人地协调观念: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体会人们顺应 自然规律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所展示出的智慧,宏观地理解人地关系,建立爱护地球的 观念。 地理实践力:通过运用地球仪或软件演示地球的自转现象,观察并说出地球自转的 方向、周期等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能从“宇宙一地球”的视角认识地球 自转,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感知。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说出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从联系、整体、动 态的角度,描述、解释、实证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学习重难点 1.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周期。 2.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时差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情分析 1.对地球自转概念的理解: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地球自转的基本定义,但部分学生对 于自转的方向、周期等具体细节的理解尚不充分。 2.地球自转与日常生活的关联: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自转导致的昼夜交替现象,然 而对于地球自转在地球气候、生物作息等方面的广泛影响,理解较为困难。 3.地理知识背景:学生对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理现象,例如时区差异、昼夜长短变化 等,掌握程度存在差异。 4.实践操作能力:在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表现出操作不熟练、观 察不细致等问题。 5.学习兴趣:学生对地球自转的学习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可能由于教学内容和方 法的单一性,难以维持持久的兴趣。 6.知识迁移能力:学生能够将地球自转的知识应用于其他相关学科,如物理、天文 等,但知识迁移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情境导入 【导入新课】 简单描述广州和喀什的地理位置,出示5月广州某学校 和喀什某学校的上课时间表,提问学生:两地学校上课的时 间存在什么差异 为什么存在这种差异 以设问的形式,引 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些地理现象的原因,导入本节课的课题 ——地球的自转,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利用真实的情境作为导 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一 自主学习 观察地球自转的视频和教材P49图3-1-1,回答问题: 1.地球是绕什么在不停地自转 2.地球自转的定义是什么 3.地球沿什么方向绕地轴自转 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 自转。在自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呈倾斜状态,其北端始终 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 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明确地球自转的基本概 念,让给学生形成相关概 念感性认识。
学习任务二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1.在图3-1-2上用箭头标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地球自 转的方向。 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课 堂,获得地球自转运动规 律的知识。

侧视 北极上空俯视 南极上空俯视 自西向东 逆时针 顺时针 补充以及秘诀:NNSS ni shun 北逆南顺 North South 地球自转的方向 2.地球自转一周大约需要24小时。请计算1小时地球 自转的度数。 教师进行引导总结:从侧面看,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 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 则为逆时针方向。地球自转一周为360°,自转一周大约24 小时,所以1小时自转度数为15°。
学习任务三 昼夜更替 1.阅读教材P51的“活动探究”,用地球仪、透明球体、手 电筒模拟昼夜更替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模拟昼夜更替实验现象记录表 实验部分是增强学生的动 手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 力。实际操作之中,学生 可能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可以去改进实验。
不同场景 地球自转时 地球不自转时 地球透明时 昼夜不断 □产生昼夜现象 □产生昼夜现象 昼夜情况 □不产生昼夜现象 □不产生昼夜现象
2.结合课本知识,读图3-1-3,完成教材P50的“问题思考”: (1)白昼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什么 (2)此时,莫斯科是白昼还是黑夜 (3)随着地球自转,莫斯科将进入白昼还是黑夜 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 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面向着太阳的半球,会被 照亮,为白昼;背对着太阳的半球则是黑夜。随着地球不停 地自西向东自转,便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学习任务四 时间差异 阅读教材P52的正文和图3-1-5,完成教材P52的“问题 思考”: 1.当北京时间是8:00时,开罗的时间是几点 两地 的时差是多少 2 . 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20:00,第24届冬季奥 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馆正式举行时,纽约 时间是多少 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在同 一纬度地区,东边的人们先看到日出,西边的人们后看到 日出。同一瞬间,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经度相 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为方便计时,人们规定,每隔 经度15°划分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相邻两 个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所在的东八 以问答法和演示法 结合,更加形象理解地球 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区的时间。开罗位于东二区,北京时间比开罗早6小时, 北京8:00时开罗2:00;北京时间2022年2月4日20: 00举行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时,纽约位于 西五区,北京时间早13小时,所以纽约时间是2月4日7: 00。
学习任务五 阅读教材P53的案例,说说时差现象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 响,并与同学分享。 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差等自然 现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重要影响。例如,人们“日出 而作,日落而息”的工作和生活节奏,以及出国旅行的“倒 时差”情况等,都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畅畅,上午好! 姨妈,晚上好! (
(美国纽约)
)(中国北京) 从生活之中的具体案例去 让学生感知时差对于生活 的影响。
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 方向与周期 昼 夜 更 替 与 时 差 绕转中心 : 地轴 方向 : 自西向东 周期 : 一天 昼 夜 更 替 时差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对人们生产 生活的影响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需要更加生动有趣,可以通过引入实例或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2.在讲解地球自转的原理时,应使用更直观的模型或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课堂互动不足,应增加提问环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讨论。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应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5.教学评价需要更加全面,不仅包括书面考试,还应包括口头表达和小组讨论等形式的 评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