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1.(2024七上·余姚期末)家住余姚城区某社区的小宁,周日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歌唱比赛,她的爸爸妈妈则参与了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投票选举。这分别体现了社区的(  )
A.文化功能 政治功能 B.文化功能 管理功能
C.管理功能 政治功能 D.服务功能 政治功能
(2024七上·余姚期末)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2.对该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图示地区主要地形是山地
②该图缺少地图三要素之一的图例
③图中①②③三地海拔最高相差100米
④图中甲处是陡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向东
4.(2024七上·余姚期末)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下列对湖泊之最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B.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C.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错
D.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死海
(2024七上·余姚期末)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宣告俄乌战争爆发。据此回答问题。
5.如果你想知道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哪里,最合适的是查阅(  )
A.中国交通图 B.世界气候分布图
C.俄罗斯地形图 D.世界政区图
6.据图可以看出俄罗斯(  )
①地跨亚欧两大洲
②所处纬度高
③国土面积远大于乌克兰
④是发达国家,乌克兰是发展中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2024七上·余姚期末)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以如图文信息判断这是(  )
信息1: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信息2:懂得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2024七上·余姚期末)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据此回答问题。
8.这两个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  )
A.交通便利,人口集中,适宜发展商业
B.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重要
C.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农业
D.邻近大河,便于生活用水
9.下表是两个遗址的部分考古发掘成果,可以用来研究(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盘 半坡遗址出土的炭化粟
A.远古的传说 B.早期人类的起源
C.原始农耕生活 D.社会重大变革
10.历史课上,老师对半坡人生活的介绍,引发了同学们无限的遐想。以下合理的是(  )
①当晨曦洒向广袤的土地,金色的粟杆已披上了五彩霞衣
②农耕、采集、纺织、制陶,半坡人的一天在欢乐中悄悄流逝
③夕阳西下,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了自己的干栏式建筑中
④夜幕降临,半坡人们围着火堆欣赏月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4七上·余姚期末)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主要原因是他们(  )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创造了统一的文字甲骨文
C.根治了黄河水患 D.教民开垦和种植农作物
12.(2024七上·余姚期末)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  )
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 B.司母戊鼎
C.商鞅铜方量 D.河姆渡猪纹陶钵
13.(2024七上·余姚期末)《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实行的目的是(  )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14.(2024七上·余姚期末)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的内容应是(  )
A.三国鼎立 B.百家争鸣 C.诸侯争霸 D.七国之乱
15.(2024七上·余姚期末)根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的形成得益于(  )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阿房宫
16.(2024七上·余姚期末)从绿色可持续场馆设计、实施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量,到历史上首次提出举办“无废”赛事……2023年杭州亚运会赛场内外,绿色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也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7.(2024七上·余姚期末)汉武帝时期,朝廷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地方也建立郡国学校,推行儒学。这一做法(  )
A.延续了百家争鸣 B.解决了王国问题
C.保障了经济繁荣 D.促进了思想统一
18.(2024七上·余姚期末)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B.秦国军队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C.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D.秦的统一,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19.(2024七上·余姚期末)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下列选项中与如图油画主人公有关联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20.(2024七上·余姚期末)下边是对某一历史人物主要事迹的高度概括,你认为这一历史人物是(  )
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献帝
21.(2024七上·余姚期末)西汉初诸侯王实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派大将北击匈奴 D.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22.(2024七上·余姚期末)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是 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空白框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入的朝代是(  )
A.夏朝、东周、秦朝、三国 B.夏朝、秦朝、春秋、三国
C.夏朝、春秋、秦朝、三国 D.夏朝、春秋、三国、东周
(2024七上·余姚期末)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其中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23.图中西汉中央政府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的管辖开始于(  )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地方州牧的设置 D.光武帝统治时期
24.“丝绸之路经济带”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这是因为两者都有利于(  )
①促进东西方贸易往来
②加强对沿线各国的有效管辖
③推动国际合作与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
④加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024七上·余姚期末)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取得了突出成就。下列科技文化成就与时期、人物对应正确的有(  )
时期 人物 成就
① 西汉 司马 《史记》
② 西晋 蔡伦 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
③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④ 三国时期 马钧 翻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2024七上·余姚期末)《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学的三大读物之一。 下列《三字经》中的内容,按历史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夏传子,家天下
②光武兴, 为东汉
③嬴秦氏, 始兼并
④魏蜀吴, 争汉鼎
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27.(2024七上·余姚期末)下列是某校七年级同学制作的有关赤壁之战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时间:208年 对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地点:赤壁 特点:以少胜多 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A.时间 B.对战双方 C.特点 D.意义
28.(2024七上·余姚期末)如图示意图可以反映(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C.三国经济发展状况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29.(2024七上·余姚期末)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政权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①吴国
②前秦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30.(2024七上·余姚期末)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联系。下列几组历史事件,主要体现因果联系的有(  )
①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
②八王之乱—西晋大封同姓诸侯王
③东汉后期宦官专权—黄巾起义
④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佛教、道教广泛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2024七上·余姚期末)亚运会是亚洲这个“大家庭”的体育盛会。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一)
图一
读图一回答:
材料二:亚洲气候分布图(图二);杭州市气候资料图(图三)
图二 图三
读图二、图三回答:
材料三:下面是某校两位七年级同学关于杭州亚运会的看法:
参加杭州亚运会的运动员都是黄色人种,没有白色和黑色人种。 参加亚运会的运动员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所以亚运村设置了清真餐厅。
(1)亚洲主体部分位于   半球(填“东半球”或“西半球”),   。(填“南半球”或“北半球”);从地球五带划分的标准看,亚洲主要位于   。(填“温度带”)
(2)图一亚洲濒临的海洋:
①   ,②   ,③   。
(3)亚洲西与A   洲接壤,西南以E   运河与B   洲为界。
(4)亚洲气候类型具有   性,其中以   气候类型为主。例举杭州在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亚运会的有利气候条件。
(5)请你任选小宁或小波的观点加以评述。
32.(2024七上·余姚期末)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随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图片
图1 图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次著名改革?根据材料,概括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举措及改革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秦朝在中央和地方上的制度创新分别是什么?这对秦朝统治有何积极意义?
(3)依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汉时期在币制上有什么革新措施,分别指出这两次币制改革产生的影响。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33.(2024七上·余姚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这一时期依然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年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 A 他治学严谨,运用前朝刘徽的割圆术,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了世界近千年。   书法作品 《 B 》 王羲之刻苦学习,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创作出这幅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值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彼此征战中,北方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写出材料一中科学家A的姓名和书法家B的名称。
(2)与《史记》的记载相比,《宋书》中描述的江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3)读材料三,请你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典型史事1例。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信息,请你论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年代”(要求:结合材料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社区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家住余姚城区某社区的小宁,周日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歌唱比赛,这体现了社区的文化功能。她的爸爸妈妈则参与了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投票选举,这体现了社区的政治功能。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答案】2.B
3.C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称为等高距,一般来说,同一幅地图只有一个等高距;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闭合曲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的是山顶;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两个山峰之间较为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
2.①图中地区的海拔基本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为山地地形,①正确;
②该地图有图例,并没有缺少,②错误;
③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①地区的海拔是900米,②地区的海拔是800米,③地区的海拔是900米,最高相差100米,③正确;
④图中的甲处位于闭合的等高线的内高外低处,为山峰,④错误。
故答案为:B
3.根据图中左上角的指向标可以得知,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因此河流干流的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C正确。
故答案为:C
4.【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名称与特点
【解析】【分析】A、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A正确;
B、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B正确;
C、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是纳木错,C正确;
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里海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它是一个咸水湖。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最大深度为 1642 米。
【答案】5.D
6.A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选择合适的地图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俄罗斯概况。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纬度高,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5.俄罗斯和乌克兰属于政区,因此如果你想知道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哪里,最合适的是查阅世界政区图,D正确。
故答案为:D
6.①乌拉尔山脉位于俄罗斯境内,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①正确;
②俄罗斯大部分在50°N以北区域,纬度高,②正确;
③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远大于乌克兰,③正确;
④俄罗斯属于发展中国家,④错误。
故答案为:A
7.【答案】A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该人类遗址的发现时间是距今约3万年,地点是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懂得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可知这是北京人,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特征。北京猿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答案】8.C
9.C
10.B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点评】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 2、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 3、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4、都使用磨制石器。 5、都会制造陶器。 不同点: 1、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3、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 4、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8.A、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还没有商业的发展,A错误;
B、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布在大河流域不是因为战略位置重要,B错误;
C、大河沿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C正确;
D、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布在大河流域不仅是为了生活用水,D错误。
故答案为:C
9.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等物品都是和农业有关的,可以用来研究原始人的农耕生活,C正确;这些文物与研究远古的传说、早期人类的起源和社会变革没有关系,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①半坡人已经会种植粟,①正确;
②半坡人已经掌握了农耕、采集、纺织和制陶技术,②正确;
③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人的民居,半坡人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③错误;
④半坡人已经会使用火,④正确。
故答案为:D
11.【答案】A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炎帝时期没有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黄帝炎帝时期没有治理水患;炎帝黄帝时期没有教民开垦和种植农作物。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2.【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青铜爵,饮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因此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可以佐证夏代人造酒,A正确;
B、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的铸品,B错误;
C、商鞅是战国时期的人物,C错误;
D、河姆渡人生活在夏朝之前,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夏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考古发掘表明,在夏人的活动中心——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已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并且出土了爵、斝、鼎、盉、铃、戈、镞等青铜器,还有镶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铜饰,又发现了炼渣、熔铜坩埚碎片、陶范残片,说明夏代已进入了青铜时代。
13.【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 割据称雄,争夺霸主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A错误;
B、材料当中实行的是分封制,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不是为了奖励军功,B错误;
C、分封制的目的不是为了讨伐商纣,C错误;
D、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古代帝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目的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
14.【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反映动荡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说,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三国鼎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时间跨度大约从公元220年到280年,这是东汉末年经历动荡和战乱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并立的局面。
15.【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天府之国”说的是成都平原。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水运等,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的意义。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16.【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A、材料当中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一思想符合道家的理念,A错误;
B、儒家思想主要是提倡仁和礼,B错误;
C、法家思想主张用严苛的法律和酷刑,C错误;
D、墨家思想提倡兼爱和非公,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理念。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反对争斗。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17.【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促进了思想统一。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18.【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统一六国”是对秦开始统一六国的时间的描述,属历史事实,排除。“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是对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的描述,属历史事实,排除。“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是对秦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的描述,属历史事实,排除。“ 秦的统一,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是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分析或评判,属历史解释,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历史事实是实际的真实情况,侧重于描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侧重于分析说明。
19.【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与材料无关,A错误;
B、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该被大家熟知,如上,这句出自《诗经·小雅·北风》篇,与图片当中的事件无关,B错误;
C、观察图片可知,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陈胜之口,是陈胜为动员群众发动起义说的。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的暴政,C正确;
D、秦王扫六合说的是秦灭六国的时间,与图中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20.【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图中的人物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刘邦,刘邦也就是汉高祖,和项羽的争霸战争当中取得了胜利,是汉朝的建立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斗争,以刘邦的胜利告终。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21.【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是秦始皇;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
22.【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朝代更替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可知,图中①是夏朝;②是春秋;③是清朝,④是三国。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记住朝代更替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答案】23.A
24.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点评】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 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欧洲、印度、中东等国家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也引进了外国的香料、宝石、马匹等物品。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对于推动世界各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西汉中央政府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的管辖开始于公元前60年 。 西汉时期,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这一举措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西域都护的设立,不仅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也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公元前60年可以视为西汉中央政府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进行管辖的开始时间 ,A正确。
故答案为:A
24.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古代丝绸之路都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①正确;
②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加强沿线各国的管辖,②错误;
③古代丝绸之路没推动国际合作与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③错误;
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古代丝绸之路加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鉴,④正确。
故答案为:B
25.【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①、《史记》是由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历时14年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正确;
②、蔡伦生活在东汉时期,②错误;
③、张仲景是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③正确;
④三国时期的马钧改造了翻车,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侯纸” ),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26.【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三字经内容,夏传子,家天下。....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①③②④,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夏传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
27.【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A、赤壁之战的时间是208年,A正确;
B、赤壁之战的作战双方是曹操和孙刘联军,B正确;
C、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C正确;
D、赤壁之战当中曹操大败,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28.【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A、从三国时期到西晋,没有反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A错误;
B、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时期到西晋的建立,体现了分裂走向统一,B正确;
C、图中没有反映三国时期的经济发展,C错误;
D、魏晋时期政权没并立,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西晋(265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由 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尽管其存在时间相对较短,仅51年。西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晋朝时期的开始,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9.【答案】D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灭亡后,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逐渐强大起来。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所以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②④。而①吴国和③东晋统治地区主要在南方,排除。
D项②④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0.【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①因为秦朝的暴政所以导致秦末农民的起义,①正确;
②西晋大封同姓诸侯王才导致八王之乱,顺序错了,②错误;
③ 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导致黄巾起义的发生,③正确;
④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促进佛教、道教广泛传播,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西晋统一三国后,晋武帝司马炎开始实施分封制,将皇族子弟分封为王,以巩固政权。然而,这种分封制却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一方面,诸侯王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另一方面,诸侯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和地盘,矛盾重重。
31.【答案】(1)东;北半球;北温带
(2)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3)欧洲;苏伊士;非
(4)复杂;温带大陆性气候
(5)小宁的说法是错误的,西亚和北亚地区的人就是白种人。
小波的说法是正确的;西亚的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1)亚洲经度范围:25°E---170°W ;10°S---80°N 。亚洲最东端白令海峡,地处西经170°,最西端地中海海滨,地处东经25°,东西跨度165°左右。 亚洲最北端的北地群岛,地处北纬80°;最南端努沙登加拉群岛,地处南纬10°,南北跨纬度约90°,从东西半球上看,亚洲大部分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上看,亚洲大部分在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地区。亚洲大部分在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主要位于北温带地区。
(2)①大洋位于亚洲的东部,为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②大洋位于亚洲的南部,为印度洋;③大洋位于亚洲的北部,为北冰洋。
(3)亚洲西部与欧洲接壤,西南以苏伊士运河和非洲接壤。东北部以白令海峡和北美洲相望。
(4)亚洲面积辽阔,因此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亚洲主要有九种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但是亚洲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5)小宁的说法是错误的,亚运会是亚洲这个“大家庭”的体育盛会,亚洲有白种人的分布。小波的观点是正确的,西亚的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点评】本题考查亚洲概述。亚洲的半球位置:160° E经线从亚洲东部穿过,因此亚洲跨东、西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赤道从亚洲南部穿过,因此亚洲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纬度约在北纬81°,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约在南纬11° ,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经度位置大致在东经26°向东至西经170°。
32.【答案】(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提升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2)在中央上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设立郡县制。加强了秦朝的统治,维护了中央集权。
(3)秦朝时期统一货币,发行圆形方孔半两钱;汉朝时期实行五铢钱。秦朝时期的币制改革有利于实行货币的统一,利于秦朝的统治;汉朝时期的货币改革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强中央集权制。
(4)改革需要与时俱进,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整 社会制度、 经济结构或 文化观念等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 ”中的商君和秦孝公可知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根据表格二可以看到皇帝下面设立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设立郡县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丞相又分左、右,是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全国军事首脑,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为仅次于丞相的中央高级长官,主监察,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维护秦朝的统治。
(3)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开始了对货币的改革,他废除六国的钱币以秦国的“半两钱”为标准。汉朝时期,朝廷在货币制度上虽有一定的改革,比如铸造了五铢钱,但基本上沿用了秦朝的货币制度。秦始皇破除了货币与货币之间交换的障碍,间接破除了7国之间人与人交往的阻隔,统一的经济体系造就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使得“一统”成为了中原王朝的大趋势。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一。可以看到商鞅变法、秦始皇改革和汉武帝的改革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变革。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秦始皇的改革措施包括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度量衡、建筑长城、修造灵渠、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这些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确保政治权力的集中,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通过这些措施,秦始皇旨在巩固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作为政治统一的延伸 。汉武帝的改革则包括采用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等。这些措施同样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汉武帝通过这些政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确保了政治权力的集中,从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
33.【答案】(1)祖冲之;《兰亭集序》
(2)在《宋书》中,江南地区的描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代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原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力;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 北魏孝文帝改革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典型史事之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方少数民族多已从事农业生产,北方出现大量无主荒地。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制定官吏俸禄、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新的组调制、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等移风易俗措施。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 此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还包括让鲜卑族人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设立汉法等,这些措施体现了鲜卑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融合,成为了一家人,精神生活方面,少数民族对音乐、民歌的影响尤为明显,为隋唐时期的燕乐和西凉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改革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推动了北魏的发展,也在文化层面上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解析】【分析】(1)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用割圆术和开方算出了圆周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也是我国,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王羲之刻苦学习,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创作出这幅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最经典的作品就是《兰亭集序》。
(2)根据材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 ”可知《史记》中描述的江南地区,特点是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人民多数贫穷,没有积蓄,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尚未开发。《宋书》中的江南地区“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可知宋代时期江南经济繁荣。唐朝后期到五代十国这段时间,北方战争频仍,而南方相对安定,南方各个割据政权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各地的发展。北宋灭亡后,宋室南迁,这又是一次人口的迁移。在南宋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情景,至此,南方经济彻底超过北方。
(3)本题为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各个民族出现空前在民族融合。 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分崩离析。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1.(2024七上·余姚期末)家住余姚城区某社区的小宁,周日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歌唱比赛,她的爸爸妈妈则参与了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投票选举。这分别体现了社区的(  )
A.文化功能 政治功能 B.文化功能 管理功能
C.管理功能 政治功能 D.服务功能 政治功能
【答案】A
【知识点】社区功能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家住余姚城区某社区的小宁,周日参加了社区举办的歌唱比赛,这体现了社区的文化功能。她的爸爸妈妈则参与了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投票选举,这体现了社区的政治功能。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社区的主要功能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管理功能。社区政治功能包括选举、落实政策等;经济功能包括社区工厂,超市等;社区文化功能包括文体活动、娱乐活动等;社区管理功能包括组织社区居民进行自治管理,搞好社区卫生、社会保障、文化、计生和治安等各项管理。
(2024七上·余姚期末)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2.对该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图示地区主要地形是山地
②该图缺少地图三要素之一的图例
③图中①②③三地海拔最高相差100米
④图中甲处是陡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图中河流干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向东
【答案】2.B
3.C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方向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相邻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称为等高距,一般来说,同一幅地图只有一个等高距;根据等高线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闭合曲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的是山顶;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的为山谷;两个山峰之间较为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
2.①图中地区的海拔基本在500米以上,且等高线密集,地形起伏大,为山地地形,①正确;
②该地图有图例,并没有缺少,②错误;
③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①地区的海拔是900米,②地区的海拔是800米,③地区的海拔是900米,最高相差100米,③正确;
④图中的甲处位于闭合的等高线的内高外低处,为山峰,④错误。
故答案为:B
3.根据图中左上角的指向标可以得知,河流从高处流向低处,因此河流干流的流向是自东北流向西南,C正确。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上·余姚期末)湖泊被誉为大地的明珠。下列对湖泊之最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B.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C.海拔最高的湖泊——纳木错
D.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死海
【答案】D
【知识点】世界主要河流与湖泊名称与特点
【解析】【分析】A、世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苏必利尔湖,A正确;
B、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贝加尔湖,B正确;
C、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湖泊是纳木错,C正确;
D、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是里海,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里海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它是一个咸水湖。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最大深度为 1642 米。
(2024七上·余姚期末)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东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宣告俄乌战争爆发。据此回答问题。
5.如果你想知道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哪里,最合适的是查阅(  )
A.中国交通图 B.世界气候分布图
C.俄罗斯地形图 D.世界政区图
6.据图可以看出俄罗斯(  )
①地跨亚欧两大洲
②所处纬度高
③国土面积远大于乌克兰
④是发达国家,乌克兰是发展中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5.D
6.A
【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选择合适的地图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俄罗斯概况。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面积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纬度高,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5.俄罗斯和乌克兰属于政区,因此如果你想知道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哪里,最合适的是查阅世界政区图,D正确。
故答案为:D
6.①乌拉尔山脉位于俄罗斯境内,俄罗斯地跨亚洲和欧洲,①正确;
②俄罗斯大部分在50°N以北区域,纬度高,②正确;
③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远大于乌克兰,③正确;
④俄罗斯属于发展中国家,④错误。
故答案为:A
7.(2024七上·余姚期末)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以如图文信息判断这是(  )
信息1: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信息2:懂得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A.北京人 B.半坡人 C.河姆渡人 D.山顶洞人
【答案】A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该人类遗址的发现时间是距今约3万年,地点是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懂得人工取火,使用骨针缝制衣服,可知这是北京人,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特征。北京猿人生活在远古北京周口店,属于直立人,会使用天然火和打制工具,是原始人群时期的典型代表。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打制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难的斗争。
(2024七上·余姚期末)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据此回答问题。
8.这两个遗址都位于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  )
A.交通便利,人口集中,适宜发展商业
B.交通要道,战略位置重要
C.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宜发展农业
D.邻近大河,便于生活用水
9.下表是两个遗址的部分考古发掘成果,可以用来研究(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半坡遗址出土的磨盘 半坡遗址出土的炭化粟
A.远古的传说 B.早期人类的起源
C.原始农耕生活 D.社会重大变革
10.历史课上,老师对半坡人生活的介绍,引发了同学们无限的遐想。以下合理的是(  )
①当晨曦洒向广袤的土地,金色的粟杆已披上了五彩霞衣
②农耕、采集、纺织、制陶,半坡人的一天在欢乐中悄悄流逝
③夕阳西下,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回到了自己的干栏式建筑中
④夜幕降临,半坡人们围着火堆欣赏月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8.C
9.C
10.B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点评】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 1、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 2、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 3、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4、都使用磨制石器。 5、都会制造陶器。 不同点: 1、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 2、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3、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 4、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8.A、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还没有商业的发展,A错误;
B、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布在大河流域不是因为战略位置重要,B错误;
C、大河沿岸水源充足,土地肥沃,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C正确;
D、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分布在大河流域不仅是为了生活用水,D错误。
故答案为:C
9.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等物品都是和农业有关的,可以用来研究原始人的农耕生活,C正确;这些文物与研究远古的传说、早期人类的起源和社会变革没有关系,ABD错误。
故答案为:C
10.①半坡人已经会种植粟,①正确;
②半坡人已经掌握了农耕、采集、纺织和制陶技术,②正确;
③干栏式建筑是河姆渡人的民居,半坡人的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③错误;
④半坡人已经会使用火,④正确。
故答案为:D
11.(2024七上·余姚期末)海内外华人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主要原因是他们(  )
A.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创造了统一的文字甲骨文
C.根治了黄河水患 D.教民开垦和种植农作物
【答案】A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炎帝时期没有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黄帝炎帝时期没有治理水患;炎帝黄帝时期没有教民开垦和种植农作物。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12.(2024七上·余姚期末)古书中常有夏代人造酒的说法,如大禹的臣子仪狄“始作酒醪(醪láo:浊酒),变五味”“杜康造酒”“少康作秫(秫shú:高粱)酒”。下列可能佐证这些说法的器物是(  )
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 B.司母戊鼎
C.商鞅铜方量 D.河姆渡猪纹陶钵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青铜爵,饮酒器和礼器,流行于夏商周时期,因此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可以佐证夏代人造酒,A正确;
B、商后母戊鼎,又称司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是商后期的铸品,B错误;
C、商鞅是战国时期的人物,C错误;
D、河姆渡人生活在夏朝之前,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夏代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考古发掘表明,在夏人的活动中心——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已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宫殿建筑,并且出土了爵、斝、鼎、盉、铃、戈、镞等青铜器,还有镶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铜饰,又发现了炼渣、熔铜坩埚碎片、陶范残片,说明夏代已进入了青铜时代。
13.(2024七上·余姚期末)《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材料所反映的制度实行的目的是(  )
A.割据称雄,争夺霸主 B.奖励军功,授爵赐土
C.讨伐商纣,建立政权 D.稳定统治,巩固疆土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 割据称雄,争夺霸主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A错误;
B、材料当中实行的是分封制,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统治,不是为了奖励军功,B错误;
C、分封制的目的不是为了讨伐商纣,C错误;
D、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目的是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古代帝王的后裔和商的遗民以及立功的将士,让他们在地方作“诸侯”,分区管理,辅佐周王,被封的“诸侯”在“封国”内继续分封,通过这种逐级分封,下级对上级承担缴纳贡物,军事保卫,服从命令等义务。目的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有效控制,加强统治。
14.(2024七上·余姚期末)下面是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其中①处的内容应是(  )
A.三国鼎立 B.百家争鸣 C.诸侯争霸 D.七国之乱
【答案】C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反映动荡的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一起重大的政治事件。古代曾有“春秋五霸”之说,五霸的一般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三国鼎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时间跨度大约从公元220年到280年,这是东汉末年经历动荡和战乱后,出现了魏、蜀、吴三国并立的局面。
15.(2024七上·余姚期末)根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之国”的形成得益于(  )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阿房宫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天府之国”说的是成都平原。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是一个防洪、灌溉、水运等,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变成天府之国,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都江堰的意义。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16.(2024七上·余姚期末)从绿色可持续场馆设计、实施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量,到历史上首次提出举办“无废”赛事……2023年杭州亚运会赛场内外,绿色的“中国元素”随处可见,也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答案】A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A、材料当中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一思想符合道家的理念,A错误;
B、儒家思想主要是提倡仁和礼,B错误;
C、法家思想主张用严苛的法律和酷刑,C错误;
D、墨家思想提倡兼爱和非公,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诸子百家的思想理念。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反对争斗。最早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
17.(2024七上·余姚期末)汉武帝时期,朝廷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地方也建立郡国学校,推行儒学。这一做法(  )
A.延续了百家争鸣 B.解决了王国问题
C.保障了经济繁荣 D.促进了思想统一
【答案】D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促进了思想统一。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18.(2024七上·余姚期末)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
B.秦国军队先后攻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C.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
D.秦的统一,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统一六国”是对秦开始统一六国的时间的描述,属历史事实,排除。“秦国军队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是对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的描述,属历史事实,排除。“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是对秦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的描述,属历史事实,排除。“ 秦的统一,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是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分析或评判,属历史解释,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历史事实是实际的真实情况,侧重于描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侧重于分析说明。
19.(2024七上·余姚期末)大型油画再现了宏大的历史场景,下列选项中与如图油画主人公有关联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与材料无关,A错误;
B、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应该被大家熟知,如上,这句出自《诗经·小雅·北风》篇,与图片当中的事件无关,B错误;
C、观察图片可知,这反映的是陈胜吴广起义。“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出自陈胜之口,是陈胜为动员群众发动起义说的。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的暴政,C正确;
D、秦王扫六合说的是秦灭六国的时间,与图中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此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20.(2024七上·余姚期末)下边是对某一历史人物主要事迹的高度概括,你认为这一历史人物是(  )
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献帝
【答案】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图中的人物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可知这位历史人物是刘邦,刘邦也就是汉高祖,和项羽的争霸战争当中取得了胜利,是汉朝的建立者,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斗争,以刘邦的胜利告终。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刘邦是汉高祖。
21.(2024七上·余姚期末)西汉初诸侯王实力强大,有的公开反抗朝廷派来的官吏,有的甚至举兵叛乱。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实施“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派大将北击匈奴 D.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答案】A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是秦始皇;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
22.(2024七上·余姚期末)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下图是 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空白框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入的朝代是(  )
A.夏朝、东周、秦朝、三国 B.夏朝、秦朝、春秋、三国
C.夏朝、春秋、秦朝、三国 D.夏朝、春秋、三国、东周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朝代更替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可知,图中①是夏朝;②是春秋;③是清朝,④是三国。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记住朝代更替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024七上·余姚期末)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其中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读丝绸之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23.图中西汉中央政府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的管辖开始于(  )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汉武帝统治时期
C.地方州牧的设置 D.光武帝统治时期
24.“丝绸之路经济带”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这是因为两者都有利于(  )
①促进东西方贸易往来
②加强对沿线各国的有效管辖
③推动国际合作与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
④加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23.A
24.B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点评】狭义的“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 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欧洲、印度、中东等国家进行贸易的重要通道。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同时也引进了外国的香料、宝石、马匹等物品。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对于推动世界各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 西汉中央政府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的管辖开始于公元前60年 。 西汉时期,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这一举措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西域都护的设立,不仅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控制,也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丝绸之路的畅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公元前60年可以视为西汉中央政府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广大地区进行管辖的开始时间 ,A正确。
故答案为:A
24.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古代丝绸之路都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①正确;
②丝绸之路经济带没有加强沿线各国的管辖,②错误;
③古代丝绸之路没推动国际合作与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③错误;
④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古代丝绸之路加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鉴,④正确。
故答案为:B
25.(2024七上·余姚期末)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取得了突出成就。下列科技文化成就与时期、人物对应正确的有(  )
时期 人物 成就
① 西汉 司马 《史记》
② 西晋 蔡伦 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
③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④ 三国时期 马钧 翻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①、《史记》是由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历时14年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A正确;
②、蔡伦生活在东汉时期,②错误;
③、张仲景是中国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经典,③正确;
④三国时期的马钧改造了翻车,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侯纸” ),造纸原料: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是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26.(2024七上·余姚期末)《三字经》是中国传统启蒙教学的三大读物之一。 下列《三字经》中的内容,按历史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夏传子,家天下
②光武兴, 为东汉
③嬴秦氏, 始兼并
④魏蜀吴, 争汉鼎
A.①②④③ B.③②①④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三字经内容,夏传子,家天下。....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①③②④,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夏传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禹把王位传给儿子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
27.(2024七上·余姚期末)下列是某校七年级同学制作的有关赤壁之战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时间:208年 对战双方:曹操VS孙刘联军 地点:赤壁 特点:以少胜多 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A.时间 B.对战双方 C.特点 D.意义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A、赤壁之战的时间是208年,A正确;
B、赤壁之战的作战双方是曹操和孙刘联军,B正确;
C、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C正确;
D、赤壁之战当中曹操大败,D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28.(2024七上·余姚期末)如图示意图可以反映(  )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C.三国经济发展状况 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答案】B
【知识点】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解析】【分析】A、从三国时期到西晋,没有反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A错误;
B、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到三国时期到西晋的建立,体现了分裂走向统一,B正确;
C、图中没有反映三国时期的经济发展,C错误;
D、魏晋时期政权没并立,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西晋(265年-31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由 司马炎建立,定都洛阳。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尽管其存在时间相对较短,仅51年。西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晋朝时期的开始,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为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9.(2024七上·余姚期末)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政权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①吴国
②前秦
③东晋
④北魏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晋灭亡后,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魏逐渐强大起来。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所以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②④。而①吴国和③东晋统治地区主要在南方,排除。
D项②④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0.(2024七上·余姚期末)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联系。下列几组历史事件,主要体现因果联系的有(  )
①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
②八王之乱—西晋大封同姓诸侯王
③东汉后期宦官专权—黄巾起义
④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佛教、道教广泛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①因为秦朝的暴政所以导致秦末农民的起义,①正确;
②西晋大封同姓诸侯王才导致八王之乱,顺序错了,②错误;
③ 东汉后期宦官专权导致黄巾起义的发生,③正确;
④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促进佛教、道教广泛传播,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西晋统一三国后,晋武帝司马炎开始实施分封制,将皇族子弟分封为王,以巩固政权。然而,这种分封制却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祸根。一方面,诸侯王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另一方面,诸侯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和地盘,矛盾重重。
31.(2024七上·余姚期末)亚运会是亚洲这个“大家庭”的体育盛会。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一)
图一
读图一回答:
材料二:亚洲气候分布图(图二);杭州市气候资料图(图三)
图二 图三
读图二、图三回答:
材料三:下面是某校两位七年级同学关于杭州亚运会的看法:
参加杭州亚运会的运动员都是黄色人种,没有白色和黑色人种。 参加亚运会的运动员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所以亚运村设置了清真餐厅。
(1)亚洲主体部分位于   半球(填“东半球”或“西半球”),   。(填“南半球”或“北半球”);从地球五带划分的标准看,亚洲主要位于   。(填“温度带”)
(2)图一亚洲濒临的海洋:
①   ,②   ,③   。
(3)亚洲西与A   洲接壤,西南以E   运河与B   洲为界。
(4)亚洲气候类型具有   性,其中以   气候类型为主。例举杭州在9月23日至10月8日举办亚运会的有利气候条件。
(5)请你任选小宁或小波的观点加以评述。
【答案】(1)东;北半球;北温带
(2)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3)欧洲;苏伊士;非
(4)复杂;温带大陆性气候
(5)小宁的说法是错误的,西亚和北亚地区的人就是白种人。
小波的说法是正确的;西亚的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气候类型和特点;世界的气候的分布
【解析】【分析】(1)亚洲经度范围:25°E---170°W ;10°S---80°N 。亚洲最东端白令海峡,地处西经170°,最西端地中海海滨,地处东经25°,东西跨度165°左右。 亚洲最北端的北地群岛,地处北纬80°;最南端努沙登加拉群岛,地处南纬10°,南北跨纬度约90°,从东西半球上看,亚洲大部分在东半球,从南北半球上看,亚洲大部分在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地区。亚洲大部分在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主要位于北温带地区。
(2)①大洋位于亚洲的东部,为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②大洋位于亚洲的南部,为印度洋;③大洋位于亚洲的北部,为北冰洋。
(3)亚洲西部与欧洲接壤,西南以苏伊士运河和非洲接壤。东北部以白令海峡和北美洲相望。
(4)亚洲面积辽阔,因此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亚洲主要有九种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但是亚洲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5)小宁的说法是错误的,亚运会是亚洲这个“大家庭”的体育盛会,亚洲有白种人的分布。小波的观点是正确的,西亚的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
【点评】本题考查亚洲概述。亚洲的半球位置:160° E经线从亚洲东部穿过,因此亚洲跨东、西半球,大部分位于东半球;赤道从亚洲南部穿过,因此亚洲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占据了亚欧大陆的大部,南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经纬度位置:北部深入北极圈内,纬度约在北纬81°,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纬度约在南纬11° ,地跨寒、温、热三个温度带和低、中、高三个纬度带;经度位置大致在东经26°向东至西经170°。
32.(2024七上·余姚期末)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随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三:图片
图1 图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次著名改革?根据材料,概括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的举措及改革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秦朝在中央和地方上的制度创新分别是什么?这对秦朝统治有何积极意义?
(3)依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秦汉时期在币制上有什么革新措施,分别指出这两次币制改革产生的影响。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答案】(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提升了秦国的国力,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
(2)在中央上设立三公九卿制;在地方上设立郡县制。加强了秦朝的统治,维护了中央集权。
(3)秦朝时期统一货币,发行圆形方孔半两钱;汉朝时期实行五铢钱。秦朝时期的币制改革有利于实行货币的统一,利于秦朝的统治;汉朝时期的货币改革增加了财政收入,增强中央集权制。
(4)改革需要与时俱进,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整 社会制度、 经济结构或 文化观念等方式,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大一统的汉朝;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 ”中的商君和秦孝公可知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商鞅变法。公元前 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根据表格二可以看到皇帝下面设立太尉、丞相和御史大夫,设立郡县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其中丞相又分左、右,是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是全国军事首脑,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为仅次于丞相的中央高级长官,主监察,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这些制度都是为了维护秦朝的统治。
(3)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开始了对货币的改革,他废除六国的钱币以秦国的“半两钱”为标准。汉朝时期,朝廷在货币制度上虽有一定的改革,比如铸造了五铢钱,但基本上沿用了秦朝的货币制度。秦始皇破除了货币与货币之间交换的障碍,间接破除了7国之间人与人交往的阻隔,统一的经济体系造就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使得“一统”成为了中原王朝的大趋势。
(4)本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一。可以看到商鞅变法、秦始皇改革和汉武帝的改革都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点评】本题考查秦汉时期的变革。 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改革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秦始皇的改革措施包括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度量衡、建筑长城、修造灵渠、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这些都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确保政治权力的集中,从而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通过这些措施,秦始皇旨在巩固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作为政治统一的延伸 。汉武帝的改革则包括采用主父偃的“推恩”建议,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等。这些措施同样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汉武帝通过这些政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一步确保了政治权力的集中,从而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
33.(2024七上·余姚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这一时期依然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年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家 A 他治学严谨,运用前朝刘徽的割圆术,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了世界近千年。   书法作品 《 B 》 王羲之刻苦学习,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创作出这幅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货值列传》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渔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彼此征战中,北方原有民族格局被打乱,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形成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也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发展。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写出材料一中科学家A的姓名和书法家B的名称。
(2)与《史记》的记载相比,《宋书》中描述的江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3)读材料三,请你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典型史事1例。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信息,请你论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极具活力的年代”(要求:结合材料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祖冲之;《兰亭集序》
(2)在《宋书》中,江南地区的描述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宋代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繁荣。宋代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原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和劳动力;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南方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南方统治者大多重视发展经济。
(3) 北魏孝文帝改革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典型史事之一。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方少数民族多已从事农业生产,北方出现大量无主荒地。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的建议,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制定官吏俸禄、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新的组调制、迁都洛阳、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等移风易俗措施。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 此外,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还包括让鲜卑族人讲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设立汉法等,这些措施体现了鲜卑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相互融合,成为了一家人,精神生活方面,少数民族对音乐、民歌的影响尤为明显,为隋唐时期的燕乐和西凉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改革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推动了北魏的发展,也在文化层面上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解析】【分析】(1)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用割圆术和开方算出了圆周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也是我国,更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王羲之刻苦学习,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创作出这幅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最经典的作品就是《兰亭集序》。
(2)根据材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 ”可知《史记》中描述的江南地区,特点是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人民多数贫穷,没有积蓄,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尚未开发。《宋书》中的江南地区“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可知宋代时期江南经济繁荣。唐朝后期到五代十国这段时间,北方战争频仍,而南方相对安定,南方各个割据政权的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促进了各地的发展。北宋灭亡后,宋室南迁,这又是一次人口的迁移。在南宋时期,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情景,至此,南方经济彻底超过北方。
(3)本题为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限。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各个民族出现空前在民族融合。 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分崩离析。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发展、文化和民族的融合。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