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测评卷 课件(打包4份) 2024-2025学年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阶段测评卷 课件(打包4份) 2024-2025学年人教七年级生物上册

资源简介

(共62张PPT)
阶段质量测评卷(二)(第一单元 第三章)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中山质检)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是 ( )
A.细胞数目增多 B.细胞体积增大
C.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 D.细胞生长
C
【解析】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细胞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所以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的主要原因是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
2.分别从洋葱的内(甲)、中(乙)、外(丙)三个部位撕取鳞片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
并观察,看到的细胞形态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A.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液泡数量多且体积小
B.甲→乙→丙的过程,能体现细胞的生长过程
C.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
D.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许多细胞核逐渐融合成一个大的细胞核,许多小液泡也逐渐膨
大成一个大液泡
D
【解析】由题图可知,新产生的子细胞体积很小,液泡数量多、体积小,A正确;新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并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故题图甲→乙→丙的过程,体现的是细胞的生长过程,B、C正确;细胞在生长过程中,许多小液泡也逐渐膨大成一个大液泡。不进行分裂时,细胞中就只有一个细胞核,所以不会出现许多细胞核逐渐融合成一个大的细胞核的现象,D错误。
3.(2023·河源质检)下图是小明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过程后绘制的示意图,
小芳将细胞分裂过程进行排序,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A.甲→乙→丙→丁
B.丁→乙→甲→丙
C.甲→丙→丁→乙
D.丁→丙→乙→甲
【解析】图示中甲为分裂前的细胞(细胞适度生长),乙已经由一个细胞变成了两个
细胞,丙表示细胞核一分为二的过程,丁表示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所以分裂
顺序应该是甲→丙→丁→乙。
C
4.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移植后骨髓内造血干细胞会发生下列变化:
①染色体平均分成两份,②细胞质一分为二,③染色体复制,④细胞膜向内凹陷。
其中,最先发生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的有效手段,移植后骨髓内造血干细胞会发生分裂。
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已经
复制加倍,平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细胞;其次是细胞质一分为二;最
后,细胞膜在中央的部分从四周逐渐地向内凹陷,形成两个新细胞。
C
5.有位同学想观察细胞的分裂,下列实验材料中,最适宜的是 ( )
A.菠菜表皮细胞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D.番茄果肉细胞
【解析】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其中分生区细胞体积
较小,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较大,具有旺盛的分裂增生能力。所以想观察细胞的分裂,
所给实验材料中最适宜的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B
6.中华骨髓库实现首例对朝捐献,此例捐献标志着朝鲜成为中华骨髓库对国(境)外实
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31个国家和地区。造血干细胞最终能生成各种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一过程称为 ( )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癌变
【解析】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分
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造血干细胞能生成各种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经过该过程,细胞种类增多,组成生物体的组织变得形态多样化、功能多样化,所以
题干所述的过程是细胞分化。
B
7.如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
A.植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能进行②
B.③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C.③过程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
D.①②③过程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目都不变
A
【解析】②过程表示细胞分裂,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能进行分裂,而不是所有的细胞长到一定程度后都能进行分裂,A错误;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正确;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C正确;①细胞生长、②细胞分裂、③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形成的细胞染色体数目都不变,D正确。
8.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
A.此图可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B.此图可表示细菌的分裂过程
C.细胞分裂过程先后顺序为b→c→a D.a细胞和c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不同
A
【解析】图中细胞不含细胞壁,是动物细胞,可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A正确;细菌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图中细胞有细胞核,不能代表细菌的分裂过程,B错误;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由一个变成两个,先后顺序应为a→b→c,C错误;细胞分裂后形成的新细胞的遗传物质和原来细胞一样,a细胞和c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D错误。
9.如图为组织形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B、C所示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B.B过程产生的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
C.C过程产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
D.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聚集在一起构成组织
D
【解析】A过程细胞体积增大,表示细胞的生长;B过程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的分裂;C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表示细胞的分化,A正确。B过程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的分裂,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正确。C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染色体的数目不变,C正确。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为组织,D错误。
10.(2023·肇庆质检)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组合在一起构成了组织。
关于人体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血液和骨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B.皮肤属于保护组织
C.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D.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解析】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血液和骨组织属于结缔组
织,A正确;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B错误;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
张功能,C正确;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D正确。
B
11.恶性肿瘤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它是由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而引起的,
正常细胞一般能分裂50~60次,而癌细胞能快速且无限制地分裂。下列关于细胞分裂
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有些细胞生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B.细胞分裂可使细胞数量和种类增多
C.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再平均分配
D.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的基础
B
【解析】刚分裂出来的细胞体积很小,之后细胞开始生长,但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大部分丧失了分裂能力,A正确。细胞分裂可使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分化可以使细胞的种类增多,B错误。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C正确。细胞通过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通过生长使体积增大,通过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从而使生物体能生长、发育成熟,繁殖后代。因此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D正确。
12.(2023·深圳质检)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现有一个玉米根尖分生区细胞,连续
分裂3次,得到的新细胞数目和一个新细胞中染色体的条数分别为 ( )
A.6,20 B.8,10 C.8,20 D.6,80
【解析】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
成2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4个新细胞。如果一个细胞分裂n次,每次都是以2的
倍数增长,那么n次分裂后的个数就是2n个。如一个细胞分裂3次后,形成新细胞的个
数是23=8(个)。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的数量
在细胞分裂的准备期间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
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
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玉米体细胞有20条染色体,形成的每个新细胞中的染
色体数也是20条,C正确。
C
13.生物体的生长不仅仅是细胞数目的增加,还包括细胞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定
向改变。如图表示细胞的相关生理过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B.过程②会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C.过程③代表细胞分化,可以产生不同种类的细胞
D.过程③结束后,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变化
D
【解析】过程①导致细胞体积增大,所以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A正确;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B正确;③过程是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表示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C正确;③细胞分化后,染色体数目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
14.(2023·广州质检)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
B.细胞分裂与多细胞生物由小长大有关
C.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一样
D.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后平均分配
C
【解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A正确。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是细胞生长、分裂、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细胞分裂与多细胞生物由小长大有关,B正确。细胞由一个分成两个时,动物细胞是原来细胞中央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由一个分成两个。因此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不一样,C错误。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进行复制后平均分配,保证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D正确。
15.下图中的甲和乙分别表示细胞的哪个生理过程 ( )
A.细胞分裂、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细胞分化
C.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D.细胞分化、细胞分裂
C
【解析】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长大后就会分裂,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受精卵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中的一小部分仍然保持分裂能力,大部分失去了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16.下列结构中,属于组织的是 ( )
①大脑   ②皮肤的表皮   ③皮下脂肪   ④血液   ⑤神经细胞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①大脑是器官;②皮肤的表皮属于上皮组织;③皮下脂肪属于组织;④血液属
于结缔组织;⑤神经细胞是一个细胞,可见B符合题意。
B
17.如图表示由受精卵通过细胞生长、分裂、分化形成清远麻鸡的过程,其中表示
细胞分化过程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D
【解析】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原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植物细胞是在原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综上分析可知,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
18.(2023·汕头质检)每年9月29日为“世界心脏日”,心脏属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哪个
层次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解析】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也有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等参与。由几种不同
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所以心脏
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C符合题意。
C
19.(2024·湖南学业考)老树虽有空心现象,但营养物质的运输仍能正常进行。这是依
靠 ( )
A.保护组织 B.输导组织 C.分生组织 D.机械组织
【解析】植物体的输导组织包括导管和筛管,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
物。老树虽有空心现象,但营养物质的运输仍能正常进行,这主要依靠输导组织中的
导管和筛管。老树空心只是木质部的一部分和其中的导管受损伤,还有大部分的导
管能够正常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树皮中韧皮部内的筛管仍然能向下运输有机物。
B
20.如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不同结构层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
B.胃只由上皮组织和肌肉组织构成
C.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④②①③⑤
D.与绿色开花植物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B
【解析】组织是细胞分化形成的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A正确。胃最外面的膜是结缔组织膜,最里面的胃腺上皮属于上皮组织;胃能收缩和舒张,有肌肉组织;胃的内外布满了血管和神经,血管中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可见,胃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等构成的器官,B错误。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④细胞、②组织、①器官、③系统、⑤个体,C正确。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与绿色开花植物相比,人体特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D正确。
21.下列选项中,与“皮肤”同属于一个结构层次的是 ( )
A.血液 B.平滑肌
C.萝卜 D.洋葱表皮
【解析】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A血液属于结缔组织,B平滑肌属于肌肉组织,D洋葱
表皮属于保护组织,A、B、D同属于一个结构层次,C萝卜是植物的根,属于营养器官,
与皮肤同属于器官结构层次,故C符合题意。
C
22.(2023·清远质检)2022年11月,广东连山笔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发现全球新物种
——密疣掌突蟾,它的结构层次是 ( )
A.细胞→器官→组织→系统→动物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C.组织→细胞→器官→系统→动物体
D.器官→细胞→组织→系统→动物体
【解析】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再由
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
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
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密疣掌突蟾属于动物,所以其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
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B正确。
B
23.(2023·惠州质检)榴莲被誉为“水果之王”,构成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生物体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
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
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榴莲等植物体
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构成榴莲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是细胞,A正确。
A
24.学生小新从某河中取一滴河水,制成临时装片,借助显微镜观察到如图所示的两种
单细胞生物。关于这两种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B.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
C.都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都不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解析】①草履虫和②衣藻都是单细胞生物,都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都可以进
行呼吸作用,都可以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但①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动物,需要从外界
获取营养物质;②衣藻为单细胞的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要从
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D
25.杜鹃是一种鸟类,杜鹃花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
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受精卵发育为杜鹃和杜鹃花是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的结果
B.杜鹃由根、茎、叶等器官构成
C.杜鹃花叶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D.杜鹃比杜鹃花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
D
【解析】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受精卵发育为杜鹃和杜鹃花是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的结果,A错误。杜鹃属于动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B错误。上皮组织是动物的组织,杜鹃花叶表皮属于保护组织,C错误。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因此,杜鹃比杜鹃花多了系统这一结构层次,D正确。
26.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会改变
B.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不变
C.细胞分化将会导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D.细胞分化不会导致细胞功能发生变化
C
【解析】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遗传物质与原细胞保持一致,所以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不会改变,A错误;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各不相同,B错误;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和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C正确、D错误。
27.宋代诗人贾昌朝在《咏凌霄花》一诗中这样形容凌霄花:“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
宁无捧日心。”凌霄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
A.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 B.细胞→系统→器官→组织→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解析】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
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凌霄是被子植
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其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
官→植物体。
D
28.(2024 昆明质检)下列能正确表示大熊猫结构层次的组合是 ( )
①血液   ②肌肉细胞   ③脑   ④大熊猫   ⑤泌尿系统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③①⑤④ D.①③④②⑤
【解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①血液属于组织,②肌肉细胞属于细胞,③脑属于器官,④大熊猫属于动物体,⑤泌尿
系统属于系统,所以能正确表示大熊猫的结构层次的组合是②肌肉细胞、①血液、
③脑、⑤泌尿系统、④大熊猫。
B
29.某同学利用白菜根培育出一株白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体积的增大与细胞数目的增多使白菜表现出生长现象
B.白菜根尖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遗传物质减半
C.白菜根部的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叶绿体等结构
D.从结构层次的角度来看,白菜叶属于薄壁组织
【解析】白菜由小长大与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是分不开的,A正确。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
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
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B错
误。白菜根部的细胞没有叶绿体,C错误。白菜叶属于器官,D错误。
A
30.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
B.细菌、眼虫、酵母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C.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
D.单细胞生物无法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D
【解析】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A正确。细菌、眼虫、酵母菌只由单个细胞组成,都是单细胞生物,B正确。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可以分为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有利的一面包括可以作为鱼类饵料、净化污水等。有害的一面包括疟原虫等侵入人体危害健康、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造成赤潮等,C正确。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如草履虫,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分布广泛。图甲~戊是油菜个体不同的结构层次,结
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到乙的过程称为细胞_____,其结果是细胞的数量_____。动植物细胞在此
过程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再_____分配到两
个新细胞中,确保了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_______;不同点是植物细胞会在中
央部位形成新的_______和_______,从而使细胞一分为二。
分裂
增多
平均
染色体
细胞膜
细胞壁
(2)我们用来榨油的油菜籽,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________(填“营养器官”或“生殖
器官”)。
(3)掐去油菜植株的顶端,该植株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_____组织。
(4)在动植物体表都覆盖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植物的叫_____组织。
(5)油菜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_______(填结构名称),它是光合作用
的场所。
生殖器官
分生
保护
叶绿体
【解析】图中的甲、乙为细胞、丙为组织、丁为器官、戊为植物体。
(1)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所以图中甲到乙的过程叫做细胞分裂,其结果是细胞的数量增多。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复制后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分成两份,各含一个细胞核;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中央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使新细胞内遗传物质与原细胞保持一致。动植物细胞在此过程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通过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确保了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染色体;不同点是植物细胞会在中央部位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从而使细胞一分为二。
(2)绿色开花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我们用来榨油的油菜籽是油菜的种子,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生殖器官。
(3)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其他组织。掐去油菜植株的顶端,该植株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没有了分生组织。
(4)植物的几种主要的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在动植物体表都覆盖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组织,植物的叫保护组织。
(5)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油菜叶片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中含有许多叶绿体,它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32.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离不开科学家们共同参与、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请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维萨里通过大量的尸体解剖研究,发现心脏有四个腔,肝脏有两叶,血管起源于心脏而不是肝。
资料二:比夏经过对心脏、肺、胃等器官的解剖观察,指出器官由组织构成。
资料三:1665年,罗伯特 胡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木栓组织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其实“小室”是细胞的空壳。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也观察到细菌、红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等不同形态的细胞。
资料四:施莱登通过观察植物组织,提出植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且细胞中都有细胞核,提出了植物细胞学说。施旺发表的《关于动植物结构和生长的一致性的显微研究》中指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资料五: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过程,发现新细胞的产生
是细胞分裂的结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858年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
产生新细胞”。
(1)维萨里通过尸体解剖研究,从_____层次上揭示了人体的结构组成。从结构层次
上分析,流动在血管和心脏中的血液属于_____。
(2)你认为资料二中比夏研究的心脏由_________、结缔组织、_________、上皮组
织构成。
(3)资料三中罗伯特 胡克观察木栓组织时发现的细胞“空壳”是_______(填结构名称)。
(4)资料四中施莱登观察植物组织时,发现细胞中除细胞核外,与动物细胞共同具有的
细胞结构是_______和_______。
器官
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5)资料五中科学家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请你写出植物细胞的分裂
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2分)
(6)细胞学说的发展史给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植物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
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
个细胞
要有不懈努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
【解析】(1)据资料可知,维萨里通过尸体解剖研究,从心脏这个器官层次上揭示了人体的结构组成。从结构层次上分析,流动在血管和心脏中的血液属于组织。
(2)心脏是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其中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心脏内还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上皮组织。
(3)观察木栓组织时发现的细胞“空壳”是细胞壁。
(4)除细胞核外,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共同具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膜和细胞质。
(5)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植物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6)根据细胞学说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科学的发现是需要不懈努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的。
33.课堂上我们已经观察了草履虫的外形及其运动,某科研小组又进一步探究了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的影响,请根据草履虫结构示意图(图一)及实验探究步骤和结果回答以下问题。
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①取三个锥形瓶,分别加入50 mL草履虫培养液;
②每瓶放置2个草履虫;
③分别置于15 ℃、25 ℃、35 ℃环境下培养;
④每隔24小时,取样计数草履虫的个数;
⑤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如图二,图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15 ℃、25 ℃、35 ℃环境下草履虫的生长
繁殖状况。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
(2)本实验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温度
减小误差(或“避免偶然性”“避免偶然因
素造成误差”)
(3)分析图二中实验结果曲线,可以推断:
①草履虫在___℃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达到个体数量最高值的时间最短。
②从第1天到第9天,适当提高温度能够______________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4)观察草履虫时,应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草履虫依靠[ ]_____运动,依靠[ ]_____呼吸,依靠[ ]_____排出食物残渣。
35
促进(或“加快”)
限制草履虫快速运动,
便于观察
纤毛
表膜
胞肛
1
2
5
(6)某同学在观察草履虫时发现在草履虫的体内存在一些浅绿色的结构,该结构是
[ ]_______。
(7)图三是在同一玻片上相互连通的草履虫培养液,在A端加入冰块,草履虫将如何运
动 ____________。
食物泡
从A运动到B
4
【解析】图一:1纤毛,2表膜,3口沟,4食物泡,5胞肛,6细胞质,7大核,8小核,9伸缩泡,10收集管。
(1)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温度。
(2)本实验每个温度做3次重复实验,目的是减小误差(或“避免偶然性”“避免偶然因素造成误差”)。
(3)分析实验结果的曲线图,可以推断:
①草履虫在35 ℃环境下,生长繁殖速度最快,达到个体数量最高值的时间最短。
②从第1天到第9天,随着温度的升高,草履虫的数量逐渐增加,可见适当提高温度能够促进草履虫的生长繁殖。
(4)草履虫表膜上长着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运动;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限制草履虫的运动,常采用在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的方法。
(5)草履虫依靠纤毛进行运动,靠表膜呼吸,食物从口沟进入细胞内,在食物泡中进行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靠收集管和伸缩泡排出废物。
(6)食物从口沟进入细胞内,在食物泡中进行消化,因此绿色的物质应该是食物泡中的一些食物。
(7)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即逃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在草履虫培养液A端加入冰块,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害刺激,故草履虫从A运动到B。
34.下图甲表示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其中数字代表生理过程,字母代表各自不同的结
构层次;图乙表示动植物体不同部位的组织或器官,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1的生理过程称为_________,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此过程中,
_______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因此使它们在新细胞和原细胞
中保持一致。
细胞分裂
细胞数目增加
染色体
(2)图甲中的2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经此过程形成的结构层次是_____,图乙
中的_____都属于这个结构层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图甲中的F_____层次相对应的是图乙中的_____。
(4)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 ]_____。
细胞分化
组织
a、b
上皮组织、薄壁组织
器官
c、d
系统
E
【解析】图甲中,A表示受精卵,1是细胞分裂,2是细胞分化,B、C表示组织,D、F表示器官,E表示系统;图乙中,a是上皮组织,b是薄壁组织,c是脑,d是花。
(1)图甲中,1是细胞数目增加过程,称为细胞分裂,导致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2)图甲中的2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发生了变化,所以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会形成不同的B组织,图乙中的a上皮组织、b薄壁组织都属于这个结构层次。
(3)F是器官层次,图乙中c脑、d花均属于器官层次。
(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E系统。(共57张PPT)
阶段质量测评卷(四)
(第二单元 第三、四章)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深圳质检)微生物几乎是无处不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能使人患病
B.制作酸菜需要用到酵母菌
C.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都可以食用
D.潮湿的粮食堆容易生长霉菌
D
【解析】细菌和真菌有的对人体有害,有的是有益的,A错误。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作酸菜需要用到乳酸菌,B错误。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有的可以食用,有的有毒,不可以食用,C错误。潮湿的粮食堆上既有水分和空气,又有营养物质,故容易生长霉菌,D正确。
2.培养基上出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菌落,哪种是细菌的菌落( )
A.菌落大,呈青绿色 B.菌落小,表面光滑黏稠
C.菌落大,呈绒毛状 D.菌落大,呈褐色
【解析】细菌的菌落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B
3.(2024·长沙质检)下列有关菌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真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组成的
C.霉菌菌落上的“毛”是霉菌的菌丝
D.细菌菌落都是鲜艳的颜色
【解析】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几个细菌繁殖后形成的细胞群,不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组成的,B错误;霉菌菌落上的“毛”是霉菌的菌丝,C正确;细菌菌落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菌落通常不鲜艳,多为白色,A、D错误。
C
4.(2023·河源质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这是因为( )
①细菌生活需要氧气 ②细菌的繁殖速度快
③细菌能形成芽孢抵御不良环境 ④细菌不能分解有机物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随风飘散至各处,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细菌个体小、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C
5.(2023·珠海质检)小明观察某微生物时,观察到该微生物呈微螺旋弯曲状,长度在
2.5~4微米,一端伸出2~6条鞭毛,最外面有细胞壁,细胞中只有裸露的DNA。据此判断
这种微生物可能是( )
A.病毒 B.细菌 C.真菌 D.霉菌
【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
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
绿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该微生物最外面有细胞壁,表明不是病毒,细胞中只有裸露
的DNA,表明不是真菌、霉菌,所以是细菌。
B
6.科研人员从新疆和内蒙古的盐碱湖中分离出了一些极端耐盐菌,这表明( )
A.细菌都能生存在极端环境 B.细菌的生存不需要特定的条件
C.细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D.耐盐菌的生存离不开高盐环境
【解析】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不同的细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细菌个体微小、种类繁多、快速繁殖、能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因此,科研人员从新疆和内蒙古的盐碱湖中分离出了一些极端耐盐菌,这表明细菌在生物圈中广泛分布。
C
7.在炎热的夏季,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菌,而脏衣服却容易发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衣服上有机物的多少与衣服是否容易发霉无关
B.夏季气温高,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温度
C.为了防止衣服发霉,可以在衣柜中放置一些干燥剂
D.夏季空气湿度大,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水分
【解析】脏衣服上的有机物较多,霉菌也较多,A错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
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夏季气温高,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夏
季空气湿度大,为霉菌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必要的水分,B、D正确。闷热的夏季,温度较高,
空气湿度较大,适宜霉菌生长繁殖,衣柜中放置一些干燥剂,不容易长霉菌,C正确。
A
8.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是一种植物
B.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掉在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的菌落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天气变冷,细菌不能生存所致
【解析】蘑菇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蘑菇属于真菌而不是一种植物,A错误;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但是痢疾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痢疾杆菌属于细菌而不是真菌,B错误;秋天,掉在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大量繁殖形成的菌落,C正确;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繁殖慢,而不是细菌不能生存,D错误。
C
9.观察细菌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荚膜,主要起保护作用
B.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存在于④中
C.多数细菌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D.细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
【解析】观图可知:①是荚膜、②是细胞壁、③是细胞膜、④是DNA集中的区域、⑤是鞭毛。荚膜的主要功能是保护,A正确;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存在于DNA中,属于原核生物,B正确;细菌的体内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而是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C正确;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D错误。
D
10.下列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芽孢可以萌发成一个细菌
B.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
C.芽孢是细菌用来繁殖的结构
D.芽孢可以在不良环境中生存并度过不良环境
【解析】芽孢可以萌发成一个细菌,但是芽孢不是生殖细胞,A正确;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可以躲避恶劣环境,B正确;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而不是用来繁殖的结构,C错误;芽孢可以在恶劣环境下生存,D正确。
C
11.用显微镜观察乳酸菌、青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乳酸菌、青霉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B.观察可见青霉细胞具有细胞核而乳酸菌细胞没有
C.乳酸菌、青霉的生殖分别靠芽孢、孢子进行繁殖
D.乳酸菌、青霉的生活都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等
【解析】乳酸菌、青霉的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异养,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A正确。乳酸菌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青霉是真菌,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乳酸菌属于细菌,进行分裂繁殖。青霉属于真菌,用孢子进行繁殖,C错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等,D正确。
C
12.(2024·福建学业考)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噬菌体是细菌病毒,有细胞结构 B.酵母菌有液泡,是植物细胞
C.细菌都有叶绿体,能合成有机物 D.曲霉是真菌,利用孢子繁殖
【解析】噬菌体是细菌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A错误。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B错误。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C错误。曲霉是多细胞真菌,利用孢子繁殖,D正确。
D
13.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培养液,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视野。下列关于酵母菌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真菌
B.视野中的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C.视野中能看到染色明显的细胞核
D.为了减慢酵母菌的繁殖速度,可将其保存在较湿润的环境中
D
【解析】酵母菌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真菌,A正确;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图中的酵母菌上长出了芽体,为出芽生殖,B正确;用碘液染色后,细胞核染色最明显,C正确;酵母菌的生活需要有机物、水和适宜的温度,所以为了减慢酵母菌的繁殖速度,可将其保存在较干燥的环境中,D错误。
14.当你在大自然中畅游时,映入眼帘的生物大多是植物或动物,其实,在你周围还有数不清的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关于这些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
B.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人们常常谈“毒”色变,这说明病毒对人类有害无利
D.真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真菌分裂成两个真菌
【解析】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A错误;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可以用于制作疫苗,对人类是有利的,C错误;真菌的生殖方式主要是孢子生殖,少部分进行出芽生殖,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D错误。
B
15.(2023·吉林学业考)如图是某些微生物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真核生物 B.乙的气生菌丝是a
C.丙无细胞结构 D.丁可以用来制作酸奶
【解析】甲为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乙青霉的气生菌丝是b,B错误。丙为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C正确。丁为酵母菌,可以用来制作酸奶的是乳酸菌,D错误。
C
16.(2023·广州质检)酸奶袋上常写:“若发现胀袋或包装破损,请勿饮用。”胀袋原因是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气体。某同学做了探究(如下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变量是酵母菌,设置甲组的目的是作对照
B.在缺氧环境中产生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若甲组气球体积大于乙组,则实验验证成功
D.低温储存可抑制酵母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C
【解析】根据甲、乙装置图可知,实验的变量是有无酵母菌,与乙组相比甲组没有酵母菌,因此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A正确。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为验证酵母菌在缺氧环境中可能会产生气体,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甲、乙两组气球的大小关系可能是甲组气球体积小于乙组或乙组气球体积大于甲组,则实验验证成功,C错误。在低温下食物不易变质是由于低温抑制了酵母菌等微生物生长和繁殖,D正确。
17.病毒、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菌落的形态、大小等可作为初步鉴别细菌和真菌的依据
B.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动
C.真菌中多细胞的个体都由菌丝构成
D.病毒遇到不良环境会变成芽孢,芽孢是其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
D
【解析】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在形状、大小等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所以菌落的形态、大小等可作为初步鉴别细菌和真菌的依据,A正确。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动,B正确。真菌中多细胞的个体都由菌丝构成,如霉菌、蘑菇等,C正确。细菌遇到不良环境会变成芽孢,芽孢是其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病毒颗粒(结晶体),D错误。
18.(2023·滨州学业考)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分布极广,与人类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一般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在生长发育后期能形成芽孢
B.②个体极其微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③属于真核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
D.④为多细胞真菌,依靠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维持生活
C
【解析】①是感染细菌的病毒叫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噬菌体不能形成芽孢,A错误。②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形体极其微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在一起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因此细菌需要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错误。③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分解有机物获得能量。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C正确。④青霉为多细胞真菌,营养方式为异养,依靠蔓延到营养物质内部的菌丝吸收水分和有机物维持生活,D错误。
19.(2023·宜宾学业考)虽然病毒常常令人谈“毒”色变,但是人类在研究和利用病毒的过程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结构简单,主要由细胞壁和遗传物质组成
B.病毒个体很小,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C.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
D.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可以作为接种的疫苗
A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A错误。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B正确。病毒不能独立生活,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C正确。疫苗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所以病毒经过人工处理后,可以作为接种的疫苗,D正确。
20.(2023·揭阳质检)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其原因是艾滋病病毒( )
A.不是生命体 B.组成物质中没有蛋白质
C.没有细胞结构 D.组成物质中没有遗传物质
【解析】艾滋病病毒属于生物,是生命体,A错误;病毒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D错误,C正确。
C
21.如图是某班级同学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的实验流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葡萄榨出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中的液泡
B.用于酒精发酵的酵母菌通过细胞分裂繁殖
C.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都必须在高温环境下
D.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用到的主要微生物相同
A
【解析】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葡萄榨出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中的液泡,A正确。用于酒精发酵的酵母菌是真菌,可通过孢子或出芽的方式繁殖,B错误。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都必须在适宜的温度下(不是高温环境下)进行,C错误。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用到的主要微生物不相同,制作葡萄酒用到酵母菌,制作葡萄醋用到醋酸菌,D错误。
22.下列产品中主要利用酵母菌发酵的是( )
A.泡菜 B.馒头 C.酸奶 D.沼气
【解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作馒头、面包和酿酒要用酵母菌,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乳酸菌,生产沼气要用甲烷菌。
B
23.假期,小明想在家中自制酸奶,他制作酸奶主要利用的微生物和保存酸奶最适宜的
方式分别是( )
A.醋酸菌、煮沸杀菌 B.乳酸菌、脱水干燥
C.乳酸菌、冰箱冷藏 D.酵母菌、高盐防腐
【解析】制作酸奶用到的微生物是乳酸菌,自制酸奶过程中,应将加糖后的新鲜牛奶
煮沸冷却后,再倒入适量酸奶并密封,最适宜的保存方式是冰箱冷藏,因为低温能抑制
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有利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C
24.(2023·汕头质检)下列对细菌和真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绝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B.制作酸奶和葡萄酒用到的“菌”都能进行孢子生殖
C.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必需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有机物等
D.用豆腐制作腐乳过程中,豆腐上长的许多“毛”是真菌的菌落
【解析】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A正确。制作酸奶用乳酸菌,酿酒用酵母菌,乳酸菌进行分裂生殖,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B错误。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营养物质等,C正确。制作腐乳用霉菌,霉菌属于真菌,豆腐上长的许多“毛”是真菌的菌落,D正确。
B
25.(2023·佛山质检)泡菜、面包制作的过程中,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 )
A.乳酸菌、霉菌 B.乳酸菌、醋酸菌
C.大肠杆菌、霉菌 D.乳酸菌、酵母菌
【解析】制作泡菜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经乳酸菌的发酵后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使泡菜具有特殊风味;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面包暄软多孔。
D
26.同学们利用发酵技术制作甜酒。下列操作步骤中,会导致制作失败的是( )
A.洗净糯米,浸泡一昼夜 B.糯米与酒曲混合均匀,蒸熟备用
C.将混合物放入干净的容器中 D.容器静置在温暖的地方进行发酵
【解析】在制作甜酒时,首先要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A不符合题意。酿酒时要将酒曲碾成粉末后与糯米均匀地混合,使酒曲充分分解发酵糯米,以产生较多的甜酒,酒曲蒸熟后微生物失去了活性,B符合题意。将混合物放入干净的容器中,避免其他微生物的干扰,C不符合题意。将容器静置在温暖的地方,有利于进行发酵,D不符合题意。
B
27.人类很早就意识到了对生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性,汉初的《尔雅》把动物分为虫、鱼、鸟、兽四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温血动物归为一类,与冷血动物相区别;本草纲目中将动物分为“虫、鳞、介、禽、兽”五部……某同学根据某一分类标准对六种动物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待区分的生物 大雁、家兔、蝗虫、牛蛙、蜘蛛、鲢鱼
类别1 大雁、家兔、牛蛙
类别2 蝗虫、蜘蛛
A.该同学的分类标准是该动物为胎生或卵生
B.该同学的分类标准是体温是否恒定
C.鲢鱼应该被划分到类别1中
D.蝗虫与蜘蛛都属于昆虫
C
【解析】类别1中只有家兔是胎生,大雁和牛蛙都是卵生的,A错误。类别1中,大雁和家兔体温恒定,牛蛙体温不恒定,B错误。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如类别1中,大雁、家兔和牛蛙都属于脊椎动物;类别2中,蝗虫和蜘蛛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该同学的分类标准是体内有无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鲢鱼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应划分到类别1中,C正确。蝗虫和蜘蛛都属于节肢动物,但是蝗虫有三对足和两对翅,属于昆虫纲;蜘蛛有四对足,没有翅,属于蛛形纲,不是昆虫,D错误。
28.“梅开腊月一杯酒,鄢陵蜡梅冠天下”是清代诗人王士祯赞美鄢陵蜡梅的诗句。鄢陵蜡梅不仅历史悠久,品种优良,而且造型各异,下列哪个分类等级的植物与蜡梅的共同特征最多( )
A.蜡梅科 B.蜡梅属
C.双子叶植物纲 D.被子植物
【解析】分类单位越低,生物的相似程度越高,共同特征就越多,四个选项中属的分类单位最低,所以共同特征最多。
B
29.(2023·韶关质检)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不能用该图分类( )
A.①海葵 ②侧柏 ③葫芦藓 ④苏铁
B.①蘑菇 ②银杏 ③地钱  ④球藻
C.①青霉 ②油松 ③满江红 ④海带
D.①鲫鱼 ②水杉 ③桫椤  ④石花菜
A
【解析】①海葵属于动物,②侧柏属于裸子植物,③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而④苏铁属于裸子植物,不是藻类,A符合题意。①蘑菇属于微生物中的真菌,②银杏属于裸子植物,③地钱属于苔藓植物,④球藻是藻类,B不符合题意。①青霉属于微生物中的真菌,②油松属于裸子植物,③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④海带是藻类,C不符合题意。①鲫鱼属于动物,②水杉属于裸子植物,③桫椤属于蕨类植物,④石花菜是藻类,D不符合题意。
30.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分类单位由高到低是界、门、纲、科、属、种
B.亚门为介于界与门之间的一个分类等级
C.分类单位越高,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
D.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因此同一属的各种生物间亲缘关系最密切
C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高到低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错误。亚门是介于门与纲之间的一个分类等级,B错误。生物的分类单位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差异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C正确。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因此同一种的各种生物间亲缘关系最密切,D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某课外兴趣小组对细菌、真菌、病毒非常感兴趣,于是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及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这些生物的结构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_______(填序号),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_______
___________;图甲所示的生物靠 _____的方式繁殖后代,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可以形成 _____,以抵抗外界的恶劣环境。
(2)诺如病毒与图中的___(填序号)都没有细胞结构。
(3)兴趣小组同时了解到人类从乙生物体内提取到了最早的抗生素,但该抗生素却不能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丙
有无成
形的细胞核
分裂
芽孢

抗生素只能杀死细菌,对病毒不起作用
(4)图___所示的生物可以用来酿造葡萄酒,在环境适宜时进行_____生殖。
(5)图丁所示的生物属于多细胞生物,它们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丁属于_____,可以通过产生a_____来繁殖后代。
出芽
真菌
孢子

【解析】图甲是细菌,图乙是青霉,图丙是酵母菌,图丁是蘑菇,图丁中a是孢子、b是菌盖、c是菌柄、d是菌丝。
(1)图甲细菌和图丙酵母菌都属于单细胞生物,它们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图甲的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图丙的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图甲所示的生物——细菌靠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在生长发育的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可以形成芽孢,以抵抗外界的恶劣环境。
(2)戊是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诺如病毒与图中的戊都没有细胞结构。
(3)抗生素是真菌产生的,能够杀死细菌的物质,因此,从图乙青霉体内提取的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只能杀死细菌,却不能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4)酵母菌能够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所以图丙所示的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造葡萄酒,在环境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增加数目。
(5)图丁所示的蘑菇属于多细胞真菌,细胞中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它们靠分解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它们的生活方式属于异养中的腐生。丁可以通过产生[a]孢子来繁殖后代。
32.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崂山地形复杂,气候差异明显,森林植被分布也不尽一致,崂山的木本植物有89科、247属、764种,山区林木覆盖率已达64%,有山茶、锦熟、黄杨、茅果、野茉莉、桧柏、侧柏等。
资料二:崂山海洋资源丰富,沿海鱼种约87科、155属、200余种,主要有鲅鱼、黄鱼、鲳鱼等,沿海15米等深线以内生物主要为贝类、甲壳类、软体类及藻类,共有310余种,其中常见贝类有蓝蛤、牡蛎、红螺,主要甲壳类有对虾、梭子蟹、日本大眼蟹等,主要软体类有乌贼、枪乌贼、章鱼等,主要藻类有海带、裙带菜、石花菜、硅藻、甲藻等,主要浮游生物有蠕虫、箭虫、水母等;崂山野生淡水鱼类有4科、9属、9种,主要品种有鲫、鳝、鲤等。
(1)在生物分类等级中,除资料中出现的分类单位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与藻类的生殖
方式相同的植物类群有___________________;山茶和侧柏都属于种子植物,其根本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梭子蟹在分类上属于_________门;这类动物的外骨骼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学习了很多不同的动物种类,如青蛙、鳝、蜥蜴、家鸽和家兔等,在这五种动物中,青蛙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可以适应在水中和陆地上呼吸;鳝的呼吸器官是___,适于水中呼
吸;家鸽体内有许多_____与肺相通,有助于飞行时进行双重呼吸。以上特点体现的生物学观
点是_________________。蜥蜴属于最早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类群,它适应陆地生活的
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列举两个方面)。
界、门、纲、目
苔藓植物、蕨类植物
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节肢动物
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
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肺和皮肤

气囊
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体表有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陆地上产卵,卵有坚韧的卵壳
【解析】(1)在生物分类等级中,除资料中出现的等级(科、属、种)以外,还有界、门、纲、目。与藻类的生殖方式(孢子生殖)相同的植物类群有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山茶属于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侧柏属于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因此山茶和侧柏都属于种子植物,其根本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
(2)梭子蟹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体外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可以适应在水中和陆地上呼吸;鳝属于鱼类,呼吸器官是鳃,适于水中呼吸;家鸽体内有许多气囊与肺相通,有助于飞行时进行双重呼吸。以上特点体现的生物学观点是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蜥蜴体表有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陆地上产卵,卵有坚韧的卵壳,属于爬行动物,是最早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类群。
33.制作泡菜过程中,应将亚硝酸盐控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浓度分别为0(清水)、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图。
(1)制作泡菜所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制作泡菜时,既要加盖还要用水封口,这样做是为了
使坛内形成_____条件,有利于发酵。
(2)该实验的变量为_________。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目的是起_____作用。
(3)分析曲线图可知,随着泡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均表现为_____________,
食用腌制到第__天的泡菜对人体产生的害处最大。
(4)由曲线图可知,食醋能_____泡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浓度为_____的食醋抑制作用最
强,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抑制作用均下降。
(5)结合本实验,制作泡菜时可适当添加_____,泡菜至少要泡到第__天才能食用。
乳酸菌
无氧
食醋浓度
对照
先上升后下降
3
抑制
0.6%
食醋
9
【解析】(1)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泡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这样做是为了使坛内形成无氧(或缺氧)的条件,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有利于发酵;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
(2)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该实验的变量为食醋浓度。在对照实验中,通常把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叫实验组,把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自然状态)的对象组叫对照组。该实验中,设置食醋浓度为0的组,属于对照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3)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微生物会将原料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在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升高;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又会被某些微生物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又会逐渐下降。由题干曲线图可知,随着腌制时间增加,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趋势是先上升后下降。在发酵的第3天,食醋浓度为0时,亚硝酸盐浓度最高值大约是65 mg·kg-1,这时泡菜对人体产生的害处最大。
(4)分析曲线图,与食醋浓度为0的组对比可知,食醋能抑制泡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其中浓度为0.6%的食醋抑制作用最强(该曲线位于最下端),食醋浓度过高或过低其抑制作用均下降。
(5)食醋能抑制泡菜中亚硝酸盐的产生,所以结合本实验,制作泡菜时可适当添加食醋。结合题图可知,泡菜至少要泡到第9天亚硝酸盐才几乎降低到零,此时食用更安全。
34.观察图中的生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靠孢子进行繁殖的生物有_________,其中[ ]_____所属的类群体内具有专门
运输物质的组织,因而长得相对高大。
(2)图中结构最简单的生物是[ ]_____,该类生物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图中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是[ ]_______,因为该植物的叶只由___
_______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
A、B、D
肾蕨
水绵
没有根、茎、叶的分

葫芦藓

层细胞
A
D
B
(4)E银杏属于_____植物,与C向日葵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家鱼缸里有漂亮的金鱼藻和满江红,经观察发现金鱼藻能开花结果,而满江红在根附近能形成孢子囊,请判断金鱼藻属于________________植物,满江红属于___
___植物。
裸子
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被子(或绿色开花)


【解析】(1)一些生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A水绵)、苔藓植物(D葫芦藓)和蕨类植物(B肾蕨)。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E银杏)和被子植物(C向日葵)。蕨类植物(B肾蕨)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得比较高大。
(2)藻类(A水绵)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最大的特点),是较低等的一个类群。藻类有单细胞的,如衣藻;有多细胞的,如A水绵、海带、紫菜等。
(3)苔藓植物(D葫芦藓)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因此人们通常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E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其结的白果是种子,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其种子无果皮包被,不能形成果实。而C向日葵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5)金鱼藻能够开花结果,故属于被子植物;而满江红具有根、茎、叶,靠孢子繁殖后代,具有输导组织,故属于蕨类植物。(共50张PPT)
阶段质量测评卷(三)
(第二单元 第一、二章)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描述无根、茎、叶分化的生物的诗词是( )
A.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D.陟彼南山,言采其蕨
【解析】“春水绿于染”中提到了藻类,藻类无根、茎、叶的分化,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
A
2.古诗词中描述了很多植物,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钩帘阴卷柏,障壁坐防风”,其中的“苔”和“卷柏”分别指的是( )
A.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B.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
C.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解析】“苔痕上阶绿”中描述的植物属于苔藓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是假根,没有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卷柏”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能够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因此属于蕨类植物。
A
3.花果山上生长着许多形态各异的植物,某同学在山上路边背阴处观察到一种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叶有粗壮的叶柄,叶片的背面有许多褐色斑点(孢子囊)。该植物可能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不能产生种子,蕨类植物叶背面有许多孢子囊,孢子囊中有大量的孢子,用孢子繁殖。根据题干中的叙述,该植物应属于蕨类植物。
B
4.(2023·梅州质检)在南极出现了粉红色的西瓜雪现象,该地区的雪呈现粉红色,在阳光照射下显得神秘而美丽。科学家表示这是雪中含有的一种叫极地雪藻的淡水单细胞藻类大量繁殖的结果。请问极地雪藻的繁殖方式是( )
A.孢子繁殖 B.种子繁殖
C.分裂繁殖 D.果实繁殖
【解析】极地雪藻属于藻类,无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A
5.鹿角蕨是一种蕨类植物,株型美观大方,叶片酷似鹿角,叶色素雅,观赏价值极高。下列关于鹿角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B.具有输导组织
C.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D.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解析】鹿角蕨属于蕨类植物,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孢子落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就会萌发和生长。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D
6.(2023·潮州质检)多种多样的生物在生物圈中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蕨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苔藓植物的“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C.苔藓植物可以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D.藻类释放氧气,可以扩散到大气中,补充大气圈中的氧气
A
【解析】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输导组织,A错误。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B正确。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叶只由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正确。藻类的数量庞大,全身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是空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D正确。
7.(2023·汕尾质检)相对于藻类和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能够长得高大的原因主要是( )
A.根系发达
B.叶片大,光合作用强
C.能够产生孢子繁殖后代
D.根、茎、叶内都有输导组织
【解析】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
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得比
较高大。
D
8.(2024·惠州质检)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之处是都有( )
A.种皮和胚乳 B.胚和胚乳
C.种皮和胚 D.子叶和胚乳
【解析】蚕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所以蚕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相同之处是都有种皮和胚。
C
9.下列关于几种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卷柏、侧柏都通过产生种子进行繁殖
B.海带、地钱都有输导组织
C.雪松、油松的果实通常称为“球果”
D.银杏、杏都靠种子繁殖后代
【解析】卷柏属于孢子植物,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侧柏属于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A错误。海带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B错误。雪松、油松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C错误。银杏、杏都属于种子植物,都靠种子繁殖后代,D正确。
D
10.(2024·昆明质检)2024年初,定植于昆明植物园40余年的孑遗植物连香树首次开花,预示着这一古老的极小种群迁地保护初步成功。连香树是一种被子植物,下列属于其特征的是( )
A.无根、茎、叶的分化 B.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C.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D.通过孢子繁殖
【解析】种子有果皮包被是被子植物独一无二的特征。连香树是一种被子植物,因此其特征应该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B
11.如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菜豆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②
B.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b
C.菜豆种子的⑥和玉米种子的g都是新植物的幼体
D.菜豆种子的④和玉米种子的c都是子叶,但是数量不同
A
【解析】菜豆种子中④子叶肥厚,储存营养物质,A错误;在玉米种子的纵切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b胚乳,因为里面有淀粉,B正确;菜豆种子的⑥胚和玉米种子的g胚都是新植物的幼体,C正确;菜豆种子的④子叶两片,而玉米种子的c子叶一片,数目不同,D正确。
12.原产于我国的银杏树是理想的绿化树种,可净化空气,减少大气悬浮物含量。科学家将银杏列为裸子植物,下列与其属于同一类植物的是( )
A.苏铁 B.卷柏 C.满江红 D.金鱼藻
【解析】银杏没有果实,白果是银杏的种子,种子裸露在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苏铁属于裸子植物。卷柏、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金鱼藻属于被子植物。
A
13.诗句“松柏何须羡桃李”中,松柏和桃李的结构相比,差异是松柏( )
A.种子外面没有种皮 B.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
C.有果实 D.用孢子繁殖后代
【解析】松柏是裸子植物,种子是裸露的。桃李是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B
14.(2023·珠海质检)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高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的主要原因是
( )
A.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B.拥有输导组织
C.用种子繁殖,生殖过程摆脱了水的限制
D.植株比较高大
【解析】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利用孢子繁殖后代,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遇到恶劣环境它可以停止发育,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种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能产生种子是主要原因。
C
15.科学家发现,灯塔水母是一种不会“死亡”的生物,原因是它发育到性成熟阶段后,又会恢复到幼虫。把它切开,甚至打碎,只要有完整的细胞,每个碎片都可以变成一只幼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多细胞生物
B.其细胞具有很强的分化能力
C.灯塔水母属于扁形动物
D.研究它有助于治疗人体病变或坏死组织
【解析】灯塔水母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属于刺胞动物。
C
16.学校种植园中有一种细长的圆筒形动物,要判断其在分类上属于环节动物还是线虫动物,主要依据是( )
A.身体是否分节 B.是否有肛门
C.体内是否有脊柱 D.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
【解析】环节动物和线虫动物都是细长状,都有肛门,体内都无脊柱;环节动物身体分节,线虫动物身体不分节。
A
17.广东一男子在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从体内排出了一条5米长的绦虫,该虫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下列寄生虫中,与该虫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华枝睾吸虫 B.蛔虫
C.蛲虫 D.痢疾内变形虫
【解析】本题考查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绦虫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华枝睾吸虫是一种可寄生在人类胆管和胆囊的吸虫,以胆汁为食,是扁形动物;蛔虫、蛲虫属于线虫动物;痢疾内变形虫属于原生动物。
A
18.(2023 广州质检)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食细菌的线虫动物,居住在土壤中,属于自由生活线虫类。下列有关秀丽隐杆线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秀丽隐杆线虫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B.秀丽隐杆线虫身体两侧对称
C.秀丽隐杆线虫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D.秀丽隐杆线虫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线虫动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秀丽隐杆线虫属于线虫动物,身体细长,不分节,呈圆柱形,两侧对称,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是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
C
19.白天下过雨后,经常见到蚯蚓爬到地面上来,这是因为( )
A.土壤中缺少食物,蚯蚓爬上地面进行觅食
B.蚯蚓到地面上来饮水
C.土壤中缺少空气,蚯蚓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D.潮湿的地面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解析】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爬到地面上来。
C
20.下列不是蟹、虾、蜈蚣、蜘蛛、蝗虫共同特征的是( )
A.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体表有外骨骼
C.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D.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解析】蟹、虾、蜈蚣、蜘蛛、蝗虫都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身体是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蟹、虾和蜘蛛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蜈蚣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两部分。
A
21.(2023·佛山质检)下列对动物类群特征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刺胞动物——有口无肛门,身体呈辐射对称
B.线虫动物——身体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C.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有外套膜
D.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分节,体表有外骨骼
【解析】刺胞动物结构简单,身体辐射对称,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A正确。线虫动物的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起保护作用,但身体不分节,B错误。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体表都具有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C正确。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D正确。
B
22.(2023·东莞质检)《山海经》中记载了一种类似鲫鱼的鱄(tuán)鱼。下列关于鱄鱼
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B.一定是用肺呼吸
C.体表覆盖鳞片 D.用鳍协调游泳
【解析】鱄鱼类似鲫鱼,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鱄鱼用鳃呼吸,鱼鳃呈鲜红色,由又细又多的鳃丝组成,这有利于在水中进行呼吸,B错误。鱄鱼体表覆盖鳞片能分泌黏液,具有保护作用,C正确。鱄鱼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D正确。
B
23.“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面关于鱼类和鸟类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鱼的体表都覆盖着鳞片,用鳍协调游泳
B.鱼口与鳃盖交替张合,这是鱼类在喝水
C.鸟有气囊,在飞行时可增加气体交换的面积
D.鸟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D
【解析】大多数鱼的体表覆盖着鳞片,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适于水中生活,A错误。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流经鳃由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断相互交替张开和闭合,这是鱼在用鳃呼吸,B错误。鸟体内有发达的气囊,气囊都与肺相通,有储存空气、协助呼吸的功能,但是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鸟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利于飞行,D正确。
24.如图是比较四种动物特征的示意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 )
A.胎生、哺乳 B.用鳃呼吸
C.体内有脊柱 D.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
C
【解析】图中四种动物中,只有袋鼠是胎生、哺乳,其余都是卵生;鱼用鳃呼吸,其余都是用肺呼吸;鱼类体表被鳞,蜥蜴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袋鼠体表有毛,家鸽体表覆盖羽毛。
25.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A.大熊猫 B.野鸭 C.眼镜王蛇 D.猕猴
【解析】大熊猫和猕猴属于哺乳类,野鸭属于鸟类,都为恒温动物。眼镜王蛇属于爬行类,体温不恒定。
C
26.下列对脊椎动物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鲫鱼用鳃呼吸、通过鳍的协助作用游泳
B.爬行动物为陆生生物,都在陆地上生活
C.鸟类骨骼轻、薄、坚固,有利于飞行
D.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解析】本题考查各类脊椎动物的特征。鱼类用鳃呼吸,通过鳍的协助作用游泳;爬行动物有些终生生活在陆地上,如蜥蜴,有的可生活在水中,如海龟;鸟类骨骼轻、薄、坚固,有利于飞行;哺乳动物一般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B
27.我国科学家在金沙江中段、四川及云南交界地带的干热河谷中发现了壁虎属新种——金江壁虎。这项研究成果在国际两栖爬行动物学期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上发表。下列关于金江壁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体表覆盖鳞片,能减少水分的散失,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
B.金江壁虎体温不恒定,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C.在体内受精,金江壁虎通过胎盘和壁虎妈妈进行物质交换
D.用肺呼吸,且金江壁虎的肺比青蛙的肺更发达,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更强
C
【解析】金江壁虎属于爬行动物,其体表覆盖鳞片,能减少水分的散失,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A正确。金江壁虎属于爬行动物,其体温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是变温动物,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B正确。金江壁虎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陆地繁殖,C错误。金江壁虎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其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金江壁虎的肺比青蛙的肺更发达,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更强,D正确。
28.2024年是甲辰“龙”年,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其中“龙”的创造充满了想象力。据说“龙”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有四肢和牙齿,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能在水中和陆地上生活。下列动物中与上述特征相似度最高的是( )
A.两栖动物 B.爬行动物 C.鸟 D.哺乳动物
【解析】爬行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有四肢和牙齿,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与题干中的描述相似度最高的是爬行动物。
B
29.(2024·广东质检)2024年1月29日汕头东海岸出现一头鲸鱼“搁浅”。鲸鱼属于哺乳
动物,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胎生、哺乳 B.体表有毛
C.用肺呼吸 D.体温恒定
【解析】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体温恒定。胎生和哺乳是其特有的生殖发育
特点,提高了其后代的成活率,也是判断其是哺乳动物的主要依据。
A
30.某同学学习了动物相关知识后,有下面心得,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鱼用鳃呼吸,用鳍协调游泳
B.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属于两栖动物
C.爬行动物和鸟的生殖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D.哺乳动物牙齿分化,提高了消化能力,有利于生存
B
【解析】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A正确。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鳄鱼、海龟虽然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但幼体并不是用鳃呼吸的,属于爬行动物,B错误。爬行动物和鸟,都是体内受精,卵生,卵表面有坚硬的卵壳保护,生殖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C正确。哺乳动物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提高了消化能力,有利于生存,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下图为几种生物的形态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在水中,无根、茎、叶分化的是_____,如图中的[ ]_____。大气中90%的_____
是由此类生物提供的。
(2)图中生活在阴湿环境中,依靠茎和叶吸收水和无机盐的是[ ]_______。
(3)蕨类植物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能用根吸收___________,如图中的[ ]_____。
藻类
衣藻
氧气
葫芦藓
水和无机盐
肾蕨
E
D
A
(4)B、C植物的共同特点是都能产生_____,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泽家里种了一盆A植物,形态优美,他说:“这盆花是他从市场上买回种子,种在花
盆里长出来的,而且不怕太阳、不怕旱。”你对他的说法有疑问吗 请分析: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种子
B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
有。蕨
类植物不产生种子,而且它适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解析】本题考查几种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据图可知,A为肾蕨,B为油松,C为向日葵,D为葫芦藓,E为衣藻。
(1)衣藻属于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大气中90%的氧气来源于藻类。
(2)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并依靠茎、叶吸收水和无机盐。
(3)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能用根吸收水和无机盐。
(4)油松和向日葵都是种子植物,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油松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而向日葵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
(5)蕨类植物不能产生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适于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32.二战时期,有一只信鸽为了把情报送到总部,在双脚被炸弹炸掉的情况下,忍痛飞
了回去,但在完成任务后不久就死去了,人们把它的身体做成模型以纪念它。其实,信
鸽很早就有“军中不会说话的特殊兵种”的美称。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信鸽的翅膀展开呈___形,构成翅膀的主要羽毛排列相互重叠,这种排列方式可以
扇动空气,利于飞行。在飞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填“正羽”或“绒羽”)。
(2)观察信鸽的骨骼,可以发现_______很突出,长骨_____(填“中空”或“实心”)。
(3)信鸽气囊的一端与___相通,这说明气囊具有_________的作用。
(4)_____四腔,血液输送_____能力强,产能多。

正羽
中空

辅助呼吸
心脏
氧气
龙骨突
(5)为抵抗持续的低温,信鸽的耗氧量将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比较
(6)假如你是信鸽保护区的工作人员,你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它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A
搞好宣传,禁止捕杀,
定时撒放食物等
【解析】(1)信鸽的翅膀展开呈扇形,构成翅膀的主要羽毛排列相互重叠,这种排列方式可以扇动空气,利于飞行。在飞行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正羽,绒羽起保温作用。
(2)观察信鸽的骨骼,可以发现龙骨突很突出,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3)信鸽气囊的一端与肺相通,这说明气囊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可以储存气体,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4)心脏四腔,血液输送氧气能力强,产能多。
(5)鸟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有气囊,与肺相通,能进行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因此为抵抗持续的低温,信鸽的耗氧量将会增加。
(6)作为信鸽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应搞好宣传,禁止捕杀,定时撒放食物等。
33.以下是观察玉米种子结构实验,根据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在“[ ]”填序号或字母)
(1)图乙表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该剖面是用刀片沿图甲所示的[ ]线剖开观察到的;
若在该剖面上滴加一滴碘液,将会变成蓝色的结构是[ ]。
(2)与菜豆种子不同,玉米种子有_____,而菜豆种子没有,玉米种子有___片子叶。
胚乳
a


(3)菜豆种子结构的主要部分是___,由图中_________(填数字序号)四部分组成。图
中②和⑨是_____,④和⑦是_____,⑤和 是_____。
(4)玉米粒从结构层次上划分属于_____。
【解析】图乙中⑥是果皮和种皮、⑦是胚芽、⑧是胚轴、⑨是胚根、⑩是胚乳、 是子叶。图丙中①是胚轴、②是胚根、③是种皮、④是胚芽、⑤是子叶。
(1)图乙表示玉米种子的纵剖面,该剖面是用刀片沿图甲所示的a线剖开观察到的;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若在该剖面上滴加一滴碘液,将会变成蓝色的结构是⑩胚乳。
(2)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所以玉米种子有胚乳,而菜豆种子没有。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有一片子叶。

①②④⑤
胚根
胚芽
子叶
器官
(3)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包括①胚轴、②胚根、④胚芽、⑤子叶四部分。图中②和⑨是胚根,④和⑦是胚芽,⑤和 是子叶。
(4)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玉米粒的外面是果皮和种皮,所以玉米粒实际是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
34.自然界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它们独特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1)在观察图A时,某同学观察到水从口流入却从鳃盖后缘流出,这是在_____,流出的
水与流入的水相比,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呼吸
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
增多
(2)蝗虫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这些特点对蝗虫生活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蝗虫属于_____动物,体表有坚韧的
_______。
(3)从生殖方面分析,D比C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家鸽在飞行过程中每呼吸一次,空气在[ ]___内发生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
对家鸽的飞行生活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写出一条家鸽有利于减轻体重从而适应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___________。
使蝗虫的运动更
灵活,转向更灵敏,有利于其捕食或逃避敌害
节肢
外骨骼
体内受精,陆地产卵,其卵有坚
韧的卵壳,生殖过程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骨骼薄、轻

【解析】(1)图A是鱼,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口和鳃盖后缘不停地交替张合,这时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因此流出鳃的水与流入鳃的水相比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
(2)蝗虫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这些特点对蝗虫生活的意义是使蝗虫的运动更灵活,转向更灵敏,有利于其捕食或逃避敌害。蝗虫是一种昆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3)从生殖方面分析,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蜥蜴属于爬行动物,D蜥蜴比C青蛙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体内受精,陆地产卵,其卵有坚硬的卵壳,生殖过程脱离了水环境的限制。
(4)家鸽在飞行时,当两翼举起时,气囊扩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和气囊,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当两翼下垂时,气囊收缩,气囊里的气体进入肺完成第二次气体交换后排出体外,所以每呼吸一次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效率,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有利于鸟类的飞行。同时鸟类的直肠短,有些骨薄、轻,长骨中空等特征有利于鸟类减轻体重从而适应飞行生活。(共54张PPT)
测评卷
阶段质量测评卷(一)
(第一单元 第一、二章)
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3·肇庆期末)生物兴趣小组借助显微镜在西江的水体中发现许多微小生物。
他们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
A.实验法 B.比较法
C.观察法 D.调查法
【解析】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
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生物兴趣小组借
助显微镜在西江的水体中发现许多微小生物,他们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C
2.(2023·东莞期末)“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该诗句中“葵花向日倾”的现
象所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
A.生物需要呼吸 B.生物能够繁殖
C.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解析】“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阳光)作出
反应的特征。
D
3.如图所示,在两滴连通的草履虫培养液左侧加盐,一段时间后发现草履虫集中分布
在右侧,说明( )
A.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B.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获得物质和能量
C.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D.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解析】盐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害刺激,草履虫会躲避有害刺激,说明生物体能对外界
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C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目镜是10×的,物镜从10×换成25×,则物像变化是 ( )
A.细胞变大,数量变多 B.细胞变大,数量变少
C.细胞变小,数量变多 D.细胞变小,数量变少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亮度越暗,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
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亮度越亮,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
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多。所以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实验中,物镜从10×换成25×后,
视野中的细胞变大,数量变少。
B
5.用显微镜观察中文“星期五”,看到的物像是 ( )
【解析】在一张小纸上写中文“星期五”,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 ”。
D
6.如图所示是双目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载物台上升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①
B.物像模糊时,应调节④使物像更清晰
C.用显微镜观察“b”,看到的物像是“p”
D.实验结束后,用洁净纱布擦拭镜头
B
【解析】在双目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上升,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之后双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缓下降,直到找到物像,物像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A错误,B正确。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所以,若在玻片标本上写上字母“b”,则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q”,C错误。我们在擦拭显微镜的镜头时要用专门的擦镜纸,其柔软结实,不会损伤镜头,也不会有纸屑等杂质落在镜头上;如果用纱布去擦,纱布太硬且粗糙,易损伤镜头,还会有线毛落在镜头上,影响观察,D错误。
  实验课上,小华同学制作了两个临时装片,并用单目显微镜进行观察。下图是他使
用的显微镜及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请回答7、8题。
7.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时,应转动 ( )
A.④ B.②
C.③ D.⑤
【解析】②是转换器,③是物镜,④是反光镜,⑤是粗准焦螺旋。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
动的圆盘叫做②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
B
8.从甲、乙两个视野中所看到的细胞分别是 ( )
A.口腔上皮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
B.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
C.菠菜叶表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
【解析】视野甲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呈现排列整齐的近似长方形的结构,视野乙是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是扁平、多边形的,形状很不规则。而菠菜叶表皮细胞呈现排列整齐的不规则的结构,B符合题意。
B
9.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污点,用擦镜纸擦拭目镜、物镜后都没有变化,
则污点存在于 ( )
A.装片 B.物镜
C.目镜 D.反光镜
【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
镜、物镜或装片,判断的方法是用擦镜纸擦拭目镜,污点消失就在目镜上,污点不消失
就不在目镜上;再用擦镜纸擦拭物镜,污点消失就在物镜上,污点不消失就不在物镜上;
如果不在目镜和物镜上,那就一定在装片上,A符合题意。
A
10.(2023 高州质检)下图为番茄果肉临时装片制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正确的操作步骤为:①→③→④→②
B.切开番茄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液泡
C.步骤②可防止视野中细胞出现重叠
D.步骤④操作不当会使视野中出现气泡
A
【解析】制作番茄果肉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概括为擦→滴→挑→涂→盖,故图中正确的操作步骤为①滴→③刮或挑→②涂→④盖,A错误。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切开番茄时,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细胞中的液泡,B正确。步骤②要将取到的番茄果肉在水滴中涂抹均匀,目的是防止细胞出现重叠,影响观察,C正确。正确的盖盖玻片操作可以防止视野中出现气泡,故步骤④盖盖玻片操作不当会使视野中出现气泡,D正确。
11.如图所示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①和
④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 )
A.碘液、生理盐水 B.清水、碘液
C.碘液、清水 D.生理盐水、碘液
【解析】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浸没在清水中不会因为过度吸水而涨破,
能保持正常的形态,方便观察,故步骤①滴加的是清水;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能
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步骤④使用碘液染色。
B
12.(2024 湛江质检)关于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 )
A.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B.用碘液染色后能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C.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目镜
D.视野中出现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所致
C
【解析】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是为了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A正确;染色的目的是将细胞核染成深色,便于观察,因此,用碘液染色后能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B正确;镜筒下降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以免压破玻片或损伤镜头,C错误;视野中出现气泡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所致,正确做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D正确。
13.切洋葱时会闻到一股辣味,该物质存在于下图的  中 ( )
A.③ B.④ C.⑤ D.⑥
【解析】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细胞膜,③是细胞质,④是细胞核,⑤是液泡,⑥是线粒
体。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
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因此,切洋葱时会闻到一股辣味,该物质存在于⑤液泡中。
C
14.下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A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非常薄的膜 B.a可以表示“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B中的“能量转换器”一定包括线粒体 D.C是细胞核
B
【解析】图中A是细胞膜,是一层紧贴在细胞壁内非常薄的膜,A正确;细胞壁有a保护和支持的功能,B错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位,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因此,B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一定包括线粒体,C正确;图中表示C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D正确。
15.下列关于绘制生物图基本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应根据观察到的物像进行适当想象与修改,保证绘图的美观
B.图的大小要适中,关键结构要适当放大,使之醒目
C.图中较暗的地方,要用铅笔细点表示,不能涂阴影
D.图在纸上的位置一般稍偏右下方,以便在左侧标注结构,在上方书写图名
【解析】绘制生物图时应根据观察的物像,如实描绘,不加想象,A错误。图的大小要适中,各部分比例要适当,关键结构不能放大,B错误。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C正确。图在纸上的位置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标注结构,用尺子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D错误。
C
16.甲、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两个步骤,丙、丁是单目显微镜
下看到的两个视野,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操作中,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碘液和清水
B.若将丙视野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
C.由丙视野变成丁视野,需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有转换器和粗准焦螺旋
D.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丁视野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
D
【解析】甲操作是滴,为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方便观察,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是生理盐水;乙操作是染和吸,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故乙操作滴加的是碘液,A错误。显微镜观察到的像是倒像,因此玻片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若将丙视野中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右下方移动,B错误。由丙视野变成丁视野,物像放大倍数增大,换用了高倍物镜,物镜有螺纹,安装在转换器上;细准焦螺旋能小幅度地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因此由丙视野变成丁视野,需调节的显微镜结构有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C错误。植物体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才有叶绿体,因此洋葱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故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丁视野中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D正确。
17.(2024·潮州质检)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
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
A.碘液、生理盐水、清水 B.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C.清水、碘液、生理盐水 D.凉开水、清水、碘液
【解析】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擦”,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保持细胞原来形态。
“刮”,用无菌牙签在自己已漱净(凉开水漱口)的口腔内壁上轻刮几下。
“涂”,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涂几下,防止细胞重叠影
响观察效果。
B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载玻片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染、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1~2滴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
故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18.如图是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材料及观察到的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45倍
B.制作临时装片时应先选用图乙中的清水
C.可以用碘液进行染色以便观察到细胞核
D.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使图丙中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C
【解析】显微镜的目镜是5×,物镜是40×,所以放大倍数是5×40=200倍,A错误;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B错误;为了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我们可以用碘液进行染色,C正确;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因此物像的移动方向和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使图丙中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错误。
19.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 )
A.细胞核和线粒体 B.线粒体和叶绿体
C.细胞核和叶绿体 D.液泡和叶绿体
【解析】植物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动物细胞内只有线粒体
一种。叶绿体是绿色植物所特有的,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
光能。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植
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将储存在有机物
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正确。
B
20.苦瓜虽苦,但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其中的苦叶素被称为“脂肪杀手”,能清热泻火、
健脾开胃。苦瓜中的苦叶素位于 ( )
A.液泡中 B.细胞膜中
C.叶绿体中 D.细胞核中
【解析】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多种有味道的
物质及营养物质、色素(如花青素)等,A符合题意。细胞膜具有透过性,它能控制物质
的进出,其透过性又是具有选择性的,它能让细胞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
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或有害物质,通过细胞膜排出,B
不符合题意。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
的有机物中,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C不符合题意。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是细胞的
控制中心,D不符合题意。
A
21.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
然后重组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中发育成黑色美西螈个体,如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 ( )
A.细胞质控制美西螈体色
B.细胞核控制美西螈体色
C.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D.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解析】将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螈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
组细胞,重组细胞发育形成黑色美西螈,这说明美西螈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B
22.如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动物细胞有结构①而植物细胞没有
B.DNA主要存在于结构②中
C.结构③中除了有线粒体还有叶绿体等
D.结构④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解析】结构①是细胞膜,植物细胞也有,A错误。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②细胞核
内,B正确。此图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C错误。结构④是线粒体,是呼
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不能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错误。
B
23.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结合后的细
胞经卵裂形成早期胚胎,再植入另一只母羊丙的子宫内,最后生出的小羊长得 ( )
A.像母羊甲 B.难以预测
C.像母羊乙 D.像母羊丙
【解析】由于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内,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由题意
可知,从母羊甲的体细胞中取出细胞核,注入母羊乙去掉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即细胞核
来自母羊甲,小羊的遗传物质与母羊甲相同,所以小羊长得最像母羊甲。
A
24.用双目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若发现视野中有重叠或边缘破
损的细胞,不易观察,应采取的方法是 ( )
A.换目镜 B.换物镜
C.移动装片 D.转动粗准焦螺旋
【解析】换用其他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可使观察到的视野中重叠的细胞的物像放
大或缩小,但不能解决重叠现象,仍然不易观察,此方法不宜采取,A、B不符合题意。
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找到没有重叠的细胞进行观察,C符合题意。调节粗
准焦螺旋,可使双目显微镜载物台上升或下降,寻找物像,但不能解决重叠的细胞,此
方法也不宜采取,D不符合题意。
C
25.指纹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手机解锁、在线支付等领域。控制人体指纹的遗传
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的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解析】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内有遗传信息,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是细
胞的控制中心,D符合题意。
D
26.我国科学家研发的海水稻,是专门生长在盐碱地的品种。海水稻根部细胞中控制
无机盐进出的结构是 (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解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错误。细胞质能不
断地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与控制物质进出无关,B错误。
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具有保护、
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
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因此,海水稻根部细胞中控制无机盐进出的结构
是细胞膜,C正确。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与控制物质进出无关,D错误。
C
27.如图是两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甲是植物细胞,图乙是动物细胞
B.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C.图中⑦叶绿体是植物体绿色部分细胞特有的能量转换器
D.烟草细胞中对人有害的尼古丁主要存在于⑤中
【解析】图甲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这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因此图甲是植物
细胞结构模式图,A正确。甲、乙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B正
确。图甲中的⑦是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C错误。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溶解
着多种物质,烟草细胞中对人有害的尼古丁主要存在于⑤液泡中,D正确。
C
28.我们吃的水果中有很多营养物质,其中细胞中的无机物包括 (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核酸  ④糖类  ⑤脂类  ⑥蛋白质  ⑦氧气
A.③④⑤⑥ B.①②⑦
C.③④⑥⑦ D.①③⑤⑦
【解析】①水、②无机盐和⑦氧气属于无机物,③核酸、④糖类、⑤脂类和⑥蛋白
质属于有机物。
B
29.一些生物学家正在开展人工合成生命的研究,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专家认为,要
创造出人工合成生命,首先要解决的难题是“创造细胞容器”,以使细胞可以将坏分子
阻挡在细胞外,允许好分子进入,这里的“细胞容器”最可能是 (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解析】细胞膜把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隔开了,使细胞的内部环境保持相
对的稳定,维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此外,细胞膜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让对细胞生命
活动有用的物质进入,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
细胞外。
B
30.生物体从细胞到个体都是物质、能量与信息的统一。以下关于细胞生活的说法,
正确的是 ( )
A.细胞中的物质都是由细胞自己制造的
B.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一定不能通过细胞膜
C.如果把细胞比作汽车,那么叶绿体就是汽车的发动机
D.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含有遗传信息,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
D
【解析】细胞中的物质有的是自己制造的,如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还有的是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另外一些物质需要从外界获得,如无机盐、水等是通过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A不符合题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轻易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某些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也能通过细胞膜而排出细胞,如尿素等代谢废物,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某些致病菌也会进入细胞,B不符合题意。如果将细胞比作汽车,线粒体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发动机靠燃料给汽车提供动力,线粒体则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变化,将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C不符合题意。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在细胞的生活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的,而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也储存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中,D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如图为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图应该是图[ ]。
(2)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 ]_______和
[ ]_____。
(3)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结构[ ]_______,这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壁
液泡
叶绿体
B
1
5
3
(4)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且常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的结构是[ ]_______。细胞结
构中,[ ]_______能控制物质进出,[ ]_______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5)将图A和图B所示细胞置于清水中,会涨破的是____(填“图A”或“图B”)所示细胞,
原因是___________。
(6)洋葱细胞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
细胞质
细胞膜
细胞核
图B
没有细胞壁
线粒体
6
2
4
【解析】(1)图A所示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图B所示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是动物细胞结构模式图。
(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没有叶绿体,有细胞壁、液泡,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没有1细胞壁、5液泡。
(3)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
(4)6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有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细胞结构中,2细胞膜起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4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携带有大量的遗传信息,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5)A图所示植物细胞外有细胞壁,细胞壁伸缩性差、硬度高,所以植物细胞不会吸水涨破,图B所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有可能吸水涨破。
(6)洋葱细胞中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32.阅读以下资料:
资料一 生命的奇迹:埋在潮湿泥土里的种子,慢慢探出一个小绿芽,冲破了泥土的禁锢,之后这棵小芽尖慢慢地变大,原本闭合的叶瓣也开始张开,小幼苗慢吞吞左右地摇摆,深深地扎根在土壤里,直到最后变成一棵高大的植物。
资料二 欧洲阿尔卑斯山上生活着一种会放电的鸡,它的体内带有30~60伏特的电,当受到攻击时,它便会冲过去朝对方猛啄一口,从口中放出电流,将对方击倒。
资料三 大多数花儿和帮助它们繁殖的传粉者间都保持着互帮互助的关系。例如蜜蜂、蝴蝶、蜂鸟等动物,都会在为花儿传粉的同时吮吸一口甜美的花蜜。此后,受粉的花朵就能逐渐结出种子,这些种子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
资料四 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
卫星中心点火升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搭载的迷你生态柜中有金
鱼藻和斑马鱼,在轨建立稳定运行的空间自循环水生生态系统,实现我国在太空培养脊
椎动物的突破。
(1)资料一体现了植物能够_____的特征。小幼苗扎根于潮湿的土壤里,是因为它要从中
获得_____,维持生存。小幼苗扎根于松软的土壤中会变大、生长得更快,它吸入氧气,
呼出二氧化碳,体现了植物能_____的特征。植株在成长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枯叶,
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2)资料二中放电鸡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电流击倒对方,体现了生物_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特征。放电鸡的后代还是鸡,但不一定会放电,说明了生物具有___________
的特性。
生长
营养
呼吸
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
反应
遗传和变异
(3)资料三中植物受粉的花朵能逐渐结出种子,这些种子萌发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
体现了植物的_____的特征。蜜蜂、蝴蝶、蜂鸟等动物在传粉时,吮吸的花蜜为自
身提供了_____。
(4)资料四中科学家研究斑马鱼在失重状态下的运动状态和生长发育状况,主要运用
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和_____法。该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
_______、望远镜等仪器,有时还需要测量。
繁殖
营养
观察
显微镜
【解析】(1)资料一中的种子变为小幼苗,最后变成一棵高大的植物,体现了植物能够生长的特征,小幼苗扎根于潮湿的土壤里,是因为它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这些营养,维持生存。小幼苗扎根于松软的土壤中会变大、生长得更快,它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体现了植物能进行呼吸的特征,植株在成长的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的枯叶,落掉的枯叶能够带走一部分废物,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
(2)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或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资料二中放电鸡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电流击倒对方,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放电鸡的后代还是鸡,体现了亲代与子代的相似性,但有的后代不一定会放电,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说明了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资料三中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受精,最后结出种子,这些种子萌发最终又能长成新植株,体现了植物能够繁殖的特征,蜜蜂、蝴蝶、蜂鸟等动物在传粉时,吮吸的花蜜为其提供了营养。
(4)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科学家研究斑马鱼在失重状态下的运动状态和生长发育状况,主要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33.(2023·阳江期末)如图表示小明同学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
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活动中的部分内容。请据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甲中序号所示构造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④]_______。
(2)填写图乙中序号所示细胞结构的名称:[1]_______;[2]_______;[3]_______。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转换器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3)若图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则向载玻片上滴加的一
滴液体是_________;若图丙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则向载玻片上滴加的一滴液体是_____。
(4)在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活动中,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目的是看清图乙中的结构[__]。
(5)图丁视野中出现气泡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时操作有误。
生理盐水
清水
2
盖盖玻片
【解析】(1)图甲中,①是粗准焦螺旋,可以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②是细准焦螺旋,可以较小幅度地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物像更加清晰;④是转换器,可以调换物镜。
(2)图乙中,1是细胞膜,能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2是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3是细胞质,不停地流动,能加快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3)制作动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图丙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则向载玻片上滴加的一滴液体是生理盐水;若图丙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则向载玻片上滴加的一滴液体是清水。
(4)对细胞进行染色时,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细胞的细胞核。使用碘液对细胞进行染色,目的是看清图乙中的2细胞核。
(5)盖盖玻片时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避免产生气泡。因此,视野中看到了气泡,最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有误。
34.(2023·中山期中)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说:“我发现许多生命科学的问题,都要到
细胞中去寻找答案。”如图是克隆猪的培育过程:
(1)除_____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各种结构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共同
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2)推测猪D与猪__(填“A”“B”或“C”)最为相像,这是因为此猪为猪D提供了_______,
此结构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有_________,其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全部信息。
病毒
A
细胞核
遗传物质
(3)在克隆猪的培育过程中,融合成的新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分裂成多个细胞,在此过程中,
这些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_______。营养物质进入细胞以及产生的废物排出
细胞时,都要经过_______(细胞结构),此结构控制着物质的进出,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
定的内部环境。
(4)细胞质内有许多很重要的结构。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静脉注射葡萄糖,目的是让病
人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完成能量转换的是细胞质中的_______;如果把绿色植物
比作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那么工厂里生产有机物的“车间”是_______,
它能将___能转变成_____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无机物
细胞膜
线粒体
叶绿体

化学
【解析】(1)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推测猪D与猪A最为相像,这是因为此猪为猪D提供了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内有遗传物质。
(3)细胞生长过程中,需要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有机物和无机物。营养物质进入细胞以及产生的废物排出细胞时,都要经过细胞膜,细胞膜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4)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完成能量转换,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体,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如果把绿色植物比作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那么工厂里生产有机物的车间是叶绿体,它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