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六校联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六校联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六校联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1.(2023七上·吴兴期中)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正确的是(  )
A.滴管使用完毕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盖上盖玻片
【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正确的实验操作;
【解答】A.用胶头滴管取液后,不要平放或倒,防止药品腐蚀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试管与水平面呈45°角,错误;
D.在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他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放下,错误;
故答案为:B.
2.(2023七上·吴兴期中)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
【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对观察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和特征进行的观察为定性观察,而对观察事物的数量进行描述和测定的方法为定量观察。
【解答】A.玻璃棒在物理实验中一般起搅拌作用,借助玻璃棒可以进行定性观察,得不到具体数据,单纯依靠玻璃棒不能进行定量观察,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温度计可以对物体温度进行准确测量,能够得到具体的数据,可以进行定量观察,故B符合题意;
CD.放大镜和显微镜都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以便于观察,但得不到具体数据,单纯依靠放大镜和显微镜不能进行定量观察,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3七上·吴兴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图示包含关系的是(  )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软体生物 蜗牛
B 生物 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 酵母菌
C 植物 被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类植物
D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A.动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软体动物,蜗牛是软体动物的一种,A正确。
B.生物包括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二者是并列关系,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B错误。
C.植物包括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不包括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C错误。
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D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3七上·吴兴期中)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将小石块放入量筒里,再往量筒中倒入20mL蒸馏水后俯视液面测得体积为25mL,那么小石块的体积为(  )
A.小于 5cm3 B.大于5cm3 C.等于 5cm3 D.无法判断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20mL,这是准确的;而放入石块后量筒后浸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体积小于25mL。根据V=V2-V1可知,小石块的体积小于5cm3,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2023七上·吴兴期中)刻度尺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  )
A.测量者的估计能力决定的 B.刻度尺的量程决定的
C.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 D.记录数据时的单位决定的
【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刻度尺的认识判断。
【解答】刻度尺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2023七上·吴兴期中)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厘米=0.5厘米×10毫米=5毫米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注意各个长度单位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解答】A.“12分米3×1000”得到的单位不是厘米3,故A错误;
B.“1.8×1000”没有单位,故B错误;
C.换算过程错误,应该是0.5厘米=0.5×10毫米=5毫米,故C错误;
D.换算过程和进率正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2023七上·吴兴期中)在植物分类中,玉米与小麦是不同属、同科,而大豆和小麦是不同纲、同门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
B.分类等级越高,植物的种类越少
C.分类等级越高,植物的种亲缘关系越近
D.小麦和玉米之间亲缘关系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解答】AB.分类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AB错误。
CD.玉米和小麦是同科而不同属,大豆和小麦是同门不同纲。科比门小,因此玉米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共同特征多,大豆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共同特征少,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8.(2023七上·吴兴期中)有一量杯,它的最大刻度值是100mL ,最大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为h,则在高度为h/2处的刻度线表示容积的数值是( )
A.等于50mL B.小于50mL C.大于50mL D.无法判断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杯的形状特点是下小上大;量杯壁上的刻度下疏上密,是不均匀的。
【解答】实验室常用的量杯,它一般是上粗下细的形状,因此升高相同高度时,体积变化是不均匀的,刻度也会越往高处越密集,因此,高度在h/2号处时,它的刻度应该小于它最大量程的一半。
故答案为:B。
9.(2023七上·吴兴期中)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问天”号踏上问天之路 。小科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 他认为这是水蒸发后形成的,而同伴则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两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和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获取事实与证据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两位同学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他们对“白烟”进行了猜想,首先是提出了“白烟”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小科猜测这是水蒸发后形成的,而同伴则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是建立猜想与假设的环节,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2023七上·吴兴期中)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能遗传和变异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答案】B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B。
11.(2023七上·吴兴期中)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内径粗细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相同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测量的准确度是指在温度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的高度大小,变化高度大的精确度高,变化高度小精确度低;
2、温度计玻璃泡相同时,变化相同温度,玻璃管越细液柱变化越大。玻璃管粗细相同时,变化相同温度,玻璃泡越大的液柱变化越大。
【解答】由分析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越大,内径越细在变化相同温度时的液柱变化大,两刻度间的距离就大。由此可知,甲的温度玻璃泡最大,内径最细,所以甲温度计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最长的,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2023七上·吴兴期中)有同学将郁金香、樟树、桃、松、杉、银杏这6种植物中的前3种归为一类,后3种归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有没有种子 B.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C.植株是否高大 D.叶片的大小
【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有包被的是被子植物,无包被的是裸子植物。
【解答】题中六种植物郁金香、樟树、桃、松、杉、银杏,前3种是被子植物,后3种是裸子植物,所以他的分类依据应该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2023七上·吴兴期中)小科看到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的科学文章《总生四胞胎的神奇动物》感觉很好奇。这种动物叫犰狳,它体温恒定,妊娠期为40~120天,每胎产仔2~4只。犰狳在动物分类上属于(  )
A.爬行类 B.哺乳类 C.两栖类 D.鸟类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脊椎动物的特点。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解答】由题意可知,“狁徐体温恒定,妊娠期为40~120天,每胎产仔2~4只”,表明狁徐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体温恒定、胎生,因此狁徐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哺乳类。
故答案为:B。
14.(2023七上·吴兴期中)“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现在国内外最先进的 DNA 指纹技术,选取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点进行鉴定。身份证上的 18个遗传基因位点的信息主要来自人的体细胞的哪一结构(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解答】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错误。
B.细胞质能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错误。
C.细胞壁对植物起支持和保护作用,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控制中心,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选取人体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点进行鉴定。这些位点上的信息主要来自人体细胞的细胞核,正确。
故答案为:D。
15.(2023七上·吴兴期中)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测得数据为23.20cm、2.32dm、232.0mm,则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是(  )
A.甲和丙 B.甲和乙 C.乙和丙 D.都不相同
【答案】A
【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精确的程度不同,所以测量结果不同。长度测量时,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三组数据23.20cm、2.32dm、232.0mm 先换算成同一单位,就可以比较分度值。
甲23.20cm=232.0mm、
乙2.32dm=232mm、
丙232.0mm=232.0mm
故甲和丙分度值相同。
故选A。
16.(2023七上·吴兴期中)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左视野变为右视野,下列操作过程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A.①③④⑤ B.⑤④③② C.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①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应该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体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这样操作的原因是直接使用高倍观察不容易直接找到物体,由于低倍观察到的区域比高倍观察到的区域更大,更容易发现物体所处的区域,之后通过低倍观察可以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观察,然后进一步放大倍数,进行高倍观察。
【解答】如果要由左视野变为右视野,正确的顺序是:因为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是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中左视野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下方,因此第一步为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因为直接使用高倍观察不容易直接找到物体,在使用显微镜时,低倍观察到的区域比高倍观察到的区域更大,更容易发现物体所处的区域,这样通过低倍观察可以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观察,然后进一步放大倍数,进行高倍观察, 所以第二步为④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第三步为③调节光圈 ,因为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会变暗,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变大,但数量减少。最后一步为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⑤④③②
故答案为:B
17.(2023七上·吴兴期中)给下列各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盒牛奶的体积为250   ;
(2)一枚硬币厚度约2.1   ;
【答案】(1)毫升(mL)
(2)毫米(mm)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常识结合常见的体积单位以及长度单位进行解答。
【解答】(1)一盒牛奶的体积为250mL。
(2)一枚硬币厚度约2.1mm。
18.(2023七上·吴兴期中)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
(1)图甲中,用此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若测得《科学》课本页码从第1页至188页的厚度为9.4毫米,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毫米。
(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比普通温度计的小,这与体温计的哪些结构特点有关?   
【答案】(1)1.85(估计值合理即可);0.1
(2)热胀冷缩;36.6;体温计的玻璃泡较大且玻璃管内径更细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累积法测量的是188页纸的总厚度,每张纸的厚度等于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
(2)体温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解答】(1)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1.85cm。用它测得《科学》课本页码从第1页至188页的厚度为9.4毫米,2页为1张纸,总共94张纸,则每一张纸的厚度为0.01厘米。
(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此时指示的温度是36.6℃。
19.(2023七上·吴兴期中)袁隆平说: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稻米颜色呈胭脂红。如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表示细胞,则过程①为细胞的   (选填“生长”、“分裂”或“分化”)。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答案】(1)分化
(2)器官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观图可知:A是细胞、B是组织、C是器官、D是植物体,解答即可。
【解答】(1)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图中的A表示细胞。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细胞的分化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图中的①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表示组织。
(2)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属于器官。水稻的谷粒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20.(2023七上·吴兴期中)如图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仪器 、材料、用具及观察到的细胞。
(1)图甲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选用图乙中的   。
(3)图丙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将其调至视野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
(4)图丙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答案】(1)200
(2)生理盐水
(3)右上
(4)①⑥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解答】(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5×40=200倍。
(2)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要用到的液体是清水和碘液,不需要生理盐水。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滴生理盐水。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丙图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若需要将细胞图像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向移动。
(4)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内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具有叶绿体。所以丙图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壁、⑥液泡。
21.(2023七上·吴兴期中)如图是小明进行“鸡蛋放在溶液里的实验”,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
(1)实验中用   盛放食盐溶液;
(2)用于搅拌溶液的仪器是   。
【答案】(1)烧杯
(2)玻璃棒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药品的存放及取用进行解答。
【解答】(1)实验中用烧杯盛放食盐溶液;
(2)取用食盐时一般用药匙,玻璃棒用于搅拌。
22.(2023七上·吴兴期中)仔细观察图中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③和⑤所示动物与图中其它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
(2)④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用   呼吸。
(3)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图中动物,体温恒定的有   (填序号)
【答案】(1)体内没有脊柱(体内没有脊椎骨)
(2)鳃
(3)①⑥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图中的①蝙蝠属于哺乳动物,②蜥蜴属于爬行动物,③蚯蚓属于环节动物,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⑤螃蟹属于节肢动物,⑥鹅属于鸟类。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③蚯蚓、⑤螃蟹与图中其它动物 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无脊柱。
(2)两栖动物青蛙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两栖动物青蛙的幼体是蝌蚪,它用鳃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成 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所以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用鳃呼吸。
(3)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图中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①蝙蝠和⑥家兔。
23.(2023七上·吴兴期中)中学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孵化率是指孵化的受精卵个数与受精卵总个数的比值。)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
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
①将 3 个鱼缸编号为 1、2、3,都加入等量的清水,其中1、2 号鱼缸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
②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 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孵化。
(1)该实验方案中起对照作用的鱼缸是   号 。
(2)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3)如果上述假设成立,该实验的结果应是   。
【答案】(1)3
(2)每个鱼缸内青蛙受精卵孵化的个数
(3)3号鱼缸青蛙受精卵孵化的个数比1号和2号鱼缸多(3号鱼缸青蛙受精卵孵化的个数最多)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为了探究“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设置对照实验时,唯一的变量是各种污染物,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在1、2号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 剂,加入了污染物,对实验变量进行了处理,是实验组;3号鱼缸中没有加入污染物,没有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是对照组。
(2)本实验探究的是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孵化,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3)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如果假设成立,则该实验的结果应是3号鱼缸中(没有污染物)蛙卵的孵化个数最多。
24.(2023七上·吴兴期中)某养鱼村池塘里的鱼经常大面积死亡。经相关部门调查发现鱼塘附近的村民多年来一直向鱼塘倾倒大量的生活垃圾,最后得出结论鱼塘的水质变坏是导致鱼塘内鱼集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我校某科学兴趣小组想验证此事,请你帮他们完善探究方案。
提出的问题是: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影响鱼的生存吗?
(1)根据上述提问,你作出的假设是:
(2)实验方案如下:
A 用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鱼盆,甲盆放 1000mL 生活垃圾浸出液,乙盆放入    。
B 甲、乙两盆各放入1条生活状况相同的小鱼。
C 将两盆鱼都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于鱼生活的环境中,每天都喂等量的同类饲料。
(3)根据你的实验设计,如果乙中小鱼生长状况比甲盆中好,则说明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   鱼的生存。(填“影响”或“不影响”)
(4)上述实验设计有什么不足之处?   (写出1点)
【答案】(1)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的生存(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不影响鱼的生存)
(2)1000mL清水(池塘水或者未被污染的水都可以)
(3)影响
(4)小鱼的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对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实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
【解答】根据题意分析:(1)做出假设:该村鱼塘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导致了鱼的集群死亡(只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合理假设均可以)
(2)实验过程中用该村的水和适合鱼健康生活的水二者做比较,所以变量是水质的不同,乙盆放入1000mL清水。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果乙中小鱼生长状况比甲盆中好,则说明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影响鱼的生存.
(4)放入1条小鱼不科学,小鱼的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25.(2023七上·吴兴期中)小科发现快递配送时会将生鲜物品装在泡沫保温箱中,为比较泡沫与棉花保温性能的强弱。他利用温度传感器、纸板箱、棉花和泡沫等器材,制作两个材料不同其他相同的保温装置如图甲所示。将装有等质量热水的两个烧杯分别放入保温装置,所测数据如下表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泡沫 70 63 56 50 44 39 34 29 25 22 20 20
棉花 70 52 40 32 27 24 22 21 20 20 20 20
(1)小科研究的问题是
(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时的环境温度是
(3)实验发现泡沫保温性能比棉花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4)研究中还发现:保温材料越厚,保温效果越好。请判断乙四幅图中,哪个保温箱的保温效果最好?
【答案】(1)泡沫与棉花哪个保温性能更好?
(2)20℃
(3)经过相同时间,棉花比泡沫下降的温度更多(棉花比泡沫温度下降更快)
(4)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实验的目的,分析出相同时间内水的温度的差别就能判断出泡沫与棉花保温的性能强弱;根据实验结论和生活经验解答即可。
【解答】(1)由题意可知,为了比较泡沫与棉花保温性能的强弱,制作了两个用泡沫与棉花做保温材料,其它相同的的保温装置,观察保温效果,所以研究的问题是泡沫与棉花,哪 个保温性能强。
(2)最后温度为20℃,所以当时的环境温度是20℃。
(3)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初温相同,经过相同时间,泡沫保温箱内热水的温度比棉花保温箱内热水的
温度变化慢,棉花比泡沫下降的温度更多,所以实验发现泡沫保温性能比棉花强。
(4)由于泡沫比棉花保温性能强,所以选择用泡沫做保温材料的保温箱;由于保温材料越厚,保温效果越好,所以选择用厚泡沫做保温材料的保温箱,由于A选项中使用厚泡沫,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6.(2023七上·吴兴期中)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探究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是起抑制还是促进作用?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记录如表所示
组别 小白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体重增长值(g)
甲 10 ____ 7.34
乙 10 每日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1.84
丙 10 每日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0.12
(1)由表格记录的内容可知,科学人员在实验中是通过   来判断微塑料A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
(3)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小鼠体重增长值
(2)每日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3)微塑料A对小鼠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 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由表可知,该实验通过27天后小鼠体重增长值来判断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A,所以甲组的饲喂方式是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3)与甲组对照,乙、丙两组小鼠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乙组增长较慢,而丙组体重下降,可见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 抑制效果越明显。
27.(2023七上·吴兴期中)某些卵生爬行动物的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的后代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下表是科学家测得的一组数据,曲线表示受精卵发育雌性比例(雌性个数与总数的比值)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20 24 26 28 30 32 34 36
种类及雌性比(%) 密西西比鳄 100 100 100 90 80 50 0 0
红海龟 0 0 0 10 20 70 100 100
龟 100 90 40 0 40 70 100 100
绿草晰 49 50 49 50 51 49 50 51
(1)性别发育基本不受温度影响的生物是   ;
(2)曲线所示的是表中哪种爬行动物性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3)恐龙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型爬行动物。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有多种解释,请根据该实验的启示,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
【答案】(1)绿草蜥
(2)密西西比鳄
(3)恐龙的受精卵发育受温度影响,当温度变化较大时,它们的受精卵全部发育成一种性别,无法繁殖后代,所以灭绝了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温度对爬行动物性别发育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表中数据分析方面来切入。
【解答】(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密西西比鳄在低温20、24、2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雄性为0),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100%(雌性为0);红海龟在低温20、24、26
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龟在低温20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在28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绿草蜥 不管在低温还是高温下发育的个体既有雄性也有雌性,如22度发育为雄性的占51%,那么发育为雌性的就是49%,故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是绿草蜥。
(2)由表格可知,密西西比鳄在低温22、24、2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故曲线所示的是密西西比鳄动物性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3)恐龙的卵发育为雌性还是雄性也可能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可能约在6700万年前地球上有一段时期,由于意外的原因(如:小行星撞击地球等)导致当时地球温度发生 异常变化,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孵化出的恐龙只有单一性别,无法繁殖后代,导致恐龙灭绝。
28.(2023七上·吴兴期中)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栽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表(单位:株)
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
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
3组 49 113 164 172 250
4组 41 93 149 196 224
5组 34 79 107 154 182
(1)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你认为是叶片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和    有关。
【答案】(1)叶绿体
(2)离污染源的距离;污染的时间(天数)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而且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因此长得比较矮小且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很容易从其背、腹两面侵入,从而导致其死亡,因此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的时间越长,苔藓植物死亡的 数量越多。
【解答】(1)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这是因为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或者叶绿素)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的时间越长,苔藓植物死亡的数量越多。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离污染源的距离和污染时间有关,离污染源越近,污染时 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29.(2023七上·吴兴期中)《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如图所示。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状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丧失。
(1)图中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是   ;
(2)“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3)你认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
【答案】(1)变差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多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解答】(1)据图可见: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变差。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如资料中的“伞护效 应”。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 教育。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30.(2023七上·吴兴期中)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20格均匀的刻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15格处;将它放到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65格处。
(1)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沸水的温度为   ℃
(2)则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   ℃;
(3)通过计算说明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答案】(1)0;100
(2)2
(3)-30℃至21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内液体受热膨胀会上升,遇冷会收缩,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解答】(1)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沸水的温度为100℃。
(2)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为。
(3)起点代表的温度最低为(-15)×2℃=-30℃最上面的对应的最高温度2℃×(120-15)=21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210℃。
31.(2023七上·吴兴期中)作为科学兴趣小组组长,小朱决定组织同学们对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开展调查。通过调查,小轩他们发现学校里的植物种类很多,有水杉、樟树、白玉兰、雪松、桂花树、苏铁、侧柏、桅子、蕨和葫芦藓等。在一棵大树的枯枝上,长出了黑木耳。草丛里有蜗牛和蚯蚓在爬,一只蟾蜍躲在阴处一动不动,鸟儿们在树上飞来飞去。
(1)蟾蜍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如表是脊椎动物检索表。“两栖类”在检索表中对应的是   (选填“A”“B”“C”“D”或“E”)。
(2)除蟾蜍外,上述的脊椎动物还有    。
(3)上述植物中有些会开“花”。下列四种“花”中,与其它几种有本质不同的一种是____。
A.白玉兰花 B.桅子花 C.铁树开花 D.桂花
(4)在上述列出的生物中,属于苔藓类植物的是   。
【答案】(1)D
(2)鸟
(3)C
(4)葫芦藓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动物分类的依据: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解答】(1)蟾蜍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在水里产卵生殖,卵无壳。因此蟾蜍在检索表中对应的是D。
(2)除蟾蜍外,上述的脊椎动物还有鸟。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外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而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 和果实,白玉兰、栀子花、桂花都属于被子植物,铁树属于裸子植物。在这些植物中的“花”与其他本质不同的是,“铁树开花”。
故答案为:C。
(4)苔藓类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无输导组织,在上述列出的生物中,属于苔藓植物的是葫芦藓。
32.(2023七上·吴兴期中)小明最近从超市购买了一袋单晶冰糖,袋内有若干块冰糖且外形不规则,颗粒较大。小明想测此袋冰糖的体积,他邀请了本班的科学探究小组一起展开讨论。
(1)写出小冬不支持小明或者小红的理由    。(写出一点即可)
(2)小组同学请教了科学老师后,老师告诉他们可以找出家里的面粉来帮忙一下。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面粉倒入量筒A,摇实、摇平后此时的刻度如图A;②将冰糖块放入量筒B;③再将量筒A中全部面粉倒入盛有冰糖的量筒B,摇实、摇平并浸没冰糖后如图C。
用上述方法测出冰糖体积V冰糖=   cm3。
(3)以下操作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是 ____。
A.面粉没有浸没冰糖
B.量筒A倒完面粉后,试管壁仍沾有面粉
C.摇实不够充分
D.读取体积时平视读数
(4)老师还指导说不需要面粉,选用量筒、超薄材料(材料体积可以不考虑)和水,用排水法也可以进行测量。步骤如下:
①将每粒冰糖用保鲜膜均匀,紧贴包裹;②用量筒量取V1体积的水;
③   ; ④冰糖体积的表达式V冰糖=   。
【答案】(1)小红的方案,由于冰糖直接放入量筒后,冰糖颗粒间有较大的间隙,测出的体积偏大。小明的方案,冰糖会溶于水,测出体积会偏小
(2)70
(3)A;B;C
(4)将包好保鲜膜的冰糖放入量筒水中,记录此时量筒水面对应的刻度V2;V2-V1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两种方案中体积的测量误差;从图中分别读出面粉的体积以及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冰糖的体积等于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减去面粉的体积;根据操作方法分析是否会产生误差;冰糖包上保鲜膜以后和普通的固体一样,可以借鉴排水法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方法分析。
【解答】(1)采用小红的方案,由于冰糖间存在较大间隙,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大;采用小明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小;
(2)由图A可知面粉的体积为:VA=90mL,由图C可知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VC=160mL,
则冰糖的体积为:V冰糖=VC-VA=160mL-90mL=70mL;
(3)A、面粉没有浸没冰糖,会使测得的冰糖体积变小,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符合题意;
B、量筒A倒完面粉后,试管壁仍沾有面粉,测得冰糖的体积偏小,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符合题意;
C、摇实不够充分,测量时不准确,测得的冰糖体积偏大,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符合题意;
D、读取体积时平视读数,方法正确,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4)③将包好保鲜膜的冰糖放入量筒水中,记录此时量筒水面对应的刻度V2,根据排水法原理冰糖体积的表达式V冰糖=V2-V1。
33.(2023七上·吴兴期中)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小雪在沙坑跳远比赛中裁判用皮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结果会    。(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进沙坑时,手与细沙摩擦造成皮肤擦破,流了些血,说明已经伤到    部位(选填“真皮”或“表皮”),其中的血液属于    组织。
(2)小科在50米的短跑比赛中获得佳绩,裁判员将小科所在小组的短跑成绩记录如表,这属于科学观察记录中的    (选填“文字描述”、“表格记录”或“图形记录”)方法。
跑道 l 2 3 4 5 6
成绩(秒) 7.3 7.8 7.9 7.0 8.0 7.7
名次 2 4 5 I 6 3
【答案】(1)偏小;真皮;结缔
(2)表格记录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皮卷尺拉的太紧,会导致皮尺的刻度间距变大进行分析,根据皮肤的结构进行分析。
【解答】(1)小雪在沙坑跳远比赛中裁判用皮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皮尺拉得太紧,导致尺上对应刻度间距离变大,则测量结果会偏小,细沙摩擦造成皮肤擦破,流了些血,主要受损的是人体的真皮部分,血液属于人体的结缔组织。
(2)裁判员将小科所在小组的短跑成绩记录表格中,属于表格记录方法。
1 / 1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六校联合2023-2024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1.(2023七上·吴兴期中)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正确的是(  )
A.滴管使用完毕
B.倾倒液体
C.加热液体
D.盖上盖玻片
2.(2023七上·吴兴期中)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观察。观察可以分为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下列仪器可以用来进行定量观察的是(  )
A.玻璃棒 B.温度计 C.放大镜 D.显微镜
3.(2023七上·吴兴期中)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图示包含关系的是(  )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软体生物 蜗牛
B 生物 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 酵母菌
C 植物 被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类植物
D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A.A B.B C.C D.D
4.(2023七上·吴兴期中)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将小石块放入量筒里,再往量筒中倒入20mL蒸馏水后俯视液面测得体积为25mL,那么小石块的体积为(  )
A.小于 5cm3 B.大于5cm3 C.等于 5cm3 D.无法判断
5.(2023七上·吴兴期中)刻度尺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  )
A.测量者的估计能力决定的 B.刻度尺的量程决定的
C.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 D.记录数据时的单位决定的
6.(2023七上·吴兴期中)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
A.12分米3=12分米3×1000=12000厘米3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厘米=0.5厘米×10毫米=5毫米
D.0.556升=0.556×1000毫升=556毫升
7.(2023七上·吴兴期中)在植物分类中,玉米与小麦是不同属、同科,而大豆和小麦是不同纲、同门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
B.分类等级越高,植物的种类越少
C.分类等级越高,植物的种亲缘关系越近
D.小麦和玉米之间亲缘关系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
8.(2023七上·吴兴期中)有一量杯,它的最大刻度值是100mL ,最大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为h,则在高度为h/2处的刻度线表示容积的数值是( )
A.等于50mL B.小于50mL C.大于50mL D.无法判断
9.(2023七上·吴兴期中)我国首个科学实验舱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问天”号踏上问天之路 。小科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 他认为这是水蒸发后形成的,而同伴则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两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提出问题 B.建立猜想和假设
C.设计实验方案 D.获取事实与证据
10.(2023七上·吴兴期中)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能遗传和变异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11.(2023七上·吴兴期中)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内径粗细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相同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12.(2023七上·吴兴期中)有同学将郁金香、樟树、桃、松、杉、银杏这6种植物中的前3种归为一类,后3种归为一类。他的分类依据是(  )
A.有没有种子 B.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C.植株是否高大 D.叶片的大小
13.(2023七上·吴兴期中)小科看到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的科学文章《总生四胞胎的神奇动物》感觉很好奇。这种动物叫犰狳,它体温恒定,妊娠期为40~120天,每胎产仔2~4只。犰狳在动物分类上属于(  )
A.爬行类 B.哺乳类 C.两栖类 D.鸟类
14.(2023七上·吴兴期中)“基因型身份证”主要是利用现在国内外最先进的 DNA 指纹技术,选取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点进行鉴定。身份证上的 18个遗传基因位点的信息主要来自人的体细胞的哪一结构(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细胞壁 D.细胞核
15.(2023七上·吴兴期中)用甲乙丙三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分别测得数据为23.20cm、2.32dm、232.0mm,则分度值相同的刻度尺是(  )
A.甲和丙 B.甲和乙 C.乙和丙 D.都不相同
16.(2023七上·吴兴期中)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左视野变为右视野,下列操作过程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A.①③④⑤ B.⑤④③② C.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①
17.(2023七上·吴兴期中)给下列各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盒牛奶的体积为250   ;
(2)一枚硬币厚度约2.1   ;
18.(2023七上·吴兴期中)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
(1)图甲中,用此刻度尺测得物体的长度是   cm 。若测得《科学》课本页码从第1页至188页的厚度为9.4毫米,则每张纸的厚度为   毫米。
(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此时指示的温度是   ℃,体温计的最小刻度比普通温度计的小,这与体温计的哪些结构特点有关?   
19.(2023七上·吴兴期中)袁隆平说:海水稻如果扩大到一亿亩,可多养活8000万人口。海水稻能在海边滩涂等地生长,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虫害、抗倒伏、抗盐碱等特点,稻米颜色呈胭脂红。如图为海水稻的结构层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表示细胞,则过程①为细胞的   (选填“生长”、“分裂”或“分化”)。
(2)若C表示水稻谷粒,则C在结构层次上属于   。
20.(2023七上·吴兴期中)如图是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用到的仪器 、材料、用具及观察到的细胞。
(1)图甲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倍。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选用图乙中的   。
(3)图丙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若要将其调至视野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   方移动。
(4)图丙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⑤叶绿体 ⑥液泡
21.(2023七上·吴兴期中)如图是小明进行“鸡蛋放在溶液里的实验”,按下列要求将仪器名称填在横线上
(1)实验中用   盛放食盐溶液;
(2)用于搅拌溶液的仪器是   。
22.(2023七上·吴兴期中)仔细观察图中动物,回答下列问题:
(1)③和⑤所示动物与图中其它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
(2)④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用   呼吸。
(3)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图中动物,体温恒定的有   (填序号)
23.(2023七上·吴兴期中)中学生物学科兴趣小组在学习了“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后,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孵化率是指孵化的受精卵个数与受精卵总个数的比值。)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
他们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
①将 3 个鱼缸编号为 1、2、3,都加入等量的清水,其中1、2 号鱼缸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剂;
②把青蛙受精卵分成三等份(各100 粒),分别放入上述鱼缸中,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孵化。
(1)该实验方案中起对照作用的鱼缸是   号 。
(2)实验时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   。
(3)如果上述假设成立,该实验的结果应是   。
24.(2023七上·吴兴期中)某养鱼村池塘里的鱼经常大面积死亡。经相关部门调查发现鱼塘附近的村民多年来一直向鱼塘倾倒大量的生活垃圾,最后得出结论鱼塘的水质变坏是导致鱼塘内鱼集群死亡的主要原因。我校某科学兴趣小组想验证此事,请你帮他们完善探究方案。
提出的问题是: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影响鱼的生存吗?
(1)根据上述提问,你作出的假设是:
(2)实验方案如下:
A 用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鱼盆,甲盆放 1000mL 生活垃圾浸出液,乙盆放入    。
B 甲、乙两盆各放入1条生活状况相同的小鱼。
C 将两盆鱼都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于鱼生活的环境中,每天都喂等量的同类饲料。
(3)根据你的实验设计,如果乙中小鱼生长状况比甲盆中好,则说明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   鱼的生存。(填“影响”或“不影响”)
(4)上述实验设计有什么不足之处?   (写出1点)
25.(2023七上·吴兴期中)小科发现快递配送时会将生鲜物品装在泡沫保温箱中,为比较泡沫与棉花保温性能的强弱。他利用温度传感器、纸板箱、棉花和泡沫等器材,制作两个材料不同其他相同的保温装置如图甲所示。将装有等质量热水的两个烧杯分别放入保温装置,所测数据如下表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
泡沫 70 63 56 50 44 39 34 29 25 22 20 20
棉花 70 52 40 32 27 24 22 21 20 20 20 20
(1)小科研究的问题是
(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时的环境温度是
(3)实验发现泡沫保温性能比棉花强。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
(4)研究中还发现:保温材料越厚,保温效果越好。请判断乙四幅图中,哪个保温箱的保温效果最好?
26.(2023七上·吴兴期中)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科研人员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探究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是起抑制还是促进作用?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记录如表所示
组别 小白鼠数量(只) 饲喂方式 体重增长值(g)
甲 10 ____ 7.34
乙 10 每日喂含0.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1.84
丙 10 每日喂含3%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0.12
(1)由表格记录的内容可知,科学人员在实验中是通过   来判断微塑料A对小鼠生长的影响。
(2)实验中甲组起对照作用,其饲喂方式应为    。
(3)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7.(2023七上·吴兴期中)某些卵生爬行动物的受精卵在不同温度下发育的后代性别比例有所不同。下表是科学家测得的一组数据,曲线表示受精卵发育雌性比例(雌性个数与总数的比值)与温度的关系。
温度(℃) 20 24 26 28 30 32 34 36
种类及雌性比(%) 密西西比鳄 100 100 100 90 80 50 0 0
红海龟 0 0 0 10 20 70 100 100
龟 100 90 40 0 40 70 100 100
绿草晰 49 50 49 50 51 49 50 51
(1)性别发育基本不受温度影响的生物是   ;
(2)曲线所示的是表中哪种爬行动物性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3)恐龙是一种生活在中生代的巨型爬行动物。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至今有多种解释,请根据该实验的启示,提出一种合理的解释:   。
28.(2023七上·吴兴期中)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栽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表(单位:株)
组别 6天 12天 18天 24天 30天
1组 72 145 208 250  
2组 57 128 187 193 250
3组 49 113 164 172 250
4组 41 93 149 196 224
5组 34 79 107 154 182
(1)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你认为是叶片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和    有关。
29.(2023七上·吴兴期中)《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如图所示。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状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丧失。
(1)图中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是   ;
(2)“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
(3)你认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
30.(2023七上·吴兴期中)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20格均匀的刻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15格处;将它放到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65格处。
(1)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沸水的温度为   ℃
(2)则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是   ℃;
(3)通过计算说明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31.(2023七上·吴兴期中)作为科学兴趣小组组长,小朱决定组织同学们对校园里的动植物种类开展调查。通过调查,小轩他们发现学校里的植物种类很多,有水杉、樟树、白玉兰、雪松、桂花树、苏铁、侧柏、桅子、蕨和葫芦藓等。在一棵大树的枯枝上,长出了黑木耳。草丛里有蜗牛和蚯蚓在爬,一只蟾蜍躲在阴处一动不动,鸟儿们在树上飞来飞去。
(1)蟾蜍属于脊椎动物中的两栖类。如表是脊椎动物检索表。“两栖类”在检索表中对应的是   (选填“A”“B”“C”“D”或“E”)。
(2)除蟾蜍外,上述的脊椎动物还有    。
(3)上述植物中有些会开“花”。下列四种“花”中,与其它几种有本质不同的一种是____。
A.白玉兰花 B.桅子花 C.铁树开花 D.桂花
(4)在上述列出的生物中,属于苔藓类植物的是   。
32.(2023七上·吴兴期中)小明最近从超市购买了一袋单晶冰糖,袋内有若干块冰糖且外形不规则,颗粒较大。小明想测此袋冰糖的体积,他邀请了本班的科学探究小组一起展开讨论。
(1)写出小冬不支持小明或者小红的理由    。(写出一点即可)
(2)小组同学请教了科学老师后,老师告诉他们可以找出家里的面粉来帮忙一下。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面粉倒入量筒A,摇实、摇平后此时的刻度如图A;②将冰糖块放入量筒B;③再将量筒A中全部面粉倒入盛有冰糖的量筒B,摇实、摇平并浸没冰糖后如图C。
用上述方法测出冰糖体积V冰糖=   cm3。
(3)以下操作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的是 ____。
A.面粉没有浸没冰糖
B.量筒A倒完面粉后,试管壁仍沾有面粉
C.摇实不够充分
D.读取体积时平视读数
(4)老师还指导说不需要面粉,选用量筒、超薄材料(材料体积可以不考虑)和水,用排水法也可以进行测量。步骤如下:
①将每粒冰糖用保鲜膜均匀,紧贴包裹;②用量筒量取V1体积的水;
③   ; ④冰糖体积的表达式V冰糖=   。
33.(2023七上·吴兴期中)校田径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小雪在沙坑跳远比赛中裁判用皮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结果会    。(偏大、偏小或没有影响)
进沙坑时,手与细沙摩擦造成皮肤擦破,流了些血,说明已经伤到    部位(选填“真皮”或“表皮”),其中的血液属于    组织。
(2)小科在50米的短跑比赛中获得佳绩,裁判员将小科所在小组的短跑成绩记录如表,这属于科学观察记录中的    (选填“文字描述”、“表格记录”或“图形记录”)方法。
跑道 l 2 3 4 5 6
成绩(秒) 7.3 7.8 7.9 7.0 8.0 7.7
名次 2 4 5 I 6 3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正确的实验操作;
【解答】A.用胶头滴管取液后,不要平放或倒,防止药品腐蚀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试管与水平面呈45°角,错误;
D.在盖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他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的放下,错误;
故答案为:B.
2.【答案】B
【知识点】用心观察与拓展观察力
【解析】【分析】对观察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和特征进行的观察为定性观察,而对观察事物的数量进行描述和测定的方法为定量观察。
【解答】A.玻璃棒在物理实验中一般起搅拌作用,借助玻璃棒可以进行定性观察,得不到具体数据,单纯依靠玻璃棒不能进行定量观察,故A不符合题意;
B.利用温度计可以对物体温度进行准确测量,能够得到具体的数据,可以进行定量观察,故B符合题意;
CD.放大镜和显微镜都能将微小的物体放大,以便于观察,但得不到具体数据,单纯依靠放大镜和显微镜不能进行定量观察,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观图可知1到4的逻辑关系是:4属于3,3属于2,2属于1,或者1到4是一种从大到小的关系,据此答题。
【解答】A.动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软体动物,蜗牛是软体动物的一种,A正确。
B.生物包括多细胞生物和单细胞生物,二者是并列关系,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B错误。
C.植物包括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不包括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C错误。
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D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20mL,这是准确的;而放入石块后量筒后浸没,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可知,此时读出的示数偏大,而实际体积小于25mL。根据V=V2-V1可知,小石块的体积小于5cm3,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对刻度尺的认识判断。
【解答】刻度尺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最小刻度决定的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单位换算
【解析】【分析】注意各个长度单位以及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解答】A.“12分米3×1000”得到的单位不是厘米3,故A错误;
B.“1.8×1000”没有单位,故B错误;
C.换算过程错误,应该是0.5厘米=0.5×10毫米=5毫米,故C错误;
D.换算过程和进率正确,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种子植物
【解析】【分析】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生物所属的等级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
【解答】AB.分类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AB错误。
CD.玉米和小麦是同科而不同属,大豆和小麦是同门不同纲。科比门小,因此玉米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共同特征多,大豆和小麦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共同特征少,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8.【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杯的形状特点是下小上大;量杯壁上的刻度下疏上密,是不均匀的。
【解答】实验室常用的量杯,它一般是上粗下细的形状,因此升高相同高度时,体积变化是不均匀的,刻度也会越往高处越密集,因此,高度在h/2号处时,它的刻度应该小于它最大量程的一半。
故答案为:B。
9.【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两位同学注意到火箭发射时周围有浓浓的白“烟”,他们对“白烟”进行了猜想,首先是提出了“白烟”是什么的问题;然后小科猜测这是水蒸发后形成的,而同伴则认为是发射时产生了某种物质,这是建立猜想与假设的环节,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B
【知识点】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故选B。
11.【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 1、测量的准确度是指在温度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的高度大小,变化高度大的精确度高,变化高度小精确度低;
2、温度计玻璃泡相同时,变化相同温度,玻璃管越细液柱变化越大。玻璃管粗细相同时,变化相同温度,玻璃泡越大的液柱变化越大。
【解答】由分析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越大,内径越细在变化相同温度时的液柱变化大,两刻度间的距离就大。由此可知,甲的温度玻璃泡最大,内径最细,所以甲温度计相邻两刻度之间的距离是最长的,A选项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2.【答案】B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解析】【分析】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是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有包被的是被子植物,无包被的是裸子植物。
【解答】题中六种植物郁金香、樟树、桃、松、杉、银杏,前3种是被子植物,后3种是裸子植物,所以他的分类依据应该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脊椎动物的特点。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解答】由题意可知,“狁徐体温恒定,妊娠期为40~120天,每胎产仔2~4只”,表明狁徐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体温恒定、胎生,因此狁徐在动物分类上属于哺乳类。
故答案为:B。
14.【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解答】A.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错误。
B.细胞质能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错误。
C.细胞壁对植物起支持和保护作用,错误。
D.细胞核是细胞控制中心,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选取人体若干个固定的遗传基因位点进行鉴定。这些位点上的信息主要来自人体细胞的细胞核,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A
【知识点】估测;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测量工具,并不是测量工具越精密越好,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精确的程度不同,所以测量结果不同。长度测量时,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 三组数据23.20cm、2.32dm、232.0mm 先换算成同一单位,就可以比较分度值。
甲23.20cm=232.0mm、
乙2.32dm=232mm、
丙232.0mm=232.0mm
故甲和丙分度值相同。
故选A。
16.【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使用显微镜应该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体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这样操作的原因是直接使用高倍观察不容易直接找到物体,由于低倍观察到的区域比高倍观察到的区域更大,更容易发现物体所处的区域,之后通过低倍观察可以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观察,然后进一步放大倍数,进行高倍观察。
【解答】如果要由左视野变为右视野,正确的顺序是:因为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是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图中左视野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左下方,因此第一步为 ⑤向左下方移动玻片。因为直接使用高倍观察不容易直接找到物体,在使用显微镜时,低倍观察到的区域比高倍观察到的区域更大,更容易发现物体所处的区域,这样通过低倍观察可以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观察,然后进一步放大倍数,进行高倍观察, 所以第二步为④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第三步为③调节光圈 ,因为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视野会变暗,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变大,但数量减少。最后一步为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因此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⑤④③②
故答案为:B
17.【答案】(1)毫升(mL)
(2)毫米(mm)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常识结合常见的体积单位以及长度单位进行解答。
【解答】(1)一盒牛奶的体积为250mL。
(2)一枚硬币厚度约2.1mm。
18.【答案】(1)1.85(估计值合理即可);0.1
(2)热胀冷缩;36.6;体温计的玻璃泡较大且玻璃管内径更细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使用刻度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累积法测量的是188页纸的总厚度,每张纸的厚度等于总厚度除以纸的张数;
(2)体温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读数: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解答】(1)图甲中,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mm,物体的长度是1.85cm。用它测得《科学》课本页码从第1页至188页的厚度为9.4毫米,2页为1张纸,总共94张纸,则每一张纸的厚度为0.01厘米。
(2)图乙是常用的体温计,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体温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每一个小格代表0.1℃,此时指示的温度是36.6℃。
19.【答案】(1)分化
(2)器官
【知识点】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组织;器官和系统
【解析】【分析】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观图可知:A是细胞、B是组织、C是器官、D是植物体,解答即可。
【解答】(1)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图中的A表示细胞。在正常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上发生了差异性的变化。细胞的分化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图中的①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表示组织。
(2)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都属于器官。水稻的谷粒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
20.【答案】(1)200
(2)生理盐水
(3)右上
(4)①⑥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
【解答】(1)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5×40=200倍。
(2)制作植物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要用到的液体是清水和碘液,不需要生理盐水。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滴生理盐水。
(3)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丙图是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若需要将细胞图像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向移动。
(4)动植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内还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具有叶绿体。所以丙图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缺少的细胞结构是①细胞壁、⑥液泡。
21.【答案】(1)烧杯
(2)玻璃棒
【知识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药品的存放及取用进行解答。
【解答】(1)实验中用烧杯盛放食盐溶液;
(2)取用食盐时一般用药匙,玻璃棒用于搅拌。
22.【答案】(1)体内没有脊柱(体内没有脊椎骨)
(2)鳃
(3)①⑥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图中的①蝙蝠属于哺乳动物,②蜥蜴属于爬行动物,③蚯蚓属于环节动物,④青蛙属于两栖动物,⑤螃蟹属于节肢动物,⑥鹅属于鸟类。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③蚯蚓、⑤螃蟹与图中其它动物 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无脊柱。
(2)两栖动物青蛙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两栖动物青蛙的幼体是蝌蚪,它用鳃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成 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所以④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用鳃呼吸。
(3)鸟类和哺乳类体温恒定,若根据体温是否恒定进行分类,图中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①蝙蝠和⑥家兔。
23.【答案】(1)3
(2)每个鱼缸内青蛙受精卵孵化的个数
(3)3号鱼缸青蛙受精卵孵化的个数比1号和2号鱼缸多(3号鱼缸青蛙受精卵孵化的个数最多)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为了探究“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设置对照实验时,唯一的变量是各种污染物,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在1、2号鱼缸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化肥、洗涤 剂,加入了污染物,对实验变量进行了处理,是实验组;3号鱼缸中没有加入污染物,没有对实验对象进行处理,是对照组。
(2)本实验探究的是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孵化,需要定时观察记录的内容是孵化的蛙卵的数量。
(3)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孵化率。如果假设成立,则该实验的结果应是3号鱼缸中(没有污染物)蛙卵的孵化个数最多。
24.【答案】(1)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会影响鱼的生存(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不影响鱼的生存)
(2)1000mL清水(池塘水或者未被污染的水都可以)
(3)影响
(4)小鱼的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对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实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
【解答】根据题意分析:(1)做出假设:该村鱼塘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导致了鱼的集群死亡(只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合理假设均可以)
(2)实验过程中用该村的水和适合鱼健康生活的水二者做比较,所以变量是水质的不同,乙盆放入1000mL清水。
(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果乙中小鱼生长状况比甲盆中好,则说明被生活垃圾污染的水质影响鱼的生存.
(4)放入1条小鱼不科学,小鱼的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
25.【答案】(1)泡沫与棉花哪个保温性能更好?
(2)20℃
(3)经过相同时间,棉花比泡沫下降的温度更多(棉花比泡沫温度下降更快)
(4)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根据题中实验的目的,分析出相同时间内水的温度的差别就能判断出泡沫与棉花保温的性能强弱;根据实验结论和生活经验解答即可。
【解答】(1)由题意可知,为了比较泡沫与棉花保温性能的强弱,制作了两个用泡沫与棉花做保温材料,其它相同的的保温装置,观察保温效果,所以研究的问题是泡沫与棉花,哪 个保温性能强。
(2)最后温度为20℃,所以当时的环境温度是20℃。
(3)观察表中数据发现,初温相同,经过相同时间,泡沫保温箱内热水的温度比棉花保温箱内热水的
温度变化慢,棉花比泡沫下降的温度更多,所以实验发现泡沫保温性能比棉花强。
(4)由于泡沫比棉花保温性能强,所以选择用泡沫做保温材料的保温箱;由于保温材料越厚,保温效果越好,所以选择用厚泡沫做保温材料的保温箱,由于A选项中使用厚泡沫,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6.【答案】(1)小鼠体重增长值
(2)每日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连续27天
(3)微塑料A对小鼠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 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1)由表可知,该实验通过27天后小鼠体重增长值来判断微塑料A对小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2)该实验的变量是微塑料A,所以甲组的饲喂方式是每日饲喂不含微塑料A的普通饲料8g/只,连续27天。
(3)与甲组对照,乙、丙两组小鼠体重增长值均下降,但乙、丙两组体重变化不同,乙组增长较慢,而丙组体重下降,可见微塑料A对小白鼠的生长起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 抑制效果越明显。
27.【答案】(1)绿草蜥
(2)密西西比鳄
(3)恐龙的受精卵发育受温度影响,当温度变化较大时,它们的受精卵全部发育成一种性别,无法繁殖后代,所以灭绝了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温度对爬行动物性别发育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表中数据分析方面来切入。
【解答】(1)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密西西比鳄在低温20、24、2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雄性为0),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100%(雌性为0);红海龟在低温20、24、26
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龟在低温20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在28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绿草蜥 不管在低温还是高温下发育的个体既有雄性也有雌性,如22度发育为雄性的占51%,那么发育为雌性的就是49%,故性别发育不受温度影响的是绿草蜥。
(2)由表格可知,密西西比鳄在低温22、24、2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雌性,在高温34、36度条件下只发育为雄性,故曲线所示的是密西西比鳄动物性别发育与温度的关系。
(3)恐龙的卵发育为雌性还是雄性也可能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可能约在6700万年前地球上有一段时期,由于意外的原因(如:小行星撞击地球等)导致当时地球温度发生 异常变化,使得很长一段时间内,新孵化出的恐龙只有单一性别,无法繁殖后代,导致恐龙灭绝。
28.【答案】(1)叶绿体
(2)离污染源的距离;污染的时间(天数)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苔藓植物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正的根,而且茎、叶内没有输导组织,因此长得比较矮小且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有毒气体(如二氧化硫)很容易从其背、腹两面侵入,从而导致其死亡,因此常把苔藓植物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的时间越长,苔藓植物死亡的 数量越多。
【解答】(1)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这是因为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或者叶绿素)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离污染源越近,污染的时间越长,苔藓植物死亡的数量越多。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离污染源的距离和污染时间有关,离污染源越近,污染时 间越长,危害就越大。
29.【答案】(1)变差
(2)建立自然保护区
(3)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好力所能及的宣传(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与保护;多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解答】(1)据图可见: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变差。
(2)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如资料中的“伞护效 应”。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 教育。作为个人我们可以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30.【答案】(1)0;100
(2)2
(3)-30℃至210℃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温度计内液体受热膨胀会上升,遇冷会收缩,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解答】(1)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沸水的温度为100℃。
(2)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即最小刻度为。
(3)起点代表的温度最低为(-15)×2℃=-30℃最上面的对应的最高温度2℃×(120-15)=210℃,所以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210℃。
31.【答案】(1)D
(2)鸟
(3)C
(4)葫芦藓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动物分类的依据: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形态结构,从中发现它们共同的或不同的特征,从而确定它们的亲缘关系。
【解答】(1)蟾蜍属于两栖动物,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在水里产卵生殖,卵无壳。因此蟾蜍在检索表中对应的是D。
(2)除蟾蜍外,上述的脊椎动物还有鸟。
(3)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种子外无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外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而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花 和果实,白玉兰、栀子花、桂花都属于被子植物,铁树属于裸子植物。在这些植物中的“花”与其他本质不同的是,“铁树开花”。
故答案为:C。
(4)苔藓类植物有茎和叶的分化,但无输导组织,在上述列出的生物中,属于苔藓植物的是葫芦藓。
32.【答案】(1)小红的方案,由于冰糖直接放入量筒后,冰糖颗粒间有较大的间隙,测出的体积偏大。小明的方案,冰糖会溶于水,测出体积会偏小
(2)70
(3)A;B;C
(4)将包好保鲜膜的冰糖放入量筒水中,记录此时量筒水面对应的刻度V2;V2-V1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
【解析】【分析】分析两种方案中体积的测量误差;从图中分别读出面粉的体积以及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冰糖的体积等于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减去面粉的体积;根据操作方法分析是否会产生误差;冰糖包上保鲜膜以后和普通的固体一样,可以借鉴排水法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方法分析。
【解答】(1)采用小红的方案,由于冰糖间存在较大间隙,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大;采用小明的方案,由于冰糖可溶于水,测量出的冰糖的体积会偏小;
(2)由图A可知面粉的体积为:VA=90mL,由图C可知冰糖和面粉的总体积:VC=160mL,
则冰糖的体积为:V冰糖=VC-VA=160mL-90mL=70mL;
(3)A、面粉没有浸没冰糖,会使测得的冰糖体积变小,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符合题意;
B、量筒A倒完面粉后,试管壁仍沾有面粉,测得冰糖的体积偏小,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符合题意;
C、摇实不够充分,测量时不准确,测得的冰糖体积偏大,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符合题意;
D、读取体积时平视读数,方法正确,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C。
(4)③将包好保鲜膜的冰糖放入量筒水中,记录此时量筒水面对应的刻度V2,根据排水法原理冰糖体积的表达式V冰糖=V2-V1。
33.【答案】(1)偏小;真皮;结缔
(2)表格记录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
【解析】【分析】根据皮卷尺拉的太紧,会导致皮尺的刻度间距变大进行分析,根据皮肤的结构进行分析。
【解答】(1)小雪在沙坑跳远比赛中裁判用皮尺测量长度时,如果皮尺拉得太紧,导致尺上对应刻度间距离变大,则测量结果会偏小,细沙摩擦造成皮肤擦破,流了些血,主要受损的是人体的真皮部分,血液属于人体的结缔组织。
(2)裁判员将小科所在小组的短跑成绩记录表格中,属于表格记录方法。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