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六课 友谊之树常青 同步教案(2课时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六课 友谊之树常青 同步教案(2课时打包)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成长的时空
单元备课说明
一、单元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此单元的核心素养和具体要求如下:
道德修养: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
健全人格:建立同学间的友谊;真诚、友善,拥有同理心,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具有互助精神。
责任意识:自觉分担家庭责任,守规矩,重程序;有担当精神,具有主人翁意识。
【总目标】学生具有理性平和的心态,能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家庭关系,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关心集体、社会和国家,具有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主动承担对自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责任。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第一单元的学习基础上将“我”的交往对象与范围由自己扩大到亲人、老师、朋友、集体,旨在引导学生明白成长的时空里有欢乐也有烦恼,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理解宽容,增强合作意识,不断成长进步。
三、单元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许多初中学生在与父母的沟通中产生矛盾和冲突,对父母爱的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认同,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之情,不能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体谅、理解父母的苦衷。通过对此单元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感悟家的味道,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学会化解与家人的矛盾和冲突,共同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共建共享美好家庭。
师生关系也是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需要处理的重要关系之一。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更高的要求,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甚至会对老师的权威性产生疑问。有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老师,不善于与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不善于用积极的方式增进与老师的感情,不能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甚至会讨厌老师、讨厌学习。通过对此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懂得老师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学会与老师交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情感、心理角度来看,中学生非常在意并且重视同伴关系,希望得到友情的滋养。但碍于年龄小,社会经验少,性格脾气容易波动,缺少解决问题的经验等,在交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或烦恼,亟需具体方法上的指点与情感上的渗透。对此,需要对学生开展教育引导,帮助他们了解友情的真谛,懂得如何交友,掌握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让友谊之树常青。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集体生活的经验,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他们感受到了集体对个人的影响,也参与了集体的创建过程。但是,身处青春期,七年级学生对于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作用认识不足,特别是对于怎样建设美好集体的认识不够。对此,需要对学生开展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学会自觉承担集体责任,为建设美好集体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单元学习目标
(一)通过分析图片内容、生活情境、传统经典人物故事、名言古语并思考相应问题,懂得家是什么、家庭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明白家风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家庭观念;懂得我们在家庭生活中需要体味亲情之爱,更需要学会爱、奉献爱;懂得传统美德对建设美好家庭的重要性,能自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设向上向善的家庭;明白美好家庭的建设需要付诸实际行动,应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建设美好家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通过探究名人故事、生活情境并思考相应问题,理解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和专业性,懂得教师在我们成长中的作用及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懂得如何与教师相处,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和表扬,学会尊重和适应不同风格的老师,珍惜师生情谊。
(三)通过写回忆录,探究古语名言、生活情境、名人故事等,明白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的相遇,是平等的、双向的,从而树立正确的友谊观;懂得交友的智慧,友情之树需要我们用心浇灌;理解交友需要真诚和热情,需要慎重选择,需要学会关心和尊重对方,需要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需要讲原则。
(四)通过探究生活情境及思考相应问题,明白集体生活能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增强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明白建设美好集体是你我他的共同责任。
友谊之树常青
设计说明
本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引言从友谊在我们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讲起,概括了本课的主要内容。第一框“友谊的真谛”论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第二框“交友的智慧”阐述了交友的技巧与方法。
本课借助阅读名人故事、情境探究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真谛是什么,应如何交友才能让友谊之树常青。
学习目标
1.明白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一种心灵的相遇,是平等的、双向的,从而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2.懂得友情之树需要我们用心浇灌;理解交友需要真诚和热情,需要慎重选择,需要学会关心和尊重对方,需要学会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需要讲原则。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友谊的真谛。
2.教学难点:交友的智慧。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活动体验法、情境体验法等。
资源与工具
1.资源。
人物故事、传统古语等。
2.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框 友谊的真谛
一、学习情境
友谊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伴随着我们生命成长的全过程。友谊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友谊的真谛”的相关内容。
二、预习检查
1.在友谊的长河里,我们积累着不同的体验,分享着各自的感受,体悟着友谊的真谛。
2.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信任和忠诚、肯定和关心,享受更多的快乐和温暖,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
4.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朋友的关怀,也主动关怀对方。
三、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体悟友谊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42页“生活观察”,展示材料。
提出问题:(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你认为在与朋友相处中最重要的三项特质,并与同学分享。
(2)哪些特质的支持率较高 请写出来。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交流分享观点。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观点及时进行点拨和引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友谊的真谛”。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写出三个友谊的特质及总结支持率较高的特质,加深学生对友谊的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学习任务二:友谊的真谛
1.【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43页“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
场景一 他与我分享新买的文具。
场景二 上课老师提问,我回答不出来,他悄悄提醒我。
场景三 她常常“损”我,但是不允许别人说我不好。
场景四 我做了错事,他一边批评我一边帮我。
提出问题:从四个场景中,你感受到了友谊具有怎样的特质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分析情景材料,交流展示观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场景中感悟友谊,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总结归纳: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信任和忠诚、肯定和关心,享受更多的快乐和温暖,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
2.【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44页“阅读感悟”,展示材料。
提出问题:你如何看待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友谊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交流关于对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的看法。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感悟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友谊,认识到:真正的友谊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学业成绩、家庭背景等,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3.【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45页“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
提出问题:(1)为什么“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2)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
(3)分析友谊具有什么特质。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交流展示观点。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朋友的关怀,也主动关怀对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友谊不是单向的付出和索取,而是平等的、双向的,懂得珍惜友谊。
4.知识整合,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笔记:友谊的真谛是什么 (友谊具有什么特质)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得到朋友的理解和帮助、信任和忠诚、肯定和关心,享受更多的快乐和温暖,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②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学业成绩等,实现心灵的沟通与契合。③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朋友的关怀,也主动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学生活动】整理笔记。
四、过程性评价
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友谊的真谛。人生路上,我们应当不辜负每一段情谊,让友谊伴随我们的成长。
六、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框知识。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框 交友的智慧
一、学习情境
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志趣相投,才能走到一起。友谊之树常青需要我们用智慧浇灌。我们应该如何交友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交友的智慧”的相关知识。
二、预习检查
1.朋友间要互相鼓励,互相切磋,互相劝勉,共同进步。
2.交友需要真诚和热情,需要慎重选择,需要学会关心和尊重对方,需要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需要讲原则。
3.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交友还是网上交友,我们都应学会理性辨别,做到慎交友、结好伴。
4.关心朋友也要尊重对方,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可以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
5.处理矛盾和冲突的基本策略:保持冷静,坦诚交流,换位思考,及时处理,勇担责任。
6.当朋友做错事,甚至误入歧途时,我们要坚持正确立场、不随波逐流,并积极予以规劝,帮助朋友及时改正错误。
三、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交友现状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45—46页“生活观察”,引导学生通过梳理,反思自己的交友情况。
【学生活动】按照要求写出自己的交友情况,并交流分享。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交友的智慧”。
【设计意图】从交友的动机、标准、方式和收获四个角度,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交友情况,思考自己与朋友相处的智慧,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学习任务二:交友的智慧
1.【教师活动】展示材料:
周某见到朋友,总是面带微笑,嘘寒问暖,而且盛情款待。朋友有困难时,他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帮朋友渡过难关。因此,周某有许多知心朋友。
提出问题:从周某交友的经历中,你感悟到了哪些交友的智慧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总结归纳:交友需要真诚和热情。敞开心扉,主动表达,热情待人,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我们只有抱着真诚和热情的态度与他人交往,才会获得真挚的友谊。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事例学习交友的方法和技巧,更具有说服力,引导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友谊,友谊是用心培育的结果。
2.【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并解释这两句古语的意思。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千字文》
意思:交友要意气相投,推心置腹、互相规劝。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子
意思:与正直、诚信、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提出问题:这两句古语告诉我们要如何交友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交流展示。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体悟古人交友的做法。总结归纳:交友需要慎重选择。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交友还是网上交友,我们都应学会理性辨别,做到慎交友、结好伴。
【设计意图】通过两句古语,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智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知道交友需要慎重选择。
3.【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47页“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
提出问题:(1)朋友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吗 “我”该怎么做呢
(2)“我”和小刚还能继续做朋友吗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交流展示。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总结归纳:交友需要学会关心和尊重对方,需要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设计意图】通过同龄人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故事情境的真实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明白朋友之间的关心是以尊重为前提的,要积极正确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掌握交友的智慧。
4.【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48—49页“探究与分享”,展示材料。
提出问题:(1)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会怎么做
(2)我们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交流展示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指导,总结归纳:交友需要讲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做错事,甚至误入歧途时,我们要坚持正确立场、不随波逐流,并积极予以规劝,帮助朋友及时改正错误。
【设计意图】澄清学生对友谊认识的误区,引导学生认识到真正的友谊是讲原则的,而不是只讲“哥们儿义气”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5.知识整合,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笔记:交友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①交友需要真诚和热情。敞开心扉,主动表达,热情待人,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我们只有抱着真诚和热情的态度与他人交往,才会获得真挚的友谊。②交友需要慎重选择。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交友还是网上交友,我们都应学会理性辨别,做到慎交友、结好伴。③交友需要学会关心和尊重对方。在朋友需要的时候,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关心朋友也要尊重对方,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可以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④交友需要学会处理朋友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们可以一起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⑤交友需要讲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做错事,甚至误入歧途时,我们要坚持正确立场、不随波逐流,并积极予以规劝,帮助朋友及时改正错误。
【学生活动】整理笔记。
四、过程性评价
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结交朋友、与朋友相处,需要我们掌握交友的智慧。交友应做到真诚热情、慎重选择、关心和尊重对方、学会处理矛盾和冲突、讲究原则等。我们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但是我们应学会以诚待人,同大家和睦相处,努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布置作业
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框知识。
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