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珍惜我们的生命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阐述,本单元的核心素养和具体要求如下:法治观念:了解和识别可能危害自身安全的行为,具备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和远离伤害。健全人格:珍爱生命,具备乐观开朗、坚韧弘毅、自立自强的健康心理素质;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进步和挫折、成功和失败;能够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确立符合国家需要和自身实际的健康生活目标,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具有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品质。【总目标】能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具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和安全意识;遵守规则和法律规范;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预防意外伤害;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能够初步具有自尊自强、坚韧乐观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能够具备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由第八课“生命可贵”、第九课“守护生命安全”和第十课“保持身心健康”三课组成,旨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让学生能够对生命负责,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创造美好生活。三、单元学情分析七年级是学生进入中学阶段的第一个学年,也是他们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的一个过渡阶段,此时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和自我认识的关键时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他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此单元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热爱生命、敬畏生命、守护生命,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四、单元学习目标通过观察生活,欣赏图片、图表和视频,探究活动等,使学生懂得如何敬畏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关怀他人的生命;帮助学生培养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能力,使其学会守护生命安全;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爱护身体和滋养心灵;引导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品德,传承民族美德,滋养心灵,丰富精神世界。保持身心健康设计说明本课由引言和两框内容组成。引言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主题,具有统领全课的作用。第一框“爱护身体”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爱护身体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爱护身体的方法。第二框“滋养心灵”旨在帮助学生懂得滋养心灵的必要性,掌握滋养心灵的方法。本课通过观察生活、分析案例、观看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爱护身体、滋养心灵的重要性,掌握爱护身体和滋养心灵的方法。学习目标1.了解爱护身体的重要性和心理健康的含义。2.理解如何爱护身体和滋养心灵。3.对生命负责、珍爱生命,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培育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品格,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滋养心灵,丰富精神世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爱护身体的重要性;滋养心灵的必要性。2.教学难点:爱护身体和滋养心灵的做法。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自主学习法等。资源与工具1.资源。社会新闻、网络资料等。2.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2)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搜索工具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框 爱 护 身 体一、学习情境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蓬勃的朝气,感受人生的美好。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爱护身体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爱护身体”的相关知识。二、预习检查1.保持身心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2.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身体健康既关系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家庭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发展。3.爱护身体,应当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科学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4.科学的健身方法:多样化运动、适度运动、科学热身、合理饮食、健康心态。三、教学任务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名人哲语。人命贵于财富,人命贵于机器,人命贵于安乐,人命贵于名誉,人命贵于权位,人命贵于一切。 ——陶行知提出问题: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分享观点。【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总结归纳: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生命最宝贵。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爱护自己的身体。【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宝贵的,从而懂得爱护自己的身体,由此导入本节课课题——“爱护身体”。学习任务二:爱护身体的重要性1.【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图片一 熬夜玩手机。◇图片二 过度使用电脑。◇图片三 熬夜看足球比赛。◇图片四 边走边刷短视频被撞伤。提出问题:谈谈你对上述生活方式的看法。【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分享观点。【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引导,总结归纳:这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表现。类似的生活方式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家庭关系和谐;影响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我们要爱护身体,珍爱生命。【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分析图片,引导学生明白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使学生懂得爱护身体的重要性。2.知识整合,总结提升。【教师活动】笔记:爱护身体的重要性。①身体是生命存在的根本。②身体健康既关系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家庭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的发展。③爱护自己的身体,是一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我们要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学习任务三:爱护身体的做法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教材第75页第二段内容,展开探究。展示材料:知识拓展。生理健康的标准(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钟,脉搏为60—100次/分钟,体温为36.5—37.5摄氏度,血压为120/80毫米汞柱。(2)身体质量指数(BMI):身体质量指数是衡量身体肥胖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方法为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米),正常范围为18.5—24.9。(3)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应包括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避免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大量摄入。(4)运动量:适量的运动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5)睡眠质量:睡眠质量对于身体健康同样至关重要,建议成年人每晚睡眠时间为7—9小时。(6)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密不可分,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通过积极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兴趣爱好等方式实现。除上述标准外,还要关注其他指标,如血糖、胆固醇、肝功能、肾功能等需要定期检查,以确保身体健康。维持良好的生理健康标准有助于预防疾病、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提出问题:(1)对照上述标准,看看自己哪些方面不健康,该如何改变 (2)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我们应当如何做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分享观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引导,总结归纳:爱护身体,应当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我们要关注并记录自身健康状况,定期体检,合理利用卫生保健服务维护自身健康;积极主动获取健康信息,知道生理健康的基本标准,能够判断自己的身体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有不适,应及时科学就医。【设计意图】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容易理解,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知识拓展”材料、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即可懂得如何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2.【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图片一 合理膳食。◇图片二 适量运动。◇图片三 戒烟戒酒。◇图片四 保持心理健康。提出问题:观看图片,归纳四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分享观点。【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总结归纳:爱护身体,应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要自觉自律,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杜绝不良嗜好。【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增强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对生命负责的态度。3.【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76页“方法与技能”,向学生展示相关拓展材料。材料 科学的锻炼方法应该结合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性训练。·有氧运动,如慢跑、步行、骑自行车等,这类运动能够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脏和肺部的耐力,可每周进行3到5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包括举重、俯卧撑、深蹲等,这类运动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人的爆发力,可每周进行2到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太极等,这类运动能够增强关节灵活性和身体柔韧性,可每周进行2到3次,每次15分钟以上的柔韧性训练。·平衡性训练,包括单脚接球、跳跃单腿站、单腿转身跳等。提出问题: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有什么好处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76页第二段内容,思考问题,分享观点。【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引导,总结归纳:爱护身体,应当积极、主动、科学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我们要参加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选择合理的运动负荷,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并减少疾病的发生。在享受科学健身乐趣的同时,我们磨炼意志,健全人格。【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向学生介绍科学锻炼的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4.知识整合,总结提升。【教师活动】笔记:如何爱护身体 ①爱护身体,应当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②爱护身体,应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要自觉自律,注重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动静结合,杜绝不良嗜好。③爱护身体,应当积极、主动、科学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学生活动】整理笔记。【设计意图】该活动既可以考查学生的听课效果,又可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爱护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自己身体负责、对生命负责的情感。5.读健康谚语,科学养生。【教师活动】展示健康谚语,引导学生阅读,并提出制订健身计划的建议。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步行是法宝,健身抗衰老。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建议同学们,制订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要求:根据自己的时间、活动范围、身体素质,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锻炼计划,对锻炼时间、锻炼地点、锻炼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等作出具体规划。【学生活动】阅读健康谚语,思考其中的内涵,结合自身情况,制订锻炼身体的计划。【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健康谚语活动,引导学生健康养生,爱护身体。四、过程性评价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爱护身体的重要性,也掌握了一些爱护身体、健康养生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享受美好的生活。六、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框知识。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框 滋 养 心 灵一、学习情境保持身心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我们不仅要爱护自己的身体,还要滋养自己的心灵。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那么,我们该如何滋养心灵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滋养心灵”的相关知识。二、预习检查1.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2.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保持心理健康,需要我们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4.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三、教学任务学习任务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材料 在抗日战争时期,广大抗日军民物资匮乏,缺吃少穿,生活艰难,但敌人的迫害、恶劣的环境没能压垮他们。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他们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抗日。今天,一些青少年身穿名牌,吃豪华大餐,玩着网络游戏,却很无聊、空虚……提出问题:对比上面两种情况,思考他们精神世界的不同,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分享观点。【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有积极的生活态度,才能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光彩。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不仅要爱护身体,还要滋养心灵。学习任务二:滋养心灵的原因【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4、77页内容,自主学习,回答问题。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滋养心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74、77页内容,思考问题,分享观点。【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引导,总结归纳: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才能葆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希望和光彩。【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懂得滋养心灵的原因。这样做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使其懂得滋养心灵的重要性,为学习下一个知识点奠定基础。学习任务三:心理健康的含义【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材料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是却总是感到焦虑和压力。他经常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够好,害怕被父母和老师责备。这种学习焦虑逐渐影响到他的睡眠和食欲,导致他出现了失眠和食欲不振的问题。提出问题:小明遇到了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分享观点。【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和引导,点明:小明遇到了心理问题。由此引出心理健康的含义及表现。向学生展示幻灯片,讲解此知识点,总结归纳。心理健康的含义和表现: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学习任务四:滋养心灵的做法1.【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材料 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习上非常努力,但是却总是感到焦虑和压力。他经常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够好,害怕被父母和老师责备。这种学习焦虑逐渐影响到他的睡眠和食欲,导致他出现了失眠和食欲不振的问题。提出问题:小明如何才能改善心理状况,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分享观点。【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引导,总结归纳: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保持心理健康需要我们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必要时积极寻求专业帮助;还需要我们磨炼意志,增强生命韧性。【教师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方法,教师进行知识拓展,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并介绍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心理健康常识应对抑郁症的方法:◇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心理治疗: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也可以通过自我开导的方法进行疏导,如多与朋友谈心,多听柔和的音乐;还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愉悦的心情,多参加一些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跳高等。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的方法:◇运动: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可以通过做运动来帮助释放情绪,如打篮球、跑步、踢足球等。◇培养兴趣爱好: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达到调节情绪的效果,如做手工、听音乐等。◇心理治疗: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如果长时间存在容易影响到心理健康,所以可以通过医生指导使用心理治疗法来帮助消除这些消极心理,如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药物治疗: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第78页“方法与技能”,总结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播放视频《人生不设限》,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如何保持心理健康。【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拓展、方法与技能和观看视频,引导学生懂得如何保持健康的心理,了解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从而懂得滋养心灵,需要保持心理健康,以此培养学生自律自强的品德、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促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出问题:如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分享观点。【教师活动】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拨和引导,总结归纳: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懂得滋养心灵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3.知识整合,总结提升。【教师活动】笔记:怎样滋养心灵 ①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保持心理健康。②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活动】整理笔记。【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听课效果,让学生对滋养心灵的方法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保持健康心理、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四、过程性评价课堂练习。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含义、滋养心灵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滋养自己的心灵。我们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世界,自律自强、积极向上、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中华美德,做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六、布置作业1.基础型作业:梳理本框知识。2.发展型作业:完成《七彩作业》课时练习。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