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024七下·临平期中)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认识和行为错误的是( )A.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做任何家务劳动B.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往C.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D.要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2.(2024七下·临平期中)盲人能“阅读”盲文,起作用的是他的( )A.嗅觉 B.触觉 C.视觉 D.听觉3.(2024七下·临平期中)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太阳 C.萤火虫 D.燃着的蜡烛4.(2024七下·临平期中)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折射光线的是( )A.AO B.OB C.OC D.ON5.(2024七下·临平期中)下列不属于男性第二性征的是( )A.喉结突出 B.阴毛长出 C.体重增加 D.声音低沉6.(2024七下·临平期中)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下图表示的四种,其中属于扦插的是( )A. B.C. D.7.(2024七下·临平期中)油菜的传粉方式和油菜花的类型分别是( )A.异花传粉;风媒花 B.异花传粉; 虫媒花C.自花传粉;风媒花 D.自花传粉; 虫媒花8.(2024七下·临平期中)现在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六七月份桃子就成熟了。桃子是由桃花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 )A.子房壁 B.子房 C.胚珠 D.珠被9.(2024七下·临平期中) 下列常见的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桥的倒影C.筷子折断 D.手影10.(2024七下·临平期中)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m/s,且保持不变) ( )A.28.33m/s B.13.60m/s C.14.78m/s D.14.17m/s11.(2024七下·临平期中)人眼看到物体是白色,是因为( )A.没有光射到物体上 B.光被物体全部吸收C.光被物体全部反射 D.物体不能发光12.(2024七下·临平期中)图中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A.香菇 B.酵母菌C.杆菌 D.霉菌13.(2024七下·临平期中)右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镜AB 平行于x轴放置, 其宽度为2cm, AO 长度也为2cm。点光源S在O点右侧1cm的位置时,位于O 点左侧1cm处的人眼恰好能够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S'(光路图已在图中画出)。若光源S向右移动,直至人眼刚好从平面镜中看不见像S',此过程中光源移动的距离为( )A.2cm B.3cm C.4cm D.5cm14.(2024七下·临平期中)如图可以表示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此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I Ⅱ ⅢA 植物 动物 熊猫B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营养生殖C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D 可见光 不可见光 紫外线A.A B.B C.C D.D15.(2024七下·临平期中)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10cmC.20cm16.(2024七下·临平期中) 观察花的结构,在右边的方框里,填上观察到的有关结构。则①是 , ②是 , ③是 , ④是 , ⑤是 。17.(2024七下·临平期中) 食物变味或发臭通常是由单细胞生物细菌引起的。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会大量繁殖,如图是细菌的生殖示意图。细菌是通过 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填“有性”或“无性”) 。18.(2024七下·临平期中)仔细观察“人的生长曲线”图,人体生长最快的是 和 。 (填“婴幼儿期” “少年期” “青春期”或“成年期”)19.(2024七下·临平期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 的实像。(2)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填“①”或“②”)。20.(2024七下·临平期中)下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1)下面甲、乙两幅图,其中是玉米种子结构图的是 。(2)图中“ ”处应填 ,它是由 发育形成的。(3)蚕豆和玉米等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4)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中的 。21.(2024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个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此时入射角为 度,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角时,照射到简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为 度。22.(2024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 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 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 点与水面相距2m,则A 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2) 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3m, 说明水位 (填“上升”或“下降”) 了。23.(2024七下·临平期中) 学习声音的传播及特性时,老师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请回答:(1)图1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填字母)。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2) 图2实验A图中的音调比B (填“高” “低”或“一样”)。(3) 人耳 听到10Hz的声音(填“能”或“不能”)。24.(2024七下·临平期中) 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其中A、B是两个相同的蜡烛。(1)小科选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研究 。(2) 小科应该选择下表中器材 (填“①” “②” “③”或“④”) 作为实验用的反射面更好。器材 反射面 厚度① 平面镜 5mm② 平面镜 2mm③ 透明玻璃 5mm④ 透明玻璃 2mm(3)如图乙所示,当把蜡烛放在ab位置时,找准像的位置后,小科测出bo的距离,那么他还应测 距离与 bo的距离进行比较。(4)实验中,如果反射面的位置不变,要想蜡烛的像远离反射面,则蜡烛应 (填“远离反射面”或“靠近反射面”)。25.(2024七下·临平期中) 小科为了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空盒子里装入土;②在甲、乙区域的土壤上洒上水,使其湿润;③在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均匀的各撒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④用黑纸板把乙、丁盖上,放在20℃左右的环境中。一周后拿掉黑纸板,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区域 甲 乙 丙 丁种子发芽数(粒) 19 18 1 1(1)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不处于休眠期的同品种的活种子外,还应相同的是 。(2)小科设计甲和乙两个实验区域,基于的假设是 。(3)对比甲和丙的玉米种子的萌发数量,可以得出: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26.(2024七下·临平期中) 小科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应将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至 。(2)为了便于观察到光屏上的像,用于承接像的光屏表面最好是粗糙的,原因是光在光屏表面发生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3)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4)小科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27.(2024七下·临平期中) 如图所示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小制作——针孔照相机模型:(1)在制作过程中,需将一端用塑料薄膜蒙好的黑圆纸筒插入薯片筒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黑圆纸筒的 (填“A”或“B”)端蒙上半透明膜作为光屏。(2)在此照相机前放置一点燃的蜡烛,则烛焰在半透明膜上所成的图像是 (填“正立的”或“倒立的”);若往外拉圆纸筒,增大半透明膜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半透明膜上的图像的大小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28.(2024七下·临平期中)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科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水槽底部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图乙是小科的实验过程。(1)水槽中的水位从图A位置到图B位置的过程中,光斑的位置向 移动。(2)要实现探究目的,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3)小科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29.(2024七下·临平期中) 读图“受精和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 A 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它的名称是 。(2)精子和卵细胞是人体的 细胞,它们是在母体的[B] (填结构名称)处相遇并完成受精的。(3)受精卵不断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C] (填结构名称)上。胚胎通过 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30.(2024七下·临平期中)作图题,并保留作图痕迹。(1)画出图甲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2)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中的像。31.(2024七下·临平期中) 发光点S发出的三条光线:①是平行主光轴射入;②是经过光心O射入;③是任意射入(如图);④是光线①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该透镜的焦点F的位置,同时画出②和③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32.(2024七下·临平期中) 读图: “青蛙的一生”和“家蚕的一生”, 完成下列小题:(1)将不同生长时期蛙的名称填在图甲相应的空框里,① ,② 。(2)蝗虫与家蚕不同,它的一生只经历三个时期,不经历的是 。(3)青蛙和家蚕的生殖方式都属于 (填“胎生” “卵生”或“卵胎生”)。33.(2024七下·临平期中) 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1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 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 楔固定,B 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 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次数 长度 L/m 重物/个数 频率f/Hz1 0.4 2 3752 0.8 2 1703 4 265(1)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发声的音调与 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2)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应该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 的关系。(3)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8m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可悬挂重物个数为 个。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努力学习,建立纯洁的友谊,劳逸结合,拒绝不良诱惑,长大后报效祖国。【解答】青春期是学习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适当做家务能够劳逸结合,帮助家长分担一些家务,而不是不做任何家务,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答案】B【知识点】人的感觉【解析】【分析】 感觉是由物体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解答】盲人能“阅读”盲文,起作用的是他的触觉;故答案为:B3.【答案】A【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解答】 A.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月光是反射太阳的光,故A符合题意;BCD.太阳、萤火虫、燃着的蜡烛都在发光,是光源,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C【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反射定律分析判断。【解答】 光发生折射时,会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由图可知,AO为入射光线,AO在空气中;OC在水中,为折射光线。故选C。5.【答案】C【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 它是指男女两性在到达青春期时,由于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影响,出现了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 第二性征表现有: 男性表现为生须、喉结突出、骨骼粗大、声音低沉等;女性表现为乳腺发达、骨盆宽大、皮下脂肪丰富、嗓音尖细等。 在动物界,第二性征的表现也较明显,如雄鸡冠宽大鲜红、羽毛粗长鲜艳、啼鸣高亢,雌鸡则无此特点。【解答】 下列不属于男性第二性征的是体重增加,因为青春期男女的体重都会迅速增加,不属于男性的第二特征;故答案为:C6.【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营养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不通过有性途径,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根、叶、茎等繁殖后代。营养繁殖能够保持某些栽培物的优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较快。 主要有分根、压条、叶插、芽叶插、扦插、嫁接等。【解答】A是分根;B是压条;C是扦插,D是嫁接;故答案为:C7.【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 靠昆虫为媒介进行传粉方式的称虫媒,借助这类方式传粉的花称虫媒花。虫媒花依靠昆虫(蜜蜂、蝶、蛾、蝇、蚁等)传送花粉,一般花冠大而显著,具有鲜艳的颜色,有香气或蜜腺;花粉粒较大,有黏性,容易黏附在昆虫的身体上;花粉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作为昆虫的食物。这些特征都有利于昆虫传播花粉。油菜、瓜类、桃、苹果、梨等的花都是虫媒花【解答】 油菜的传粉方式中主要是异花传粉,靠昆虫帮助传粉,所以油菜花的传粉类型是虫媒花;故答案为:B8.【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种子中的胚;【解答】桃子是果实,主要靠花中的子房发育而来的;故答案为:B9.【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然后与光的直线传播比较即可。【解答】 A.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合题意;B.桥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C.筷子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D.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答案】D【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公式可知,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之间的距离s,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解答】 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1=v波 t1=340m/s×0.16s=54.4m;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2=v波 t2=340m/s×0.12s=40.8m,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s波1-s波2=54.4m-40.8m=13.6m;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汽车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故选D。11.【答案】C【知识点】光的色散【解析】【分析】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解答】人眼看到物体是白色,是因为光被物体全部反射。故答案为:C。12.【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 真菌是一种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包含霉菌、酵母、蕈菌以及其他人类所熟知的菌菇类。已经发现了十二万多种真菌。真菌独立于动物、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自成一界。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能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解答】香菇,酵母菌,霉菌都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故答案为:C13.【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若要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则需借助于边界光线,边界光线的公共部分即完整像的观察范围,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找出人眼位于坐标点(-1,0)上,关于O点对称点和关于-2对称点即可。【解答】 人眼位于坐标点(-1,0)上,x坐标,x=-1关于0对称点是1,x=-1关于2对称点是5,因为一块平面镜水平放置,所以发光点经过x轴[1,4之间会被看到。平面镜AB平行于x轴放置,其宽度为2cm,此过程中光源移动的距离为4cm,故C正确。故选C。14.【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线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属于并列关系,所以C错误;故答案为:C15.【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根据给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解答】 因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且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所以40cm>2f,f<30cm<2f,化简后可得15cm<f<20cm。故选B。16.【答案】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知识点】花的结构【解析】【分析】花最重要的是花蕊;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是由花药和花丝构成的;雌蕊是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的;【解答】①是花药;②是花丝;③是柱头;④是花柱;⑤是子房17.【答案】分裂生殖;无性【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等在正常人体间传播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危害极大。另一方面,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也有着广泛的运用。【解答】 细菌是通过分裂生殖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故答案为:分裂生殖;无性18.【答案】婴幼儿期;青春期【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生长的两个高峰期;【解答】仔细观察“人的生长曲线”图,人体生长最快的是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故答案为:婴幼儿期;青春期19.【答案】(1)凸透;倒立缩小(2)②【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 凹透镜也称为负球透镜,镜片的中间薄,边缘厚,呈凹形,所以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解答】 (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 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②,因为近视眼的呈像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需要带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故答案为:(1)凸透;倒立缩小(2)②20.【答案】(1)乙(2)胚;受精卵(3)胚根(4)胚乳【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解析】【分析】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的;甲是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乙是玉米种子,由胚,种皮和果皮,胚乳三部分构成;【解答】(1) 下面甲、乙两幅图,其中是玉米种子结构图的是 乙,有胚乳,单子叶植物;(2)图中“ ”处应填胚,它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3) 蚕豆和玉米等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胚根,种子萌发时首先胚根发育成根;(4) 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中的胚乳,因为单子叶植物的营养在胚乳中;故答案为:(1)乙(2)胚;受精卵(3)胚根(4)胚乳21.【答案】0;60【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入射角为0度;根据题干的提示和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旋转前后的反射光路图,以及所成的虚像的图。【解答】 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个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入射角为0度;如右图所示,平面镜旋转30°,相当于入射角增大30°,因为原先入射角为0°,(如左图)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为60°,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即为60°(如右图)由左右两图的“虚像”的位置可知: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为60°。22.【答案】(1)4(2)下降【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像物等距的规律计算;(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作图,然后与原来比较,从而确定水面的高度变化。【解答】 (1)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2m+2m=4m;(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3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比较可知,说明水位下降了。23.【答案】(1)D(2)低(3)不能【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1)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2)声音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小,音调低;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解答】 (1)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看到水花四溅,据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放在发声喇叭前的蜡烛的火焰会发生不断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二者都是利用的转换法,故D正确;(2)图2实验中A图比B图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小,用同样的力拨动尺子时,A图中尺子振动快,音调高,B图中尺子振动慢,音调低;(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因此人耳不能听到10Hz的声音。24.【答案】(1)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2)④(3)co(4)远离反射面【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为了研究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应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2)应用透明玻璃作为反射面;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3)实验时应分别测出物体和像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并加以比较;(4)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分析。【解答】 (1)选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研究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时选择透明玻璃,能透过玻璃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像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其中用“薄”玻璃板能避免因玻璃板太厚,两个面分别当作反射面而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检效果,使得成像更清晰,所以应选择④;(3)实验时应分别测出物体和像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当把蜡独放在ab位置时,找准像的位置后,小科测出bo的距离,那么他还应测co距离与bo的距离进行比较;(4)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要想蜡烛的像远离反射面,则蜡烛应远离反射面。25.【答案】(1)颗粒饱满(完整的胚),品种相同(2)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4)保持种子的干燥(种子晒干)【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 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解答】(1) 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不处于休眠期的同品种的活种子外,还应相同的是颗粒饱满(完整的胚),品种相同;(2) 小科设计甲和乙两个实验区域,基于的假设是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为只有光照是唯一的变量;(3) 对比甲和丙的玉米种子的萌发数量,可以得出: 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4)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保持种子的干燥(种子晒干);故答案为:(1)颗粒饱满(完整的胚),品种相同(2)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4)保持种子的干燥(种子晒干)26.【答案】(1)同一高度处(2)漫反射(3)倒立、放大的(4)左【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1)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2)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光在光屏表面发生漫反射;(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进行分析。【解答】 (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2)光在光屏表面发生漫反射时,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3)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即将蜡烛远离透镜,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即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27.【答案】(1)A(2)倒立;变大【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增大光屏与小孔白距离,光屏上的像变大。【解答】 (1)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2)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28.【答案】(1)右(2)BD(3)水【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 (1)光斑的移动方向与入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同;(2)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3)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解答】 (1)水槽中的水位从图A位置到图B位置的过程中,水位上升,入射点向右移,故光斑的位置向右移动;(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因此符合条件的有B.D两图;(3)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29.【答案】(1)卵巢(2)生殖;输卵管(3)子宫;胎盘【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A是卵巢,能够产生卵细胞,分裂雌性激素;B是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C是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解答】(1) 图中 A 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它的名称是卵巢;(2) 精子和卵细胞是人体的生殖细胞,它们是在母体的[B]输卵管;(3) 受精卵不断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C]子宫上。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故答案为:(1)卵巢(2)生殖;输卵管(3)子宫;胎盘;30.【答案】(1)(2)【知识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 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 平面镜成像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内成正立,等大,等距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虚像不能用 光屏 承接。 6.像的大小相等,上下一致,左右相反。31.【答案】【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折射光线④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F;②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③此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前两条光线会聚一点,如图所示:32.【答案】(1)受精卵;蝌蚪(2)蛹期(3)卵生【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解析】【分析】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变态发育一般指昆虫纲与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两栖类的变态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如青蛙: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蛙的幼体和成体的根本区别是呼吸方式不同。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也能辅助呼吸。昆虫纲的变态发育又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蛾、蝶蝇的变态,由受精卵开始,要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蝉、蟋蟀、蝼蛄等。【解答】(1) 将不同生长时期蛙的名称填在图甲相应的空框里,①受精卵,②蝌蚪(2) 蝗虫与家蚕不同,它的一生只经历三个时期,不经历的是 蛹期;(3) 青蛙和家蚕的生殖方式都属于卵生;故答案为:(1)受精卵(2)蝌蚪(3)蛹期;卵生33.【答案】(1)长度(2)0.8;松紧程度(3)2个或4个【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要探究的变量;(2)当控制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的关系;(3)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解答。【解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弦的长度、拉弦的重物在变化,故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2)当控制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来改变弦的松紧程度,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即填写的数据为0.8;(3)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长度和重物相同,可以与第1次或第3次实验对比,故可悬挂重物个数为2个或4个。1 / 1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1.(2024七下·临平期中)青春期是人生最重要最美好的时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认识和行为错误的是( )A.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要做任何家务劳动B.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学会与人交往C.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心肺功能D.要学会明辨是非,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答案】A【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青春期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努力学习,建立纯洁的友谊,劳逸结合,拒绝不良诱惑,长大后报效祖国。【解答】青春期是学习和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适当做家务能够劳逸结合,帮助家长分担一些家务,而不是不做任何家务,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2024七下·临平期中)盲人能“阅读”盲文,起作用的是他的( )A.嗅觉 B.触觉 C.视觉 D.听觉【答案】B【知识点】人的感觉【解析】【分析】 感觉是由物体作用于感觉器官引起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解答】盲人能“阅读”盲文,起作用的是他的触觉;故答案为:B3.(2024七下·临平期中)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月亮 B.太阳 C.萤火虫 D.燃着的蜡烛【答案】A【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解答】 A.月亮本身不会发光,月光是反射太阳的光,故A符合题意;BCD.太阳、萤火虫、燃着的蜡烛都在发光,是光源,故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2024七下·临平期中)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折射光线的是( )A.AO B.OB C.OC D.ON【答案】C【知识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解析】【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和反射定律分析判断。【解答】 光发生折射时,会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由图可知,AO为入射光线,AO在空气中;OC在水中,为折射光线。故选C。5.(2024七下·临平期中)下列不属于男性第二性征的是( )A.喉结突出 B.阴毛长出 C.体重增加 D.声音低沉【答案】C【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 它是指男女两性在到达青春期时,由于受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影响,出现了一系列与性别有关的特征。 第二性征表现有: 男性表现为生须、喉结突出、骨骼粗大、声音低沉等;女性表现为乳腺发达、骨盆宽大、皮下脂肪丰富、嗓音尖细等。 在动物界,第二性征的表现也较明显,如雄鸡冠宽大鲜红、羽毛粗长鲜艳、啼鸣高亢,雌鸡则无此特点。【解答】 下列不属于男性第二性征的是体重增加,因为青春期男女的体重都会迅速增加,不属于男性的第二特征;故答案为:C6.(2024七下·临平期中)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有下图表示的四种,其中属于扦插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解析】【分析】营养繁殖是植物繁殖方式的一种,不通过有性途径,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根、叶、茎等繁殖后代。营养繁殖能够保持某些栽培物的优良性征,而且繁殖速度较快。 主要有分根、压条、叶插、芽叶插、扦插、嫁接等。【解答】A是分根;B是压条;C是扦插,D是嫁接;故答案为:C7.(2024七下·临平期中)油菜的传粉方式和油菜花的类型分别是( )A.异花传粉;风媒花 B.异花传粉; 虫媒花C.自花传粉;风媒花 D.自花传粉; 虫媒花【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 靠昆虫为媒介进行传粉方式的称虫媒,借助这类方式传粉的花称虫媒花。虫媒花依靠昆虫(蜜蜂、蝶、蛾、蝇、蚁等)传送花粉,一般花冠大而显著,具有鲜艳的颜色,有香气或蜜腺;花粉粒较大,有黏性,容易黏附在昆虫的身体上;花粉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作为昆虫的食物。这些特征都有利于昆虫传播花粉。油菜、瓜类、桃、苹果、梨等的花都是虫媒花【解答】 油菜的传粉方式中主要是异花传粉,靠昆虫帮助传粉,所以油菜花的传粉类型是虫媒花;故答案为:B8.(2024七下·临平期中)现在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六七月份桃子就成熟了。桃子是由桃花的哪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 )A.子房壁 B.子房 C.胚珠 D.珠被【答案】B【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解析】【分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种子中的胚;【解答】桃子是果实,主要靠花中的子房发育而来的;故答案为:B9.(2024七下·临平期中) 下列常见的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桥的倒影C.筷子折断 D.手影【答案】D【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包含的光学原理,然后与光的直线传播比较即可。【解答】 A.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合题意;B.桥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合题意;C.筷子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合题意;D.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2024七下·临平期中)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 340m/s,且保持不变) ( )A.28.33m/s B.13.60m/s C.14.78m/s D.14.17m/s【答案】D【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公式可知,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之间的距离s,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解答】 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1=v波 t1=340m/s×0.16s=54.4m;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2=v波 t2=340m/s×0.12s=40.8m,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s波1-s波2=54.4m-40.8m=13.6m;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汽车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故选D。11.(2024七下·临平期中)人眼看到物体是白色,是因为( )A.没有光射到物体上 B.光被物体全部吸收C.光被物体全部反射 D.物体不能发光【答案】C【知识点】光的色散【解析】【分析】白色物体能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解答】人眼看到物体是白色,是因为光被物体全部反射。故答案为:C。12.(2024七下·临平期中)图中四种生物,在细胞结构上不同于其他几种的是( )A.香菇 B.酵母菌C.杆菌 D.霉菌【答案】C【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真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 真菌是一种具真核的、产孢的、无叶绿体的真核生物。包含霉菌、酵母、蕈菌以及其他人类所熟知的菌菇类。已经发现了十二万多种真菌。真菌独立于动物、植物和其他真核生物,自成一界。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能通过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解答】香菇,酵母菌,霉菌都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杆菌属于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故答案为:C13.(2024七下·临平期中)右图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面镜AB 平行于x轴放置, 其宽度为2cm, AO 长度也为2cm。点光源S在O点右侧1cm的位置时,位于O 点左侧1cm处的人眼恰好能够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S'(光路图已在图中画出)。若光源S向右移动,直至人眼刚好从平面镜中看不见像S',此过程中光源移动的距离为( )A.2cm B.3cm C.4cm D.5cm【答案】C【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 若要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则需借助于边界光线,边界光线的公共部分即完整像的观察范围,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找出人眼位于坐标点(-1,0)上,关于O点对称点和关于-2对称点即可。【解答】 人眼位于坐标点(-1,0)上,x坐标,x=-1关于0对称点是1,x=-1关于2对称点是5,因为一块平面镜水平放置,所以发光点经过x轴[1,4之间会被看到。平面镜AB平行于x轴放置,其宽度为2cm,此过程中光源移动的距离为4cm,故C正确。故选C。14.(2024七下·临平期中)如图可以表示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此图所示关系的是( )选项 I Ⅱ ⅢA 植物 动物 熊猫B 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 营养生殖C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D 可见光 不可见光 紫外线A.A B.B C.C D.D【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的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线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解答】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属于并列关系,所以C错误;故答案为:C15.(2024七下·临平期中)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10cmC.20cm【答案】B【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根据给出的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解答】 因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且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所以40cm>2f,f<30cm<2f,化简后可得15cm<f<20cm。故选B。16.(2024七下·临平期中) 观察花的结构,在右边的方框里,填上观察到的有关结构。则①是 , ②是 , ③是 , ④是 , ⑤是 。【答案】花药;花丝;柱头;花柱;子房【知识点】花的结构【解析】【分析】花最重要的是花蕊;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是由花药和花丝构成的;雌蕊是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的;【解答】①是花药;②是花丝;③是柱头;④是花柱;⑤是子房17.(2024七下·临平期中) 食物变味或发臭通常是由单细胞生物细菌引起的。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会大量繁殖,如图是细菌的生殖示意图。细菌是通过 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生殖(填“有性”或“无性”) 。【答案】分裂生殖;无性【知识点】细菌的主要特点【解析】【分析】细菌是指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据估计,其总数约有5×1030个。细菌的形状相当多样,主要有球状、杆状,以及螺旋状。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等在正常人体间传播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危害极大。另一方面,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也有着广泛的运用。【解答】 细菌是通过分裂生殖进行繁殖,这种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故答案为:分裂生殖;无性18.(2024七下·临平期中)仔细观察“人的生长曲线”图,人体生长最快的是 和 。 (填“婴幼儿期” “少年期” “青春期”或“成年期”)【答案】婴幼儿期;青春期【知识点】人的发育、衰老和死亡【解析】【分析】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生长的两个高峰期;【解答】仔细观察“人的生长曲线”图,人体生长最快的是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故答案为:婴幼儿期;青春期19.(2024七下·临平期中)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 的实像。(2)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填“①”或“②”)。【答案】(1)凸透;倒立缩小(2)②【知识点】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分析】 凹透镜也称为负球透镜,镜片的中间薄,边缘厚,呈凹形,所以叫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解答】 (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 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 ②,因为近视眼的呈像在视网膜的前面,所以需要带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故答案为:(1)凸透;倒立缩小(2)②20.(2024七下·临平期中)下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列各小题:(1)下面甲、乙两幅图,其中是玉米种子结构图的是 。(2)图中“ ”处应填 ,它是由 发育形成的。(3)蚕豆和玉米等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4)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中的 。【答案】(1)乙(2)胚;受精卵(3)胚根(4)胚乳【知识点】种子的结构【解析】【分析】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构成的;甲是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构成;乙是玉米种子,由胚,种皮和果皮,胚乳三部分构成;【解答】(1) 下面甲、乙两幅图,其中是玉米种子结构图的是 乙,有胚乳,单子叶植物;(2)图中“ ”处应填胚,它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3) 蚕豆和玉米等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 胚根,种子萌发时首先胚根发育成根;(4) 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中的胚乳,因为单子叶植物的营养在胚乳中;故答案为:(1)乙(2)胚;受精卵(3)胚根(4)胚乳21.(2024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所示,一平面镜放在圆筒的中心处,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个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此时入射角为 度,平面镜从图示位置开始绕圆筒中心轴O匀速转动。在转动30°角时,照射到简壁上的反射光转过的角度为 度。【答案】0;60【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入射角为0度;根据题干的提示和反射定律画出平面镜旋转前后的反射光路图,以及所成的虚像的图。【解答】 平面镜正对筒壁上一个点光源S,点光源发出一“细光束垂直射向平面镜,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法线三线合一,入射角为0度;如右图所示,平面镜旋转30°,相当于入射角增大30°,因为原先入射角为0°,(如左图)则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夹角为60°,照射到筒壁上的反射光斑转过的角度θ2即为60°(如右图)由左右两图的“虚像”的位置可知:点光源在镜中所成的像转过的角度θ1为60°。22.(2024七下·临平期中)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 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 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 点与水面相距2m,则A 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 m。(2) 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3m, 说明水位 (填“上升”或“下降”) 了。【答案】(1)4(2)下降【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解析】【分析】 (1)根据平面镜成像像物等距的规律计算;(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作图,然后与原来比较,从而确定水面的高度变化。【解答】 (1)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的像物等距可知,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2m+2m=4m;(2)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3m,移动到E点,如下图所示:比较可知,说明水位下降了。23.(2024七下·临平期中) 学习声音的传播及特性时,老师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请回答:(1)图1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填字母)。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2) 图2实验A图中的音调比B (填“高” “低”或“一样”)。(3) 人耳 听到10Hz的声音(填“能”或“不能”)。【答案】(1)D(2)低(3)不能【知识点】实验探究的其他思想方法;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 (1)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2)声音音调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小,音调低;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解答】 (1)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看到水花四溅,据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放在发声喇叭前的蜡烛的火焰会发生不断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二者都是利用的转换法,故D正确;(2)图2实验中A图比B图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小,用同样的力拨动尺子时,A图中尺子振动快,音调高,B图中尺子振动慢,音调低;(3)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因此人耳不能听到10Hz的声音。24.(2024七下·临平期中) 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其中A、B是两个相同的蜡烛。(1)小科选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研究 。(2) 小科应该选择下表中器材 (填“①” “②” “③”或“④”) 作为实验用的反射面更好。器材 反射面 厚度① 平面镜 5mm② 平面镜 2mm③ 透明玻璃 5mm④ 透明玻璃 2mm(3)如图乙所示,当把蜡烛放在ab位置时,找准像的位置后,小科测出bo的距离,那么他还应测 距离与 bo的距离进行比较。(4)实验中,如果反射面的位置不变,要想蜡烛的像远离反射面,则蜡烛应 (填“远离反射面”或“靠近反射面”)。【答案】(1)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2)④(3)co(4)远离反射面【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解析】【分析】(1)为了研究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应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2)应用透明玻璃作为反射面;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这一角度去分析此题;(3)实验时应分别测出物体和像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并加以比较;(4)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分析。【解答】 (1)选用两个相同的蜡烛做实验,是为了研究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时选择透明玻璃,能透过玻璃同时观察到像和代替像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其中用“薄”玻璃板能避免因玻璃板太厚,两个面分别当作反射面而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检效果,使得成像更清晰,所以应选择④;(3)实验时应分别测出物体和像两点到平面镜的距离作为物距和像距,当把蜡独放在ab位置时,找准像的位置后,小科测出bo的距离,那么他还应测co距离与bo的距离进行比较;(4)平面镜所成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要想蜡烛的像远离反射面,则蜡烛应远离反射面。25.(2024七下·临平期中) 小科为了研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空盒子里装入土;②在甲、乙区域的土壤上洒上水,使其湿润;③在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均匀的各撒上20粒干燥、同品种的玉米种子;④用黑纸板把乙、丁盖上,放在20℃左右的环境中。一周后拿掉黑纸板,观察种子的萌发情况,见下表。区域 甲 乙 丙 丁种子发芽数(粒) 19 18 1 1(1)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不处于休眠期的同品种的活种子外,还应相同的是 。(2)小科设计甲和乙两个实验区域,基于的假设是 。(3)对比甲和丙的玉米种子的萌发数量,可以得出: 。(4)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答案】(1)颗粒饱满(完整的胚),品种相同(2)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4)保持种子的干燥(种子晒干)【知识点】种子萌发的过程与必要条件【解析】【分析】 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除了种子本身要具有健全的发芽力以及解除休眠期以外,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解答】(1) 实验中所用到的玉米种子除不处于休眠期的同品种的活种子外,还应相同的是颗粒饱满(完整的胚),品种相同;(2) 小科设计甲和乙两个实验区域,基于的假设是 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因为只有光照是唯一的变量;(3) 对比甲和丙的玉米种子的萌发数量,可以得出: 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4)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要使储藏的种子不发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 保持种子的干燥(种子晒干);故答案为:(1)颗粒饱满(完整的胚),品种相同(2)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4)保持种子的干燥(种子晒干)26.(2024七下·临平期中) 小科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应将烛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调至 。(2)为了便于观察到光屏上的像,用于承接像的光屏表面最好是粗糙的,原因是光在光屏表面发生 (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3)光具座上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出现了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的实像(填像的性质)。(4)小科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才能呈现清晰的像。【答案】(1)同一高度处(2)漫反射(3)倒立、放大的(4)左【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1)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2)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是光在光屏表面发生漫反射;(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进行分析。【解答】 (1)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2)光在光屏表面发生漫反射时,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光屏上的像;(3)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即将蜡烛远离透镜,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此时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即向左移动,才能成清晰的像。27.(2024七下·临平期中) 如图所示是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小制作——针孔照相机模型:(1)在制作过程中,需将一端用塑料薄膜蒙好的黑圆纸筒插入薯片筒中,为了便于更清楚观察像,应在黑圆纸筒的 (填“A”或“B”)端蒙上半透明膜作为光屏。(2)在此照相机前放置一点燃的蜡烛,则烛焰在半透明膜上所成的图像是 (填“正立的”或“倒立的”);若往外拉圆纸筒,增大半透明膜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半透明膜上的图像的大小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答案】(1)A(2)倒立;变大【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解析】【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2)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增大光屏与小孔白距离,光屏上的像变大。【解答】 (1)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2)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成的是倒立的实像;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28.(2024七下·临平期中) 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哪种液体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的实验中,小科提出如下实验方案:先让一束入射光从空气直接斜射入透明的空水槽中,记录下水槽底部光斑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分别倒入水和油,记录对应的光斑位置,图乙是小科的实验过程。(1)水槽中的水位从图A位置到图B位置的过程中,光斑的位置向 移动。(2)要实现探究目的,他们应选择图乙中的 (填字母序号)两图示实验。(3)小科同学正确实验后,所记录的三次光斑的相对位置如图丙所示,经分析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和油时, 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答案】(1)右(2)BD(3)水【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 (1)光斑的移动方向与入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同;(2)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3)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解答】 (1)水槽中的水位从图A位置到图B位置的过程中,水位上升,入射点向右移,故光斑的位置向右移动;(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要探究水和油对光的偏折本领大小,必须控制入射角和液面的高度相同,只改变光线传播的介质,因此符合条件的有B.D两图;(3)根据记录,油中光斑的位置距离空气比较远,因此油对光线的偏折程度大,对光的偏折本领较大。29.(2024七下·临平期中) 读图“受精和早期胚胎形成的过程”,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 A 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它的名称是 。(2)精子和卵细胞是人体的 细胞,它们是在母体的[B] (填结构名称)处相遇并完成受精的。(3)受精卵不断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C] (填结构名称)上。胚胎通过 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答案】(1)卵巢(2)生殖;输卵管(3)子宫;胎盘【知识点】人的受精、胚胎发育、分娩和哺乳过程;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析】【分析】A是卵巢,能够产生卵细胞,分裂雌性激素;B是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场所;C是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解答】(1) 图中 A 是女性的生殖器官,它的名称是卵巢;(2) 精子和卵细胞是人体的生殖细胞,它们是在母体的[B]输卵管;(3) 受精卵不断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C]子宫上。胚胎通过胎盘和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故答案为:(1)卵巢(2)生殖;输卵管(3)子宫;胎盘;30.(2024七下·临平期中)作图题,并保留作图痕迹。(1)画出图甲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2)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乙中作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中的像。【答案】(1)(2)【知识点】光的反射;作光的反射光路图;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解析】【分析】 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 平面镜成像特点:1.物体在平面镜内成正立,等大,等距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4.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5.虚像不能用 光屏 承接。 6.像的大小相等,上下一致,左右相反。31.(2024七下·临平期中) 发光点S发出的三条光线:①是平行主光轴射入;②是经过光心O射入;③是任意射入(如图);④是光线①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该透镜的焦点F的位置,同时画出②和③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答案】【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在作凸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解答】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折射光线④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F;②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③此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与前两条光线会聚一点,如图所示:32.(2024七下·临平期中) 读图: “青蛙的一生”和“家蚕的一生”, 完成下列小题:(1)将不同生长时期蛙的名称填在图甲相应的空框里,① ,② 。(2)蝗虫与家蚕不同,它的一生只经历三个时期,不经历的是 。(3)青蛙和家蚕的生殖方式都属于 (填“胎生” “卵生”或“卵胎生”)。【答案】(1)受精卵;蝌蚪(2)蛹期(3)卵生【知识点】动物的生长时期;动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解析】【分析】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的,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变态发育一般指昆虫纲与两栖动物的发育方式。两栖类的变态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如青蛙:分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蛙的幼体和成体的根本区别是呼吸方式不同。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也能辅助呼吸。昆虫纲的变态发育又分为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蛾、蝶蝇的变态,由受精卵开始,要经过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很明显,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有些昆虫的发育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如蝉、蟋蟀、蝼蛄等。【解答】(1) 将不同生长时期蛙的名称填在图甲相应的空框里,①受精卵,②蝌蚪(2) 蝗虫与家蚕不同,它的一生只经历三个时期,不经历的是 蛹期;(3) 青蛙和家蚕的生殖方式都属于卵生;故答案为:(1)受精卵(2)蝌蚪(3)蛹期;卵生33.(2024七下·临平期中) 小提琴是由两端固定的琴弦产生振动而发音的,如图1所示。为了研究同一根钢制琴弦发声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利用图2所示实验装置。一块厚木板上有A、B 两个楔支撑着琴弦,其中A 楔固定,B 楔可沿木板移动以改变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将钢制琴弦的末端固定在木板O点,另一端通过滑轮悬挂不同个数的相同重物,重物个数越多,琴弦绷得越紧。轻轻拨动琴弦,在AB 间产生振动,并用仪器测出发声频率,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次数 长度 L/m 重物/个数 频率f/Hz1 0.4 2 3752 0.8 2 1703 4 265(1)分析数据可以发现,该小组同学研究的是弦发声的音调与 和弦的松紧程度这两个因素的关系。(2)当表格中的空格数据应该为 时,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 的关系。(3)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他们又选用一根与钢制弦粗细相同的长为0.8m的尼龙弦,来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则可悬挂重物个数为 个。【答案】(1)长度(2)0.8;松紧程度(3)2个或4个【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实验要探究的变量;(2)当控制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的关系;(3)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解答。【解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弦的长度、拉弦的重物在变化,故是研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度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2)当控制长度不变时,改变重物的个数,来改变弦的松紧程度,可用2、3两次实验来研究弦的音调和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即填写的数据为0.8;(3)探究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应控制长度和重物相同,可以与第1次或第3次实验对比,故可悬挂重物个数为2个或4个。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