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共36张PPT)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地四方为宇, 古往今来为宙
第一章 地球
学习目标
1.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文材料等手段,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知道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2.根据图文材料和视频,认识人类的太空探索的过程,树立探索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3.利用图文材料和视频,展示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了解我国载人航天精神,增强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4.通过人类和中国太空探索的意义,树立远大格局。
PART
One
地球在宇宙中
Mother
Earth
Earth in the Universe
晴朗的夜空,我们仰望天空,可以看到很多星星。每一颗星星都是宇宙中的一员。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也是宇宙中的一员。宇宙很大,地球在哪里呢?
北斗七星
什么是宇宙?
晴朗夜空下,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星空背景有明显位移的行星、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体、拖着长尾的彗星
还有我们生存的地球,这颗蓝色的水球
他们都共同存在于——宇宙
宇宙是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是运动、发展和变化的物质世界。
“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星际空间物质的统称,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
说一说:宇宙中都有哪些成员?
天体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行星际物质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飞船等
基本天体
宇宙中主要的天体
恒星:由炙热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体或是类球体。
在可观测宇宙中,大约存在1000亿亿颗以上恒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宇宙中主要的天体
行星:以特定的轨道围绕恒星运行的星体,质量比恒星小,且本身不发光,主要通过反射恒星的光而被我们看见。
宇宙中主要的天体
卫星:以特定的轨道围绕行星运行的星体,质量比行星小,且本身不发光,主要通过反射恒星的光而被我们看见。如木卫1、月球等。
人造卫星: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发射到太空中、围绕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行的装置。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宇宙中主要的天体
宇宙中主要的天体
慧星:又称“扫把星”也是绕日运动的天体。由冰物质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靠近太阳时,表面冰物质受热升华,形成围绕慧核的大气层—(慧尾)
银河系是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
在银河系中,有1000亿颗以上的恒星.
银河系 Galactic system
太阳吸引着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围绕着它运行,
组成太阳系。
太阳系 Solar system
你能依次说出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名称吗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地月系
E-Moon system
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可观测宇宙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
月球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类地行星(固)
地内行星
地外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小行星带
了解行星分类
气态行星
活动: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太阳系有多颗行星,但只有地球成为人类的家园。为什么呢?
行星 距日距离 (以日地平均距离为1计算) 表面平均温度/℃
金星 0.72 >400
地球 1 15
火星 1.52 -63
结合上表,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金星表面温度过高,火星表面温度过低,都不适宜人类生存。
地球温度适宜人类生存。
了解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条件
收集资料,说说地球和太阳系其他行星的不同,谈谈你对地球是迄今人类唯一家园的理解。
1.安全的空间运行环境: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方向一致,而且绕太阳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一种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2.稳定的光照:地球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使地球有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一直没有中断。
3.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生命的产生的产生和发展,也保证了地球上液态水的存在,为生物生存创造了条件。
4.适宜的大气:地球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气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原始大气层,并逐渐演化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氧气。
PART
Two
人类的太空探索
Human space exploration
从飞毯传说,到腾云驾雾的仙人,再到飞天盗取圣火的普罗米修斯,在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古人,编织出了许多关于飞行的神话。 而这些故事也传达出了人类的共同愿望——对翱翔天际的无限憧憬。
Mother
Earth
太空探索
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
1961年,苏联“东方一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
1977年,美国“旅行者号”空间探测器成功发射
1997年,美国“旅居者号”火星车登陆火星
1969年,美国
“阿波罗11号”
飞船登上月球
1990年,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成功发射
2010年,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
世界探索太空历程
加加林
第一个载人航天器是苏联航天员加加林1961年乘坐的东方1号飞船,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
第一个把人送到月球上的航天器是1969年美国“阿波罗”11 号飞船,成功登月后,在月球插上一面美国国旗。
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
“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第一个兼有运载火箭和飞机特征的航天器是1981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宇航员翰·杨和克里平揭开了航天史上新的一页。
2010年
国际空间站正式建成
国际空间站项目由16个国家共同建造、运行和使用,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时最长且涉及国家最多的空间国际合作项目。
是一个拥有现代化科研设备、可开展大规模、多学科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空间实验室,为在微重力环境下开展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大量实验载荷和资源,支持人在地球轨道长期驻留。
中国太空探索成就
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嫦娥奔月、敦煌飞天,这些浪漫的神话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浩渺苍穹的想象和憧憬。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航天发展道路,一步步实现了走出地球、探索宇宙、遨游太空的梦想,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培育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为建设航天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
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阅读教材,向同学介绍你最熟悉的一项中国航天航空工程。
中国航天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问天”梦。
从1970年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拉开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中国航天通过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不断打破国外技术的封锁和垄断,解决了一大批“卡脖子”的关键难题,大大缩小了与世界的差距。
从神舟飞船载人遨游太空到“嫦娥”奔月探索未知,从北斗卫星组网导航到“天宫二号”搭建中国“太空之家”,中国航天取得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成就,完成了众多人类探索创举。
众多国家申请参与中国空间站合作,充分印证了中国航天的实力,表明中国航天技术和经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我国太空探索历程成就
宇航员登月将面临哪些挑战?
(1)低重力环境: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1/6,低重力环境下对身体的肌肉、骨骼、身体平衡度、运动控制等方面带来巨大影响。
(2)稀薄的大气、强烈的太空辐射:容易对宇航员的身体造成辐射伤害
(3)极端的温度变化:月球大气稀薄,表面昼夜温差可达310℃,这对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和设备正常运行提出了严峻挑战。
(4)将面临食物、水、氧气以及能源等生存必须资源的缺乏。
(5)心理压力:月球距离地球较远,长时间处于隔离、孤独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以牺牲航天员的生命为代价去探索宇宙,你认为是否值得?
苏联航天员加加林是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不幸的是,他在之后的一次飞行训练中牺牲了。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后发生爆炸,航天员全部遇难。
帮助我们了解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并认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
探索宇宙的意义
1
2
有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探索宇宙的意义
体现了人类探索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3
4
通过太空探索,人类能够更好的保护地球家园。
课堂小结
1.2024年5月8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嫦娥六号是世界上首次挑战“月球背面取样和使用中继卫星将月球背面探测数据准确传输回地球”等复杂任务的探测器,它搭载了多国科学载荷,法国作为关键
伙伴参与其中。下图示意嫦娥六号的环月轨道方
向,嫦娥六号在环月道上的飞行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B
课堂联系
2.2024年6月2日至3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顺利完成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智能快速采样。探测器还搭载了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任务。探测器搭载多国科研设备,协同开展科学探测,体现了( )
①大国担当精神 ②共同发展理念
③开放包容态度 ④共同富裕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