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共32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4.1 夯实法治基础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1.政治认同:感受法治中国取得的进步,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道德修养: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法治观念: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法治进程,理清法治进程的脉络,增强自己的法治意识;自觉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4.健全人格:梳理我国的法治进程,总结出法治发展的规律,增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能力;
5.责任意识:努力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我们应该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教学难点:法治要求实行良法和善治。
自主预习:
1、什么是法治
2、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3、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4、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总目标、基本要求?
6、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选择法治道路
PART 01
阅读材料:请谈谈你的感悟
“多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
电影《孤注一掷》取材自上万起真实诈骗案例,境外网络诈骗全产业链骇人内幕将在大银幕上首度被揭秘。
公安部:2022年共侦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46.4万起,缉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头目和骨干351名,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1、法治的含义
依的是什么样的法?
治又该如何治?
良法
善治

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
法制
法治
vs
区别:
法制
法制是指法律制度,侧重于立法层面
法治
强调的是通过法律对国家和社会事物的管理,侧重于执法、司法层面。
联系:
法制
法治
前提
体现和保障
2.法治要求:(1)实行良法之治
什么是良法?
①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
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法治应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
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义务教育法
反家庭暴力法
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
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
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院应当受理。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
以上法律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是良法。思考:良法具有哪些特征?
一个国家制定了良法,是否就是“法治”的国家?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违法不究?
B.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p46
《食品安全法》
——毒大米、毒奶粉、毒生姜……
排污收费力度不大,存在人情收费,执法的严肃性不够等现象;一些限期治理企业迟迟完不成治理任务,限期治理成了“无期”治理……
《环境保护法》
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笔记整理
2.法治的要求:
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
②个人角度: 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为什么世界各国都要颁布自己的法典?
“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法令,是百姓存的根本,是治理国家的基础。
②国际角度: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③国家角度: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在法制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解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有度》
选择法治道路(法治的意义)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实行人治
近代100年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
思考:请从历史角度谈谈我国为什么必然选择法治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1978年
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
君主专制
④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民族)
3.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法治的作用/意义)
①对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②国际: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③对社会: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④对国家: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000多年
封建专制历史(人治)
1840年后
变法改制、救亡图存
1949年
1978年
新中国成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背景
①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人治)
1840年以后,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②近代100多年(近代中国):变法改制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③新中国成立后:依法治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4.中国追求法治的历程是怎样的?(了解)
描绘法治蓝图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实行人治
君主专制
1840年以后,许多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
近代100年
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
回顾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
1978年
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①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人治)
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②近代100多年(近代中国):变法改制
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振兴的必然选择。
③新中国成立后:依法治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1978
1997
党十五大
2002
党的十六大
2007
党十七大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小康目标
依法治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
2012党十八大
2014
党十八届四中全会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P50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
把改革开放以来法治进程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得出的哪些结论?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1999
1982
颁布并实施现行宪法
依法治国载入宪法
法治进程:
阅读教材P47-P48内容及P48”相关链接”
找出以下四个时间点的法治进程:P47-48
(1)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
(2)党的十五大
(3)党的十八大
以来
---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
(4)党的十九大
-----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
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P47-P48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位?P48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知识总结
阅读课本P48-P49相关链接,回答全面依法治国的相关知识
(1)地位:
(2)总目标:
(3)基本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前提)
(关键)
(防线)
(基础)
科学立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严格执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P47-49
合作探究
法治蓝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
共同推进
法治国家
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
一体推进
实现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保障)、全民守法(基础)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①十六字方针(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要求)
合作探究
新知讲解
怎样建设法治中国?(重点)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
每一部法律都要
严格执行
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每一个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捍卫者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
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
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1)
(2)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根本保证
核心
治国基本方略
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扩 展 延 申
法治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希望,民族的未来,作为法治中国的参与者,你们能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那些贡献呢?
夯实法治基础
选择法治道路
描绘法治蓝图
课堂小结:
1.什么是法治?
2. 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是什么?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良法
善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