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2 凝聚法治共识 课件(共3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2 凝聚法治共识 课件(共3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2. 法治的要求(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3.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意义134
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个人层面)P45D1
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国际角度)P45D2
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国家层面)
④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P44蓝字
⑤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P48
★4.全面依法治国的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P47-49
(1)地位/重要性: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47②全面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P48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49相关链接
(3)基本要求:实现科学立法(前提)、严格执法(关键)、公正司法(防线/保障)、全民守法(基础)。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
(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本质特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机统一。
1.政治认同:培育法治精神,树立起“遵纪守法光荣、违法乱纪可耻”观念。
2.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自觉提高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3.法治观念: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培养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契约精神、规则意识。
4.健全人格:凝聚起法治共识,能够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5.责任意识: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努力成为依法国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的要求。
合作探究指导: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课本P50-56内容,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重要问题。时间5分钟。
1.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
2.法治政府的内涵
3. 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是什么?
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5.厉行法治的内涵
6.如何厉行法治
7.如何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合作探究(5分钟)
PART 01
法 治 政 府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
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
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
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
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
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
考驾照办理驾驶证。
交通管理局
工商局
林业局
教体局
民政局
车管所
★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
结合你的生活,举例说一说人民政府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
保障百姓住房
保障义务教育
救助流浪人口
法制宣传
一、法治政府
①在我国,人民政府通过依法行使自己的职权来实现为人民服务。②我国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城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③人民政府各部门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来实现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
维护社会治安
维护交通
安全检查
环境监察
①管





探究与分享:下列图片体现了政府什么作用?
1.政府的作用
结合你的生活,举例说一说我们都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哪些服务?
保障住房
教育
修建公园
医疗
便民服务
公共交通
政府作用:②提供公共服务
课堂笔记:1.政府的作用
①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
②服务: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思考:我国的行政机关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其权力来源?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人民
选举
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组成
产生
(权力机关)
人民政府(行政机关)
监察委员会(监察机关)
人民法院(审判机关)
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
对其负责
受其监督
温故知新
为人民服务
对人民负责,
受人民监督,
为人民谋利益。
人民
全面理解我国人民政府
政府
权力
来源
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宗旨
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工作
要求
课堂笔记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政府和人
民的关系
2.政府和人民关系如何?p51
法治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法治政府
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3.依法行政的地位、要求、核心
(1)地位: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一、法治政府
连日来,唐山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开通举报电话、设立举报邮箱,并通过现场接待、网上搜集等,深入发动群众举报各类违法犯罪线索,公安机关正在全面梳理研判,逐一核查、分类处理,对重点线索特别是涉黑涉恶线索,采取挂牌督办、异地用警、提级管辖等方式,迅速依法开展核查调查,坚决查清查透查彻底。
在全力推进案件侦办工作的同时,公安警务督察部门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及时介入,对出警不及时、执法不规范及严重违纪违法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目前已有警务人员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唐山市公安局对路北分局副局长李某予以免职。
公安机关将及时向社会通报案件侦办等后续进展情况。
政务公开
监督
防范权力滥用
结合材料说说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公民)
探究分析
①政府角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4.如何建设法治政府?=政府如何依法行政
②政府角度: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③公民要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一、法治政府
4.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4.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政府:
①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②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止行政权力滥用,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进程
公民:
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一、法治政府
5.建设法治政府的意义(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1)有利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P52
(2)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P53
二、厉行法治
厉行
法治
公民
企业
立法机关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厉行法治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二、厉行法治
7.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厉行法治?
名言欣赏:
①全面依法治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②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公民尊法学法
立法机关科学立法
行政机关严格执法
企业依法经营
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厉行法治
8.怎样做到厉行法治?
二、厉行法治
①国家: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
在这一切发生前,陈女士手机上安装的国家反诈中心APP曾对其发出过预警,但陈女士为了顺利安装诈骗APP,竟然卸载了此前安装的国家反诈中心APP。
案例分析:40天内,四川广安的陈女士先后两次共被骗走4.2万元
第一次被骗,是因为陈女士在手机上下载某APP诈骗软件充值,被骗3万元。在被骗12天后,她突然接到外地“警方”电话,跟她核实此前是否在网上被骗3万元,对方称现正办理此案可退钱,陈女士深信不疑,结果再次被骗走1.2万元……
思考:陈女士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
★8. 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②公民: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P54
《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要求:交通警察在道路上执勤、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处理交通事故以及从事驾驶人考试和机动车查验时,应当佩戴、使用执法记录仪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客观、真实地记录执勤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据。
思考:交警佩戴执法记录仪工作对我们建设法治国家有什么启示?
★8. 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③政府: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8. 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④社会: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P55
探究 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是为了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
有人说珍惜粮食是道德要求,没必要制定法律。对此,你怎么看?
提示: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反食品浪费法》有助于提高公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⑤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①国家: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②公民: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③政府: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④社会: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⑤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 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P53-55
近日成都地铁部分车站开辟了一个公共“纳凉区”,地铁工作人员摆放了不少座椅,供市民休息使用。通过有效管理,纳凉人群和通勤乘客被分隔开来,避免了出入通道和楼梯的拥堵。
德法共融
情境:列举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案例
任务:相比直接驱赶纳凉人群,“纳凉区”的柔性管理说明了什么?
分析法治与德治的关系,认识到国家治理需要两者共同发挥作用。
·法律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将一些道德规范转化为法律规范,再通过法律实施来体现价值观和道德要求,并通过法律的强制功能确保道德底线。Eg:诚信问题
·道德是制定法律的重要依据,为法律创制提供思想基础,为法律正当性提供评判标准,为法律实施提供道义支持。因此,道德教育要突出法治内涵,培养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引导人们认同和信仰法律,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法律实施的文化氛围。
9.如何做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2)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凝聚法治共识
法治政府
政府权力来源、作用、宗旨、工作要求
法治政府的含义、依法行政的地位、核心、要求
怎么做
政府:依法行政、政务公开
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
厉行法治
为什么
怎么做
国家角度、公民角度、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角度、社会角度
全面依法治国、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思维导图:
1.针对惠企政策落地过程中企业遇到的难题,安徽省政府搭建“免申即享”平台,企业只需提供准确的信息,就可以实现高效审批,惠企财政资金直达企业。截至2023年底,该平台已惠及企业2万多家。此举有利于(  )
①打造服务型政府
②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③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④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行政机关
牛刀小试:
宏观调控
3.2023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安徽某米业公司,通过香精勾兑,以名称带有“泰国香米”、“泰子王”等方式,来冒充泰国香米。有专家认为,单纯依靠法律很难解决造假问题,需要借助道德将外在的法律规范转化为内在的自我约束。专家的观点表明( )
①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
②要重视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③要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④要增强法治观念,不犯罪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C
课堂练习
3.(2024 大庆)“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这说明(  )
A.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
B.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公正司法
C.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严格执法
D.建设法治中国,需要全民守法
中考链接: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