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活动设计教材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安徒生,学生肯定是不会错过的。三年级,这样一个单元,《卖火柴的小女孩》该学什么、怎么学呢?学什么呢?单元阅读训练要素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主要是用来让学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之外呢,当然还有基础性目标(字词学习、朗读等),还有与文本特性有关的内容理解和感悟、语言品味和积累的目标。当然,最重要的,是发现和初步理解单元大概念:童话是想象的产物,大胆而丰富的想象让童话充满吸引力。怎么学?要基于大单元的学习情境和核心学习任务,要为学生全生活着想,要注重指向大概念发现和理解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核心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旧”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在本课的读音。2.正确书写“柴”等13个字和读写“火柴”等56 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3.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4.借助插图,学习梳理课文条理,了解课文内容,能找出有关句段,说说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感知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5.能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感知童话故事给予启示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认读“旧”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挣”“几”“晃”“喷”在本课的读音。2.正确书写“柴”等13个字和读写“火柴”等56 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学习活动设计板块一:字词学习,整体感知。第一步:聊聊读过的童话,课本上的,课外读的,说说自己眼中童话的模样,为大概念发现和理解做铺垫。第二步:结合学生提到的童话作品,重点聊安徒生。因为他是这篇童话的作者,因为以前读过他的《丑小鸭》,应该课下还读过他的其他作品。这是兴趣的激发,也是经验的激活,还是知识和姿态的准备。第三步:带着对童话故事内容的期待读课文,读通读顺,自主学习字词。第四步:交流——1.词语和句子的朗读、体会。如“红一块青一块、又冷又饿、火焰、蜡烛、精致、圣诞树、温和、慈爱……”“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2.说一说自己读过这个童话故事后的初步感受——印象深刻的是什么,顺势梳理故事内容。板块二:聚焦女孩愿望,感受丰富想象。第一步:自读圈画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看到这些东西。然后填写表格,体会小女孩的愿望。也可以是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画,然后完成表格。看到的东西 小女孩的愿望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二步:交流分享,朗读体会童话丰富的想象,理解小女孩的愿望。1.你印象最深的是小女孩的哪个愿望,找出相关段落内容,反复读一读,思考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愿望。2.分享交流,指导朗读体会小女孩的渴望,结合小女孩“看见”的画面情景,体会丰富的想象。板块三:发现对内容比,探究童话主题。第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现课文是怎样描写小女孩外貌的,小女孩和其他人的处境有什么不同。第二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一说对故事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板块四:联系核心任务,讨论戏剧设想。1.小组讨论如果要在童话戏剧节上表演《卖火柴的小女孩》,怎样将小女孩擦燃火柴后看见的景象表演出来。2.组织交流设想。3.选择一个“愿望”,表演并评价。4.激发课下自主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开启整本书阅读,初步选择戏剧节展演的童话故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