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主题三 探索地球海陆面貌解说海陆变迁海洋,浩渺无垠,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陆地,高低起伏,形态各异。地表经历数十亿年的海陆变迁。海洋和陆地是怎样分布的? 陆地和海底有哪些地形?海陆变迁是如何发生的?地球,是一本等待我们翻阅的无字书。主题学习目标熟悉地图的基本要素,通过阅读地形图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区别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大洲和大洋、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分布状况,并归纳其分布特征。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明海陆变迁和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体会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感受科学家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如何展示地球的真实面貌?主题内容1.描绘世界大洲大洋分布2.识别世界主要地形类型3.解说海陆变迁新课导入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地壳运动引起海陆变迁,形成火山和地震带。科学家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解释这些变化的重要理论。你还能举出哪些海陆变迁的实例?不断扩张的东非大裂谷马里亚纳海沟有吞噬大量海水的现象在喜马拉雅山发现的鱼龙化石核心素养认识海陆变迁的影响:通过学习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学生应理解这些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认识到人类活动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海陆变迁往往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学生应认识到保护海洋和陆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理解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人地协调观分析不同区域的海陆变迁特点:通过对比不同区域的海陆变迁实例(如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荷兰的围海造陆等),学生应能识别出各区域海陆变迁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理解区域间的相互联系:海陆变迁不仅影响本区域,还可能对周边区域甚至全球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学生应理解这种区域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区域认知多因素分析:学生应能从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海陆变迁的原因和过程。系统思考:将海陆变迁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理解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综合思维观察与记录: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如河流侵蚀、海岸线的变化等),并记录相关数据和信息,以加深对海陆变迁现象的理解。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如使用沙盘模拟板块运动、海平面升降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海陆变迁的过程和原理,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实践力目录Title 01Title 02地球上的海陆变迁火山、地震分布Title 03板块构造学说地球上的海陆变迁海陆变迁的例证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在不断变化,海洋可以变成陆地,陆地也可以变为海洋。今天我们看到的海陆分布状况,只不过是地球发展历史中的一幕海陆变迁的例证约在 20 亿年前,青藏高原地区曾是一片汪洋,随着地壳上升,青藏高原逐渐从海洋中隆起。目前,青藏高原的喜马拉雅山脉仍在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上升。图3-33喜马拉雅山中国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多次在地层中发现海洋软体动物化石。海陆变迁的例证根据测量数据,东非大裂谷每年都会微微扩宽,这种趋势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导致裂谷进一步扩大,最终形成海洋。图 3-34 东非大裂谷从空中俯视,东非大裂谷如刀割的“裂痕”。案例中国的黄河以含沙量特大而著称于世。黄河中游段奔流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接纳了许多挟带大量泥沙的支流,使黄河的含沙量急剧增加。黄河挟带着大量的泥沙注入渤海,泥沙在黄河入海口堆积下来形成黄河三角洲。泥沙不断地淤积,三角洲就不断地向渤海方向伸展、扩大,华北平原面积也不断增加。从 1855 年以来,黄河为华北平原新增了约 3 000 平方千米的陆地,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一半。目前,黄河三角洲每年都向渤海方向伸展,增加 20 多平方千米的陆地。不断伸展和扩大的黄河三角洲图3-35黄河三角洲的变迁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这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海陆变迁的原因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在局部小范围内改变着海陆分布。人为原因火山、地震分布改变地表形态大地震和剧烈的火山喷发会改变地表形态,例如,火山喷发形成夏威夷群岛。火山、地震分布地球上地震和火山的分布是有规律的,较大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多发生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和环太平洋带。地震地壳断裂错动会引发地震。地震往往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每天地球上都会有上万次地震发生,但大部分都是微小地震,我们感觉不到。那些危害人类的地震,每年有 20 次左右。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说早在 17 世纪,已有研究者注意到大西洋两岸轮廓可以相互拼合,后来这个说法引起德国探险家、科学家魏格纳的关注。大陆漂移说魏格纳多次到野外考察,寻找证据。在进行严谨的论证后,魏格纳于 1912 年正式提出大陆漂移假说,并于 1915 年出版《海陆的起源》一书。大陆漂移说例证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古老地层有许多相似性图3-37南美洲和非洲的古老地层及化石分布大陆漂移说例证中龙是生活在淡水水域里的小型陆生爬行动物,无法游过宽阔的大西洋。图 3-38 中龙化石在大西洋两岸的分布大陆漂移说内容魏格纳认为,约 2 亿年前,地球上大部分陆地是连在一起的(称作泛大陆),陆地被广袤的海洋包围着。随着时间的推移,泛大陆开始破裂,破裂的大陆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缓慢漂移,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七大洲和四大洋。图3-39大陆漂移示意板块构造学说的提出20 世纪 60 年代,在大陆漂移假说以及新证据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表层不是一个完整的圈层,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以亚欧大陆为主,包括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非洲板块主要包括非洲大陆和大西洋、印度洋的一部分印度洋板块主要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大陆、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被海洋(太平洋)覆盖南极洲板块主要包括南极洲和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一部分美洲板块主要包括南美洲、北美洲和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板块的运动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运动方式有两种: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板块的运动的影响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可以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脉。板块的运动的影响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可以形成高大的山脉,如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马里亚纳海沟处于陆地板块与海洋板块碰撞、挤压处,马里亚纳海沟大部分深 8 000 多米,最深处为 11 034 米,为已知世界最深处。板块的运动的影响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等。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张裂断陷,形成红海。目前,红海还在不断扩张。板块的运动的影响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引发火山和地震。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地壳运动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思维拓展为什么会有人生活在火山附近?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但为什么还会有人生活在火山附近?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火山为死火山,火山喷出的火山灰会形成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矿物可以开采并用于工业生产;火山所在地区的景观、温泉吸引游客前往度假,可以用来发展旅游业。火山喷发具有间歇性的特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实时监测火山活动,预测火山喷发,大大降低了火山喷发带来的灾害风险,增加了人们在火山附近居住的安全感。课堂小结思考人类活动对海陆变迁会产生哪些影响?填海造陆填海造陆不仅增加了陆地面积,缓解了土地紧张的问题,还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1改变海岸线形态长期来看,这些改变可能导致海岸线的侵蚀或淤积,进而影响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2影响海平面变化海平面上升会淹没低洼地区,威胁沿海城市的安全,同时也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3破坏海洋生态环境这些破坏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进而影响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4引发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不仅会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还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间接影响5能力提升: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明海陆变迁原因;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规律,体会证据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家求真务实、用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课堂小练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1.漫画反映的是( )A.盖天说 B.日心说C.浑天说 D.大陆漂移假说解析:图中所示南美洲东岸凸出的部位和非洲西岸凹进的部位遥相对应,该漫画反映了大陆漂移假说,D正确,A、B、C错误。故选D。D读漫画,完成下面小题。2.该学说的提出者是( )A. 张衡 B. 哥伦布C. 麦哲伦 D. 魏格纳解析: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的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D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3.依据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推断,下列地区会逐步消失的是( )A.大西洋 B.阿尔卑斯山脉C.地中海 D.红海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大西洋中部为板块张裂地带,因此大西洋面积会越来越大,不会消失,A错误;阿尔卑斯山脉位于板块挤压地带,随着板块的挤压,山脉会不断升高,B错误;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挤压地带,地中海会逐渐消失,C正确;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地带,因此红海会逐步扩大,D错误。故选C。C读世界板块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4.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的原因是( )A.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B.非洲板块不断挤压印度洋板块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D.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欧亚板块解析: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后隆起而形成的。印度洋板块不断挤压欧亚板块,导致至今它还在不断升高,D正确,ABC错误。故选D。D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现在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地上升着,只不过上升的速度太慢,不易被人们觉察。结合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5.喜马拉雅山的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可以推测( )A.历史上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了B.有海洋生物自行爬上了喜马拉雅山C.此处发生了大陆漂移D.此处发生了海陆的变迁解析:由题意“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可知,在高大的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以前是海洋,由于地壳的运动此处发生了海陆的变迁,由海洋变成了现在的喜马拉雅山,D正确;与海平面上升、大陆漂移和海洋生物自行爬上了喜马拉雅山无关,排除ABC,故选D。D我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考察时,发现了岩石中含有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的化石,现在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不断地上升着,只不过上升的速度太慢,不易被人们觉察。结合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6.喜马拉雅山脉缓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互张裂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C.美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碰撞解析: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受两大板块的挤压碰撞影响,其海拔还在缓慢上升,D正确;排除ABC。故选D。D知识地图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地球表面可以划分为七大洲、四大洋海陆变迁,主要山脉、 火山、地震带分布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陆地表面和海洋底部高低起伏,陆地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海底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大洋盆地、大洋中脊等地形类型。课堂小练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航海赛事之一,每届帆船赛的航线赛段大致相同。(1)从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航行线路看,⑦至⑧的航线赛段经过的交通要道是什么?图3-44克利伯环球帆船赛航线示意巴拿马运河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航海赛事之一,每届帆船赛的航线赛段大致相同。(2)克利伯环球帆船赛的赛事介绍中有“你将会在所有的状况下进行航行”这样一句话,你认为所有“状况”包括穿越冰山密集区吗?为什么?图3-44克利伯环球帆船赛航线示意不包括原因:克利伯环球帆船赛航线,没有经过北冰洋和南极洲等高寒地区,所以不包括穿越冰山密集区。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克利伯环球帆船赛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航海赛事之一,每届帆船赛的航线赛段大致相同。(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整个赛事进行过程中最有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图3-44克利伯环球帆船赛航线示意强风大浪、极端气候现象{热带气旋(台风、飓风等)、温带气旋}、冰山和浮冰、海啸和地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