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中生物竞赛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中生物竞赛试卷(PDF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须知: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页,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需用 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需将原填
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
用 2B铅笔,确定后需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1-10每小题 2分,11-20每小题 3分,共 50分。每小题列出的
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细胞具有极其精巧的结构,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学说从微观水平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B.利用光学显微镜可在高倍镜下观察到核孔复合体
C.流动镶嵌模型中,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2.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分析的叙述,正确的是
A.F1紫花自交时,需要套袋以减少外源花粉的干扰
B.孟德尔提出: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
C.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演绎”环节
D.孟德尔开展测交的正反交实验旨在说明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比例相等的 2种
3.下列关于遗传物质探索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实验证据
B.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均使用了蛋白酶
C.仅用 32P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可以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 DNA
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表面的噬菌体脱落
4.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化的原材料都是由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的
B.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基因型
C.进化过程中,显性基因频率比隐性基因频率增加得快
D.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 5、6题。
“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警示了毒蘑菇的危害,
其中α-鹅膏蕈碱是致死鹅膏菌属中最毒的成分,它是一种含有几
种特殊氨基酸的环八肽,高温烹饪后仍有毒性,其结构如图:
α-鹅膏蕈碱作用于真核细胞时,能专一性地抑制真核细
胞的 RNA 聚合酶,阻止 mRNA 的延长,但对线粒体和叶绿
体中的 RNA聚合酶没有作用。肝脏是α-鹅膏蕈碱的自然靶器
官,人体摄入后,能引起肝细胞坏死,出现肝功能衰竭,
最新研究发现α-鹅膏蕈碱亦可能诱导肝细胞凋亡。 第 5题图
2023 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第 1页(共 8页)
{#{QQABRTYIKkwEggAAwggAITIAACABR4hrUC0UEw8UC4QCqAQKkQIKkjAJUGgCMCwYVgCOJQqFAAxMDgsIAFABFwIAA=F}A#}BAA=}#}
5.下列关于α-鹅膏蕈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A.α-鹅膏蕈碱的化学结构中没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
B.烹饪后的α-鹅膏蕈碱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C.若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m,则α-鹅膏蕈碱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8m-126
D.α-鹅膏蕈碱会影响脱氧核糖核苷酸间磷酸二酯键的形成,不会影响线粒体的功能
6.下列关于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正常发育过程中和成熟组织中均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B.肝细胞成为α-鹅膏蕈碱的自然靶器官与其特有的基因有关
C.肝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存在蛋白质的水解,没有蛋白质的合成
D.肝细胞坏死时通过出芽形成小泡的方式避免了炎症的发生
7.“酶-底物中间物”假说认为,酶(E)在催化反应中需要和底物(S)形成
某一种中间物(酶-底物复合物(ES)),再进一步反应生成产物(P)。反
竞争性抑制剂(I)是一类只能与 ES结合,但不能直接与游离酶结合的抑制
剂。该类抑制剂与 ES结合后,导致产物无法形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第 7题图
A.反竞争性抑制剂与 ES的结合位点可能是底物诱导酶空间结构改变而产生的
B.反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其结合 ES后导致酶的活性中心构象改变
C.反竞争性抑制剂可能与底物共同竞争酶提供的能量,从而使反应不易进行
D.在底物浓度很低的情况下,反竞争性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可能微乎其微
8.用同一打孔器在一白萝卜上打出若干萝卜条,切成相同长度,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
放入等体积的三种不同溶液中一段时间,t1时刻后将三组萝卜条同时放回相应溶液的低浓度
溶液中一段时间,实验期间持续观测萝卜条体积的变化,并计算相对体积,实验结果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t1时间内,三组萝卜条在相对体积为 0.5时均在渗
透失水
B.乙组萝卜条的相对体积不再变化时,水分子不再进出
细胞膜
C.t1时刻,乙组和丙组萝卜条的吸水能力均达到最强
D.恢复初始体积后,比较萝卜条中细胞液的浓度:甲>乙 第 8题图
9.为研究环境因素对水稻突变型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
图所示。(图甲是在 30℃下
测得的光强度对两种植株光
合速率的影响,A点为光饱和
点对应的光合速率;图乙是在
光强度为 1000μmol·m-2·s-1下
测得的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
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9题图甲 第 9题图乙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强度和温度
B.图甲实验的检测指标是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二氧化碳的同化量
C.30°C下水稻突变型植株的呼吸强度大于野生型植株
D.若选择野生型植株在 25°C下重复图甲实验,则 A点向左下方移动
2023 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第 2页(共 8页)
{#{QQABTRYIKkwEggAAwggAITIAACABR4hrUC0UEw8UC4QCqAQKkQIKkjAJUGgCMCwYVgCOJQqFAAxMDgsIAFABFwIAA=F}A#}BAA=}#}
10.在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某研究小组准备了 4个胞嘧啶(C)、6个鸟嘌呤(G)、
3个腺嘌呤(A)、7个胸腺嘧啶(T)以及 14个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等材料(其他
材料均充足),并成功搭建了一个完整的 DNA分子模型。下列关于该模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卡伽夫法则可以解释该模型双链的宽度保持不变
B.该 DNA分子模型中的特定的碱基序列,构成了 DNA的多样性
C.该小组一共能搭建出 44种不同的 DNA分子模型
D.该模型代表的 DNA分子最多含有 12个氢键
11.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由位于 2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控制红色,a控制白色。
某杂合红花植株,经射线处理后某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含有片段缺失染色体的雄配
子不能正常发育,雌配子正常,且染色体片段缺失纯合子胚胎致死。该植株自交,F1中红花:
白花=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缺失的染色体不是 2号染色体
B.A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了片段缺失,且 A基因位于缺失的片段上
C.F1红花经单倍体育种获得的子代中红花:白花=1:1
D.F1随机交配获得的 F2中红花:白花=1:3
12.水稻雌雄同株,自然状态下风媒传粉,可自交也可杂交。水稻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N、
S)和细胞核基因(R、r)相关。现有 4个纯合品种:①S(rr)雄性不育、②S(RR)雄性
可育、③N(rr)雄性可育、④N(RR)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
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杂交育种时,选择①植株的优点是无需进行去雄
B.①分别与③、④杂交,均可使其后代恢复为雄性可育
C.②与③间行种植,子代中最多有 4种基因型
D.①和②的杂交后代作母本,③和④的杂交后代作父本,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
为 3∶1
13.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大肠杆菌、某真核生物的 DNA 复
制模式图,箭头处表示复制起点。如果是单起点单向复
制,按正常的子链延伸速度,图甲中 DNA 分子复制约
需 30 s,而实际上复制从开始到结束只需约 16 s。假设
甲乙两图中 DNA分子长度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均是环状的 第 13题图甲 第 13题图乙
B.两者均从复制起点开始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
C.图甲中 DNA实际复制时间较短是由于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复制
D.图乙中 DNA实际复制时间预计与甲中 DNA接近
14.吖啶橙是一种重要的诱变剂。在 DNA复制时,吖啶橙可以嵌入 DNA 的碱基对之间,合成
的新链中有一个碱基与之配对,造成碱基对插入;也可
以在新链中取代一个碱基,但在下一轮复制前该诱变剂
会丢失,造成碱基对缺失。如图表示吖啶橙(图中黑色
方块)的某一次作用机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14题图
A.图示作用发生后造成基因碱基对插入
B.图示基因在无吖啶橙环境中复制 n次后,有一半的基因是突变基因
C.吖啶橙的插入只会导致相应蛋白质产物中的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D.吖啶橙不是组成 DNA的基本单位,引起的该变化属于表观遗传
2023 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第 3页(共 8页)
{#{QQABRTYIKkwEggAAwggAITIAACABR4hrUC0UEw8UC4QCqAQKkQIKkjAJUGgCMCwYVgCOJQqFAAxMDgsIAFABFwIAA=F}A#}BAA=}#}
15.“卵子死亡”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于 PANX1 基因突变引起卵子萎缩、
退化并导致女性不育。如图为一位该病患者(4号)的家庭系谱图。基因检测显示,1、4、
6号含该致病基因,2、3、5号不含该致病基因。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属于一种显性遗传病
B.“卵子死亡”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
来自父方
C.3号与 4号所生的男孩均不患该病
D.6 号与正常女性结婚,生出患病孩 第 15题图
子的概率为 1/4
16.如图为某生物(2n=6)细胞某一分裂时期示意图。不考虑其他变异,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第 16题图
C.该细胞中含有 5对同源染色体 D.该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为 Aabb、AaBB
17.某同学用标有 B和 b的卡片建立人群(符合遗传平衡定律)中某伴 X显性遗传病的遗传模
型,向甲(雄)、乙(雌)两个信封放入若干 B和 b 的卡片,随机从每个信封中取出一张
卡片放在一起并记录,记录后将卡片放回原信封内,重复多次。已知男性群体的患病率接近
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信封中的 B与 b卡片数之比约为 1∶4
B.甲信封中还应装入与 B、b卡片数之和相等的空白卡片
C.乙信封模拟的女性群体中患病占比约为 36%
D.完善模型后,重复多次实验,出现 Bb组合的概率约为 32%
18.图甲、乙分别表示不同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中 CO2释放量和 O2吸收量的变化趋势,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第 18题图甲 第 18题图乙
A.图甲种子萌发过程中的 6-12h内,细胞呼吸产生 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
B.图甲种子萌发过程中的 24-30h内,细胞呼吸的产物只有 CO2和 H2O
C.图乙中 AP:BP=3:1,则此时需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厌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1:9
D.图乙中 Q点时,该种子 O2吸收量和 CO2释放量相等,此时进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
19.大肠杆菌色氨酸操纵子控制色氨酸合成途径中酶的合成,调节机制如图甲所示,其中结构基
因 E和 D的 mRNA存在着如图乙所示的联系,核糖体结束基因 E的翻译后立即开始基因 D
的翻译,而不会从 mRNA上脱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19题图甲 第 19题图乙
2023 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第 4页(共 8页)
{#{QQABTRYIKkEwggAAwggAITIAACABR4hrUC0UEw8UC4QCqAQKkQIKkjAJUGgCMCwYVgCOJQqFAAxMDgsIAFABFwIAA=F}A#}BAA=}#}
A.该操纵子经过转录和翻译得到色氨酸
B.基因 E的终止子和基因 D的启动子共用一个核苷酸
C.若阻遏蛋白-色氨酸复合物无法与操纵基因结合,则相关基因的表达量上升
D.一条多肽链经过剪切、加工后获得基因 E与基因 D的翻译产物
20.研究人员用某种动物(2n=12)的 1 个干细胞和 1 个精原细胞进行了如下实验。先在含 32P
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 32P标记的培养基中培养一个细
胞周期,得到 4个子细胞。在培养过程的不同间隔时间分别进行放射显影,结果如下表所示。
①开始观察,此时细胞的染色体开始被标记;②标记细胞开始进入分裂期;③观察到细胞的
染色体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未观察到四分体);④开始观察到 2个被标记的细胞;⑤标
记细胞出现染色体;⑥开始观察到 4个被标记的子细胞。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第 20题表 细胞各观察时期所经历时间(h)
观察时期
细胞类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干细胞 0 3.2 4 8 25.7 30
精原细胞 0 3 3.5 7.5 25.5 30
A.干细胞完成 DNA复制所需的时间比精原细胞长
B.这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不同,各时期所需时间也不同
C.⑥中的某一子细胞内带 32P标记的染色体最多为 11条
D.干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最多 12条染色体带 32P标记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个小题,每小题 10分,共 50分)
21.(10分)研究人员为探究光质和氮素水平对某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系列实验。
实验一:对幼苗时期的植物进行不同光质比补光处理(30天)并进行相关测定,结果见下图。
第 21题图
2023 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第 5页(共 8页)
{#{QQABRTYIKkEwggAAwggAITIAACABR4hrUC0UEw8UC4QCqAQKkQIKkjAJUGgCMCwYVgCOJQqFAAxMDgsIAFABFwIAA=F}A#}BAA=}#}
回答下列问题:
(1)对不同组别的叶片进行叶绿素含量测定,选择叶片时需要控制 ▲ (答出 2点即可)
等无关变量一致。进行叶绿素的提取时,加入碳酸钙的目的是 ▲ 。
(2)测定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时,适宜光照条件下所测数据 ▲ (填“需要”或“不需要”)
加上遮光处理的数据。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蔗糖合成的场所是 ▲ 。
(3)据图分析,LED1组实现高产优质的效果最显著,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是 ▲ 。
实验二:进一步探究氮素水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表为各组测定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及对应
的数据
第 21题表 不同氮素水平对最大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影响
氮素水平 叶绿素含量 气孔导度 胞间 CO2浓度 净光合速率
组别
(mmol·L-1) (μg·g-1) (mmol·m-2·s-1) (μL·L-1) (μmol CO2·m-2·s-1)
A 5 86 0.68 308 19.4
B 10 99 0.78 304 20.7
C 15 103 0.85 301 21.4
注:气孔导度指气孔张开的程度
(4)据表分析,提高氮素水平,净光合速率增加,推测原因可能是氮含量增加引起 ▲ ,
对可见光的吸收能力增强,该变化保证了植物为 ▲ 循环提供充足的 ▲ 。
(5)A组的净光合速率较 B、C组低,气孔导度 ▲ (填“是”或“不是”)导致这种差异的
主要因素,原因是 ▲ 。
22.(10分)甲、乙两图展示了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重要的行为变化,丙图是哺乳动物减数分
裂过程中某物质相对含量的部分变化示意图。
第 22题图甲 第 22题图乙 第 22题图丙
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观察哺乳动物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更宜选用雄性小鼠的 ▲ (器官),
不选用雌性小鼠的原因是 ▲ 。
(2)甲图所示过程发生在 ▲ 期,两条染色体先联会是为了 ▲ 。乙图所示过程发
生在 ▲ 期。 ▲ 图所示过程可导致等位基因的分离。
(3)若丙图纵坐标表示细胞中核 DNA含量的相对值,则处于 cd段的细胞中 ▲ (填“有
“或“无”)同源染色体;若丙图纵坐标表示染色体和核 DNA的比值,则甲图所示细胞可
能处于丙图中 ▲ 段。
(4)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为 AAXBXb,已知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 A的极体,若只发生一次变
异,与该极体来自同一个卵原细胞的卵细胞基因型可能有 ▲ 种,分裂过程中次级
卵母细胞中含有 ▲ 个 b基因。
2023 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第 6页(共 8页)
{#{QQABRTYIKkwEggAAwggAITIAACABR4hrUC0UEw8UC4QCqAQKkQIKkjAJUGgCMCwYVgCOJQqFAAxMDgsIAFABFwIAA=F}A#}BAA=}#}
23(. 10分)SP8噬菌体的宿主细胞为枯草杆菌,其 DNA分子由两条碱基组成很不平均的链构成,
其中一条链富含嘌呤,另一条互补链则富含比嘌呤更轻的嘧啶。为研究 DNA转录为 RNA 过
程中,是由 DNA 的一条链还是两条链作为模板,科学家利用 SP8噬菌体展开以下实验。回
答下列问题:
(1)SP8噬菌体双链 DNA 中嘌呤量与嘧啶量的关系符合 ▲ ,
构成 a、b链的核苷酸由 ▲ 键连接。 ?
(2)将 SP8噬菌体的 DNA缓慢加热至 100℃,由于 ▲ 断裂,
两条链便可分开,可以通过 ▲ 方法将它们分离,形成两个
条带。由图可知, ▲ (填“a”或“b”)链中含有的嘌呤更多。
(3)可用 ▲ 培养 SP8噬菌体以获得其 RNA(图中 c)。将所得
的 RNA分别与分离的 SP8噬菌体 DNA单链混合,缓慢冷却后结
果如图所示,其中 a链与 c链的区别有 ▲ (至少写出 2点),
它们无法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的原因是 ▲ 。
第 23题图
(4)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
24.(10分)有一果蝇品系,其一种突变体的 X染色体上存在 ClB区段(用 XClB表示)。B基因表
现棒眼性状;l基因的纯合子在胚胎期死亡(XClBXClB与 XClBY不能存活);ClB存在时,X
染色体间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换;正常果蝇 X染色体无 ClB 区段(用 X+表示)。果蝇的
长翅(Vg)对残翅(vg)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第 24题图甲
: 第 24题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CIB区段是 X染色体倒位的结构,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 ▲ 。图甲是果蝇
杂交实验示意图。图中 F1长翅与残翅个体的比例为 ▲ ,棒眼与正常眼的比例为
▲ 。用 F1棒眼长翅的雌果蝇与 F1正常眼长翅的雄果蝇杂交,预期产生棒眼残翅雌果
蝇的概率是 ▲ 。
(2)图乙是研究 X射线对正常眼果蝇 X 染色体诱变示意图。欲用杂交实验鉴定 X 染色体上
某基因可能发生的突变。①若突变产生显性基因,则 F1 ▲ (填“雌”或“雄”)果蝇
中会出现新的突变性状。②若突变产生隐性基因,为了排除亲代雌蝇 X染色体上基因发
生突变的干扰,需用正常眼雄果蝇与 F1中 ▲ 果蝇杂交,X染色体的诱变类型能在
其杂交后代 ▲ (填“雌”或“雄”)果蝇中直接显现出来,且能计算出隐性突变频率。
若 F2雄果蝇中正常眼占比为 a,则隐性突变频率为 ▲ 。
(3)图丙中杂合的正常眼雌果蝇 X染色体上存在另一对基因 D、d,
其中 D基因表现为长硬毛,d基因表现为短硬毛,Y染色体上
没有其等位基因。该果蝇与正常眼短硬毛雄蝇杂交,后代雄蝇
出现了 4种性状,其中约有 1/36的个体表现为突变眼长硬毛,
原因是 ▲ 细胞发生交叉互换且概率约为 ▲ (考虑
第 24题图丙
仅发生一次互换)。
2023 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第 7页(共 8页)
{#{QQABTRYIKkEwggAAwggAITIAACABR4hrUC0UEw8UC4QCqAQKkQIKkjAJUGgCMCwYVgCOJQqFAAxMDgsIAFABFwIAA=F}A#}BAA=}#}
25.(10分)药物塞来昔布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因而广泛应用于炎症、疼痛等治疗,有
研究发现给关节炎大鼠使用塞来昔布会导致肠道严重出血性病变。为研究塞来昔布对关节炎
大鼠小肠黏膜的影响,某团队利用成年雄性大鼠、塞来昔布胶囊、弗氏完全佐剂(可用于构
建关节炎模型大鼠)、1%甲基纤维素、生理盐水、标准食物与清水等材料展开实验。回答下
列问题:
(1)将大鼠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每天饲喂标准的食物和清水。在
实验开始第 1天、第 9-37天进行如表处理,请利用以下选项完善表格。
第 25题表 1 各组大鼠实验处理方式
组别 实验第 1天 实验第 9-37天
甲 右后足跖注射生理盐水 200μL ① ▲
乙 右后足跖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200μL ② ▲
丙 右后足跖注射生理盐水 200μL ③ ▲
丁 右后足跖注射弗氏完全佐剂 200μL 每天灌胃 2.5 mL溶有 10mg塞来昔布的 1%甲基纤维素
A.每天灌胃 2.5 mL 1%甲基纤维素
B.每天灌胃 2.5 mL溶有 10mg塞来昔布的清水
C.每天灌胃 2.5 mL溶有 10mg塞来昔布的 1%甲基纤维素
D.每天灌胃 2.5 mL生理盐水
(2)实验第 3天观察到乙、丁两组小鼠右后足跖部明显肿胀,是因为 ▲ 。此后每天测
量各组小鼠右后足周径,实验第 9-37 天,丁组右后足周径将 ▲ (填“逐渐增大”或“逐
渐减小”或“保持不变”)。
(3)经过 24 h 禁食处理后,麻醉处死各组大鼠,分别取全段小肠并剪开,显微镜下观察小肠
损伤程度,测量全段 ▲ 。进一步制作小肠上皮细胞装片,可通过 ▲ 判断细胞
活力,结合小肠黏膜组织结构形态进一步完成损伤程度评分,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第 25题表 2 各组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面积、损伤程度评分比较
组别 损伤面积/mm2 损伤程度评分
甲 0.0 0.0
乙 47.5 2.5
丙 60.5 2.0
丁 108.5 2.5
根据以上结果,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 。
A.塞来昔布可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
B.关节炎可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
C.相比正常大鼠,塞来昔布对关节炎大鼠的小肠黏膜损伤明显更大
D.塞来昔布可加重关节炎大鼠的小肠黏膜损伤,但不增加损伤程度
(4)实验还发现,塞来昔布引起的小肠损伤多发生于小肠远端,可能与此部位胆汁酸排泄、
细菌群增加有关,你认为可通过哪些措施减轻用药对关节炎患者的肠黏膜伤害? ▲ 。
2023 年温州市“摇篮杯”高中生物竞赛试卷 第 8页(共 8页)
{#{QQABTRYIKkwEggAAwggAITIAACABR4hrUC0UEw8UC4QCqAQKkQIKkjAJUGgCMCwYVgCOJQqFAAxMDgsIAFABFwIAA=F}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