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24)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24)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五年级上第二单元自查
项目 答 题 得 分(100 分) 合计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得分
一、填空题(15分,每空1分 )
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山地、 、 、 和 。
2.地球表面可以划分为 和 两部分,其中 面积更大。
3.地球从表面到地心依次是 、 、 三个圈层。其中地震一般发生在 内。
4.促使地球表面地形发生变化的力量既有外力作用,也有内力作用。其中戈壁、沙漠和溶洞是由 引起的。
5.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 、 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6.改变地形的因素多种多样,如右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
的作用下形成的。
二、判断题(5分,每空1分 )
1.黄土高原控制羊群的数量有利于减少水土流失。 ( )
2.如右图,桂林的象鼻山主要是风长期吹拂的结果。 ( )
3.河流有很强的搬运能力,能把下游的泥沙搬运到上游。 ( )
4.地震后可能会产生新的湖泊。 ( )
5.火山和地震只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没有任何好处。 ( )
三、选择题(30分,每空2分)
1.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地势的高低,颜色越深,地势越高。下列符合我国地势特点的是( )。
A. B. C.
2.下列属于地震的危害的是( )。
①房屋倒塌 ②山体滑坡 ③泥石流 ④地面出现塌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3.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化现象的是( )。
A.汶川地震 B.岩石变成泥沙 C.河流中鹅卵石向下滚动
4.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5.如图是小科在旅游时拍摄到一张岩石“皱起来”的照片,
它是( )形成的。
A.两个板块的挤压 B.两个板块的拉伸
C.火山喷发
6.如图,雅丹地貌中决定岩石列阵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的河流流向
B.当地的风向
C.当地的道路方向
7.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火山地热 C.煤炭
8.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9.一般看到堆满鹅卵石的河床,就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
A.下游 B.中游 C.上游
10.地震是一种会给人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 )。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C.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11.右图是小明做的“河流对土地侵蚀”的实验,他会观察到( )
A.河流A段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不严重
B.河流B段水流速度快,沉积大量细沙
C.河流C段水流速度缓慢,沉积大量泥沙
12.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形成的。
A.海水倒灌,海沙堆积 B.河流中泥沙堆积
C.人类长期劳动改造
13.下面地形地貌中,容易被侵蚀的是( )。
A.草原 B.黄土高原 C.热带雨林
14.来自地壳外部,能引起地形改变的是( )。
A.板块的“漂移”运动 B.火山 C.流水、风、海浪、冰川等
15.下列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中,最合理的是( )。
A. B. C.
四、连线、序号题(共10分,每个1分)
1.根据岩石的成因不同,将下列岩石进行归类。(填序号)(6分)
①花岗岩 ②玄武岩 ③砾岩 ④板岩 ⑤砂岩 ⑥大理岩
变质岩 岩浆岩 沉积岩
2.辨认下列图片上的地貌特征,将地貌与相应的成因连线(4分)
风的作用 河流沉积 火山喷发 地震、地壳运动
五、探究题(共40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为了探究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科学组做了如下图的实验,步骤如下:(12分)
①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②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③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度稀释);④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⑤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一个 实验。(填“对比”或“模拟”)。(1分)
(2)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加热时一般用 去加热。(1分)
(3)实验中,用土豆泥模拟 ,番茄酱模拟 。加热之后番茄酱喷出来模拟 。
(4)这个实验说明:火山喷发的形成主要是岩浆在 的作用下,从地壳中的 喷发出来。
2.在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的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实验设计和验证。(12分)
(1)进行实验设计。
①研究的问题: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表面的植物有关吗?
②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 等。
(2)如何比较土地受侵蚀的程度?比较的内容最好选择( )和( )。(2分)
A.土壤的淋湿程度 B.土坡上被冲刷泥沙的多少 C.土坡流下的水的浑浊程度
(3)用杯子接住径流,如右图中甲杯来自无植物覆盖的土
坡,乙杯来自有植物覆盖的土坡,观察比较之后可以得
到结论:
(4)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洪灾。之后,国家提出了“退耕还林”等政策,目的是( )。
A.保护耕地,增加人们生活收入 B.保护自然植被,减少水土流失
C.多种树木,多生产建筑需要的木材
3.地壳是由一层层的岩石构成的,地壳内部的压力很大。岩层在巨大的压力下会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豆豆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8分)
(1)这个小盒的两半迅速拉开时,会看到 ,
将这个小盒的凉拌迅速挤压时,会看到 。
(2)地震是由地球内部力量引起的,除了地震外, 也是由地球内部力量引起的。
(3)下列地形地貌中,不是因为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而形成的是( )
A.海沟 B.河流 C.裂谷
4.为了探究雨水对土地带来的变化,科学组做了如下实验,步骤如下:(8分)
①在长方形塑料盒里面铺上泥土、细沙,制作一个山丘模型;②在山丘顶撒上一些有颜色的沙子(如图1);③将矿泉水瓶盖打几个洞当作喷壶;④用喷壶将水喷洒在小山丘顶部(如图2);⑤观察“雨水”对小山丘的影响。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喷水模拟的是 。
(2)小山丘顶部撒上有颜色的沙子的目的是 。
(3)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 、 (写出2点)
(4)这个实验说明了 。(共13张PPT)
第二单元试卷讲评
丘陵
高原
平原
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壳

重力



×
×

×
A
C
B
C
A
B
B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北平原
B
B
C
B
B
C
A
④⑥
①②
③⑤
D
C
A
B
模拟
外焰
地壳
岩浆
火山喷发
高温高压
A
B
B
A
B
C
B
C
土地被侵蚀的程度与表面植物
有关,植被可以减少土地被雨水侵蚀。
B
降水
①模拟表面土壤②便于观察
C
B
雨水对土地有侵蚀作用,会造成水土流失
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山地、

2.地球表面可以划分为

两部分,其中
面积更大。
3.地球从表面到地心依次是
三个圈层。
4.地震一般发生在
内。
5.地面的岩石、沙土在
等作用下,被
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6.改变地形的因素多种多样,如右图所示的蘑菇石是在
的作用下形成的。
1.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表示地势的高低,颜色越深,地势越高。下列符合我国地势特点的
是(
)。
A.
B.
C.
西
·东
西

西
+东
2.下列属于地震的危害的是(
)。
①房屋倒塌
②山体滑坡
③泥石流
④地面出现塌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3.下列现象中,属于风化现象的是(
)。
A.汶川地震
B.岩石变成泥沙
C.河流中鹅卵石向下滚动
4.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地形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5.如图是小科在旅游时拍摄到一张岩石“皱起来”的照片,
它是(
)形成的。
A.两个板块的挤压
B.两个板块的拉伸
C.火山喷发
6.雅丹风蚀地貌中决定岩石列阵走向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的河流流向
B.当地的风向
C.当地的道路方向
7.下列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火山地热
C.煤炭
8.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
)。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Bd待科
址题修垫道进上;
Baid百科
9.一般看到堆满鹅卵石的河床,就可以判断这是河的(
)。
A.下游
B.中游
C.上游
10.地震会给人带来巨大灾难的自然现象,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
A.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
B.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
C.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
11.右图是小明做的“河流对土地侵蚀”的实验,他会观察到(
A.河流A段水流速度缓慢,侵蚀不严重
B.河流B段水流速度快,沉积大量细沙
C.河流C段水流速度缓慢,沉积大量泥沙
12.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
)形成的。
A.海水倒灌,海沙堆积
B.河流中泥沙堆积
C.人类长期劳动改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