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5.1法不可违【2024秋八上道法精彩课堂(课件)(共1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5.1法不可违【2024秋八上道法精彩课堂(课件)(共18张PPT)】

资源简介

(共18张PPT)
人教八上道法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24秋统编版八上道法精彩课堂课件
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
素养目标
课堂笔记
本课小结
探究活动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一框 法不可违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政治认同: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道德修养:树立尊法、守法意识。
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
重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课前预习
1.法律的重要性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3.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预习教材P46-P52,依据自己的理解将下列问题在教材上勾画出来。
导入新课
在餐厅用餐遭遇食品安全问题,可以要求商家十倍赔偿,这本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没想到却让不法分子动了歪心思。2023年10月,某区人民法院对一起假借维权之名行“碰瓷”之实的食品安全案作出判决,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小玲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3000元。经查明,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期间,小玲共计在当地5个区14家餐厅进行了赔付申请,骗得商家赔偿款1万余元。
小玲为什么会被判刑 从上述案例中得到了什么警示
活动1:案例探究——倒卖演唱会门票被拘留
问题:孙某为什么会被行政拘留 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要求:学生首先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
  2023年8月,某区公安分局派出所收到线索,辖区内有人涉嫌倒卖某明星演唱会门票。办案民警立即进行排查布控,将违法行为人孙某抓获。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违法行为人孙某被行政拘留10日。
孙某倒卖演唱会门票,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被处以行政拘留。
课堂笔记
法律的含义及作用
◆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具有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如图所示: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活动2:案例再现
子议题一:案例中左某、周某和李某的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子议题二:结合上述案例,请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不可违”的认识。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此环节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等,以巩固学生的认同共识。)
案例1 左某在乘坐火车时霸占旁边乘客2个座位,乘警多次警告后其仍拒绝离开,被铁路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
案例2 周某在路上拾到一个装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拒不归还失主并向失主索要巨额“好处费”,拒不归还失主。最终,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周某向失主赔礼道歉并归还公文包。
案例3 某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利用高考志愿填报为诱饵的诈骗案,依法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并处罚金100万元。
人物 违法行为 判断依据
左某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拘留7日
周某 民事违法行为 赔礼道歉并归还公文包
李某 刑事违法行为 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罚金100万元
警示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②任何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谨遵法律要求,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预防违法犯罪。
课堂笔记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分类: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
◆图示:违法行为的分类
活动3:请你探究:违法与犯罪的关系如何
图四是正确的。违法不一定犯罪,但犯罪一定违法
活动4:拍案说法
违法无小事。在活动二的案例中,面对民警询问,左某称自己不识字,且第一次乘坐火车,不知道应该对号入座;周某说,既然碰上了一个好不容易能够发财的机会,就总想着捞点儿好处。可他们却都忘记了……
子议题三:左某和周某都忘记了什么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警示。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教师依据学生答案引导并归纳。)
课堂笔记
遵章守法的重要性及要求
◆重要性:法不可违,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要求: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活动5:我们身边主要有哪些一般违法行为
镜头一
镜头二
镜头一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镜头二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本课小结
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原因
做法
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异同点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
依法交往,积极防范违法行为
因此
结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