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5.2预防犯罪【2024秋八上道法精彩课堂(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5.2预防犯罪【2024秋八上道法精彩课堂(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人教八上道法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24秋统编版八上道法精彩课堂课件
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
素养目标
课堂笔记
本课小结
探究活动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二框 预防犯罪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政治认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公民。
道德修养:认清犯罪的危害,知道犯罪的严重后果,树立法不可违意识。
法治观念:明辨是非,加强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遵章守法,加强自我防范。
重点
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课前预习
1.刑法的作用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4.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预习教材P52-P57,依据自己的理解将下列问题在教材上勾画出来。
导入新课
2024年6月20日,福建省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原国家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某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一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被告人徐某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百一十万元;对查封、扣押、冻结在案的徐鸣受贿和利用影响力受贿犯罪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上述案例中徐某受贿一案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活动1:“未成年”并非犯罪“护身符”
某区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故意伤害案,未成年被告人小哲、小贺因犯故意伤害罪获刑。该区人民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小贺拘役四个月,被告人小哲拘役五个月,缓刑六个月,在附条件缓刑考验期内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少于两次。
子议题一:结合犯罪的基本特征,说明小哲、小贺故意伤害行为获刑的原因,并对二人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解读。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此环节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等,以巩固学生的认同共识。)
案例再现
16周岁的小哲、小贺因琐事与小宴在夜市门口发生言语冲突,随后冲突升级,导致小宴双侧鼻骨及鼻中隔骨折。小哲又到夜市拿来一把菜刀,朝小宴等人挥砍……经公安局物证鉴定室鉴定,小宴双侧鼻骨及鼻中隔骨折的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
◆自主探究一
该区人民法院是依据哪部法律审结上述故意伤害案的
(要求:同学们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教师依据学生答案引导并总结。)
课堂笔记
什么是刑法
◆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的内容: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强调:刑法是专门规定“罪”与“罚”的法律,是人民法院审判犯罪行为的根本法律依据。
拓展延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变迁
2023年7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首次提请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刑法室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关链接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的说明
刑法是国家基本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保障性地位,对于打击犯罪、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自1997年全面修订刑法,形成一部统一的、比较完备的刑法典以来,我国主要通过修正案的方式对刑法作出修改完善。总体看,现行刑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修正案方式对刑法作出修改完善,能够及时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适应预防、惩治犯罪的新情况新需要,较好地维护了刑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这次的修正案是第十二个修正案,主要是就行贿和民营企业内部人员腐败相关犯罪规定作进一步完善。
◆自主探究二
未成年被告人小哲、小贺因犯故意伤害罪获刑,“故意伤害”一定是犯罪吗
(要求:同学们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教师依据学生答案引导并总结。)
课堂笔记
什么是犯罪 它有哪些基本特征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自主探究三
犯罪行为具体要承担怎样的法律后果
(要求:同学们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教师依据学生答案引导并总结。)
课堂笔记
刑罚的种类
◆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知识拓展: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 附加刑
管制: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3年 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适用于贪利型犯罪,如走私、贩毒等
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1年 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有期徒刑: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抵刑期一日 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所拥有的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地收归国有
无期徒刑: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 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
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
◆ 拓展延伸:区分概念
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罚金、拘役——刑罚——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刑法——法律名称
刑罚——犯罪行为受到的法律处罚
活动2:数据为鉴 敲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警钟
某省关于100名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情况的调查统计(部分):
子议题二:图一和图二之间有何联系 并请结合这一“联系”完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轨迹图。(如下图所示)
(①    )→(②    )→(犯罪)
(要求:同学们首先进行短暂的自主探究,然后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此环节教师可以呈现相关的图片资料等,以巩固学生的认同共识。)
陈某犯罪的历程:
问题: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轨迹,说明了什么
(要求:同学们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
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如果经常犯小错,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子议题三:子议题二的探究结果,对青少年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有什么警示
(要求:同学们小组内相互交流并探究讨论,达成共识后参与班级交流分享。)
课堂笔记
青少年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本课小结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加强自我防范
刑法的作用与内容
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