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1883年,美国《文官改革法》规定,禁止以政治理由解雇政府工作人员,不强迫政府雇员参加政治活动和提供政治捐款,使他们对两党保持中立。1927年,英国《劳资争议与工会法》规定,文官协会不得以政治为目的与任何政党或工会组织建立联系,公务人员不可加入具有政治目的的团体或活动。西方国家的这些规定( )
A.推动了文官的政治化趋向 B.旨在保证政治运行的稳定性
C.破坏了资产阶级政党政治 D.迎合了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
2.19世纪70年代以来,在英国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届执政之际,“从不更迭幕后的政府”,使得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效地治理社会。这一状况主要得益于( )
A.政党政治的发展 B.阶级矛盾的缓和
C.议会权力的扩张 D.文官制度的推行
3.为了使政府在政党轮替时工作保持稳定,19世纪初,英国在政府各部设立“常务次官”及其下属的“文职服务员”,按规定他们不得参加政党活动,也不与内阁共进退。这说明了( )
A.存在着政党分赃现象 B.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
C.英国民主政治的深入 D.应关注官员道德品质
4.1870年,英国枢密院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
A.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B.适应了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
C.推动英国建立责任内阁制 D.标志着英国过渡到近代工业社会
5.西方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故在资本主义国家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这表明,西方文官制度( )
A.保证行政运行的稳定性 B.确保了政治决策的正确性
C.实现了权力间的“制衡” D.规范了事务官的选拔管理
6.1883年美国颁布的《彭德尔顿法案》规定:建立一个由不受党派控制的3人组成的文官委员会,其中两人不得来自同一个政党,对部分官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对文官进行分类,实行文官职业保险和建立统一的文官体系;等等。此举旨在( )
A.打破美国分权制衡机制 B.推进美国文官政治中立制度
C.保障国家政策的连续性 D.稳定党派利益提高文官地位
7.随着党魁政治的崛起,政府选官日益任人唯党,任人唯亲,根本不论才干和品格,大批无德无能之辈充斥官场,政府官员质量严重下降,名声极坏,被时人称作“冒险家”“无能力的人或无赖”,从而造成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这可用于说明( )
A.政党分肥制度的危害 B.文官制度确立的可能性
C.私人庇护制度的弊端 D.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8.在英国,二战后政府部门最高层次的常务次官,由高级的、高资历的常任文官担任。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采用“掺沙子”的做法,适当地改组常务次官的人员结构。如将她的秘书惠特摩直接任命为国防部的常务次官,任命庇特·密特业为财政部首席次官。据此可知( )
A.“政治中立”的传统原则被破坏 B.传统文官制度出现重构趋势
C.高级文官一统天下被彻底打破 D.政务官的专业能力得到重视
9.如表所示信息可用于说明,此时英国( )
1 1832年的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占据统治地位,代表其利益的自由党人屡次执政
2 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和商业贸易均居世界之首,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拓创新精神的形成,极大地冲击了英国政治制度
3 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从当时盛行的功利主义观点出发,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推动经济发展
A.建立文官制度势在必行 B.宪政体制建设过于仓促
C.政府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D.议会主导地位得以确立
10.1855年,英国政府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1870年,英国政府再次颁布法令,规定文官委员会有权独立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英国政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保证人才选拔公平公正 B.维护政府统治稳定
C.维持政府机构分权制衡 D.缓和政党之间矛盾
11.下表内容是一战末期和二战后英国文官分类的调整措施,由此可以得出二战后文官分类的好大变化是( )
一战末期 二战后
行政级(若干职级) 与大学毕业程度相当 行政人员 行政、执行、办事员、 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
一等书记级 与高中毕业程度相当 专业人员 法律、统计等
二等书记级 与初中毕业程度相当
女书记级
A.文官分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B.等级结构同教育制度相结合
C.英国文官的分类更加专业化 D.行政在文官系统中地位重要
12.英国确立文官制度后,政府以法律形式禁止文官从事政治活动,要求文官在政治起落中严守“中立”立场。据此,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这一规定( )
A.规范了政府中政务官的选用 B.确保了文官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C.利于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 D.削弱了政党对国家政治的控制力
二、材料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3年美国以英国文官制度为蓝本,结合自身经验制定《彭德尔顿法》。该法提出凡通过文官考试而被择优录取的人员,不得因政治原因被革除公职,不得参加政党的竞选活动。法案要求考试具有务实性,考试内容与文职人员要履行的职责相联系。公职人员的录用考试和提升考试,在公职的任何一级,对所有人开放。美国文官制度建立后根据时代发展及时进行调整,1923年《分类法》建立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1950年实行《考绩法》。
材料二 卡特政府深感联邦虽规定了考绩制度,但文官晋级主要取决于服务年限而不是服务质量,于1978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法》。改革法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总统每年对5%的高级行政官授予“功绩奖”,对1%的高级行政官授予“杰出奖”。同时改革法实行功绩工资制,按工作表现付酬薪。这次改革对美国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1978年美国联邦政府空缺15万个职位,有200多万人参加考试。近年来美国总统在任用高级官员时更加表现出重视教授和专家的趋势,经过考试录用的文官在美国联邦政府总人数的比例上升到90%以上。
——以上均摘编自刘建芳《试论美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文官制度建立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1978年美国文官制度的新变化及其影响。
14.对自由主义的追求、反思、再反思,是近代西方思想界永恒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一致认为贵族政治是扼杀人权的,封建特权以门第和地位为依据,某一权贵的意见在其辖地内决定权力分配,君主则在全国有决定权,因此封建特权总是以居特权者的人作为标志,即人治。而人的自由只能靠法律来保障,一切按法律办事,从中扬弃人治的因素。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1776年,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创立了第一个系统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斯密最早提出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明确提出了创造交换价值的是社会劳动。古典经济学家盛赞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他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要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卷》(下册)
材料三:欧文在自己的工厂里实行改革,提供免费教育,为工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鼓吹以合作为基础对社会进行普遍重组,社团应根据工人实际劳动时间付给报酬。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著、赵丰译:《世界文明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启蒙思想家为规避“人治”,对未来“理性社会”所提出的一些基本政治思想。自由主义体现了对工业文明和现行社会体制的辩护,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并阐释其主张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工业革命后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对资本主义自由制度的反思与批判,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欧文等“乌托邦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阐释欧文等人为何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3年的美国。根据材料:“禁止以政治理由解雇政府工作人员,不强迫政府雇员参加政治活动和提供政治捐款,使他们对两党保持中立”“不得以政治为目的与任何政党或工会组织建立联系,公务人员不可加入具有政治目的的团体或活动”可知,这些规定体现了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保持政治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文官的政治化趋向叙述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破坏了”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故选B项。
2.答案:D
解析: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世纪初,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趋势已经出现,这适应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需要,故C正确;题干没有关于政党分赃的内容,故A错误;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有一个过程,直到1870年的枢密院命令的颁布,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形成,故B说法错误;D题干没有体现,排除。
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得出近代文官制度让官员的选拔有据可循,考试形式公开公正,有利于选拔出真才实学之人,适应了工业革命后政府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故B项正确。
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当政府发生危机或内阁换班和总统换马之际,他们能够使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序地治理社会,这说明西方文官制度能保证政府工作的稳定性,A项正确;西方文官制度并不是用于政府决策,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西方文官制度的稳定特征,并未体现权力的“制衡”,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涉及事务官的选拔管理,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3年(美国)。材料“两人不得来自同一个政党,对部分官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突出强调了对文官的政党、职业化等方面的要求,推进美国文官政治中立制度,B项正确;打破美国分权制衡机制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分权制衡机制未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政策连贯性的信息,排除C项;党派利益主要涉及民主党和共和党,但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题意可知,这是指:党魁政治的崛起给政府统治带来危害,A项正确;据题干“政府选官日益任人唯党,任人唯亲,根本不论才干和品格”可知,其不利于文官制度的确立,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私人庇护制度的弊端,排除C项;据题干“政府选官日益任人唯党,任人唯亲……从而造成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说明建立文官制度的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
8.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在英国,二战后政府部门最高层次的常务次官,由高级的、高资历的常任文官担任。撒切尔夫人上台后采用·掺沙子’的做法”撒切尔夫人在上台后对常务次官的人员结构进行了调整,她将自己的秘书惠特摩直接任命为国防部的常务次官,任命庇特·密特业为财政部首席次官。这种做法显然打破了原有的常务次官由高资历的常任文官担任的传统,因此可以推断出,传统的文官制度出现了重构的趋势,B项正确;虽然撒切尔夫人的做法可能影响了政治中立的原则,但题目中并没有明确提到“政治中立”这一点排除A项;“被彻底打破”的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主旨“传统文官制度的重构趋势”,而“政务官的专业能力得到重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使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占据统治地位,代表其利益的自由党人屡次执政”,“极大地冲击了英国政治制度”,“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可以看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壮大,要求建立一个能够代表自身利益的政府,推动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过于仓促”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与否,排除C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D项。故选A项。
10.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5年(英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的文官制度不受党派干涉,文官委员会有权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的法令,体现的是要促进公共权力运行的稳定,维护政府统治稳定,B项正确;保证人才选拔公平公正并非英国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维持政府机构分权制衡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排除C项;文官不参与政党政治,排除D项。故选B项。
11.答案:C
解析:
解析:
12.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据此,英国的文官皆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不随政党竞争的胜负和政府的变更而进退”可以看出英国的文官制度要保持中立立场,其目的是要维护政府工作的稳定性,C正确;ABD不符合题干的意思,排除。故选:C。
13.答案:(1)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政治中立;公平竞争;职务常任;论功晋升。
(2)新变化: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实行功绩工资制,按工作表现付酬薪。影响: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吸引人才从政;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助推美国的现代化进程等。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美国。特点:根据材料“该法提出凡通过文官考试而被择优录取的人员”可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根据材料“不得参加政党的竞选活动”可知,政治中立;根据材料“公职人员的录用考试和提升考试,在公职的任何一级对所有人开放”可知,公平竞争;根据材料“不得因政治原因被革除公职”可知,职务常任;根据材料“1923 年《分类法》建立系统的分类考绩制度”可知,论功晋升。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间是近代美国。新变化:根据材料“改革法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可知,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根据材料“同时改革法实行功绩工资制,按工作表现付酬薪”可知,实行功绩工资制按工作表现付酬薪。影响:根据材料“改革法把设立高级行政职位作为提高政府效率的焦点可知,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根据材料“有 200 多万人参加考试”可知,吸引人才从政根据材料“近年来美国总统在任用高级官员时更加表现出重视教授和专家的趋势”可知,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根据材料“这次改革对美国现代化进程产生深刻影响”可知,助推美国的现代化进程等。
14.答案:(1)政治思想: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
主张: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劳动价值论);②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③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反对重商主义)。
影响: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之一;②“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奠定基础。
(2)思想主张: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空想: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现实力量”、“正确途径”各)。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政治思想,根据材料一“封建特权以门第和地位为依据”启蒙思想家反对等级和特权,追求“平等”;据材料一“人的自由只能靠法律来保障,一切按法律办事,从中扬弃人治的因素”可知启蒙思想家追求“自由、法治”;再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还主张通过“权力制衡”来保障“自由人权”。
第二小问经济思想,据材料一“提出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明确提出了创造交换价值的是社会劳动”可概括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劳动价值论);据材料一“古典经济学家盛赞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他奠基于认得利己主义本性”可概括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据材料一“要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得出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
第三小问影响,再结合教材可知,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理论来源之一,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奠定基础。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第一小问主张,根据背景材料二“对自由主义的追求与反思”可知,启蒙思想家追求自由,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自由进行反思,可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反对自由放任的竞争;据材料二“在自己的工厂里实行改革,提供免费教育,为工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鼓吹以合作为基础对社会进行普遍重组,社团应根据工人实际劳动时间付给报酬”可知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
第二小问空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