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卷一、基础训练营(34分)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8分)身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纪念活动现场,我想到八十多年前的景象:那时rì kòu( )穿着zhì fú( ),驾驶着tǎn kè( )进犯南京城,将zǐ dàn( )shè xiàng( )手无寸铁的百姓……现在,中华儿女继承了革命先烈jiān qiáng bùqū( )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huì jí( )所有力量,让中国yì lì( )在世界的东方。2.把下面表示“看”的词语恰当地填写在括号里。(6分)( )国旗 ( )四周 ( )风景( )山谷 ( )病人 ( )星空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1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磅礴(páng) 绷着脸(bēng) B.擎着(qíng) 憧憬(tóng)C.黑魆魆(xū) 逶迤(wēi) D.围歼(jiān) 岷山(mǐn)(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眺望 B.悬涯 C.豪迈 D.攀登(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班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场了,同学们个个昂首挺胸,精神抖擞。B.瀑布好像咆哮的巨龙,以排山倒海之势飞泻而下。C.老师让李明回答这道题,李明斩钉截铁地说:“我不知道。”D.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做成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4)下列诗句不对仗的一项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流出了______,流出了______。①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②漫无边际的黄土地③黄皮肤人的群落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①②4.在横线上填上表示“说”的词语。(不能重复,不能含“说”字)(4分)(1)看着天空中美丽的烟花,妈妈______________道:“这是我看过的最美丽的烟花。”(2)弟弟坐在饭桌前______________:“我怎么就这么不小心呢?”(3)“你也犯不着发这么大的脾气吧!”妹妹_________________着。(4)“不好意思,我今天还要上钢琴课,就不陪你去玩了。”我__________________了好朋友的邀请。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改为夸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老师是如此有耐心,是如此循循善诱,她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们。(仿写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橘红色的火箭尾焰划破茫茫夜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如银色巨龙一飞冲天。(仿写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综合展示厅(6分)6.【新情境】华华参加了主题为“革命精神”的演讲比赛,请你帮她出谋划策。(1)以下几个故事中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 )(2分)A.钱学森回国 B.红军过草地 C.瞿秋白宁死不屈(2)下面是她的演讲稿的开头部分,请阅读后按要求完成练习。(4分)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历史时期。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年青一代的历史使命。对此,我想说:“我会发扬和继承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①第二句不合逻辑,应删除“____________”一词。(2分)②第三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交换位置。(2分)三、课本直通车(6分)7.《七律·长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8.【新情境】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陆游的一句“位卑_____________”体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曹植也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爱国之情:“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李纲也曾慷慨陈词:“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阅读检阅台(24分)(一)课内阅读。(9分)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9.请给选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0.从选段中加点的“抢前一步”“夺过”,我们可以体会到马宝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加点的“猛地举起”“砸”,我们可以体会到马宝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1.选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2.选段既关注了五位壮士整体歼敌的情况,同时又突出了马宝玉的形象。下列对这样安排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A.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B.可以把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全面,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C.容易造成内容上的跳跃,不利于表现五位壮士的整体形象。D.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马宝玉的英勇顽强,把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二)课外阅读。(15分)最后的时刻那是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守望在牢门边的人们清楚地看见,一辆卡车和一辆吉普车急速地向渣滓洞开来,特务说是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这时,江姐正伏在桌子上草拟一个学习讨论提纲。一听见喊她的名字,她不慌不忙地把未写完的讨论提纲藏在另一个同志的床铺下面,随即起身,拿起梳子对着墙上的那面破镜子,像平常一样梳着她的黑发。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心里很难过,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但一看到她平静和不慌不忙的表情,顿时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有些同志连忙给江姐收拾行李。江姐梳好了头发,从枕头下面取出了她那件洗得干干净净的、被捕时穿的阴丹士林布旗袍。她换上旗袍并在旗袍外面套了一件短毛线衣。江姐习惯性地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尘,再理理旗袍上的折痕,然后弯着身子擦去皮鞋上的泥污。她又在镜子前照了照,在室内试着走了几步,像要去参加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特务在门外不停地催促。江姐准备告别女室的同志。“江姐,你的换洗衣服……”一个女同志把江姐的衣服、毛巾、牙刷收拾在一个小布包里。江姐轻轻地接过布包来,看了一眼,又递给那位女同志。“留给大家吧。看见这些东西,就等于看见我一样。”这时,从走廊里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成群的男同志,戴着手铐,从牢房里从容地走出来,一路上和每一间牢房里伸出来的手紧握着告别。江姐抬起头来,像对自己,也像对大家说:“要勇敢一些!每一个革命者,当他面临着最后考验的时候,都应该——脸不变色,心不跳!”江姐说完以后,就大步向牢门走去。她走到门口又停了下来,回头向室内看了一眼。“同志们,永别了!”“江姐!江——”人们的双眼红肿着,像猛地醒过来似的,忽地一下扑向牢房门。江姐和许多男同志,挺立在囚车上面,像去迎接庄严的战斗,像去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了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有删改)1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当同牢房的人听说江姐要转移时,她们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江姐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5.文中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描写了监狱中的场面,其中,“点”是对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面”是对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6.以批注的形式写出你对画线句子的感受。(3分)17.对题目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江姐生命中最后的时光。B.黎明到来前最黑暗的时刻。C.反动派最疯狂的时刻。D.即将获救的江姐在狱中最后的时刻。18.读完短文,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江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习作百花园(30分)19.几年的校园生活中,你一定参加过很多活动,比如植树、朗诵比赛、运动会、班级联欢会……你对哪次活动的印象比较深刻?请把那次活动写下来吧!要求:①把当时的场景写清楚,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②试着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③写出活动中的体会,题目自拟。第二单元综合素质达标一、1.日寇 制服 坦克 子弹 射向 坚强不屈 汇集 屹立2.瞻仰 环视 观赏 俯瞰 探望 仰望3.(1)C (2)B (3)C (4)B (5)B4.(1)赞叹(2)示例:自言自语(3)示例:抱怨(4)婉言谢绝5.示例:(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2)母爱是如此伟大,是如此崇高,它一直温暖着我们。(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二、6.(1)A(2)①能否 ②发扬 继承三、7.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8.未敢忘忧国 视死忽如归 当以死守 不可以尺寸与人四、(一)9.顶峰歼敌10.当机立断、身手敏捷 果敢勇毅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11.比喻 五位壮士歼敌的决心和对敌人的痛恨12.C(二)13.示例:江姐在被杀害前与同志们道别。14.都跑过来围着江姐,为江姐收拾行李 不慌不忙地藏好学习讨论提纲,从容不迫地梳头、换衣等15.江姐江姐的狱友们充分体现了江姐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16.示例:该句通过描写革命者的神态,突出并歌颂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革命气概。17.D18.示例:我们认识了一个生活严谨、考虑事情周密、对革命无比忠诚、面对死亡从容不迫的江姐。五、19.思路点拨:选择让你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活动,按照“活动前——活动时——活动后”的顺序来写,要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写清楚当时的场景。在写活动的场面的时候,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来描写,突出场上的气氛。最后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例文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