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十八世纪欧洲最著名的音乐家,尤其对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的形成、完善和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是世人公认的“交响乐之父”和“弦乐四重奏奠基人”。1.你知道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标题吗?2.乐曲使你惊愕了几次?3.哪个旋律给你的印象最深?感受思考主 题 a11 33 55 3 44 22 77 511 33 55 3 11 #44 5 5p1=C1=C4 3 22 2345 65 43 22 2. # 233 55 11 3 22 1767 11 10P主 题 b听赏全曲:完成表格《惊愕》小故事在1791年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绅士和淑女身份的象征,其实她们只是到音乐会上凑凑热闹。据说海顿写此曲的目的是为了嘲笑那些坐在包厢中的对音乐不懂装懂,而又附庸风雅的贵妇人们,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实际演出中,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贵妇人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这部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分段聆听:音色、音区、调式、节奏、力度、情绪做了哪些变化?分段聆听:音色、音区、调式、节奏、力度——情绪做了哪些变化主题 变奏1 变奏2 变奏3 变奏4 尾声a+b 幽默 滑稽 小提琴主奏活泼小提琴奏副旋律音色边听边看边想:与变奏一有什么不同?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分段聆听:音色、音区、调式、节奏、力度——情绪做了哪些变化主题 变奏1 变奏2 变奏3 变奏4 尾声a+b 幽默 滑稽 小提琴主奏活泼小提琴奏副旋律音色第二次“惊愕”同主音c小调ff记号调式欢快 优美双簧管小提琴节奏音区边听边看边想分段聆听:音色、音区、调式、节奏、力度——情绪做了哪些变化?主题 变奏1 变奏2 变奏3 变奏4 尾声a+b 幽默 滑稽 小提琴主奏活泼小提琴奏副旋律音色第二次“惊愕”同主音c小调ff记号调式欢快 优美双簧管小提琴节奏音区分段聆听:音色、音区、调式、节奏、力度——情绪做了哪些变化主题 变奏1 变奏2 变奏3 变奏4 尾声a+b 幽默 滑稽 小提琴主奏活泼小提琴奏副旋律音色第二次“惊愕”同主音c小调ff记号调式欢快 优美双簧管小提琴节奏音区沸腾热情配器丰富结构扩大力度:ff结构音色惊愕后的平静强调主题渐弱结束原结构你是小小作曲家下次再见!谈谈你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