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上第二单元第6课《露和霜》同步练习(含答案)学习目标1.认识露和霜。 (重点)2.通过制造“露”和“霜”,了解自然界中的露和霜是怎样形成的。 (难点)3.查阅资料,了解雾凇是怎样形成的。一、填空题1.秋季清晨,草叶上的小水滴是 。冬天的草坪上有 。2.制造“霜”时,向冰块上撒盐,可以让温度 。 (选填“更高”或“更低”)3.在温度降到 以下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 ,这就是霜。4.在温度逐渐下降(仍高于 )时,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 会凝结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物体表面上,形成小水滴,这就是 。二、判断题1.露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物体表面上的液态水。( )2.露一般会出现在秋天的早晨,是因为秋天的早晨比较冷。( )3.早上下过雨之后,落在草叶上的小水珠叫作露。( )4.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5.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结成的固态小冰晶。( )6.霜和露的前身都是水蒸气。( )7.霜是由露变化来的。( )三、选择题1.关于露与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表气温低至0℃以下时,水蒸气直接形成固体小冰晶,即为霜B.露与霜都是接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形成的C.露与霜都是高空降落下来的雨水形成的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瓶的外壁上会出现小水滴。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小水滴是从饮料瓶里渗出来的B.小水滴来源于空气中的水蒸气C.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瓶壁凝结形成的3.冬天,我们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时,眼镜片上会有很多小水珠,它的形成和( )相似。A.霜 B.露 C.雪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夜间C.太阳出来后,霜都会先化成水,然后变成水蒸气5.拿一个普通的杯子,用玻璃片盖上,放入冰箱冷冻室,会发生的现象是( )。A.杯子的内壁出现了小冰晶B.杯子的内壁出现了小水珠C.杯子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四、实验探究题1.小明做了个实验来探究“露”是如何形成的。(1)实验目的:探究“露”形成的原因。(2)实验过程:①拿一个小桶,将小桶的外壁擦干净,不要出现小水珠。②用勺子取一块冰放进小桶内降温。制造“露”时,小明用到冰块的目的是( )。A.使周围空气的温度以及桶壁的温度降低B.使水变成水蒸气C.使水结成冰③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小桶的外壁上出现了 。(3)得出结论:“露”是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小水滴。2.请你完成模拟霜的形成的实验报告。(1)实验名称:模拟霜的形成。(2)实验器材:玻璃杯、碎冰、冷水、盐、温度计、湿毛巾等。(3)实验步骤:①在冰水中加盐,测量冰水的温度。②观察玻璃杯子的外壁。③在玻璃杯中放入碎冰和冷水,杯下垫一块湿毛巾。④找一个没有破损的玻璃杯,把杯子外壁擦干。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是 。(填序号)(4)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杯的外壁上有一层薄薄的 。(5)实验结论:霜是水蒸气遇冷,在 以下凝结成的小冰晶。(6)实验原理:碎冰加盐可以使冰快速融化,融化要吸收大量热量,会使玻璃杯快速 ,这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很冷的玻璃杯外壁就凝结成霜了。答案6 露 和 霜一、1.露 霜 2.更低 3.0℃ 小冰晶 4.0℃ 水蒸气 露二、1.√ 2.√ 3.× 4.√ 5.√ 6.√ 7.×三、1. C 2. A 3. B 4. C 5. A四、1.(2)②A ③小水珠(3)凝结2.(3)④③①② (4)白霜 (5)0℃ (6)降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