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1.2科学测量 培优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发现火灾时,在确认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2.实验操作不仅要科学规范,还要关注环保、安全等问题.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装入固体粉末 B.加热液体C.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D.处理废弃药品3.如图所示,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A.测正方体的棱长 B.测圆锥的高C.测圆的直径 D.测量铅笔的长度4.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5.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A.一样大 B.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C.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6.若有下列一组测量数据:0.2343米,2.34米,234毫米,234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分别是( )A.1分米、1毫米、1厘米、1米B.1毫米、1分米、1厘米、1米C.1毫米、1分米、1分米、1米D.1厘米、1分米、1毫米、1米7.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8.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在测量塑料盒体积时的实验情景,据图分析可得,塑料盒体积为( )A.1cm3 B.3cm3 C.6cm3 D.9cm39.利用量筒和水可以测量实心小金属块的体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量筒内的水能浸没小金属块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不能溢出量筒C.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一次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10.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0.3米3=0.3×106=3.0×105毫升B.15厘米=15厘米÷100=0.15米C.2.5升=2.5升×1000毫升=2500毫升D.1.6千米=1.6×1000米=1600米11.小科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在0℃时水银柱长5cm;在100℃时,水银柱长25cm。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30℃的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A.6cm B.10cm C.11cm D.8cm12.对以下实验导致的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的直径时,若绕线时没有紧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B.一把刻度尺的刻度比标准刻度间隔小些,则用这把刻度尺测得数值比真实值要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大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若裁判员将其卷尺拉得太松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13.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未甩过的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这位同学的体温( )A.一定是37.5℃ B.更接近39.5℃C.37.5℃﹣39.5℃之间 D.低于或等于37.5℃14.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15.将一支普通温度计和一支示数为37℃的体温计放在窗台同一位置,记录一天中温度计示数T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并绘成图像,下列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A B.B C.C D.D二.填空题(共6小题)16.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小余和小姚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分别如图所示。(1)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 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选填“小余”或“小姚”)。(2)小余同学测得木块的长度为 cm。(3)小余另取一刻度尺测量小姚的身高,五次结果分别为160.2cm,160.0cm,166.2cm,160.1cm,159.9cm。则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最终的测量结果应记作 cm。17.如图所示,小科在测量水管横截面的周长。(1)他取一条长纸条紧包住水管,在纸条的重叠处用针戳一个小孔,如图a所示,而后将纸条拉直,纸条上就出现两个小孔,用刻度尺测出纸条上两小孔之间的距离,由图b可知本次测量水管的周长为 厘米。(2)该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 (填序号)决定的。①测量者 ②刻度尺的最小刻度 ③刻度尺的量程18.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将这段导线紧密地在一支铅笔上缠绕18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线圈的长度如图所示为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 (选填“大”或“小”)。第18题 第19题19.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得的温度示数,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20.对于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我们会选择排水法来测量,测量过程中: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 相平。某同学测一合金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量筒的刻度单位是 ,量程是 ,最小刻度是 。测量结果合金块的体积为 厘米3,如果某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把甲、乙两图次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 (“偏大”、“偏小”或“相等”)。21.小余所在的兴趣小组发现: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时,所需温度计的要求是不同的。于是该小组对此展开了项目化学习活动,他们向老师借来了如图所示的三支温度计。(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原理制成的。(2)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3)小余同学在测定余姚冬至日当天教室内的最高气温时,考虑到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最终选择 (选填“甲”、“乙”或“丙”)温度计进行实验。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22.小科同学利用试管、单孔橡皮塞、导管、红墨水制作了简易温度计甲乙,如图。(1)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清水的温度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室温。(2)乙温度计是利用 性质制成的。为了给乙温度计标上刻度,该同学将装满红墨水的试管先浸入到标准状况下的沸水中,待玻璃管内的液面稳定后在液面处标注100℃,待冷却后再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面稳定后在液面处标注0℃,然后 (填写具体操作)即可制成一支刻度均匀且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3)如果要提高两温度计的准确性,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意见: 。23.同学们学习了量筒的使用方法后,尝试用量筒测量一块不规则石块的体积。发现小石块偏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测量体积】步骤①中,取出小石块后,烧杯中的液面会 (上升/不变/下降)。步骤②中读取的体积V1为40mL。步骤③中读取剩余水的体积V2为 mL,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实验反思】为了更精确地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水位标记线应更 (粗/细),取出小石块时带出的水分应尽可能 (多/少)。24.小明利用可下沉的金属块来测量漂浮的塑料盒的体积,他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如图甲),读出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50毫升。②将金属系上细绳(细绳体积忽略不计),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如图乙),读取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61毫升。③将塑料盒栓在同一根细绳上,缓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金属和塑料盒都浸没在水中(如图丙),读取此时水面所指的刻度值为67毫升。(1)金属的体积是 。(2)若只需测量塑料盒的体积,不需要进行测量的步骤是 。(填①、②或③)(3)如何测量气体的体积呢?小明思考后提出可用量筒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通过读取量筒内液体的体积来测量气体体积,能实现这一目的装置是 。25.某同学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0.53m×10m(宽×长),厚度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L1。②把墙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③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④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2)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为 。(3)该同学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填字母)。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位置出错26.校科学兴趣小组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温度计: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测量次序 1 2 3 4 5 6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水柱高度h(cm) 30.2 25.0 19.8 14.6 9.4根据表中数据推测可得:(1)当温度升高,管内水柱高度h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根据表中的数据第6次水柱高度为 cm。(3)若在不同的高度、吸管上刻有对应的温度值,则吸管上温度的数值从上往下看,依次是 (选填“由小到大”“由大到小”或“无法确定”)。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1.2科学测量 培优卷 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解: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阻断了天然气的继续增加;开窗通风,降低了天然气的浓度。降低了天然气参与燃烧反应的可能,故A正确;B.火灾时在确认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可以尽快的获得救援,也有利于尽快灭火,故B正确;C.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利于过滤有害气体,保护呼吸道。因为热空气会上升,所以蹲下靠近地面更安全。故C正确;D.一般普通的电梯不具备消防安全的条件。火灾难免会影响到电梯供电,发生故障或者停电,如果这时候坐电梯容易困在里面,非常危险,故D错误。故选:D。2.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送到试管底,然后竖直试管,故A正确;B.加热试管中液体时,要用外焰加热,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B错误;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C错误;D.废弃药品,不能直接倒入水池进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故D错误。故选:A。3.解:A、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故A错误;B、由图可知,刻度尺测量的时锥体的斜边长,故B错误;C、测量圆直径方法正确,故C正确;D、刻度尺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对齐,故D错误。故选:C。4.解:从题中数据可知,8.64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8.64cm是错误的,应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是:L=≈8.43cm,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5.解: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膨胀钢尺的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小;冬天由于钢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因此对于同一块玻璃的测量,其冬天的读数比夏天大,所以选项A、B、D都不正确。故选:C。6.解:0.2343米,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毫米;2.34米,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分米;234毫米,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厘米;234分米,它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米。故选:B。7.解: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其实是偏大的;故A错误;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错误;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叶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C。8.解:根据图可知,塑料盒、金属环和液体的总体积为V4=60mL,金属环和液体的总体积为V3=54mL,则塑料盒的体积为:V=V4一V3=60mL一54mL=6mL。故选:C。9.解:A、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少,是指量筒内的水能浸没小金属块,故A正确;B、量筒内的水不能太多,是指物体浸没在量筒中时,水面不能超过最大的刻度线,即不能超过量筒的量程,故B错误;C、小金属块的体积等于放入金属块后水和小金属块体积之和与适量水的体积的差,因此用这种方法测小金属块的体积,要读数两次,故C错误;D.综上所述,故D错误。故选:A。10.解:A、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A不正确;B、换算过程错误,15厘米÷100=0.15厘米≠0.15米,故B不正确;C、换算过程错误,”2.5升×1000毫升“中的”升“多余了,故C不正确;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故选:D。11.解:由题意可知,温度计在0℃时水银柱长5cm;在100℃时,水银柱长25cm,所以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为=5℃,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一杯30℃的水时,水银柱的变化长度为=6cm,故水银柱长度为5cm+6cm=11cm,故C正确。故选:C。12.解:A、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故A正确;B、刻度间隔小了,会使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大,故B正确;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否则温度计示数会降低,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D、用皮卷尺测量跳远距离时,将尺拉得太松,尺子未正常伸长,导致距离读数偏大,故D正确。故选:C。13.解:体温计使用前如果不用力甩几下,则测量人的体温高于或等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能够准确测量出人的体温,测量人的体温低于上一次测量时的温度时,体温计将保持在上一次测量的位置不变,该同学先后用两支未甩过的温度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这位同学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故D正确。故选:D。14.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C正确;D、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D错误。故选:C。15.解:BD、从早到晚一天中气温变化是先升高,再降低,普通温度计放在窗台上,其示数变化是先升高后降低,体温计的示数只上升不下降,BD错误;A、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低于37℃,则体温计示数不变,A正确;C、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37℃,若气温高于37℃,则体温计示数会在37℃的基础上上升,C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共6小题)16.解:(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则小姚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2)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则木块的长度为3.80cm;(3)根据160.2cm可知,数字“0”所在的单位cm是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那么最终的测量结果为:。故答案为:( 1 )小姚;(2)3.80;(3)1cm;160.1。17.解:(1)由图知:左侧小孔与0.00cm对齐,右侧小孔与7.95cm,所以纸条上两小孔间的长度为L=7.95cm﹣0.00cm=7.95cm,纸条的长度与水管的周长相同;(2)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其分度值决定的,故选②。故答案为:(1)7.95;(2)②。18.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1.50cm对齐,右侧与4.0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4.00cm﹣1.50cm=2.50cm;已知金属丝的圈数为n=18;故d==≈0.14cm=1.4mm;(2)若在绕线时匝与匝之间留有间隙,则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大。故答案为:2.50;1.4;大。19.解:甲、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2℃;甲图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以下,故温度为:﹣2.2℃;乙图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以上,所以示数为:1.8℃。故答案为:﹣2.2;1.8。20.解: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在水平台面上,读数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由图知,量筒单位为mL;测量的范围为0~30mL;10mL之间分成10份,所以分度值为1mL;量筒内水的体积是14mL,放入金属块后,总体积为22mL,所以金属块的体积为22mL﹣14mL=8mL=8cm3;如果某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把甲、乙两图次序颠倒了,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来,石块表面沾有少量的水,使得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偏小,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偏大。故答案为: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mL;0~30mL;1mL;8;偏大。21.解:(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根据乙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示数为37.5℃;(3)甲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量程为﹣20℃~100℃,分度值为1℃,常用于实验室测量液体温度;乙是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用于测量体温;丙为寒暑表,量程为﹣20℃~50℃,分度值为1℃,用于测量气温,故测量气温应选择丙温度计进行实验。故答案为:( 1 )热胀冷缩;(2)37.5;(3)丙。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22.解:(1)甲简易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将甲温度计的试管放入一杯清水中,发现玻璃管内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试管内的液体或气体体积变小了,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则清水的温度低于室温;(2)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水沸腾的温度为100℃,为了给乙温度计标上刻度,该同学将装满红墨水的试管先浸入到标准状况下的沸水中,待玻璃管内的液面稳定后在液面处标注100℃,待冷却后再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液面稳定后在液面处标注0℃,然后分成100份,即可制成一支刻度均匀且分度值为1℃的温度计;(3)如果要提高两温度计的准确性,应该使用口径更细玻璃管(或试管的容积更大些)。故答案为:(1)低于;(2)液体的热胀冷缩;把两处液面位置之间平均分成100份;(3)使用口径更细玻璃管(或试管的容积更大些)。23.解:步骤①中,取出小石块后,总体积减小,烧杯中的液面会下降。步骤②中读取的体积V1为40mL。步骤③中,量筒的分度值为2mL,以液面底部对准20mL,剩余水的体积V2为20mL,小石块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为40mL﹣20mL=20mL=20cm3。【实验反思】为了更精确地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水位标记线应更细,位置更准确,取出小石块时带出的水分应尽可能少,减小误差。故答案为:下降;20;20;细;少。24.解:(1)由题可知测量得到金属的体积为:V金=61毫升﹣50毫升=11毫升;(2)若只需要测量塑料盒的体积,就不需要单独测量水的体积,即步骤①;(3)ab装置中广口瓶中的水不会进入量筒中,无法测量,c装置中广口瓶中的水进入量筒中的刚好等于气体的体积。故答案为:(1)11mL;(2)①;(3)c。25.解:(1)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为①;(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所以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h=;(3)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A、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在测量中会产生误差,故B符合题意;C、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故答案为:(1)①;(2)h=;(3)ABC。26.解:(1)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细管中气体受热膨胀,体积增大,管中液面将向下运动,管内水柱高度h将变小。(2)由表格数据知:h与t的关系可以用一个一次函数来表示,写成y=kx+b,这里的y 即是h,x 即是t,把第1、2两组组数据代入得:,解得k=﹣2.6,b=74.4;则“测温装置”水柱高度h与环境温度t的数学关系式为h=74.4﹣2.6t;温度是27℃时,水柱高h=74.4﹣2.6×27=4.2cm。(3)从表中的数据,当温度为17℃、19℃、21℃、23℃、25℃、27℃时,对应的水柱高度h分别为:30.0cm、24.9cm、19.7cm、14.6cm、9.4cm、4.2cm。可以得出水柱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此可以得出,当水柱越低时,温度越高,因此从上往下看,温度值由小到大。故答案为:(1)变小;(2)4.2;(3)由小到大。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1.2科学测量 培优卷 答案.docx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1.2科学测量 培优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