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培优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定量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因此需要设置重复组,取多组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下列实验不需要取平均值的是( )A.测量河虾的体长B.测定种子的发芽率C.测量绿豆幼苗的高度D.测量吸气和呼气时的胸围差2.学校为了方便学生在各楼层安装了直饮水机。小明第一次在教学楼使用时,观察到机器上显示的温度为100℃,而从水嘴上接水后的杯子却不怎么烫手,为了确定水温到底有多高,他“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发现水温只比体温稍高,“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这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说C.收集事实和证据 D.制定探究计划3.9月1日,小李同学怀着高兴的心情来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学校:宾王学校。他漫步于校园中,发现了很多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①为什么要把学校取名为宾王学校呢?②为什么铁栏杆涂上白漆后不易生锈呢?③为什么中午的太阳光总是最强烈呢?④为什么很多自己的小学同学要就读于宾王学校?⑤为什么学校里要种那么多植物呢?根据一个月的《科学》学习,你认为《科学》主要解决哪些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③④4.九年级涉及的如下几个实验,没有涉及转换思想的是( )A.用小球撞击沙子,观看其撞击深度,从而判断小球势能大小B.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判断某溶液的酸性强弱C.用硫酸和盐酸分别与碳酸钠反应,总结酸的性质D.点燃甲烷后用干冷的烧杯检测水的存在,从而判断甲烷中是否有氢元素5.某校在九年级劳技与实践考核中,要求学生完成一个项目任务:为不同类别人群设计一周营养均衡的食谱。如下是某小组的项目学习记录单(部分),据此回答问题。驱动性问题 如何为糖尿病患者制定一周的食谱?成果 周一食谱(其他略) 早餐:馒头、凉拌黄瓜、牛奶、鸡蛋 午餐;粗粮面、清炒豆腐、木耳炒山药、炒青菜 晚餐:南瓜饭、清炒大虾、炒娃娃菜、凉拌海带该项目化学习需要经历一段较长时间,包含的重要环节有:①查阅相关食物资料;②学校公布食谱评分标准;③小组合作制作食谱;④项目成果展示。你认为最合理的环节顺序是( )A.③①④②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②④③①6.不同的科学方法在科学学习中有着不同的应用。下列科学方法中所举示例不正确的是( )A.控制变量法:研究铁生锈的影响因素B.建模法:将撬棒抽象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C.转化法: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时,将小球动能的大小转化为木块移动的距离D.等效替代法:通过观察Fe和CuSO4溶液是否反应来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7.为了减小实验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我们经常需要多次实验。下列实验中,属于为了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①在“分离酒精和水混合物”时,进行多次蒸馏实验②在“研究植物的向地性”时,选用多粒种子进行实验③在“探究浮力跟排开液体的重力关系”时,换用其它液体重复实验④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8.证据是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下列实验中所获得的事实现象不能作为证据的是( )A.图甲中,为了证明铁生锈发生了化学变化,用磁铁分别去吸引铁粉和铁锈B.图乙中,为了证明某种组织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用显微镜观察C.图丙中,为了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用铅笔在篮球上移动进行模拟实验D.图丁中,为了证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把端面锉平的两块铅柱压在一起悬挂起来9.龋齿俗称蛀牙,是青少年中发生率很高的牙病。为了研究龋齿的发生率与刷牙的关系,以下调查数据的统计没有价值的是( )A.有刷牙习惯的人群中,龋齿人数所占的比例B.无刷牙习惯的人群中,龋齿人数所占的比例C.所有的调查的人群中,龋齿人数所占的比例D.所有的调查的人群中,刷牙人数所占的比例10.某同学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酒精浓度 0(清水) 0.25% 1% 10% 20%每10秒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45 30 23 死亡A.酒精浓度太高会导致水蚤死亡B.酒精浓度对水蚤心率没有影响C.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升高而升高D.水蚤心率随酒精浓度降低而降低二.填空题(共6小题)11.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探究的基本方法,完成下列问题:A、一次,小柯发现有一群蚂蚁正在往洞里运食物。观察思考后,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昵?B、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小柯提出了许多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小昆虫。C、小柯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D、小柯按照实验设计完成了实验,发现蚂蚁都聚集在甜食附近。E、经过几次重复实验后,得出了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F、然后他把探究过程和结果与同学进行了交流。回答:(1)小柯设计实验的变量是 。(2)上述步骤中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的是 。(3)小柯在E步骤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12.科学要研究各种 ,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 和 。13.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这证明焰心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根细短玻璃管(如图B),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 。14.春暖花开、燕雁北飞,秋寒叶落、燕雁南归。人们通常认为候鸟的迁徙与气温变化有关。据加拿大洛文教授14年的观察记录,有一种候鸟黄脚鹬,每年长途跋涉1.6万公里来往于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美洲之间,总是固定于5月26~29日在加拿大首次产蛋。根据上述现象,洛文教授认为气温不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他在1924年9月捕获了若干只某种候鸟,分两组进行实验,实验的过程与结果如表。所捕候鸟的处理 3个月后放飞的所捕候鸟情况第一组 置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的自然环境中 留在原地第二组 置于日光灯下,用灯光模拟日照,并一天天延长光照时间 多数往相同方向飞(1)根据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的猜想是 。(2)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迁徙的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15.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我们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观察分为两种形式,直接观察是指凭借人们的感官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间接观察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②用放大镜观察蜗牛;③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⑦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⑧用刻度尺测科学书厚度上述观察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16.科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学科,关于下列实验中的观察实例,用手摸感冒同学的额头,判断同学的发热程度属于 (选填“定量观察”或“定性观察”)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属于 (选填“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7.每年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洗手看似简单,殊不知其中大有学问。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注:细菌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会形成菌落。)(1)你认为 同学的设计更合理。(2)该实验的变量是 。(3)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 。(4)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你的改进措施是 。18.灌溉水中含氧量是否会影响蔬菜产量呢?小乐采用了如图甲所示实验栽培装置,研究了不同增氧滴灌方式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实验方案如表:组别 自来水处理方式 小白菜数量/株 浇水频率A 物理增氧(利用仪器震动) 30 1次/3天B 化学增氧(加入化学药品) 30 1次/3天C 不作处理 30 待填(1)实验方案表中,C组的浇水频率应为 ,其中起对照作用的组别是 。(2)小乐提出可以将小白菜中叶绿素相对含量作为预测产量的指标之一,其理由是 。(3)如图乙所示为不同组别小白菜的产量,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4)根据实验结果,若要向菜农推广最佳增氧滴灌方式,还需要进行的调查研究是 。(写出1点)19.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溃疡容易导致胃癌。研究者将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每组若干只,按下表进行处理,以探究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柱状图所示。处理 1组 2组 3组是否灌胃乳酸菌 否 否 是三周后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 否 是 是【注】“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到胃中。(1)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2)从该研究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 (填“有关”或“无关”)。(3)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 (填“抑制”或“加强”)作用。(4)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 。(答一点即可)20.针对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手机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辐射不仅对他们的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操作,对身体其他器官有没有伤害呢?有研究人员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健康的成年雄性的体型大小相当的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每组8只。甲组置于未开机的电脑前,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其他饲养条件相同,六十天后获得实验数据如图。(1)本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A.电脑是否开机B.大鼠的身体状况C.大鼠的数量D.大鼠的性别(2)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 。(3)数据显示,长时间的电脑辐射对大鼠的健康有害,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启示?答: 。(写出一点)21.废旧电池中含有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电池中泄露出来,进入土壤和水源,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废旧电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材料】大豆幼苗、废旧电池等。【实验步骤】①取一节废旧电池,将外壳锯开露出内容物。②在A、B两个烧杯中放入脱脂棉,并放入等量大豆幼苗,加入等量培养液没过大豆幼苗根部。③在A烧杯中放入锯开的废旧电池,B烧杯中不放电池。④将A、B烧杯放置在光照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地方培养一周,观察大豆幼苗的生长情况。【实验现象】烧杯气作 有无电池 生长情况A 有废旧电池 轻微烂根,幼叶发黄、长势差B 无废旧电池 生长正常【交流讨论】(1)比较A、B两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2)为了完成本次实验探究主题,你认为兴趣小组接下来的操作是 。【生活应用】(3)根据该实验结果,我们应该将废旧电池投放到垃圾分类的“有害垃圾”中,下列物品也需要投放到该类垃圾桶中的是 (填序号)。①剩菜剩饭 ②过期药品 ③使用过的餐巾纸 ④水银温度计⑤枯枝落叶 ⑥易拉罐 ⑦一次性筷子 ⑧塑料泡沫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培优卷 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1.解:实验时,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误差,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的实验多数是一些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例如 测量河虾的体长、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测量绿豆幼苗的高度,探究的是事物的量的变化,而胸围差是指人在吸气达到最大限度时的胸围减去呼气达到最大限度时的胸围,所以是最大值,不是平均值,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解:小明第一次在教学楼使用时,观察到机器上显示的温度为100℃,而从水嘴上接水后的杯子却不怎么烫手,为了确定水温到底有多高,他“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发现水温只比体温稍高,“用嘴轻轻地尝了一下”这是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事实和证据。故选:C。3.解:①为什么要把学校取名为宾王学校呢?属于社会问题;②为什么铁栏杆涂上白漆后不易生锈呢?属于科学问题;③为什么中午的太阳光总是最强烈呢?属于科学问题;④为什么很多自己的小学同学要就读于宾王学校?属于社会问题;⑤为什么学校里要种那么多植物呢?属于社会问题;故选:B。4.解:A.用小球撞击沙子,观看其撞击深度,从而判断小球势能大小,是转换法,故A正确;B.用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值,判断某溶液的酸性强弱,故B正确;C.用硫酸和盐酸分别与碳酸钠反应,总结酸的性质,是归纳法,不是转换法,故C错误;D.点燃甲烷后用干冷的烧杯检测水的存在,从而判断甲烷中是否有氢元素,是转换法,故D正确;故选:C。5.A.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针对“为不同类别人群设计一周营养均衡的食谱”进行的科学探究的顺序是②学校公布食谱评分标准→①查阅相关食物资料→③小组合作制作食谱→④项目成果展示,③小组合作制作食谱放在第一步不符合题意;B..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针对“为不同类别人群设计一周营养均衡的食谱”进行的科学探究的顺序是②学校公布食谱评分标准→①查阅相关食物资料→③小组合作制作食谱→④项目成果展示,此步骤符合题意;C..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针对“为不同类别人群设计一周营养均衡的食谱”进行的科学探究的顺序是②学校公布食谱评分标准→①查阅相关食物资料→③小组合作制作食谱→④项目成果展示,①查阅相关食物资料放在第一步,不符合题意;D..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针对“为不同类别人群设计一周营养均衡的食谱”进行的科学探究的顺序是②学校公布食谱评分标准→①查阅相关食物资料→③小组合作制作食谱→④项目成果展示,②学校公布食谱评分标准放在第一步不符合题意。故选:B。6.解:A.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有空气和水,研究铁生锈的影响因素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A正确;B.将撬棒抽象为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这是将撬棒看做杠杆模型,采用的是建模法,故B正确;C.研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时,将小球动能的大小转化为木块移动的距离,采用的是转化法,故C正确;D.通过观察Fe和CuSO4溶液是否反应来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采用的是实验法,故D错误;故选:D。7.解:①“分离酒精和水混合物”时,进行多次蒸馏实验,得到纯度较高的酒精,属于减少误差,不合题意;②研究植物的向水性时,用多粒种子进行实验,属于寻找普遍规律,符合题意;③“探究浮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时,把水换成其它液体,多次测量,属于寻找普遍规律,避免结论的偶然性,符合题意;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的电阻”时,多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得到多组电阻值,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不合题意。故选:A。8.解:A、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铁磁性物质,用磁铁分别去吸铁粉和铁锈,则磁体只吸引铁粉,而不吸引铁锈,说明铁生锈时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所获得的事实现象能作为证据,故A不符合题意;B、每一种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形态结构,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及其构成的组织,通过观察其形态特点,就可以判断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所以,为了证明某种组织是动物组织还是植物组织,用显微镜观察的事实现象能作为证据,故B不符合题意;C、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模拟实验只是模拟演示,不能证明结论,故C符合题意;D、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而分不开,由图知道,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此现象能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所获得的事实现象能作为证据,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9.解:统计实验数据的目的是“研究龋齿的发生率与刷牙的关系”,关键要围绕“龋齿”和“刷牙”两者之间有无关系,有何关系去寻找答案,包括有刷牙习惯的人群中,龋齿人数所占的比例;无刷牙习惯的人群中,龋齿人数所占的比例;所有的调查的人群中,龋齿人数所占的比例等,而不是统计有多少人刷牙,多少人不刷牙。故选:D。10.解:由图中可知当酒精的体积分数分别是( 清水)、0.25%、1%、10%、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35、45、30、23、0( 死亡)。表明水蚤心率很容易受到酒精浓度影响,即水蚤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加而减少。当酒精的体积分数达到20%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神经系统被完全麻醉而导致心跳停止(心率是0),引起死亡。故选:A。二.填空题(共6小题)11.解:(1)小柯针对“蚂蚁爱吃甜的食物”这一假设,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因此该实验有两个变量是糖和盐(食物类型)。(2)在实验过程中CD属于获取事实与证据。(3)实验时,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误差,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故答案为:(1)糖和盐(食物类型)(2)CD(3)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误差12.解: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故答案为:自然现象;原因;规律。13.解:(1)根据图中的木条可以知道木条中间未变色,说明焰心温度低。(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状态为气态,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具有可燃性。故答案为:(1)温度低;(2)气态;有可燃性。14.解:(1)根据表格中洛文教授的实验设计可知,一组候鸟置于日照时间逐渐缩短的自然环境中;另一组候鸟置于日光灯下,用灯光模拟日照,并一天天延长光照时间;两组候鸟形成对照实验,唯一的变量是日照时间的长短,所以他的猜想是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2)对照实验设计应遵循可重复性原则:在同样条件下重复实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影响的程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若洛文教授根据此实验就对候鸟的迁徙原因下结论,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原因是只进对一种候鸟进行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实验结论不准确。故答案为:(1)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引起候鸟迁徙的原因;(2)不合理;因为只对一种候鸟进行了研究,不具有普遍意义。15.解: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借助显微镜观察属于间接观察;②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观察属于间接观察;③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属于直接观察;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属于直接观察;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借助天文望远镜观察,属于间接观察;⑥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属于直接观察;⑦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属于间接观察;⑧用刻度尺测科学书厚度,属于间接观察。故答案为:③④⑥。16.解:定性观察是对物质性质的观察,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属于定性观察,直接观察是不用借助仪器,用肉眼观察,用眼睛观察叶片的形状和构造属于直接观察。故答案为:定性观察;直接观察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7.解:(1)在科学实验中,往往只选择一个变量。为研究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需要设计对照实验,这样可以增强实验结论的说服力。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应完全相同。在上述实验中,甲同学没有设计对照实验,而乙同学设计了对照实验,更具有说服力。(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两位同学利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设计了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的验证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是否洗手。(3)一段时间后发现C培养装置中的菌落数量明显少于B,则该实验的结论是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5)一次实验可能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提高结果的可靠性,应设置重复组。故答案为:(1)乙(2)是否洗手(答案合理即可得分)(3)洗手能减少手上细菌数量(答案合理即可得分)(4)重复实验(答“增加培养装置数量同步实验”也得分,答案合理即可)18.解:(1)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一般来说,实验变量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实验方案表中,C组的浇水频率应为1次/3天,其中起对照作用的组别是C。(2)小乐提出可以将小白菜中叶绿素相对含量作为预测产量的指标之一,其理由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在光下能够形成叶绿素。(3)如图乙所示为不同组别小白菜的产量,据此得出的结论是:物理增氧(利用仪器震动)滴灌方式的小白菜产量最高。(4)根据实验结果,若要向菜农推广最佳增氧滴灌方式,还需要进行的调查研究是:土壤类型、光照、环境温度等。故答案为:(1)1次/3天;C(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在光下能够形成叶绿素(3)物理增氧(利用仪器震动)滴灌方式的小白菜产量最高(4)土壤类型(或光照、或环境温度等)19.解:(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幽门螺旋杆菌。(2)其结果是2组小鼠比1组成小鼠胃黏膜的炎症严重得多,可以得到实验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有关。(3)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其结果是2组小鼠比3组成小鼠胃黏膜的炎症严重得多,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抑制作用。(4)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饮食中适当的补充乳酸菌,能够减少胃肠的溃疡和癌变故答案为:(1)幽门螺旋杆菌(2)有关(3)抑制(4)饮食中适当的补充乳酸菌,能够减少胃肠的溃疡和癌变20.解:(1)由题干可知,甲组和乙组实验除电脑是否开机外,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设置的变量是电脑是否开机,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若每组实验只用1只大鼠,容易因偶然因素使实验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每个实验组都用了8只而不是1只大鼠,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误差。(3)由实验结果可知,乙组(置于开机电脑前)大鼠体重增长量少,精子畸形率高。因此对我们中学生的启示有:不应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不长时间打游戏、使用电脑后要及时关机等。故答案为:(1)A(2)避免偶然性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减小误差(3)不应长时间待在开机电脑前(或不长时间打游戏、使用电脑后要及时关机等)。21.解:(1))比较A、B两组实验结果,有废旧电池组的大蒜根部生长受到抑制,大蒜及蒜根腐烂、长势差;无废旧电池组的大蒜生长正常,说明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蒜的生长。(2)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实验要进行重复实验,几次实验数据求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这样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3)有害垃圾,指对人体健康或者自然环境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废弃的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荧光灯管,含汞温度计,含汞血压计,过期药品及其包装物,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杀虫剂、消毒剂及其包装物,胶片及相纸等。题目中需要投放到该类垃圾桶中的物品是②过期药品,④水银温度计。故答案为:(1)废旧电池浸出液会影响大豆幼苗的生长(2)重复实验(3)②④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培优卷 答案.docx 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1.3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培优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