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岛版六三制科学五上第二单元第7课《雨和雪》一课一练(含答案)课堂回顾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基础训练1 判断题。(1)雨和雪的形成过程完全一致。(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写的是下雨。( )(3)冰雹和冻雨都属于灾害天气,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 )(4)在空气中喷洒制冷剂,使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增大,形成雨,这就是人工降雨。( )(5)即使同一季节,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会不同。冬天,海南下雨的时候,黑龙江可能在下雪。( )2 选择题。(1)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与雪最相似的是( )。A.雨 B.露 C.云(2)下列现象中,形成时所需的温度最低的是( )。A.露 B.雨 C.雪(3)下列诗句中,( )描述的是降雨对生物的影响。A.天街小雨润如酥 B.清明时节雨纷纷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4)人工降雨适宜在( )的条件下进行。A.晴空万里 B.云量较大 C.任何时候(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雪”的形成原因是( )。A.云层中的小水滴直接落下后在地表附近凝固B.云层中的小冰晶在下落时没有融化C.云层中的小冰晶下落时融化,在地表附近凝固(6)在“模拟雨的形成”实验中,如果用热毛巾包住烧杯,很难形成“下雨”。原因是( )。A.烧瓶漏气,水蒸气逸出B.烧杯中没有水蒸气,无法凝结成小水滴C.烧杯温度较高,水蒸气无法凝结成小水滴(7)大自然的降水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属于降水的是( )。①雨 ②雪 ③冰雹 ④云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8)“在云层中喷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由固体变成气体时会 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 ,从而使云层中的 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降落,小水滴直接落下或小冰晶下降时融化形成雨。”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A.吸收 降低 水蒸气结 B.放出 升高 水蒸气结C.吸收 升高 水蒸发素养提升3实验探究题。右图是模拟雨的形成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回答相关问题。实验名称:在烧杯中造“雨”。实验材料:冰块、铁盘、三脚架、烧杯、石棉网、酒精灯、水等。实验步骤:①将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在烧杯中倒入一些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在铁盘中放入冰块,把铁盘放在烧杯口上。②点燃酒精灯,待烧杯中的水沸腾后,观察到烧杯中会出现什么现象,过一会儿又会观察到什么现象。(1)在实验中,加热水至沸腾的目的是(2)冰块起的作用是(3)实验中,观察到烧杯中会出现云雾状,过一会儿烧杯中有水滴落下。形成的云雾 (填“是”或“不是”)水蒸气。(4)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水发生了( )次状态变化。A.1 B.2 C.3根据实验和自己的理解,描述雨的形成过程。答案7 雨 和 雪【课堂回顾】冰袋 外焰 小水滴 小水滴小水滴 小水滴【基础训练】1.(1)× (2)√ (3)√ (4)√ (5)√2.(1)A (2)C (3)C (4)B (5)B (6)C (7)A (8)A【素养提升】3.(1)制造水蒸气,为形成雨滴制造条件(2)冷却铁盘,为水蒸气遇冷凝结创造条件(3)不是 (4)B(5)陆地和海洋的水分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聚集形成云,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会落下来,落到地面的水滴就是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