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单元考点大通关 第三单元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知识链接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学问渊博,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教书认真,一生厌恶功名,考中秀才后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教书为业。字音字形【易错读音】菜畦(qí) 确凿 (záo) 塑造(sù) 倘若(tǎng) 和蔼(ǎi) 渊博(yuān) 倜傥(tì tǎng) 淋漓(lí) 秕谷(bǐ) 觅食(mì) 脑髓(suǐ) 攒成(cuán)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g)【易错字词】收敛 轻捷 云霄 鉴赏 恭敬 质朴 博学 人迹罕至理解词语 1.轻捷:轻快敏捷。2.缠络:缠绕联结。3.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4.鉴赏:鉴定欣赏。这里是欣赏的意思。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稀少。6.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7.渊博:(学识)深而且广。渊,深;博,丰富。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名句积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主题识记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听觉(拟人)、视觉、味觉:油蛉的“低唱,,蟋蟀们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描写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油蛉、蟋蟀们到秋天才叫,这与前文的春夏景物、后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动作描写: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支”“撒”“系”“牵”“看”“拉”等。写捕鸟是为了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映现三味书屋先生情性的另一方面:朴真。只见学生都悄没声儿各自嬉戏去了,就他一人大声读书,面带“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真是活显出一个迂老夫子的天真灵魂,可爱至极。不可否认,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多的是温和的微笑和眷念的深情。三、问题解疑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不矛盾。“似乎”,不确定;“确凿”,很确定。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美妙动听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3.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特点?本段多角度描写景物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第二,形、声、色、味俱全。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且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也不必说”由高到低再到高写动物。4.作者在描写百草园自然景物之后插入传说,有什么作用?插入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的乐趣。 5.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写雪地捕鸟?试举出一些,并说说运用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运用的动词有“扫开”“支起”“撒”“系”“牵”“拉”等,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冬天的百草园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6.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理?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带给“我”无穷乐趣的蟋蟀、覆盆子等动植物当作自己的朋友,表达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7.第23段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热爱读书、读书陶醉的老先生形象。四、素养提升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空间转换来安排文章结构的。先写百草园里的趣事:有趣的动物和植物,神奇的传说,雪地捕鸟。接着先写三味书屋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三味书屋里的生活主要写了课中读书、习字、对课等,及私下的玩耍与描绣像等。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文章的中心是“乐”,从乐在园景、乐在游戏、乐在味美、乐在神秘等角度,再现出了百草园之“乐”;三味书屋也不乏快乐,新奇的陈设、后园的游戏、先生拗头读书、学生在书桌上描绣像等,师生各得其乐。全文紧紧围绕“乐”字来写,童趣盎然。 往 事 依 依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于漪,江苏镇江人,“人民教育家”获得者。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与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字音字形【易错读音】漪(yī ) 淼(miǎo) 徜徉(cháng yáng) 骚(sāo) 郁(yù)慷慨(kāng kǎi) 凝(níng) 镌(juān) 谆谆(zhūn)理解词语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主题识记《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是于漪老师1999年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邀请而写的,写作目的是与中学生谈谈阅读的作用。于漪老师借这篇散文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表达了对往事的留恋之情和对青少年多读好书的殷切希望。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搜索枯肠”一词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对比,强烈的反差,衬托文中写的这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比作“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把读书的益智作用,形象地描绘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作者用优美的语句把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观概括地描写出来,交代了孕育了《千家诗》中那些美妙的咏物诗的源头活水,赞美了祖国和家乡的自然美,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和热爱自然的感情。三、问题释疑:1、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2、课文题目为什么定为"往事依依"? 有两个因素,一是课文内容要切合给中学生看的,二是作者的切身感受:"初中求学生涯中的一些人和事常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故用'往事依依'为标题。""依依"一词,释为"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课文题目中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3、为什么作者回忆这些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启迪?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的人。4、课文中引用《千家诗》诗句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5、在作者心中,两位国文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有何异同?对她又有哪些影响?相同点:1讲课内容都是抒情诗,诗作者都是爱国人,2都采用诵读的方法,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爱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不同点: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③讲课的情状不同,一个是…影响:“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小说,“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6、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家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因为“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在这本书中都有反映。7、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8、从“依依往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成长的源头在何处?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再 塑 生 命 的 人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字音字形【易错读音】争执(zhí) 绽开(zhàn) 譬如(pì) 膝盖(xī) 搓捻(niǎn) 惭愧(cán) 激荡(dàng) 给予(jǐ) 拼凑(còu) 恍然大悟(huǎng) 小心翼翼(yì)【易错字词】企盼 模仿 奥秘 摸索 自豪 悔恨 不耐烦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后悔莫及 感慨万分 理解词语: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拼凑: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疲惫不堪:疲倦得难以支持。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纯模仿,不加改变。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恍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企盼:盼望。名句积累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主题识记文章通过叙述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比喻: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三、问题归纳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2.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海伦期待新生的心情。3.第4段中“在未受教育之前…… “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本题运用修辞作用两步分析法。作者先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我”坠入寂静而黑暗的世界的心理状态,表现“我”在黑暗、沉寂的世界中的焦躁、恐惧。然后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受教育前对光明的渴望。4.第9段里写“我”发脾气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这里运用了侧面描写,写“我”发脾气,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说明“我”的学习过程是如此艰难,每一点进步都需付出很多的努力,从侧面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工作细致、耐心。5.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不再是仅仅限于模仿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我”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6.“啊!世界是还有比我理幸福的孩子吗?”品析这句话的含义。直抒胸臆,写出了“我”内心浓烈的幸福感,说明莎莉文老师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学会很多文字后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感到了世界的美好。7.“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再塑生命”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文老师是“我”的“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8.“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答:“水”本身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9.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答:因为此时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回想起“我”因为自己的脾气而摔坏了莎莉文老师给“我”的洋娃娃,并且怎么也拼不好它,“我”十分伤心与后悔,“悔恨莫及”。10.将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换成“我的老师”可以吗?联系文章内容谈你的看法。答:不可以。“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生命获得了新生,原有的生命被重新塑造,“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很好地揭示了这个中心。而“我的老师虽然也能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但相比而言,却不能表现文章的主旨,所以,“我的老师”不如原来的标题好。四、素养提升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不仅教海伦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教海伦用心灵体验着事物。“再塑生命”是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课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凯勒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被海伦·凯勒称为“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论 语 》 十 二 章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而非孔子本人。该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朝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以“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理念来教育学生。字音字形【易错读音】论语(lún) 三省(xǐng) 不亦说乎(yuè) 传不习乎(chuán)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如好之者(hào) 博学而笃志(dǔ)【易错字词】人不知而不愠 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罔名句积累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的老师存在,我们要像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时处处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7. 时光稍纵即逝,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青少年学生都应有坚定的志向,《论语十二章》中表此观点的语句是:“博学而笃志”。9.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课文翻译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6.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7.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8.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10.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孔子在河边(看着浩荡汹涌的河水)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11.原文: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改变。”12.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主题识记本文通过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乐学好思、取长补短的态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做人要有安贫乐道、忠厚仁义、坚守志向的思想品德。二、重点讲解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个人道德修养:点明个人修养品德的方法,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三、素养提升《〈论语〉十二章》,采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教诲人们“为学之道”“修身之法”。《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四、文言现象例 句 解 析通 假 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词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指多次;今义:数词。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可以,以:凭借;今义:表许可或能够。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百姓;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饭疏食,饮水 疏,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词 类 活 用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 名词用作动词,吃。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文言句式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也”表判断语气。省略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前省略了“择”。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单元考点大通关 第三单元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集《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 》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知识链接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学问渊博,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教书认真,一生厌恶功名,考中秀才后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教书为业。字音字形【易错读音】菜畦( ) 确凿 ( ) 塑造( ) 倘若( ) 和蔼( ) 渊博( ) 倜傥( ) 淋漓( ) 秕谷( ) 觅食( ) 脑髓( ) 攒成( ) 蝉蜕( )人声鼎沸( )【易错字词】收敛 轻捷 云霄 鉴赏 恭敬 质朴 博学 人迹罕至理解词语 1.轻捷: 。2.缠络: 。3.高枕而卧: 。4.鉴赏: 。5.人迹罕至: 。6.和蔼: 。7.渊博: 。8.人声鼎沸: 。名句积累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主题识记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三、问题解疑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3.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特点?4.作者在描写百草园自然景物之后插入传说,有什么作用?5.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写雪地捕鸟?试举出一些,并说说运用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6.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理?7.第23段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四、素养提升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是按 来安排文章结构的。先写百草园里的趣事:有趣的动物和植物,神奇的传说, 。接着先写三味书屋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三味书屋里的生活主要写了 、 、 等,及私下的玩耍与描绣像等。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表现了儿童 、 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文章的中心是“ ”,从乐在 、乐在 、乐在 、乐在 等角度,再现出了百草园之“乐”;三味书屋也不乏快乐, 、 、 、学生在书桌上描绣像等,师生各得其乐。全文紧紧围绕“乐”字来写,童趣盎然。 往 事 依 依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于漪,江苏镇江人,“人民教育家”获得者。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与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字音字形【易错读音】漪( ) 淼( ) 徜徉( ) 骚( )郁( ) 慷慨( ) 凝( ) 镌( ) 谆谆( )理解词语走投无路: 。津津有味: 。搜索枯肠:主题识记《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是于漪老师1999年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邀请而写的,写作目的是与中学生谈谈阅读的作用。于漪老师借这篇散文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表达了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三、问题释疑:1、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2、课文题目为什么定为"往事依依"? 3、为什么作者回忆这些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启迪?4、课文中引用《千家诗》诗句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5、在作者心中,两位国文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有何异同?对她又有哪些影响?6、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家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7、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8、从“依依往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成长的源头在何处?再 塑 生 命 的 人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她被授予“ ”。主要作品有《 》《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字音字形【易错读音】争执( ) 绽开( ) 譬如( ) 膝盖( ) 搓捻( ) 惭愧( ) 激荡( ) 给予( ) 拼凑( ) 恍然大悟( ) 小心翼翼( )【易错字词】企盼 模仿 奥秘 摸索 自豪 悔恨 不耐烦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后悔莫及 感慨万分 理解词语:惭愧: 。奥秘: 。拼凑: 。疲惫不堪: 。小心翼翼: 。依样画葫芦: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恍然大悟: 。油然而生: 。悔恨莫及: 。花团锦簇: 。企盼: 。名句积累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 。主题识记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三、问题归纳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2.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第4段中“在未受教育之前…… “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4.第9段里写“我”发脾气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5.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6.“啊!世界是还有比我理幸福的孩子吗?”品析这句话的含义。7.“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9.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10.将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换成“我的老师”可以吗?联系文章内容谈你的看法。四、素养提升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不仅教海伦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教海伦用心灵体验着事物。“再塑生命”是指“ ”的意思,课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凯勒的 ,再次拥有了“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被海伦·凯勒称为“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论 语 》 十 二 章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 的书,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而非孔子本人。该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是 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 , (朝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为“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以“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理念来教育学生。字音字形【易错读音】论语( ) 三省( ) 不亦说乎( ) 传不习乎(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如好之者( ) 博学而笃志( )【易错字词】人不知而不愠 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罔名句积累1.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 2.温故而知新, 。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6.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的老师存在,我们要像孔子所说:“ ”,时时处处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7. 时光稍纵即逝,正如孔子所言:“ ”。 8.青少年学生都应有坚定的志向,《论语十二章》中表此观点的语句是:“ ”。9.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课文翻译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6.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7.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8.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9.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10.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1.原文: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12.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主题识记二、重点讲解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素养提升《〈论语〉十二章》,采用对话中 的形式,着重叙述了 、学习方法、 三方面内容,教诲人们“ ”“ ”。《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四、文言现象例 句 解 析通 假 字 不亦说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今异义词 吾日三省吾身可以为师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饭疏食,饮水 词 类 活 用 温故而知新吾日三省吾身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饭疏食,饮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文言句式 判断句 贤哉,回也省略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考点大通关 学案(原卷版).doc 【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考点大通关 学案(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