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考点大通关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跟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考点大通关 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单元考点大通关 第三单元
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知识链接
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学问渊博,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教书认真,一生厌恶功名,考中秀才后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教书为业。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菜畦(qí) 确凿 (záo) 塑造(sù) 倘若(tǎng) 和蔼(ǎi) 渊博(yuān) 倜傥(tì tǎng) 淋漓(lí) 秕谷(bǐ) 觅食(mì) 脑髓(suǐ) 攒成(cuán)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g)
【易错字词】
收敛 轻捷 云霄 鉴赏 恭敬 质朴 博学 人迹罕至
理解词语
1.轻捷:轻快敏捷。
2.缠络:缠绕联结。
3.高枕而卧:垫高了枕头睡觉,形容不加警惕。
4.鉴赏:鉴定欣赏。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5.人迹罕至:少有人来。罕,稀少。
6.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7.渊博:(学识)深而且广。渊,深;博,丰富。
8.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嘈杂,如同鼎中的水煮沸了一样。
名句积累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主题识记
文章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听觉(拟人)、视觉、味觉:油蛉的“低唱,,蟋蟀们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描写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油蛉、蟋蟀们到秋天才叫,这与前文的春夏景物、后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动作描写: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支”“撒”“系”“牵”“看”“拉”等。写捕鸟是为了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映现三味书屋先生情性的另一方面:朴真。只见学生都悄没声儿各自嬉戏去了,就他一人大声读书,面带“微笑”“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真是活显出一个迂老夫子的天真灵魂,可爱至极。不可否认,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人的描绘中,多的是温和的微笑和眷念的深情。
三、问题解疑
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似乎”,不确定;“确凿”,很确定。看似矛盾,其实不然。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时间相对久远,记忆自然模糊;而百草园趣味无穷,带给“我”的快乐又是真切分明的,所以二者连用并不矛盾,只是曲折传达作者对百草园的情感。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又准确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的美妙动听的叫声,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3.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特点?
本段多角度描写景物非常精彩。
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
如:“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
第二,形、声、色、味俱全。
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
第三,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先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且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也不必说”由高到低再到高写动物。
4.作者在描写百草园自然景物之后插入传说,有什么作用?
插入传说,丰富了文章内容,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的乐趣。
5.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写雪地捕鸟?试举出一些,并说说运用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的动词有“扫开”“支起”“撒”“系”“牵”“拉”等,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表现冬天的百草园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6.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运用了拟人手法,把带给“我”无穷乐趣的蟋蟀、覆盆子等动植物当作自己的朋友,表达了“我”告别百草园时既无奈又无限依恋的情感。
7.第23段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一位热爱读书、读书陶醉的老先生形象。
四、素养提升
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空间转换来安排文章结构的。先写百草园里的趣事:有趣的动物和植物,神奇的传说,雪地捕鸟。接着先写三味书屋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三味书屋里的生活主要写了课中读书、习字、对课等,及私下的玩耍与描绣像等。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文章的中心是“乐”,从乐在园景、乐在游戏、乐在味美、乐在神秘等角度,再现出了百草园之“乐”;三味书屋也不乏快乐,新奇的陈设、后园的游戏、先生拗头读书、学生在书桌上描绣像等,师生各得其乐。全文紧紧围绕“乐”字来写,童趣盎然。

往 事 依 依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于漪,江苏镇江人,“人民教育家”获得者。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与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漪(yī ) 淼(miǎo) 徜徉(cháng yáng) 骚(sāo) 郁(yù)
慷慨(kāng kǎi) 凝(níng) 镌(juān) 谆谆(zhūn)
理解词语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主题识记
《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是于漪老师1999年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邀请而写的,写作目的是与中学生谈谈阅读的作用。于漪老师借这篇散文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表达了对往事的留恋之情和对青少年多读好书的殷切希望。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搜索枯肠”一词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对比,强烈的反差,衬托文中写的这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比作“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把读书的益智作用,形象地描绘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作者用优美的语句把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观概括地描写出来,交代了孕育了《千家诗》中那些美妙的咏物诗的源头活水,赞美了祖国和家乡的自然美,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和热爱自然的感情。
三、问题释疑:
1、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2、课文题目为什么定为"往事依依"?
有两个因素,一是课文内容要切合给中学生看的,二是作者的切身感受:"初中求学生涯中的一些人和事常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故用'往事依依'为标题。""依依"一词,释为"形容留恋,不忍分离",课文题目中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
3、为什么作者回忆这些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启迪?
作者回忆的是学生时代的生活,学生时代是读书学习的时代,回忆起来,当然离不开读书。
读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开启了“我”的心智,给我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使我成为一个志趣的人。
4、课文中引用《千家诗》诗句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不能,课文在引用这类诗句时依次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这样写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时序,切合人们的感受习惯,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引导读者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5、在作者心中,两位国文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有何异同?对她又有哪些影响?
相同点:
1讲课内容都是抒情诗,诗作者都是爱国人,
2都采用诵读的方法,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激发了喜爱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
不同点:
①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②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
③讲课的情状不同,一个是…影响:“我”读了辛词,每“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感慨万端,”而读了许多有名的小说,“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6、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家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因为“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在这本书中都有反映。
7、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8、从“依依往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成长的源头在何处?
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再 塑 生 命 的 人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争执(zhí) 绽开(zhàn) 譬如(pì) 膝盖(xī) 搓捻(niǎn) 惭愧(cán) 激荡(dàng) 给予(jǐ) 拼凑(còu) 恍然大悟(huǎng) 小心翼翼(yì)
【易错字词】
企盼 模仿 奥秘 摸索 自豪 悔恨 不耐烦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后悔莫及 感慨万分
理解词语: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
奥秘:深奥的尚未被认识的秘密。
拼凑:把零碎的或分散的合在一起。
疲惫不堪:疲倦得难以支持。
小心翼翼:形容非常小心。
依样画葫芦: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纯模仿,不加改变。
不求甚解:语出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恍然大悟:忽然醒悟的样子。
油然而生: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悔恨莫及:悔恨也来不及了。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企盼:盼望。
名句积累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主题识记
文章通过叙述莎莉文老师教“我”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比喻: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表面看来说的是文字的神奇,实则暗示的是知识的力量。是知识使“我”这个盲聋人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光明,看到了幸福,因而,“我”觉得世界充满了花香,洋溢着美丽。
三、问题归纳
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2.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景物描写作用分析法。通过景物描写烘托海伦期待新生的心情。
3.第4段中“在未受教育之前…… “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修辞作用两步分析法。作者先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我”坠入寂静而黑暗的世界的心理状态,表现“我”在黑暗、沉寂的世界中的焦躁、恐惧。然后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受教育前对光明的渴望。
4.第9段里写“我”发脾气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里运用了侧面描写,写“我”发脾气,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说明“我”的学习过程是如此艰难,每一点进步都需付出很多的努力,从侧面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工作细致、耐心。
5.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我”不再是仅仅限于模仿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我”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6.“啊!世界是还有比我理幸福的孩子吗?”品析这句话的含义。
直抒胸臆,写出了“我”内心浓烈的幸福感,说明莎莉文老师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学会很多文字后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感到了世界的美好。
7.“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再塑生命”从字面上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文老师是“我”的“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8.“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答:“水”本身并没有这么大的魔力。正是对“水”的理解启发了“我”,使“我”认识到宇宙万物都有名称,使“我”有了求知的欲望,一切都豁然开朗起来。
9.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
答:因为此时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我”终于在文字和事物名称之间建立了联系。回想起“我”因为自己的脾气而摔坏了莎莉文老师给“我”的洋娃娃,并且怎么也拼不好它,“我”十分伤心与后悔,“悔恨莫及”。
10.将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换成“我的老师”可以吗?联系文章内容谈你的看法。
答:不可以。“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生命获得了新生,原有的生命被重新塑造,“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很好地揭示了这个中心。而“我的老师虽然也能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但相比而言,却不能表现文章的主旨,所以,“我的老师”不如原来的标题好。
四、素养提升
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不仅教海伦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教海伦用心灵体验着事物。“再塑生命”是指“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课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凯勒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被海伦·凯勒称为“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 论 语 》 十 二 章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而非孔子本人。该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朝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为“圣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以“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理念来教育学生。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论语(lún) 三省(xǐng) 不亦说乎(yuè) 传不习乎(chuán) 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不如好之者(hào) 博学而笃志(dǔ)
【易错字词】
人不知而不愠 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罔
名句积累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的老师存在,我们要像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时时处处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7. 时光稍纵即逝,正如孔子所言:“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青少年学生都应有坚定的志向,《论语十二章》中表此观点的语句是:“博学而笃志”。
9.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课文翻译
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是很愉快吗
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我替人谋事,尽心竭力了吗?
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随心所欲,又不越过法度。”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理解,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6.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窄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8.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10.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看着浩荡汹涌的河水)说:“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1.原文: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改变。”
12.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主题识记
本文通过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乐学好思、取长补短的态度,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做人要有安贫乐道、忠厚仁义、坚守志向的思想品德。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主张学与思相结合。只有将学与思相结合,才可以使自己成为有道德、有学识的人。这种思想在今天的教育活动中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个人道德修养:点明个人修养品德的方法,即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
三、素养提升
《〈论语〉十二章》,采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教诲人们“为学之道”“修身之法”。《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
四、文言现象
例 句 解 析
通 假 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古今异义词 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指多次;今义:数词。
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可以,以:凭借;今义:表许可或能够。
三军可夺帅也 古义:改变;今义:强取,抢。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百姓;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饭疏食,饮水 疏,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词 类 活 用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名词用作动词,吃。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文言句式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也”表判断语气。
省略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前省略了“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单元考点大通关 第三单元
从 百 草 园 到 三 味 书 屋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集《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 》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知识链接
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学问渊博,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教书认真,一生厌恶功名,考中秀才后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教书为业。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菜畦( ) 确凿 ( ) 塑造( ) 倘若( )
和蔼( ) 渊博( ) 倜傥( ) 淋漓( ) 秕谷( )
觅食( ) 脑髓( ) 攒成( ) 蝉蜕( )
人声鼎沸( )
【易错字词】
收敛 轻捷 云霄 鉴赏 恭敬 质朴 博学 人迹罕至
理解词语
1.轻捷: 。
2.缠络: 。
3.高枕而卧: 。
4.鉴赏: 。
5.人迹罕至: 。
6.和蔼: 。
7.渊博: 。
8.人声鼎沸: 。
名句积累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主题识记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三、问题解疑
1.“似乎”“确凿”连用矛盾吗?为什么?
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二段的景物描写有怎样的特点?
4.作者在描写百草园自然景物之后插入传说,有什么作用?
5.作者运用了哪些动词写雪地捕鸟?试举出一些,并说说运用这些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6.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句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理?
7.第23段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素养提升
从文章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是按 来安排文章结构的。先写百草园里的趣事:有趣的动物和植物,神奇的传说, 。接着先写三味书屋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三味书屋里的生活主要写了 、 、 等,及私下的玩耍与描绣像等。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表现了儿童 、 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文章的中心是“ ”,从乐在 、乐在 、乐在 、乐在 等角度,再现出了百草园之“乐”;三味书屋也不乏快乐, 、 、 、学生在书桌上描绣像等,师生各得其乐。全文紧紧围绕“乐”字来写,童趣盎然。

往 事 依 依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于漪,江苏镇江人,“人民教育家”获得者。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语文教学规律,著述颇丰,成就斐然,这与她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漪( ) 淼( ) 徜徉( ) 骚( )
郁( ) 慷慨( ) 凝( ) 镌( ) 谆谆( )
理解词语
走投无路: 。
津津有味: 。
搜索枯肠:
主题识记
《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是于漪老师1999年应《中学生阅读》编辑部邀请而写的,写作目的是与中学生谈谈阅读的作用。于漪老师借这篇散文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表达了 。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三、问题释疑:
1、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
2、课文题目为什么定为"往事依依"?
3、为什么作者回忆这些往事都与读书(画)有关?这对我们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启迪?
4、课文中引用《千家诗》诗句次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5、在作者心中,两位国文老师留给作者的印象有何异同?对她又有哪些影响?
6、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家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7、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8、从“依依往事”中可以看出作者成长的源头在何处?
再 塑 生 命 的 人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海伦·凯勒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1964年,她被授予“ ”。主要作品有《 》《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争执( ) 绽开( ) 譬如( ) 膝盖( ) 搓捻( )
惭愧( ) 激荡( ) 给予( ) 拼凑( ) 恍然大悟( )
小心翼翼( )
【易错字词】
企盼 模仿 奥秘 摸索 自豪 悔恨 不耐烦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后悔莫及 感慨万分
理解词语:
惭愧: 。
奥秘: 。
拼凑: 。
疲惫不堪: 。
小心翼翼: 。
依样画葫芦: 。
不求甚解: 。
混为一谈: 。
恍然大悟: 。
油然而生: 。
悔恨莫及: 。
花团锦簇: 。
企盼: 。
名句积累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 。
主题识记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三、问题归纳
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2.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第4段中“在未受教育之前…… “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4.第9段里写“我”发脾气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6.“啊!世界是还有比我理幸福的孩子吗?”品析这句话的含义。
7.“再塑生命”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水”本身真的有这么大的魔力吗?
9.为什么“我”此时会“悔恨莫及”?
10.将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换成“我的老师”可以吗?联系文章内容谈你的看法。
四、素养提升
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不仅教海伦用触觉感知事物,更教海伦用心灵体验着事物。“再塑生命”是指“ ”的意思,课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凯勒的 ,再次拥有了“ ”。正如作者自己所言: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爱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莎莉文老师被海伦·凯勒称为“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无比的感激和爱戴之情。
《 论 语 》 十 二 章
一、知识梳理:
文学常识
《论语》是记录 的书,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而非孔子本人。该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 ”,是 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 ,字 , (朝代)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世尊为“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以“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理念来教育学生。
字音字形
【易错读音】
论语( ) 三省( ) 不亦说乎( ) 传不习乎( )
思而不学则殆( ) 不如好之者( ) 博学而笃志( )
【易错字词】
人不知而不愠 不逾矩 学而不思则罔
名句积累
1.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
2.温故而知新, 。
3.谈“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5.在学习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 。”
6.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的老师存在,我们要像孔子所说:“ ”,时时处处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
7. 时光稍纵即逝,正如孔子所言:“ ”。
8.青少年学生都应有坚定的志向,《论语十二章》中表此观点的语句是:“ ”。
9.提醒人们应该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
课文翻译
1.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学而》)
3.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4.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5.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6.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7.原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8.原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9.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10.原文: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原文: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12.原文: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主题识记
二、重点讲解
课文重点句子 赏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素养提升
《〈论语〉十二章》,采用对话中 的形式,着重叙述了 、学习方法、 三方面内容,教诲人们“ ”“ ”。《论语》不仅作为一种行为导向,更作为一种精神,融入了世代中国人的血脉,随着时代跳动的脉搏,不息地流淌。
四、文言现象
例 句 解 析
通 假 字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古今异义词 吾日三省吾身
可以为师矣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饭疏食,饮水

词 类 活 用 温故而知新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时习之
传不习乎
饭疏食,饮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文言句式 判断句 贤哉,回也
省略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