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卷: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卷: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卷: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一、单选题
1.下边漫画(根据刘志永漫画改编)揭示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②运动变化发展是有条件的
③解决问题要注意把握分寸
④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读图漫画《水满则溢》。从辩证思维来看,下列名言与漫画寓意相一致的是( )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③天地有则,人事有度,过则殆矣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必须敢于进行自我革命,敢于壮士断腕。只有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才能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葆其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通过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只有先否定后肯定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B.事物发展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4.2022年12月,浙大研究团队从菠菜中成功提取具有光合作用的类囊体,再用动物细胞膜包裹于外层做“伪装”从而跨界传递到哺乳动物衰老病变的细胞内,让动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从衰老重新变年轻,敲开了逆转细胞蜕变的“时光之门”。这一研究过程说明:( )
①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整体的扬弃,外部力量通过内部矛盾发生作用
②认识要经历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过程
③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度”中,要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
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调整事物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适度超前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带动激发新需求和产业化潜力。但地方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避免出现一哄而散、一地鸡毛的乱象,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务风险。这说明,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 )
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辩证思维方法
②“得中”处之,折中把握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③辩证把握质和量,积累量变以促进质变
④坚持适度原则,将经济发展推动到最佳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的事业崇高而神圣,我们的责任重大而光荣。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古语“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下列选项中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正确理解“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是( )
①矛盾的基本属性相互转化,将至难转化为复兴动力
②抓主要矛盾,要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将行稳走远
④做好量的积累,以滴水穿石的毅力,把目标变为现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3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这说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 )
①树立整体观念,实现最优目标
②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共建共享
③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
④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促进事物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在人生成长中,人们常常强调主动打破“舒适区”,不然会在不知不觉的“舒适”中失去自我和前进的动力。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无感觉的“舒适”状态是量变状态
②量变对事物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③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
④只有实现质变才能实现事物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蛙眼具有准确地跟踪空中飞行目标的特别功能。人们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研制出能够跟踪卫星、监视空中飞行目标的“电子蛙眼”。这个过程体现了( )
①思维过程以感性具体为起点
②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
③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④通过思维抽象获得的认识是对事物整体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辩证思维中符合( )
A.内因和外因相统一 B.量变和质变相统一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D.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11.心理学中有很多倒U型曲线,例如,当你试图说服一个人,说服次数与说服效果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体现了( )
A.说服效果不好时需要不断增加说服次数
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在说服中需要把握好频率
C.说服次数过少和过多时效果水平都比较低,要坚持适度原则
D.防止“过”和“不及”就能够让我们的人际交往事半功倍
12.毛毛虫先结成蛹,然后经历一番痛彻心扉的挣扎破茧而出,才能羽化成蝶。这一过程是( )
A.事物由质变到量变的曲折过程
B.事物自身辩证否定的过程
C.事物自身先肯定后否定,先克服后保留的过程
D.新事物彻底否定旧事物的过程
13.针对要用幸福指数取代GDP统计的说法,有专家强调,只有GDP,不一定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我们需要的是超越GDP,而不是抛弃GDP。这一观点表明( )
①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彻底代替旧事物
③改革创新应该是对现存事物的“扬弃”
④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肯定阶段是较高的环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2024年是新中国植树节设立4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说:“全国人民坚持植树造林,荒山披锦绣,沙漠变绿洲,成就举世瞩目……要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我们的‘绿色家底’。”下列说法与材料主旨相符的是(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四十五年的坚持才有今天的“绿色家底”
②增厚“绿色家底”就是要从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循环往复的过程
③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荒山披锦绣是一代代人植树造林的必然结果
④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在现有成就基础上仍需接着干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千里之提,溃于蚁穴”“过犹不及”这些饱含中国智慧的古语体现了(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比认识事物的飞跃性更重要
③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④适度思维就是凡事都采取不偏不倚的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23年6月,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航天员有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其中邓清明是我国唯一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他曾4次入选备份乘组,为了踏上“飞天”之旅,他逐梦24年,坚持训练,时刻准备,永不言弃。这告诉我们( )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活出精彩,获得社会的一致认可
②重视量的积累,并抓住时机促进人生梦想的实现
③要坚守理想信念,在顽强拼搏中增强信心、能力
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无论理论上或者实践上还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分析与综合的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当如何深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木里矿区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生态环境极为敏感脆弱。木里矿区蕴藏着极其优质的煤炭资源,也招致一些企业的滥挖滥采,高原生态遭受重创。青海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科学谋划,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综合整治,系统修复。如今,木里矿区生态系统结构逐渐稳定、水源涵养能力明显提升。
材料二:2023年4月26日,我国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该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聚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主要矛盾、特殊问题、突出特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调要统筹生态安全布局,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建设,从严制定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对健全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加强珍贵濒危或者特有野生动植物物种救护和迁地保护、采取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重大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系统与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加强对青藏高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材料三:“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的事业奋斗不息!”这是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先驱杰桑·索南达杰立下的誓言。为守护一片高原净土,上世纪90年代,在西部工委的领导下,他负责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队伍,他带着队员先后12次进入“无人区”可可西里腹地,进行勘察和巡查,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生态环境做出了突出贡献。1994年1月18日夜,他在一次反盗猎行动中英勇牺牲。在一代代守护者前赴后继的努力下,美丽的可可西里重现宁静、祥和的景象。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分析应如何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2)结合材料二,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说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方法的。
(3)某校高三(1)班拟开展以“弘扬奉献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拟一份演讲提纲。要求:①围绕主题,标题自拟;②学科语言运用规范,逻辑性强;③不得透露任何个人信息;④字数在150—200字。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人们在辞年、团年、拜年的礼俗中交往交流,在与亲友家人春节团圆、新年拜贺中获得情感滋养,在回望中体味国与家的发展与进步,让家国情怀在春节文化中得到更牢固的培植。通过春节民俗活动与迎春仪式激发生命的活力,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感恩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每年的腊八到正月十五,人们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除夕守岁、吃饺子、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年俗演变出了新的形式。张贴年画的或许少了,但贴“福”字依然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祭灶的仪式很难见到了,但灶王爷的形象被做成了冰箱贴,直接“坐镇”厨房了。
每年美国纽约、法国巴黎、日本横滨、马来西亚吉隆坡等地的中国城都有较大规模的迎春联欢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假日。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1)有人认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不过春节无所谓。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的时代价值。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5%左右。这是在客观、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稳大盘、挖潜力、保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因素的结果。这一增长目标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既回归当前的合理增速区间,又充分考虑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长期挑战,传递出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信号,做好了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的统筹与衔接,有利于社会各界提升信心、稳定预期,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确立是如何正确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①:漫画中风筝通过线被控制,当线断了,风筝不再受到控制,但最终并不是获得了真正的自由,而是失去了稳定和控制,最终坠落。这说明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风筝和线的关系,是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体现,①正确。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错误。③:风筝的坠落不是因为解决问题的分寸没有把握好,而是因为失去了控制。解决问题要注意把握分寸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④:断了线的风筝不是自由,而是坠落,说明风筝线既约束风筝的自由,又保障了风筝的自由,风筝线是获得自由的保障,揭示的哲学道理是要善于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④正确。故本题选B。
2.答案:C
解析:漫画《水满则溢》反映了要适度而为,坚持适度原则。“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思是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也就是指一个人不过分追求财富、地位和富贵,这告诉我们对待生活要坚持适度原则,②入选;“天地有则,人事有度,过则殆矣”这要求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③入选;①体现重视量的积累的道理,不符合题意。“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意思是率领最后的勇士,拿出最后的勇气和力量,去追逐落荒而逃的敌人,不能像西楚霸王项羽一样沽名钓誉,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④不选。
3.答案:C
解析:C: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才能使党永葆其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C正确。
A: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A错误。
B: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途径,B错误。
D:材料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没体现新事物取代旧事物,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4.答案:D
解析:①:辩证的否定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而不是强调外部力量对于自身发展的作用,故①不选。②④:材料中指出浙大研究团队成功跨界将植物体内的类囊体传递到哺乳动物衰老病变的细胞内,让动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维持生命,这一研究过程说明浙大研究团队的认识经历了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再到思维具体的过程,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从而推动了实验的成功,故②④正确。③:材料强调的是浙大研究团队实现了质的飞跃,实现了植物细胞跨界的传递,故③不选
5.答案:B
解析:①④:适度超前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带动激发新需求和产业化潜力。但地方要立足实际、量力而行,避免出现一哄而散、一地鸡毛的乱象,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务风险。这说明,进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坚持辩证思维方法,坚持适度原则,将经济发展推动到最佳状态,①④符合题意。③:量力而行,避免出现一哄而散、一地鸡毛的乱象,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务风险,材料体现并坚持适度原则,没有强调促进事物质变③不符合题意。②:适度思维是“得中”思维,“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不是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②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6.答案:C
解析: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二者不能相互转化,①说法错误。“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意思是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该古语强调抓主要矛盾说明我们要做好量的积累,以滴水穿石的毅力,把目标变为现实,②④正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的范畴,不是辩证法范畴,③不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①:“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要“树立整体观念,实现最优目标”,①正确切题。②:“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说明应“加强交流互鉴,促进共建共享”,②正确切题。③:材料强调“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而没有涉及“重视量的积累,促成事物质变”,③排除。④:联系是客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并不是由人建立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
8.答案:B
解析:
9.答案:C
解析:①③:我们根据蛙眼的结构和功能,研制出能够跟踪卫星、监视空中飞行目标的“电子蛙眼”体现了思维过程以感性具体为起点和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①③符合题意。
②: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不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唯一方法,②说法错误。
④:通过思维抽象获得的认识可能是正确认识也可能是错误认识,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0.答案:B
解析:ABCD: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这在辩证思维中符合量变和质变相统一,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1.答案:C
解析:如果不断增加说服次数,有可能会适得其反,A说法错误。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B说法错误。说服次数与说服效果之间的关系告诉我们说服次数过少和过多时,效果水平都比较低,要坚持适度原则,C说法正确。该说法过于绝对,防止“过”和“不及”有利于让我们的人际交往事半功倍,D排除。
12.答案:B
解析:毛毛虫羽化成蝶这一过程是事物自身辩证否定的过程,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B当选。材料体 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A错误。肯定和否定是同一个过程 的两个方面,C错误。D中“彻底否定旧事物”说法错误。
13.答案:C
解析:|①③:超越但不能抛弃GDP说明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①③正确。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是彻底代替旧事物,而是辩证否定,②错误。④:否定阶段是较高的环节,④错误。故选C。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B
解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过犹不及”这些饱含中国智慧的古语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开始发生质的转化,①③正确。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同样重要,②排除。适度思维不等于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④排除。
16.答案:C
解析:①:人生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①说法错误。②③:邓清明是我国唯一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他曾4次入选备份乘组,为了踏上“飞天”之旅,他逐梦24年,坚持训练,时刻准备,永不言弃。这告诉我们重视量的积累,并抓住时机促进人生梦想的实现,要坚守理想信念,在顽强拼搏中增强信心、能力,②③符合题意。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会影响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而不是决定,④说法错误。
17.答案: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又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是综合的基础,分析为综合做准备。我们应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综合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18.答案:(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要立足实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角度思考,深刻认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特点,设计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方案;坚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深刻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对青藏高原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做出合理规划。
(3)示例: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奉献精神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新时代青年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奉献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立足社会实践,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和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实现人生理想。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说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措施,需要调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从措施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青海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可联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关键词②:科学谋划、综合整治、系统修复→可联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关键词③:一些企业的滥挖滥采,破坏了生态环境,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联系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群众主体作用。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体现哪些辩证思维方法的,注意作答主体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需要调用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有关知识,从说明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聚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主要矛盾、特殊问题、突出特点→可联系辩证思维方法的含义、实质和核心;关键词②: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强调要统筹生态安全布局→可联系整体性;关键词③:对健全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体系、加强珍贵濒危或者特有野生动植物物种救护和迁地保护→可联系动态性。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弘扬奉献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为主题写一份演讲提纲,可以从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梦与国家梦相结合,努力实现中国梦角度具体分析。
19.答案:(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辩证思维具有整体性和动态性,我们要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年俗的变化。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与否定两个方面,民俗的形式虽然在变,但仍积淀着民族精神与家国情感。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春节的“变”与“不变”,不作简单肯定或简单否定。
(2)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春节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和民族情感,其成为联合国假日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与自豪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我国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互鉴。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能更好发挥春节在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问题的价值,有助于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指向是如何看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不过春节无所谓”这一观点,需要调用辩证思维方法的相关知识,从评析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有人认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年味儿越来越淡了,过不过春节无所谓。→可联系辩证思绪的含义、特征的知识。
关键词②: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年俗演变出了新的形式。张贴年画的或许少了,但贴“福”字依然是家家户户都有的;祭灶的仪式很难见到了,但灶王爷的形象被做成了冰箱贴,直接“坐镇”厨房了。→可联系辩证否定观的知识。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相关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指向是说明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的时代价值,需要调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从怎么做角度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生活情感与生活理想的节日。人们在辞年、团年、拜年的礼俗中交往交流,在与亲友家人春节团圆、新年拜贺中获得情感滋养,在回望中体味国与家的发展与进步,让家国情怀在春节文化中得到更牢固的培植。通过春节民俗活动与迎春仪式激发生命的活力,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感恩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的时代价值→可联系文化的功能,阐述对中国的意义。
关键词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假日。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可联系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阐述春节对世界的意义。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相关知识与材料相结合。
20.答案:①坚持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综合考虑了稳大盘、挖潜力、保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因素的结果。②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经济增长目标是在客观、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形成,对国民经济各方面进行引导。③掌握适度原则,注重把握“分寸”,得中处之。这一增长目标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既回归当前的合理增速区间,又充分考虑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长期挑战,传递出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信号。④坚持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合理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能够提升信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的确立是如何正确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的,属于措施类试题。材料中,“我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5%左右。这是在客观、全面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稳大盘、挖潜力、保民生、防风险等各方面因素的结果”,可联系坚持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这一增长目标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既回归当前的合理增速区间,又充分考虑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长期挑战,传递出经济发展稳中求进的信号”,可联系掌握适度原则,注重把握“分寸”,得中处之;“做好了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的统筹与衔接,有利于社会各界提升信心、稳定预期,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可联系坚持事物发展的渐进性与飞跃性的统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