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6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

资源简介

2016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佳题点拔
【例1】仔细观察某朝代疆域图。图中的“西域都护府”反映了哪一朝代对哪一地区的有效管辖?( )B
A.秦朝 东南 B.西汉 新疆
C.唐朝 东北 D.元朝 西藏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学生对西汉政府加强对西域地区的行政管辖史实的认知能力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方法技巧】根据图中“西域都护”“长安”等关键词可知,这是西汉对新疆实行有效管辖图,故选B项。
【参考答案】B
【例2】下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的《步辇图》。图中反映的接见后,成就了民族关系史上的哪次和亲?( )
A.汉高祖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
B.王昭君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
C.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D.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以及唐朝与吐蕃关系的认知能力。
【方法技巧】根据右图人物场景来分析,《步辇图》取材于贞观八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参考答案】C
【例3】某同学在做历史课堂笔记时,整理出右边的大事年表。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应是清朝( )
A.君主专制强化 B.边疆地区巩固
C.抗击外来侵略 D.盛世帝国危机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学生对历朝历代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综合分析能力。
【方法技巧】根据右图大事年表可知,这些记载的是清朝加强对西藏、新疆地区管辖的史实,故选B项。
【参考答案】B
触摸中考
1.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今天我国境内下列哪一地区?( )
A.西藏 B.新疆
C.湖北 D.广西
2.2014年5月21日,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中国媒体丝路行”采访活动在陕西西安拉开序幕。关于古丝绸之路的表述有误的是( )
A.有利于中国对世界的统治
B.有利于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
D.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巨大贡献
3.在中国古代,改名换姓非同小可,对皇帝来说尤其如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提倡学习汉族文化风俗,带头将自己的鲜卑族姓氏改为汉族姓氏。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是( )
A.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了
B.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
C.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D.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4.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位于题右4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6.“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nìng)臣”。对联中“忠骨”指的是谁?( )
A.郑成功 B.岳飞
C.戚继光 D.左宗棠
7.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国的历史人物是( )
A.成吉思汗 B.元世祖
C.顺治帝 D.渥巴锡
8.清朝前期,我国疆域辽阔。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清政府设置了( )
A.西域都护府 B.宣政院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伊犁将军
9.中国古代各族人民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军事斗争得到维吾尔族人民大力支持的是( )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0.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措施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②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③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④设立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①③②④
11.有关右图中“行政区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该行政区当时隶属福建省②该行政区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③该行政区的设置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④该行政区由民族英雄郑成功设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12.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图一、图三、图二、图四
B.图四、图二、图一、图三
C.图一、图三、图四、图二
D.图四、图一、图二、图三
13.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下列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
①铁木真统一蒙古 ②马可·波罗来华 ③回族形成 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⑤建立行省制度
A.①②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14.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不属于其“十全武功”的是( )
①收复台湾②开始设立军机处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赐予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5.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符合这一主流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①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②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③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制文字 ④康熙率军取得雅克萨大捷
16.某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B C D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o
材料一: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一千多名官兵,乘海船横渡某海峡,到达夷州。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地之间的友好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回答,确保汉朝和西域频繁交往的通道被称为什么?“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材料二中的“夷州”是指今天哪一地区?它曾被哪两个殖民者侵占过?今年距最后一次被侵占时的那场战争已有多少周年?
(3)材料三中的“蕃”主要是指今天的哪一地区?这一地区是在哪个朝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
(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我国对上述三个地区采取了什么政策?
18.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和保证。读下列图片,完成问题。
图一 昭君出塞 图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图三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
(1)图一昭君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出塞”的?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2)图二反映唐朝与哪一个民族之间关系?当时的皇帝是谁?该事件有何意义?
(3)图三中顺治皇帝给五世达赖怎样的封号?后来哪位皇帝给另外一位西藏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的封号?为了加强对西藏管辖,清政府设置了哪一机构对西藏管辖?
(4)上述图片揭示了怎样的主题?
19.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张骞通西域以后,西域地区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传播到中原地区,为人们的日常饮食增添了更多的选择,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从此以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此西汉政府专门设置机构总管西域事务。
(1)依据材料一指出,西域物产传入中原地区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何时代意义?
材料二  

图为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 
       鲜卑姓改为汉姓表格 
(2)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也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
(3)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中国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什么?在元朝时期民族融合出现了高潮,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什么民族?
材料四: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地区,分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
1.B 【解析】 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穿越了我新疆境内,把西亚与欧洲链接在一起。
2.A 【解析】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一条重要商路,它是东西方交往的桥梁和纽带,有利于促进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不是为了实现中国对世界的统治,故选A项。
3.B 【解析】 题目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改汉姓等内容,这一改革举措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4.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历史地理知识,西藏位于中国西部,可得正确答案。
5.B 【解析】 根据题中“《澶渊之盟》“故事剧可知,1004年宋辽之间进行了澶州之战,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故选B项。
6.B 【解析】 题中对联“忠骨”指岳飞的尸骨;“佞臣”指奸臣秦桧、张俊等。
7.A 【解析】 题干反映了12世纪初的蒙古混乱与战争。 蒙古族首领铁木真13世纪初统一了蒙古各部,结束了混战局面。1206年,蒙古各部贵族聚会,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故选A项。
8.D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初年,清政府强化对西北边疆的管辖,乾隆帝时,平定了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的叛乱。后来清朝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故选D项。
9.D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疆管辖史实。乾隆时,平定了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的叛乱,故选D项。
10.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清初不断加强对西藏管辖,主要史实有顺治、康熙分别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制度;乾隆时确立了“锦屏掣签”制度;雍正时设立了驻藏大臣等,故选B项。
11.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朝加强台湾管辖的史实。右图是清代台湾府行政图,清朝于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④是错误,因为台湾府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设置的,应该排除,选D项。
12.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图一反映元朝的行省制度;图二反映了西汉疆域图;图三反映了清朝疆域图;图四反映了秦朝疆域图,故其顺序为图四——图二——图一——图三,选B项。
13.C 【解析】 本题考查元朝的史实。①铁木真统一蒙古时元朝并没有建立起来,更没有统一全国;②③⑤事件均属于元朝的史实;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宋代,故排除①④,选C项。
14.D 【解析】 本题考查乾隆帝历史活动与功绩。①收复台湾不是乾隆帝的功绩,是康熙的贡献;②设立军机处是雍正皇帝在位期间的举措;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是乾隆帝的功绩;④是顺治皇帝册封达赖,故选D项。
15.C 【解析】 紧扣“民族融合”限定条件分析判断。②“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侵袭;④“康熙率军取得雅克萨大捷”体现了中外冲突,这些与民族融合无关,故选C项。
16.A 【解析】 本题考查史实判读能力和知识的整合能力。 A项错误,因为魏国的建立者不是曹操,而是曹操的儿子曹丕。
17.(1)丝绸之路;新疆;(2)台湾;荷兰;日本;120周年;(3)西藏或青藏高原一带;元朝;(4)新疆、西藏: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台湾:一国两制。
18.(1)条件:公元1世纪中期,匈奴一部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同西汉订立了和好盟约;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影响: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2)吐蕃。唐太宗。影响: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达赖喇嘛。康熙帝。驻藏大臣。
(4)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实现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平等、共同繁荣是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类似亦可)
19.(1)饮食丰富,物产丰富。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各民族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与经济带国家友好交往与合作等。(2)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3)蒙古族。行省制。回族。(4)加强了西藏和新疆的管辖,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