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社会历史的主体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社会历史的主体练习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社会历史的主体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浙江高二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重点在“防”,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总书记深情礼赞,“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依靠人民群众,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之所以依靠人民群众,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①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不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之所以依靠人民群众的原因,排除②③。故本题选B。
(2023秋·吉林长春·高二校考期末)“中国这十年”是中宣部在2022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发展成就而组织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第三场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指出,中国这十年,经济发展有了大提高,社会共享水平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方位跃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达8年的艰苦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如期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小康社会的建设历程深刻阐释了( )
①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③新生事物具有远大发展前途,必然战胜旧事物
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循环往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国这十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的民生建设,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和全方位跃升,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社会保障网全方位织密织牢。由此可见( )
①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已发生改变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2.A 3.D
【解析】2.①:“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说明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①符合题意。
②: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达8年的艰苦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说明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②符合题意。
③:新生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新事物具有远大发展前途,必然战胜旧事物,③错误。
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④错误。
故本题选A。
3.①: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并未发生改变,①错误。
②: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排除。
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的民生建设,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说明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③符合题意。
④: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改革,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和全方位跃升,说明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4.(2023秋·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市第五中学校考期末)从1978年的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到如今的“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改革在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这表明( )
①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③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④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改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详解】①③:从1978年的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到如今的“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表明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改革在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表明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①③符合题意。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说法错误。
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贯穿一切社会发展的始终,因此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发生改变,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5.(2023秋·吉林白城·高二统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和工作方法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
④: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④说法错误。
②③:习总书记的讲话强调要重视人民,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和工作方法,②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6.(2022秋·吉林通化·高三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存在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等问题。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指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意见的出台( )
①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是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
④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存在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也说明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③: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故③错误。
④: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7.(2022秋·吉林白山·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近年来,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这是基于( )
①每个人都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③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②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②④符合题意。
①:不是所有人都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人民群众才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①错误。
③: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③排除。
故本题选D。
8.(2023秋·吉林长春·高三长春市第五中学校考期末)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重视调查研究。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从实践中学习。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力军,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④: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从实践中学习,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①④正确。
②:生产力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②错误。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错误。
故本题选A。
9.(2022秋·吉林四平·高三双辽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漫画《弄虚作假》(作者:徐骏)主要讽刺了某些卖家( )
①坚持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
②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③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
④脱离客观实际的欺骗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详解】①:教条主义是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普遍意义上讲为,不分析事物的变化、发展,不研究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只是生搬硬套现成的原则、概念来处理问题。漫画没有涉及教条主义,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漫画《弄虚作假》,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主要讽刺了某些卖家脱离客观实际的欺骗主义,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②④符合题意。
③:官僚主义指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欺软怕硬、做官当老爷、官官相护、贪污腐败的领导作风。漫画没有涉及官僚主义,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0.(2023秋·吉林白山·高二校考期中)2019年1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完善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基于( )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民群众创造的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坚持群众观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③: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完善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基于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坚持群众观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故①③入选。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②不选。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A。
11.(2023秋·吉林通化·高二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期中)文件提出,健康中国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通过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努力促进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提出这一行动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革社会关系
③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健康中国行动之所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我国坚持走群众路线,保障人们的根本利益,①③正确。
②:题干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未体现出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革社会关系,②与题意无关,排除。
④: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而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2.(2023秋·吉林四平·高二统考阶段练习)“听起来神出鬼没,演起来偷梁换柱,看起来捧腹大笑,点破了恍然大悟”,这就是宝丰魔术的魅力所在。2021年5月19日的河南·宝丰魔术大会以技会友、切磋交流,魔术、杂技、杖头、木偶、提线木偶等精彩上演,为数千名群众送上了一道魔幻大餐,呈现了献礼建党100周年的主旨。近年来,赵庄镇通过魔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魔术文化+”越来越有威力,全镇线上年销售额12亿元(包括面包车线上发货),全镇带动就业2万余人,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①:人民群众推动着(而不是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故①错误。
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②错误。
③④:题中材料赵庄镇通过魔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魔术文化+”越来越有威力,全镇线上年销售额12亿元。表明了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故③④入选。
故本题选B。
13.(2023秋·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抗日军民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中提出的动员口号。通过大生产运动,各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抗日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口号及成功实践,说明人民群众( )
①通过创造精神财富,为物质财富的创造提供源泉
②通过创造新的世界,推动社会发展顺民意合民心
③通过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④通过消灭不利条件,使有利条件支配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详解】②③:材料反映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动员口号,组织人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抗日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说明“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口号和大生产运动顺民意合民心,党带领人民群众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推动了社会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①:人民群众的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精神财富”能够促进“物质财富”的创造,但“精神财富”不是“物质财富”的源泉,排除①。
④:“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辨证统一的。“不利条件”是客观存在的,要重视而不是消灭不利条件,且有利条件也不能支配社会的发展,排除④。
故本题选C。
14.(2023秋·吉林·高二校考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科学定位长江经济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这是因为( )
①着眼整体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实现最优目标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③: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这是因为要着眼整体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③正确;
②:材料强调整体,并不体现关键部分的作用,②错误;
④:量变必然引起质变说法错误,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5.(2023秋·吉林·高二校考期中)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能够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的原因是( )
①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③坚持理论创新,摒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不断学习西方的优秀发展经验,并直接运用于本国实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详解】①②:中国共产党能够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的原因是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①②符合题意。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不是摒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③错误。
④:中国共产党不断学习西方的优秀发展经验,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有鉴别、有选择地加以利用,而不是直接运用于本国实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春·吉林通化·高一校考期末)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抗疫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的抗疫精神,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苦难考验了中国人民,也锻炼了中国人民。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我们才能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与时俱进,中华民族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于世,我们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最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伟大的抗疫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进。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奋发图强才使中华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立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中国人民将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
【分析】背景素材: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
考点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需要调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伟大的抗疫精神,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可联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关键词②: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与时俱进,中华民族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联系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关键词③: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最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可联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人民立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7.(2022秋·吉林·高二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党的二十大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2022年4月15日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
此次网络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的专栏提出意见建议。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全面领导、从严治党、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全过程人民民主、民生、生态文明等。根据安排,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将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研究,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开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是适应互联网时代新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充分展现一切为了人民、密切联系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的人民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关知识,说明党的二十大意见征集活动开展的原因
【答案】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通过网络征求意见建议,让党的政策契合人民呼声、回应人民关切、满足人民需要。
【分析】背景材料:党的二十大
考查知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关知识
考查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本题考查的范围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是说明党的二十大意见征集活动开展的原因。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关知识;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等→可联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和方法论。
关键词②:此次网络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的专栏提出意见建议→可联系让党的政策契合人民呼声、回应人民关切、满足人民需要。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要求与材料信息、课本知识的结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3社会历史的主体练习
一、单选题
1.(2023·浙江高二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重点在“防”,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人民防线。总书记深情礼赞,“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以依靠人民群众,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3秋·吉林长春·高二校考期末)“中国这十年”是中宣部在2022年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领域发展成就而组织的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在第三场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指出,中国这十年,经济发展有了大提高,社会共享水平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方位跃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党中央就突出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长达8年的艰苦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如期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小康社会的建设历程深刻阐释了( )
①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③新生事物具有远大发展前途,必然战胜旧事物
④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的循环往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中国这十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普惠性、基础性的民生建设,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和全方位跃升,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人民生活水平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全方位普及普惠,社会保障网全方位织密织牢。由此可见( )
①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已发生改变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3秋·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市第五中学校考期末)从1978年的安徽省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到如今的“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改革在不断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这表明( )
①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
③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④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了改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秋·吉林白城·高二统考期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尊重基层群众实践,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务必使改革的思路、决策、措施都能更好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改革为了群众、改革依靠群众、改革让群众受益。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和工作方法
④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2022秋·吉林通化·高三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开学考试)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存在市场分割和地方保护、要素和资源市场建设不完善等问题。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指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该意见的出台( )
①体现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是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
④表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2秋·吉林白山·高二校考阶段练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近年来,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这是基于( )
①每个人都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③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23秋·吉林长春·高三长春市第五中学校考期末)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重视调查研究。早在1930年,毛泽东就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的具体方式多种多样,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虚心向群众学习,从实践中学习。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力军,决定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9.(2022秋·吉林四平·高三双辽市第一中学校联考期末)漫画《弄虚作假》(作者:徐骏)主要讽刺了某些卖家( )
①坚持生搬硬套的教条主义
②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③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
④脱离客观实际的欺骗主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23秋·吉林白山·高二校考期中)2019年1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为重点,加强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完善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组织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基于( )
①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是人民群众创造的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坚持群众观点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④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23秋·吉林通化·高二梅河口市第五中学校考期中)文件提出,健康中国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大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通过政府、社会、家庭、个人的共同努力,努力促进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延长健康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提出这一行动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变革社会关系
③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3秋·吉林四平·高二统考阶段练习)“听起来神出鬼没,演起来偷梁换柱,看起来捧腹大笑,点破了恍然大悟”,这就是宝丰魔术的魅力所在。2021年5月19日的河南·宝丰魔术大会以技会友、切磋交流,魔术、杂技、杖头、木偶、提线木偶等精彩上演,为数千名群众送上了一道魔幻大餐,呈现了献礼建党100周年的主旨。近年来,赵庄镇通过魔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魔术文化+”越来越有威力,全镇线上年销售额12亿元(包括面包车线上发货),全镇带动就业2万余人,人均年收入3万余元,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决定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承担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2023秋·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抗日战争时期,党领导抗日军民加强根据地经济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中提出的动员口号。通过大生产运动,各根据地度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为抗日战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口号及成功实践,说明人民群众( )
①通过创造精神财富,为物质财富的创造提供源泉
②通过创造新的世界,推动社会发展顺民意合民心
③通过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
④通过消灭不利条件,使有利条件支配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3秋·吉林·高二校考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科学定位长江经济带、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茬接着一茬干,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这是因为( )
①着眼整体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实现最优目标
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3秋·吉林·高二校考期中)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能够让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的原因是( )
①认识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②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③坚持理论创新,摒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不断学习西方的优秀发展经验,并直接运用于本国实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春·吉林通化·高一校考期末)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抗疫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的抗疫精神,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苦难考验了中国人民,也锻炼了中国人民。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我们才能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在一穷二白时发愤图强,在时代发展时与时俱进,中华民族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就以生命力的顽强、凝聚力的深厚、忍耐力的坚韧、创造力的巨大而闻名于世,我们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充分激发广大人民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就一定能够使最广大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不断创造中华民族新的历史辉煌。从5000多年文明发展的苦难辉煌中走来的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一路向前,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
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17.(2022秋·吉林·高二统考期中)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党的二十大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召开党的二十大,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自2022年4月15日起,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正式启动。
此次网络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可通过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开设的专栏提出意见建议。内容主要包括党的全面领导、从严治党、新发展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全过程人民民主、民生、生态文明等。根据安排,对收集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将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研究,为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开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彰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是适应互联网时代新要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充分展现一切为了人民、密切联系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的人民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关知识,说明党的二十大意见征集活动开展的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