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4 乐音与噪声 教案(表格式)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2.4 乐音与噪声 教案(表格式) 鲁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节 乐音与噪声
学 习 目 标
物理观念: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保角度来认识噪声,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 声的途径。
科学思维:通过体验调查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总结概括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对噪声污染进行调查研究,培养学生从问卷调查和实际测量中得出结论的物 理探究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从环境保护出发,突出噪声的危害和怎样减弱噪声,联系实际,提高学生保 护环境的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知道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知道减弱噪声的途径。
教学难点:结合实际,提出控制噪声污染的措施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 学 准 备
教师准备:课件、录音机、气球、玻璃板、示波器等。
学生准备:闹钟、泡沫塑料、空纸盒、棉花、网上查找资料。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月光下的凤尾曲》,当同学们都还沉浸在音乐里时,播放用泡沫塑 料块摩擦玻璃发出刺耳的声音。
提出问题:你听完这两段声音有什么感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回答:听音乐时感到轻松、心情愉悦,听到噪声时感到杂 乱、烦躁,不愿意听到。
引入课题:声音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能给人以优美享受的声音,叫作乐音;另 一类是令人感到心烦意乱的声音,我们把它叫作噪声,近年来,噪声已列为国 际公害,它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二、新课讲解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 噪声的来源
演示实验:分别用示波器展现敲响音叉时产生的声音的波形和泡沫塑料块刮
玻璃时产生的噪声的波形(没有示波器的学校直接出示图片)。 提问:它们的波形有何不同
(
14
)音叉波形和噪声波形
引导讨论:现在我们正安静地认真学习,突然从外面传来响亮而悦耳的音乐, 音乐声对我们来说是噪声吗 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
播放乐音和
噪声,让学
生体会到它
们的不同,
培养学生提
出问题的意
识,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
和浓厚的探
索热情
噪声的波形
借助多媒体
演示,可以
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
性,并培养
学生的观
察、概括能
教师听取各组的讨论情况,让学生代表自由发言并准确地评价与鼓励。 教师归纳 噪声 1.从物理学的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会发出噪声。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 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力
课件展出示一些常见的声音,让学生分析判断哪些是噪声,哪些不是噪声,并 说明理由。 通过练习, 培养学生分 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 力。培养学 生把物理知 识应与日常 生活相结合 的能力,体 现了物理就 在我们身边 的教学理念 通过对图片 中装置作用 的了解,引 出声音强弱 等级的单位 通过视频, 使学生对声 音强弱的等 级和噪声的 危害有一个 初步的了解 培养学生总 结、归纳知 识的能力 控制噪声的
机动 车声 声 谈笑 声音
想想 2 议议 南
电钻 声音 机器 运转
学生分析判断大屏幕上出示的常见的声音中,哪些是噪声,并说明理由。 提出问题:在我们的校园里存在哪些噪声,干扰了我们正常的学习和休息 让 学生分小组进行充分讨论并汇报、交流。 探究点二噪声的危害 出示街道上显示噪声强弱等级装置的图片,让学生说出此装置的作用,从而引 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dB)。
(
噪声63.0
dB
)
提出问题:你知道一些常见声音的分贝数和噪声的危害吗 播放关于声音强弱等级和噪声危害的视频,自学课本P52~53有关声音强弱的 等级和噪声危害的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声音的等级 (1)声音有强有弱,人耳感知声音强弱的等级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 示。 (2)声音的等级中的几个重要点 ①0 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②为了保护听力和身心健康,应控制声音不超过90 dB; ③达到或超过150 dB,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探究点三噪声的控制 过渡:课件展示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提出问题:从听到声音的过程,我们应怎样控制噪声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 振动经人耳引起听觉
将学生提出的控制(或减弱)噪声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出
控制(或减弱)噪声的措施: 1.防止噪声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噪声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小组交流讨论:针对控制噪声的三个方法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在声源处减弱 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和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在生活中分别有哪些事例 三个方面与 听到声音的 三个阶段相 对应,引导 学生从引起 听觉的三个 环节入手分 析,为学生 下一步学习 控制噪声指 出了方向
小组讨论后,各组派代表总结。 (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禁止鸣笛;摩托车上的消声器;枪管的消声器;用光信 号代替声信号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公路两边的隔音屏;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让树 木来减弱噪声;双层玻璃窗;对产生噪声的机器装上隔音罩等。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戴上耳罩或耳塞。 学以致用:下图中控制噪声的措施分别属于哪一类 通过练习, 增加学生的 日常经验, 注重物理知 识的实际应 用,加深对 控制噪声措 施的理解
摩托车的消声器航空母舰上引导员戴耳罩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 学生回答: 摩托车的消声器——声源处。 引导员戴耳罩——人耳处。 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传播过程中。
(
三、归纳概括课堂小结
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整理笔记


来源
等级划分
噪声
噪声的危害
声源处
噪声的控制
传播过程中
人耳处
乐音与噪声
) 让学生总结 本节知识要 点,提出疑 惑,师生共 同解决,达 到知识的升 华
板书设计
第四节 乐音与噪声
一、噪声的来源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保角度: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
二、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1.噪声的单位:分贝(dB)。
2.危害
三、控制噪声的方法 1.防止噪声产生。
2.阻断噪声传播。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作业设计
调查我们校园或家园周围存在哪些噪声 请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间互相讨论进行探究,形成感性认识,在 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是简单评价对与错,而是鼓励、引 导学生,逐步完善讨论探究,形成理性知识。在联系实际过程中学习知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 现实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实现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的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