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七年级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七年级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七年级科学试卷
1.(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测量直径
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深入试管内,故A错误;
B.测量直径时,桌面应该与刻度尺的某个刻度对齐,故B错误;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D正确。
故选D。
2.(2024七上·义乌期末)小阳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 五次数据是2.14厘米、2.13厘米、2.13 厘米、2.36厘米、2.15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8厘米 B.2.14 厘米 C.2.13厘米 D.2.1375 厘米
【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结果中最大的值应当舍弃,之后几个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即可。
【解答】,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不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形的证据有()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日食的阴影是弧形的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解答】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ABD不符合题意;日食的阴影主要是由于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运动时,其阴影投射到地球上形成的,不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2024七上·义乌期末)国庆节前,工商部门对全市的白酒进行专项检查,某种品牌的白酒的酒瓶上标有450mL的字样,而白酒的含量在446~454mL之间为合格,为了一次性测量出一瓶白酒的体积,最好选用下列哪个量筒(  )
A.量程是100mL,分度值是1mL B.量程是500mL,分度值是1mL
C.量程是1000mL,分度值是5mL D.量程是500mL,分度值是5mL
【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测量工具的选择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量筒的最大测量值要大于白酒的体积,故A不合题意;
量筒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故B符合题意,而C、D不合题意。
故选B。
5.(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诗词 生物的特征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生长发育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能繁殖
D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排出体内的废物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根据诗句的含义逐项分析对错。
A:蜻蜓点水是为了产卵,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A 错误。
B: 红杏出墙是受光照刺激引起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 B 正确。
C:新燕啄春泥是为了筑巢,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C 正确。
D:芳林新叶催陈叶是指新叶长出老叶脱落,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的特征, D 正确。
故选A。
6.(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  )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
B.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
C.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
D.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
【答案】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解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于是坚持不懈的研究下去,之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但是大洋分割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与大陆漂移假说是无关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4七上·义乌期末)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该温度最有可能是()
A.冰熔化时的温度 B.人体的正常体温
C.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
【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温度的示数,再与各个选项中的温度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此时示数为0℃。
A.冰熔化时的温度为0℃,故A正确;
B.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37℃,故B错误;
C.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大约40℃,故C错误;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25℃左右,故D错误。
故选A。
8.(2024七上·义乌期末)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个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
A.烧杯和玻璃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玻璃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和玻璃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解答】 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则玻璃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
烧杯内的水在一定气压下,达到水的沸点,还能不断吸收热量,因此烧杯内的水可能沸腾。
玻璃瓶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玻璃瓶内的水不能达到玻璃瓶内水的沸点,则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能沸腾。
故选B。
9.(2024七上·义乌期末)甘肃省陇南文县发生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还是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是多发的一种地质灾害,下列关于泥石流及其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是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之一
B.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等特点,应加强预测、预报
C.发生时要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因此要加强植被保护
【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 【分析】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1.自然原因;2.不合理开挖;3.弃土弃渣采石;4.滥伐乱垦等。
【解答】A、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A不符合题意;
B、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 短暂、破坏力极强的特点, 常掩埋农田、中断交通、摧毁村寨、城镇、工厂、矿山以及水利 设施等,因此应加强预测、预报,B不符合题意;
C、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就不会把游客掩埋,C符合题意;
D、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植物的减少会加剧泥石流的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24七上·义乌期末)一架天平,平衡螺母丢失,有人要用它测小铁块的质量,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拨动游码到某一位置,横梁平衡,此时游码标尺读数为ml;接着他把小铁块放在左盘,右盘加质量为m2的砝码时,天平平衡,则小铁块的质量()
A.等于m2 B.等于m2-m1 C.等于m2+m1 D.以上都不对
【答案】A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 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就相当于在左盘中已经早加上了一个小物体。只要天平平衡,测出物体的质量就是准确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平衡螺母丢失,当拨动游码时横梁平衡则此时天平已调零,右盘加质量为m2的砝码后天平平衡,则铁块的质量就是砝码的质量m2。
故选A。
11.(2024七上·义乌期末)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说明视野太亮,要调的暗一些。
【解答】由题信息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说明视野太亮,要调的暗一些。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上直径大小不同的圆孔,叫光圈,转动遮光器,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不同光圈具有不同的进光量,大的进光量多,视野明亮,小的进光量少,视野较暗,要使显微镜的视野变暗,应改用平面镜、缩小光圈,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2.(2024七上·义乌期末)泰安市的市花为紫薇,亦称百日红。在罗汉崖庭院中有一株紫薇树龄近百年,树干虬然如龙蟠,古趣盎然。每年自夏至秋,开时灿烂如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紫薇花树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C.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实际是逆时针流动
D.制作紫薇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高等动物的层次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高等植物的层次结构: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 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解答】A. 紫薇花树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A正确;
B.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B正确;
C. 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因为像和实物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实际仍是顺时针流动,C错误;
D. 制作紫薇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正确;
故答案为:C.
13.(2024七上·义乌期末)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解答】A、动物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而昆虫纲又属于节肢动物,符合题意;
B、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C、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不符合题意;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和3的大小颠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2024七上·义乌期末)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白雾是水蒸气
【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凝结成无数的小水珠,形成云雾缭绕的景象;有的直接凝华成霜附着在容器表面上,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容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C.水剧烈“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气泡,“气泡”内主要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C正确;
D.水面上方的白雾是干冰升华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15.(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所要量取的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将其放在平稳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线正对自己
【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量筒读数时必须要放平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A操作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6.(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称为生殖器官
C.人体的胃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构成
D.多细胞生物体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
【答案】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解答】解:A、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错误的.A错误;
B、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B错误;
C、胃的内表面由上皮细胞构成,属于上皮组织.胃壁里面主要是肌肉组织,能收缩和舒张促进胃的蠕动来消化食物.整个的胃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因此胃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C正确;
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此可见:植物没有系统.所以多细胞生物体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是错误的,D错误.
故选:C.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7.(2024七上·义乌期末)小明在野外采集到一块有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的岩石,该块岩石最有可能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大理岩
【答案】A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
【解析】【分析】 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 该块岩石 是岩浆岩,该岩石成片状结构,该岩石内含少量矿物晶体颗粒,还有少量气孔,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8.(2024七上·义乌期末)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地球上的自然灾害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C.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答案】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A.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为最外层、地核为最里层,地幔在地壳和地核之间,正确;
B.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一方面是人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性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人类自身活动的负面后果,错误;
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正确;
D.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正确;
故选B
19.(2024七上·义乌期末)某地往西是东半球,往东是西半球,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该地位于()
A.(20°N,20°W) B.(0°,20°W)
C.(0°,160°E) D.(120°S ,160°E)
【答案】C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解答】某地往西是东半球,往东是西半球,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该地既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又位于赤道上,符合条件的是C(0°,160°E)。
故答案为:C。
20.(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物质,它的密度是不变的,由可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对应m-V图象是一个过原点的斜直线。
故答案为:B。
21.(2024七上·义乌期末)根据题意填上合适的单位。
(1)最近一次中国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   。
(2)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   的颗粒物。
(3)学生书包的体积大约是25   。
【答案】(1)m
(2)μm
(3)dm3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2)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比它大的单位有km,比它小的单位有dm、cm、mm、μm和nm;
(3)体积的国际单位为m3,比它小的单位有dm3、cm3和mm,根据自己对这些单位的认识选择使用。
【解答】(1)最近一次中国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m。
(2)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颗粒物。
(3)学生书包的体积大约是dm3。
22.(2024七上·义乌期末)汽车、高铁、飞机等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
(1)汽油是汽车常用的一种燃料。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_______性能。
A.密度小、强度好 B.密度大、硬度大 C.熔点低、硬度小
【答案】(1)物理
(2)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2)根据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好分析。
【解答】(1) 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 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密度小,强度好;
故答案为:(1)物理;(2)A。
23.(2024七上·义乌期末)如图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1)按照实验操作过程,①~④正确的排序为   .
(2)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写一个细胞结构即可)
【答案】(1)④③①②
(2)细胞壁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解答】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④滴加液体即滴一滴清水、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小块薄膜、③放置表皮、①盖盖玻片、②染色即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按照实验操作过程,将①~④实验步骤进行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①→②。
(2)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但是洋葱表皮细胞中不存在叶绿体。所以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或液泡)。
24.(2024七上·义乌期末)如图所示是几种昆虫,小明根据特征编制了如下表所示检索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昆虫检索表
1a背部圆形……………………………………2
1b背部椭圆形………………………………3
2a触角线形…………………………………4
2b触角羽毛状 ……………………A
3a背有黑斑点,足有毛刺 ……………………B
3b …………………………C
4a背有黑斑点 ………………………D
4b背无黑斑点 ………………………E
(1)根据检索信息,请写出3b的内容:   。
(2)检索表中E是图中昆虫   。(填编号)
【答案】(1)背无黑斑点,足无毛刺
(2)甲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解答】(1) 五种昆虫可以根据背部是否呈圆形分为背部呈圆形和背部呈椭圆形两类;背部圆形的又可以分为触角线状和触角羽毛状的A(丁)两类;触角线状的又可以分为背部有黑点的D(丙)和背部无黑点的E(甲)。而背部呈椭圆形的可以分为背有黑斑点,足有毛刺的B(戊)和背无黑斑点,足无毛刺的B (乙)两类。 由检索表可知,3b的内容应该是:背无黑斑点,足无毛刺。
(2) 由检索表可知,E表示背部圆形,触角线行,背无黑斑点,因此E是图中甲。
25.(2024七上·义乌期末)2020年1月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送入预定轨道。此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高通量技术实验验证。
(1)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从地面到太空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差高达25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家采用了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而   ,在冷端放热而   ,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温度趋于平衡。
【答案】(1)不变
(2)汽化;液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以及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解答】(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当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卫星从地面到太空,质量不发生改变;
(2)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
26.(2024七上·义乌期末) 图甲为商店里使用的台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使用时,先将游码移至左端0刻度处,若发现秤杆右端上翘,则调零螺丝应向   (填“左”或“右”)旋动才能使秤杆平衡;现用该台秤称某物体质量,通过在砝码盘中添加槽码使秤杆平衡,所加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kg。
【答案】右;3.2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 (1)根据秤杆的翘起方向确定哪边重,进而确定螺丝的调节方向;
(2)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解答】 (1)秤杆右端上翘,说明右盘轻左盘重,则调零螺丝应向右调节。
(2)根据图片可知,标尺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0g,每一个小格代表2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200g=0.2kg。
物体质量=槽码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1kg+2kg+0.2kg=3.2kg。
27.(2024七上·义乌期末)观察显微镜结构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填序号);
(2)小华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黑点,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黑点都没有动,因此可以断定黑点最可能在   上.
【答案】(1)①④
(2)目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通光孔、⑦遮光器、⑧压片夹、⑨反光镜、⑩镜座、 镜柱、 镜臂、 粗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目镜和④物镜。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小华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黑点, 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黑点都没有动,因此可以断定黑点最可能在目镜上。
28.(2024七上·义乌期末)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由图像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2 min末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答案】(1)0;固液共存态
(2)不变
(3)C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保持固液共存状态;通过加热时间显示热量多少。
【解答】 (1)晶体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该物质的熔点是0℃;
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第6min末该物质处于,该物质已经熔化完,处于液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CD段所用的时间长,吸收的热量较多。
29.(2024七上·义乌期末)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
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11月16日四川凉山州会理市发生地震,四川地区地震频发是由于处在   地震火山带上。
【答案】软流层;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四川地区地震频发是由于处在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山地震火山带上。
30.(2024七上·义乌期末)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所给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草履虫 水杉 水稻 葫芦藓 藏羚羊 蜈蚣
生物
(1)写出A到F中,C,F所代表的生物名称:C   ,F   。
(2)在这些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   (填字母代号)。
【答案】(1)蜈蚣;水杉
(2)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的分类:
【解答】 (1)蜈蚣是单细胞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C是蜈蚣; F是水杉有种子无果皮,属于裸子植物。
(2)其中B藏羚羊的浑身都是宝,属于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31.(2024七上·义乌期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如今疫情仍未结束,出入公共场所依然要带好口罩.发热和咳嗽是新冠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所以测量体温是监测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现发热病人时,一般采用水银体温计给患者复测体温,水银体温计利用   原理制成.
(2) 以下是小嘉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2℃,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2℃,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嘉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是   
(3)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但分布均匀,将此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2℃.若将该温度计放在室温为30℃的室内,则该温度计的读数是   ℃.
【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
(2)乙和丙
(3)29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体温计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就是在它靠近液泡的上方有一个小的缩口,它的作用是使上方的水银无法自行回到液泡中,从而使体温计的示数不经过甩动不会下降。因此体温计在使用之前如果不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3)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温度是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液体的实际温度。
【解答】 (1)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
(2)体温计的液柱不能自动流回液泡,只能在每次使用后甩动几下,帮助其流回液泡。在测量甲的体温前没有甩动,那么甲的体温不一定正确;在测量乙的体温时,体温计重新甩动,因此乙的体温一定正确。在测量丙的体温前,虽然没有甩动,但是丙的示数大于原来的示数,因此肯定是准确的,因此丙也是准确的;故所测得体温一定正确的是乙和丙;
(3)由题意可知,将此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2℃,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若将该温度计放在室温为30℃的室内,对应格数为,故该温度计对应的温度为2+27=29℃。
32.(2024七上·义乌期末)小科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
(1)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最初两种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始时   (填“A”或“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
(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这说明   。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细棉线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棉线被拉向另一边,该现象说明   。
【答案】(1)B
(2)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 (1)由于重力作用,物体都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则应该排除重力因素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2)根据分子运动和温度的关系解答;
(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的知识解答。
【解答】 (1)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实验时必须把密度大的液体放在下面,避免由于重力使液体向下落,分不清是重力作用,还是扩散现象,故开始时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
(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细棉线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棉线被拉向另一边,该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3.(2024七上·义乌期末)杭州中学魅力实验社的同学想测量教室中粉笔的体积大小,利用两支相同的粉笔、细针、量筒等器材,分小组继续进行下列探究。
(1)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首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然后将粉笔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由于粉笔吸水,这样测得的粉笔体积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况。为测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是   。
(3)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V3,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V4,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下同)。
(4)丙组同学还想进一步知道一支粉笔能吸收多少体积的水,经过与甲组同学的讨论,利用他们两组测得的实验数据,最终计算出了该粉笔的吸水量为   。
【答案】(1)偏小
(2)用细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
(3)V4-V3
(4)V1+V4-V3-V2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 (1)粉笔放入水中吸水,使测得的体积偏小;
(2)对于排水法比较适合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一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所以需要将物体压入水中,采用针压法和沉降法,针压法就是将物体用细针(忽略体积不变)压入水中,沉降法是将物体捆绑与密度大的物体而使物体沉入水中测体积;
(3)吸饱水后的粉笔和水的体积之和减去水的体积,等于粉笔的体积;
(4)吸饱水后的粉笔的体积加上第1次水的体积,减去吸水后得水的体积(第2次水的体积)等于吸入的水的体积。
【解答】 (1)甲组同学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将粉笔放入水中,粉笔完全浸没,测得总体积为V2,则粉笔的体积为V2-V1;由于粉笔会吸水,导致水的体积减小,故得到的粉笔体积偏小;
(2)由于涂了凡士林的粉笔漂浮,则可选择针压法测体积,故操作是:用细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
(3)由于粉笔不再吸收水分,也不膨胀,故再把粉笔投入水中,增加的体积就是粉笔的体积,所以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V4-V3;
(4)由丙组同学可知:粉笔的体积V4-V3,V1为水的体积,V2为加入粉笔后水和粉笔的总体积,故粉笔吸收水的体积为:V1+V4-V3-V2。
34.(2024七上·义乌期末)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栽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作答:
(1)葫芦藓在栽种时,每组多达250株的原因是   
(2)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你认为是叶片细胞中的   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有关。
【答案】(1)避免偶然性
(2)叶绿体
(3)离污染源的距离和受害时间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叶绿体。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1)实验对象太少,具有偶然性,结论不可靠,因此葫芦藓在栽种时,每组栽种多达250株的原因是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2)“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是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离污染源的距离和受害时间有关。
35.(2024七上·义乌期末)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求出:
(1)量杯的质量是    g;
(2)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
(3)一块大碑石的体积是3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的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100mL的上述液体,然后将这块样品完全浸入液体中,此时液面升高到150mL,求这块大碑石的质量。
【答案】(1)40
(2)1000
(3)碑石密度ρ=m/V= =2.8g/cm3碑石质量m=ρV=2.8×103kg/m3×30m3=8.4×104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图像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0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就是量杯的质量;
(2)根据图片确定液体体积V时,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m,液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量杯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
(3)首先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样品的密度,也就是碑石的密度,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碑石的质量。
【解答】 (1)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的质量为0,此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是40g,量杯质量为m杯=40g;
(2)由图象可知,当液体体积V=20cm3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为60g,
则液体质量m=60g-40g=20g,
液体的密度:;
(3)根据题意可知, 碑石密度;
碑石质量m'=ρV'=2.8×103kg/m3×30m3=8.4×104kg。
36.(2024七上·义乌期末)因研究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安德烈 海姆进而研究氧化石墨烯薄膜并获得新进展.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他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如图①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如图②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如图③测得此时总质量m3;
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
已知ρ酒精=0.8×103kg/m3,问
(1)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是何种物质?
(2)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理特性?(写出一点即可)
(3)混合前原有水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1)解:由图①、②、③可知,m1=20g,m2=50g+5g+2.4g=57.4g,m3=20g+10g+1.4g=31.4g,
剩余液体质量,m=m3﹣m1=31.4g﹣20g=11.4g;
由图②、③可知:V2=38mL,V3=14mL,
剩余液体的体积:V=V3=14mL,
ρ液= = ≈0.8g/cm3,该液体为酒精
(2)解:一个月后,剩余液体成分为酒精,说明水分已挥发,氧化石墨烯薄膜分子间有空隙,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可以使水分子透过的物理特性
(3)解:混合前水的质量,m水=m2﹣m3=57.4g﹣31.4g=26g
混合前水的体积:V水= = =26cm3
【知识点】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1)读出天平、烧杯的示数,由密度公式可求密度,根据密度的值,确定物质;(2)由实验过程,结合数据分析解答;(3)由质量之差,得出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变形求出体积.
1 / 1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宾王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模拟试题七年级科学试卷
1.(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 B.测量直径
C.加热液体 D.量取液体
2.(2024七上·义乌期末)小阳用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 五次数据是2.14厘米、2.13厘米、2.13 厘米、2.36厘米、2.15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
A.2.18厘米 B.2.14 厘米 C.2.13厘米 D.2.1375 厘米
3.(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不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形的证据有()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远去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C.日食的阴影是弧形的 D.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4.(2024七上·义乌期末)国庆节前,工商部门对全市的白酒进行专项检查,某种品牌的白酒的酒瓶上标有450mL的字样,而白酒的含量在446~454mL之间为合格,为了一次性测量出一瓶白酒的体积,最好选用下列哪个量筒(  )
A.量程是100mL,分度值是1mL B.量程是500mL,分度值是1mL
C.量程是1000mL,分度值是5mL D.量程是500mL,分度值是5mL
5.(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生命现象与所体现的生物的特征,不相符的是(  )
选项 诗词 生物的特征
A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生长发育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能繁殖
D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排出体内的废物
A.A B.B C.C D.D
6.(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各项中与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无关的是(  )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大陆轮廓非常相似,几乎可以拼合起来
B.大洋分隔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
C.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生物都有亲缘关系
D.被大洋分隔的两岸大陆上,古生物化石许多是同类,岩层也是连续的
7.(2024七上·义乌期末)如图是某温度计的示数。该温度最有可能是()
A.冰熔化时的温度 B.人体的正常体温
C.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
8.(2024七上·义乌期末)如图所示,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个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 ()
A.烧杯和玻璃瓶内的水可能都会沸腾
B.烧杯中的水可能会沸腾,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会沸腾
C.烧杯中的水一定不会沸腾,玻璃瓶内的水可能会沸腾
D.烧杯和玻璃瓶内的水一定都不会沸腾
9.(2024七上·义乌期末)甘肃省陇南文县发生特大暴雨,引发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虽然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但还是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泥石流是多发的一种地质灾害,下列关于泥石流及其预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是泥石流发生的自然原因之一
B.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等特点,应加强预测、预报
C.发生时要顺着泥石流的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D.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因此要加强植被保护
10.(2024七上·义乌期末)一架天平,平衡螺母丢失,有人要用它测小铁块的质量,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拨动游码到某一位置,横梁平衡,此时游码标尺读数为ml;接着他把小铁块放在左盘,右盘加质量为m2的砝码时,天平平衡,则小铁块的质量()
A.等于m2 B.等于m2-m1 C.等于m2+m1 D.以上都不对
11.(2024七上·义乌期末)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12.(2024七上·义乌期末)泰安市的市花为紫薇,亦称百日红。在罗汉崖庭院中有一株紫薇树龄近百年,树干虬然如龙蟠,古趣盎然。每年自夏至秋,开时灿烂如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紫薇花树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C.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实际是逆时针流动
D.制作紫薇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13.(2024七上·义乌期末)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A.A B.B C.C D.D
14.(2024七上·义乌期末)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白霜是凝固现象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D.白雾是水蒸气
15.(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所要量取的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将其放在平稳桌面上,并使量筒刻度线正对自己
16.(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有关生物体结构层次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称为生殖器官
C.人体的胃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构成
D.多细胞生物体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
17.(2024七上·义乌期末)小明在野外采集到一块有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的岩石,该块岩石最有可能是()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大理岩
18.(2024七上·义乌期末)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
B.地球上的自然灾害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C.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19.(2024七上·义乌期末)某地往西是东半球,往东是西半球,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该地位于()
A.(20°N,20°W) B.(0°,20°W)
C.(0°,160°E) D.(120°S ,160°E)
20.(2024七上·义乌期末)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
A. B. C. D.
21.(2024七上·义乌期末)根据题意填上合适的单位。
(1)最近一次中国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   。
(2)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   的颗粒物。
(3)学生书包的体积大约是25   。
22.(2024七上·义乌期末)汽车、高铁、飞机等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
(1)汽油是汽车常用的一种燃料。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_______性能。
A.密度小、强度好 B.密度大、硬度大 C.熔点低、硬度小
23.(2024七上·义乌期末)如图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1)按照实验操作过程,①~④正确的排序为   .
(2)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该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写一个细胞结构即可)
24.(2024七上·义乌期末)如图所示是几种昆虫,小明根据特征编制了如下表所示检索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部分昆虫检索表
1a背部圆形……………………………………2
1b背部椭圆形………………………………3
2a触角线形…………………………………4
2b触角羽毛状 ……………………A
3a背有黑斑点,足有毛刺 ……………………B
3b …………………………C
4a背有黑斑点 ………………………D
4b背无黑斑点 ………………………E
(1)根据检索信息,请写出3b的内容:   。
(2)检索表中E是图中昆虫   。(填编号)
25.(2024七上·义乌期末)2020年1月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五号送入预定轨道。此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高通量技术实验验证。
(1)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从地面到太空质量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卫星在太空中飞行,向阳面和背阳面两侧的温差高达250℃,而卫星内部的电子设备又需要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科学家采用了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而   ,在冷端放热而   ,这样反复工作使卫星两端温度趋于平衡。
26.(2024七上·义乌期末) 图甲为商店里使用的台秤,其工作原理与天平相同。使用时,先将游码移至左端0刻度处,若发现秤杆右端上翘,则调零螺丝应向   (填“左”或“右”)旋动才能使秤杆平衡;现用该台秤称某物体质量,通过在砝码盘中添加槽码使秤杆平衡,所加的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kg。
27.(2024七上·义乌期末)观察显微镜结构图1,回答下列问题:
(1)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填序号);
(2)小华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黑点,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黑点都没有动,因此可以断定黑点最可能在   上.
28.(2024七上·义乌期末)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1)由图像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2 min末该物质处于   (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   段吸收的热量较多。
29.(2024七上·义乌期末)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
板块漂浮在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11月16日四川凉山州会理市发生地震,四川地区地震频发是由于处在   地震火山带上。
30.(2024七上·义乌期末)请你按下列分类方法将所给生物分类,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草履虫 水杉 水稻 葫芦藓 藏羚羊 蜈蚣
生物
(1)写出A到F中,C,F所代表的生物名称:C   ,F   。
(2)在这些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   (填字母代号)。
31.(2024七上·义乌期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如今疫情仍未结束,出入公共场所依然要带好口罩.发热和咳嗽是新冠肺炎最典型的症状,所以测量体温是监测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发现发热病人时,一般采用水银体温计给患者复测体温,水银体温计利用   原理制成.
(2) 以下是小嘉同学在给班上其他同学测体温时的场景:在未甩体温计的情况下,测得甲同学体温为37.2℃,意识到错误后,将温度计中液柱内的水银甩回玻璃泡,再测得乙同学体温也为37.2℃,然后又不注意直接测得丙同学体温38.5℃.则小嘉测得的三位同学的体温中一定正确的是   
(3)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但分布均匀,将此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2℃.若将该温度计放在室温为30℃的室内,则该温度计的读数是   ℃.
32.(2024七上·义乌期末)小科在学习了《物质的构成》后,做了如下实验。
(1)图甲是演示液体扩散现象的装置。最初两种液体A和B的界面十分清晰,几天之后,两种液体混合均匀了。为了更好地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开始时   (填“A”或“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
(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这说明   。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细棉线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棉线被拉向另一边,该现象说明   。
33.(2024七上·义乌期末)杭州中学魅力实验社的同学想测量教室中粉笔的体积大小,利用两支相同的粉笔、细针、量筒等器材,分小组继续进行下列探究。
(1)甲组同学用排水法测量粉笔的体积,首先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然后将粉笔放入水中,如图甲所示,测得总体积为V2,由于粉笔吸水,这样测得的粉笔体积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2)乙组同学用凡士林涂抹整个粉笔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笔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体积可忽略不计),但实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况。为测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笔体积,下一步操作是   。
(3)丙组同学观察发现粉笔吸水后体积几乎不膨胀,另取一量筒倒入适量的水,测得体积为V3,将甲组实验中已经吸足水的粉笔投入量筒中,再测得总体积为V4,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   (用题中的字母表示,下同)。
(4)丙组同学还想进一步知道一支粉笔能吸收多少体积的水,经过与甲组同学的讨论,利用他们两组测得的实验数据,最终计算出了该粉笔的吸水量为   。
34.(2024七上·义乌期末)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一定值葫芦藓就不能生存.某化工厂的烟囱中有二氧化硫排放,为研究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在离烟囱每隔一定距离的地方栽种250株葫芦藓,由近至远分别编号为1组、2组、3组、4组、5组.葫芦藓植株死亡数统计如下表(单位:株).请据此分析作答:
(1)葫芦藓在栽种时,每组多达250株的原因是   
(2)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你认为是叶片细胞中的   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   有关。
35.(2024七上·义乌期末)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m的关系如图所示,从图中求出:
(1)量杯的质量是    g;
(2)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
(3)一块大碑石的体积是30m3,为了计算它的质量,取一小块作为这块碑石的样品测出它的质量为140g,用量筒装入100mL的上述液体,然后将这块样品完全浸入液体中,此时液面升高到150mL,求这块大碑石的质量。
36.(2024七上·义乌期末)因研究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安德烈 海姆进而研究氧化石墨烯薄膜并获得新进展.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他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如图①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如图②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如图③测得此时总质量m3;
④以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
已知ρ酒精=0.8×103kg/m3,问
(1)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密度是多少?是何种物质?
(2)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理特性?(写出一点即可)
(3)混合前原有水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操作的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深入试管内,故A错误;
B.测量直径时,桌面应该与刻度尺的某个刻度对齐,故B错误;
C.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故C错误;
D.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长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测量结果中最大的值应当舍弃,之后几个测量结果取平均值即可。
【解答】,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C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解答】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月食等,ABD不符合题意;日食的阴影主要是由于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运动时,其阴影投射到地球上形成的,不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形,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B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测量工具的选择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量筒的最大测量值要大于白酒的体积,故A不合题意;
量筒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故B符合题意,而C、D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基本特征
【解析】【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根据诗句的含义逐项分析对错。
A:蜻蜓点水是为了产卵,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A 错误。
B: 红杏出墙是受光照刺激引起的,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征, B 正确。
C:新燕啄春泥是为了筑巢,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C 正确。
D:芳林新叶催陈叶是指新叶长出老叶脱落,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的废物的特征, D 正确。
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解答】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于是坚持不懈的研究下去,之后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但是大洋分割的两岸都有繁华的城市与大陆漂移假说是无关的,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A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确定温度的示数,再与各个选项中的温度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此时示数为0℃。
A.冰熔化时的温度为0℃,故A正确;
B.人体的正常体温大约37℃,故B错误;
C.台州夏天的室外温度大约40℃,故C错误;
D.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25℃左右,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知识点】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收热量。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解答】 烧杯中有水,水中倒扣着一玻璃瓶,瓶内水面比烧杯内水面低,则玻璃瓶内的压强大于外界压强。
烧杯内的水在一定气压下,达到水的沸点,还能不断吸收热量,因此烧杯内的水可能沸腾。
玻璃瓶内的气压高,水的沸点高,玻璃瓶内的水不能达到玻璃瓶内水的沸点,则玻璃瓶内的水一定不能沸腾。
故选B。
9.【答案】C
【知识点】泥石流的形成;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解析】 【分析】泥石流形成的原因有:1.自然原因;2.不合理开挖;3.弃土弃渣采石;4.滥伐乱垦等。
【解答】A、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形式,A不符合题意;
B、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历时 短暂、破坏力极强的特点, 常掩埋农田、中断交通、摧毁村寨、城镇、工厂、矿山以及水利 设施等,因此应加强预测、预报,B不符合题意;
C、当发生泥石流时,应沿着与泥石流运动大致垂直的方向往上爬,就不会把游客掩埋,C符合题意;
D、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植物的减少会加剧泥石流的发生,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 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就相当于在左盘中已经早加上了一个小物体。只要天平平衡,测出物体的质量就是准确的,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平衡螺母丢失,当拨动游码时横梁平衡则此时天平已调零,右盘加质量为m2的砝码后天平平衡,则铁块的质量就是砝码的质量m2。
故选A。
11.【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了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说明视野太亮,要调的暗一些。
【解答】由题信息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内容物,说明视野太亮,要调的暗一些。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载物台下面的遮光器上直径大小不同的圆孔,叫光圈,转动遮光器,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不同光圈具有不同的进光量,大的进光量多,视野明亮,小的进光量少,视野较暗,要使显微镜的视野变暗,应改用平面镜、缩小光圈,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12.【答案】C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结构与层次
【解析】【分析】高等动物的层次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高等植物的层次结构: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完成一定功能的结构; 细胞膜起着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场所;液泡内含细胞液,是营养物质储存的地方;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对植物其支持的作用。
【解答】A. 紫薇花树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A正确;
B.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B正确;
C. 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呈顺时针流动,因为像和实物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实际仍是顺时针流动,C错误;
D. 制作紫薇叶片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的目的是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D正确;
故答案为:C.
13.【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解答】A、动物界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节肢动物,而昆虫纲又属于节肢动物,符合题意;
B、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栖类、鸟类、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
C、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包括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不符合题意;
D、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2和3的大小颠倒,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4.【答案】C
【知识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凝华及凝华现象
【解析】【分析】 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有的凝结成无数的小水珠,形成云雾缭绕的景象;有的直接凝华成霜附着在容器表面上,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 A.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容器壁发生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
BC.水剧烈“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的气泡,“气泡”内主要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故B错误,C正确;
D.水面上方的白雾是干冰升华时,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A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
【解答】量筒读数时必须要放平稳,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水平,A操作不正确;
故答案为:A。
16.【答案】C
【知识点】结构与层次
【解析】【解答】解:A、病毒的结构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以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错误的.A错误;
B、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B错误;
C、胃的内表面由上皮细胞构成,属于上皮组织.胃壁里面主要是肌肉组织,能收缩和舒张促进胃的蠕动来消化食物.整个的胃布满了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血管里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神经属于神经组织.因此胃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器官,C正确;
D、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由此可见:植物没有系统.所以多细胞生物体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个层次是错误的,D错误.
故选:C.
【分析】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无系统.即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7.【答案】A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
【解析】【分析】 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
【解答】 根据题意可知, 该块岩石 是岩浆岩,该岩石成片状结构,该岩石内含少量矿物晶体颗粒,还有少量气孔,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知识点】地球内部的结构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解答】A. 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为最外层、地核为最里层,地幔在地壳和地核之间,正确;
B. 地球上的自然灾害一方面是人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性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人类自身活动的负面后果,错误;
C.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正确;
D.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构成,正确;
故选B
19.【答案】C
【知识点】地球仪模型
【解析】【分析】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解答】某地往西是东半球,往东是西半球,往北是北半球,往南是南半球,该地既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又位于赤道上,符合条件的是C(0°,160°E)。
故答案为:C。
20.【答案】C
【知识点】密度及其特性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物质,它的密度是不变的,由可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对应m-V图象是一个过原点的斜直线。
故答案为:B。
21.【答案】(1)m
(2)μm
(3)dm3
【知识点】物理量的单位
【解析】【分析】(1)(2)长度的国际单位为m,比它大的单位有km,比它小的单位有dm、cm、mm、μm和nm;
(3)体积的国际单位为m3,比它小的单位有dm3、cm3和mm,根据自己对这些单位的认识选择使用。
【解答】(1)最近一次中国测量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43m。
(2)PM10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颗粒物。
(3)学生书包的体积大约是dm3。
22.【答案】(1)物理
(2)A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分析;
(2)根据铝合金密度小强度好分析。
【解答】(1) 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 铝合金是制造高铁、飞机的常用材料,这主要利用了它的密度小,强度好;
故答案为:(1)物理;(2)A。
23.【答案】(1)④③①②
(2)细胞壁
【知识点】细胞的结构;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1)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2)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相同点 都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 有细胞壁和液泡,绿色部分的细胞内有叶绿体 没有细胞壁和液泡,也没有叶绿体
【解答】 (1)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④滴加液体即滴一滴清水、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小块薄膜、③放置表皮、①盖盖玻片、②染色即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因此按照实验操作过程,将①~④实验步骤进行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①→②。
(2)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但是洋葱表皮细胞中不存在叶绿体。所以与口腔上皮细胞相比,洋葱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或液泡)。
24.【答案】(1)背无黑斑点,足无毛刺
(2)甲
【知识点】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解析】【分析】 动物的分类除了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并结合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情况等。
【解答】(1) 五种昆虫可以根据背部是否呈圆形分为背部呈圆形和背部呈椭圆形两类;背部圆形的又可以分为触角线状和触角羽毛状的A(丁)两类;触角线状的又可以分为背部有黑点的D(丙)和背部无黑点的E(甲)。而背部呈椭圆形的可以分为背有黑斑点,足有毛刺的B(戊)和背无黑斑点,足无毛刺的B (乙)两类。 由检索表可知,3b的内容应该是:背无黑斑点,足无毛刺。
(2) 由检索表可知,E表示背部圆形,触角线行,背无黑斑点,因此E是图中甲。
25.【答案】(1)不变
(2)汽化;液化
【知识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以及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解答】(1)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当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时,物体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卫星从地面到太空,质量不发生改变;
(2)管内工作的液体在热端吸热,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
26.【答案】右;3.2
【知识点】天平的使用及读数
【解析】【分析】 (1)根据秤杆的翘起方向确定哪边重,进而确定螺丝的调节方向;
(2)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
【解答】 (1)秤杆右端上翘,说明右盘轻左盘重,则调零螺丝应向右调节。
(2)根据图片可知,标尺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0g,每一个小格代表2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200g=0.2kg。
物体质量=槽码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1kg+2kg+0.2kg=3.2kg。
27.【答案】(1)①④
(2)目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
【解析】【分析】 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转换器、④物镜、⑤载物台、⑥通光孔、⑦遮光器、⑧压片夹、⑨反光镜、⑩镜座、 镜柱、 镜臂、 粗准焦螺旋、 粗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目镜:放大倍数有“5x”、“10x”、“15x”,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物镜:“10x”为低倍物镜,“40x”为高倍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放大倍数的。
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反光镜:凹面镜适用于弱光,平面镜适用于强光。
光圈:指遮光器上的孔,调节视野亮度。
粗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
细准焦螺旋:移动时可使镜筒缓慢和小幅度升降,观察时找到物像后换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对物像具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①目镜和④物镜。
(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玻片,污点移动就在玻片,不动就不在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所以小华在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时,在视野中看到有一黑点, 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黑点都没有动,因此可以断定黑点最可能在目镜上。
28.【答案】(1)0;固液共存态
(2)不变
(3)CD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内能增加,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保持固液共存状态;通过加热时间显示热量多少。
【解答】 (1)晶体熔化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该晶体的熔点,该物质的熔点是0℃;
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熔化过程中,所以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第6min末该物质处于,该物质已经熔化完,处于液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升高相同的温度,CD段所用的时间长,吸收的热量较多。
29.【答案】软流层;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在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对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解答】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不稳定,四川地区地震频发是由于处在地中海一一喜马拉雅山地震火山带上。
30.【答案】(1)蜈蚣;水杉
(2)B
【知识点】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单位
【解析】【分析】生物的分类:
【解答】 (1)蜈蚣是单细胞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因此C是蜈蚣; F是水杉有种子无果皮,属于裸子植物。
(2)其中B藏羚羊的浑身都是宝,属于我国特有的珍惜动物,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31.【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
(2)乙和丙
(3)29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1)体温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体温计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就是在它靠近液泡的上方有一个小的缩口,它的作用是使上方的水银无法自行回到液泡中,从而使体温计的示数不经过甩动不会下降。因此体温计在使用之前如果不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3)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温度是100℃。根据温度计的示数求出温度计每个小格代表的实际温度;根据示数,计算出比实际0℃多出多少个小格,从而求出液体的实际温度。
【解答】 (1)体温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的;
(2)体温计的液柱不能自动流回液泡,只能在每次使用后甩动几下,帮助其流回液泡。在测量甲的体温前没有甩动,那么甲的体温不一定正确;在测量乙的体温时,体温计重新甩动,因此乙的体温一定正确。在测量丙的体温前,虽然没有甩动,但是丙的示数大于原来的示数,因此肯定是准确的,因此丙也是准确的;故所测得体温一定正确的是乙和丙;
(3)由题意可知,将此温度计在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2℃,所以每个小格的温度为;若将该温度计放在室温为30℃的室内,对应格数为,故该温度计对应的温度为2+27=29℃。
32.【答案】(1)B
(2)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
【解析】【分析】 (1)由于重力作用,物体都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则应该排除重力因素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2)根据分子运动和温度的关系解答;
(3)根据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的知识解答。
【解答】 (1)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实验时必须把密度大的液体放在下面,避免由于重力使液体向下落,分不清是重力作用,还是扩散现象,故开始时B是密度较大的液体;
(2)如图乙所示,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杯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可以看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3)如图丙所示,在铜丝框上宽松地系一根细棉线,再浸入肥皂水中慢慢地提起,框中会形成一层肥皂膜。用手指戳破细棉线一侧的肥皂膜,你会观察到棉线被拉向另一边,该现象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33.【答案】(1)偏小
(2)用细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
(3)V4-V3
(4)V1+V4-V3-V2
【知识点】体积的测量
【解析】【分析】 (1)粉笔放入水中吸水,使测得的体积偏小;
(2)对于排水法比较适合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一些物体放入水中会浮在水面,所以需要将物体压入水中,采用针压法和沉降法,针压法就是将物体用细针(忽略体积不变)压入水中,沉降法是将物体捆绑与密度大的物体而使物体沉入水中测体积;
(3)吸饱水后的粉笔和水的体积之和减去水的体积,等于粉笔的体积;
(4)吸饱水后的粉笔的体积加上第1次水的体积,减去吸水后得水的体积(第2次水的体积)等于吸入的水的体积。
【解答】 (1)甲组同学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体积为V1,将粉笔放入水中,粉笔完全浸没,测得总体积为V2,则粉笔的体积为V2-V1;由于粉笔会吸水,导致水的体积减小,故得到的粉笔体积偏小;
(2)由于涂了凡士林的粉笔漂浮,则可选择针压法测体积,故操作是:用细针向下压涂有凡士林的粉笔,使粉笔完全浸没在水中,用排水法测出其体积;
(3)由于粉笔不再吸收水分,也不膨胀,故再把粉笔投入水中,增加的体积就是粉笔的体积,所以丙组同学测得粉笔体积为V4-V3;
(4)由丙组同学可知:粉笔的体积V4-V3,V1为水的体积,V2为加入粉笔后水和粉笔的总体积,故粉笔吸收水的体积为:V1+V4-V3-V2。
34.【答案】(1)避免偶然性
(2)叶绿体
(3)离污染源的距离和受害时间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孢子植物
【解析】【分析】(1)探究过程一般先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做出正确的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
(2)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叶绿体。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解答】(1)实验对象太少,具有偶然性,结论不可靠,因此葫芦藓在栽种时,每组栽种多达250株的原因是排除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可靠。
(2)“二氧化硫使葫芦藓的绿叶迅速枯黄”,是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遭到了破坏,“因此葫芦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表中数据说明苔藓植物的受害程度与离污染源的距离和受害时间有关。
35.【答案】(1)40
(2)1000
(3)碑石密度ρ=m/V= =2.8g/cm3碑石质量m=ρV=2.8×103kg/m3×30m3=8.4×104kg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图像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0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就是量杯的质量;
(2)根据图片确定液体体积V时,液体与量杯共同质量m,液体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量杯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液体的密度;
(3)首先根据密度公式计算样品的密度,也就是碑石的密度,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碑石的质量。
【解答】 (1)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的质量为0,此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是40g,量杯质量为m杯=40g;
(2)由图象可知,当液体体积V=20cm3时,液体与量杯总质量为60g,
则液体质量m=60g-40g=20g,
液体的密度:;
(3)根据题意可知, 碑石密度;
碑石质量m'=ρV'=2.8×103kg/m3×30m3=8.4×104kg。
36.【答案】(1)解:由图①、②、③可知,m1=20g,m2=50g+5g+2.4g=57.4g,m3=20g+10g+1.4g=31.4g,
剩余液体质量,m=m3﹣m1=31.4g﹣20g=11.4g;
由图②、③可知:V2=38mL,V3=14mL,
剩余液体的体积:V=V3=14mL,
ρ液= = ≈0.8g/cm3,该液体为酒精
(2)解:一个月后,剩余液体成分为酒精,说明水分已挥发,氧化石墨烯薄膜分子间有空隙,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可以使水分子透过的物理特性
(3)解:混合前水的质量,m水=m2﹣m3=57.4g﹣31.4g=26g
混合前水的体积:V水= = =26cm3
【知识点】设计实验测密度
【解析】【分析】(1)读出天平、烧杯的示数,由密度公式可求密度,根据密度的值,确定物质;(2)由实验过程,结合数据分析解答;(3)由质量之差,得出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变形求出体积.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