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练习一、单选题1.(2022秋·山东聊城·高二山东聊城一中校考期中)读漫画(如下图),对该漫画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②面对痛苦,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标准不同③真理是相对的,不同人有不同的真理 ④应该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看待事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2秋·黑龙江鹤岗·高二鹤岗一中校考期中)随着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逐步商用,我国每年至少约有3亿部手机被淘汰。废弃手机一旦处理不当,将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对此,某公司对不同损坏程度的手机进行分类处理,最大化挖掘废弃手机的可回收利用价值。这一做法表明( )①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②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事物的多重属性是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前提 ④废弃手机的增值取决于手机自身的属性与功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3秋·河北邢台·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在改革中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由此可见( )①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③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④经济基础的变革要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2秋·江西萍乡·高二统考期中)在学校组织大扫除时,不同的学生对待大扫除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对待大扫除的态度很认真,能做到一丝不苟、积极主动地完成劳动任务;而有的同学在劳动的过程中,拈轻怕重,挑三挑四,甚至逃避劳动,总认为集体的事与自己无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于其行为选择②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少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④价值观不同,青少年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2秋·福建福州·高二校联考期中)据说世界上有三种孩,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孤勇者小孩。这些热词折射了不同年代的社会群体对健康、青春记忆,以及渴望成长和发光的追求。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直接推动社会存在发展 ②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时而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2秋·山西运城·高二校联考期中)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巨大挑战,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通过决议,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奥林匹克格言,其深意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目的,是让全人类成为一个更团结的命运共同体。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起促进作用②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7.(2022秋·江苏连云港·高二统考期中)“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做出的重大论断,是坚持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需要更好地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因为(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C.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8.(2022秋·安徽·高二校联考期中)根据国情和人口发展规律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三孩政策,这不仅事关经济发展,也事关国计民生。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要求③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 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有机统一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2022秋·江苏扬州·高二统考期中)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9月2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从社会历史观角度看,该法的制定( )A.进行生产关系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B.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C.把维护人民群众具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D.是在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10.(2022秋·河北承德·高二校联考期中)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国务院适时颁布乡村振兴工作意见( )①是调整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②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的价值选择③是因为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制度的自我完善解决④有利于使惠农政策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2022秋·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30条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按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携带犬只出户的,应按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届时,遛狗不拴绳或不佩戴犬牌将涉嫌违法,将不规范遛狗行为纳入法律体系是基于( )①价值判断对价值选择具有导向作用②维护人民的一切利益是我们最高的价值追求③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2022秋·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因为( )①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②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③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是统一的④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具有无限的创造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3秋·河南焦作·高二博爱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鱼米之乡”洞庭湖区,曾长期面临三个难题:“树鸟争湖”,大面积单一种植欧美黑杨侵夺水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人珠争水”,珍珠养殖严重污染人居环境;“渔粮争地”,鱼鳖等水产养殖影响粮食生产。基于此,下列哲学依据与解决对策对应正确的是( )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只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生态环境教育,就能实现种养者自觉退林退养退渔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在湖区最大限度排除人的实践活动,恢复到纯自然的状态C.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深入调查,全面掌握湖区独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14.(2022秋·山东菏泽·高二统考期中)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如今,随着塑料使用量不断增大,给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塑料从被誉为“白色革命”到被称为“白色污染”( )①反映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表明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③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2022秋·北京丰台·高二统考期中)围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进行网络征求意见,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活动有利于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其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丰富了党运用网络治国理政的经验③彰显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的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简答题16.(2023秋·海南海口·高二校考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我们应作出怎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三、材料分析题17.(河南省创新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保护地位特殊,立法意义重大。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该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聚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主要矛盾、特殊问题、突出特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加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明确规定,对加强旅游、山地户外运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规定。该法回应了青藏高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起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正确性。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练习一、单选题1.(2022秋·山东聊城·高二山东聊城一中校考期中)读漫画(如下图),对该漫画蕴含的哲理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②面对痛苦,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标准不同③真理是相对的,不同人有不同的真理 ④应该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看待事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④:漫画中,“其实痛苦谁都有,只是有的人用放大镜看,有的人用望远镜看”,这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启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客观地看待事物,①④正确。②: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这是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客观标准。面对痛苦,人们可以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但是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标准是相同的,②排除。③:真理是客观的,对于同一确定对象而言,真理只有一个,③错误。故本题选B。2.(2022秋·黑龙江鹤岗·高二鹤岗一中校考期中)随着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逐步商用,我国每年至少约有3亿部手机被淘汰。废弃手机一旦处理不当,将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对此,某公司对不同损坏程度的手机进行分类处理,最大化挖掘废弃手机的可回收利用价值。这一做法表明( )①要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②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③事物的多重属性是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前提 ④废弃手机的增值取决于手机自身的属性与功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C【详解】①:要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①说法错误。②③:某公司对不同损坏程度的手机进行分类处理,最大化挖掘废弃手机的可回收利用价值,这表明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事物的多重属性是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前提,②③符合题意。④: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3.(2023秋·河北邢台·高二校联考阶段练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在改革中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由此可见( )①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③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④经济基础的变革要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详解】②③:党中央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大限度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才爱才用才的良好氛围,由此可见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②③符合题意。①: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错误。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的变革不一定要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④错误。故本题选C。4.(2022秋·江西萍乡·高二统考期中)在学校组织大扫除时,不同的学生对待大扫除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同学对待大扫除的态度很认真,能做到一丝不苟、积极主动地完成劳动任务;而有的同学在劳动的过程中,拈轻怕重,挑三挑四,甚至逃避劳动,总认为集体的事与自己无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于其行为选择②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少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④价值观不同,青少年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详解】①: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影响其行为选择,“决定于”说法错误,①排除。②:正确的价值观是青少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部分青少年学生认为集体的事与自己无关,对此,要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在劳动中培养青少年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②符合题意。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③说法错误。④:学校组织大扫除时,不同的学生对待大扫除的态度不同,有人积极主动,有人消极逃避。这说明价值观不同,青少年学生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5.(2022秋·福建福州·高二校联考期中)据说世界上有三种孩,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孤勇者小孩。这些热词折射了不同年代的社会群体对健康、青春记忆,以及渴望成长和发光的追求。这体现了( )①社会意识直接推动社会存在发展 ②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③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时而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①:正确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发展,①排除。②: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没有体现社会意识转化为物质力量,且社会意识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②排除。③④:这些热词折射了不同年代的社会群体对健康、青春记忆,以及渴望成长和发光的追求。这体现了人类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时而变,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6.(2022秋·山西运城·高二校联考期中)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巨大挑战,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通过决议,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奥林匹克格言,其深意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终极目的,是让全人类成为一个更团结的命运共同体。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起促进作用②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巨大挑战,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通过决议,将“更团结(Together)”加入奥林匹克格言,这反映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④符合题意。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评价事物起促进作用,①错误。②: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的合理性依赖于价值判断的正确性,②错误。故本题选D。7.(2022秋·江苏连云港·高二统考期中)“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党的百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做出的重大论断,是坚持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需要更好地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因为(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C.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答案】C【详解】C:新时代需要更好地发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C符合题意。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材料未涉及“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A不符合题意。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但材料并不涉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B不符合题意。D: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但材料并没有涉及“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8.(2022秋·安徽·高二校联考期中)根据国情和人口发展规律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全面实施三孩政策,这不仅事关经济发展,也事关国计民生。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要求③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 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有机统一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详解】①:根据国情和人口发展规律我国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①符合题意。②④:人口政策调整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根据国情和人口发展规律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体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④符合题意,②排除。③: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9.(2022秋·江苏扬州·高二统考期中)为了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于2022年9月2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从社会历史观角度看,该法的制定( )A.进行生产关系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B.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C.把维护人民群众具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D.是在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答案】D【详解】A:该法的制定是变革上层建筑,而不是进行生产关系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A排除。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这属于辩证唯物论,不属于社会历史观,B排除。C:应该是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而不是具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C错误。D:该法的制定是变革上层建筑。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能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活动,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这说明该法的制定有利于解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D正确。故本题选D。10.(2022秋·河北承德·高二校联考期中)2022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国务院适时颁布乡村振兴工作意见( )①是调整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②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的价值选择③是因为社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制度的自我完善解决④有利于使惠农政策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详解】①:应该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①错误。②④: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这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的价值选择,也有利于使惠农政策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②④正确。③: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通过阶级斗争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决,③错误。故本题选C。11.(2022秋·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30条明确规定:单位和个人饲养犬只,应按规定定期免疫接种狂犬病疫苗;携带犬只出户的,应按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届时,遛狗不拴绳或不佩戴犬牌将涉嫌违法,将不规范遛狗行为纳入法律体系是基于( )①价值判断对价值选择具有导向作用②维护人民的一切利益是我们最高的价值追求③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B【详解】①:价值判断对价值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将不规范遛狗行为纳入法律体系有利于规范对人们的行为选择,①符合题意。②: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最高的价值追求,而不是一切利益,②错误。③:法律属于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关系,所以不体现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③不符合题意。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属于上层建筑,将不规范遛狗行为纳入法律体系是基于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客观要求,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2.(2022秋·吉林长春·高二长春外国语学校校考期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发展为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因为( )①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②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③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是统一的④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具有无限的创造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详解】③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具有无限的创造力,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是统一的,③④符合题意。①: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①错误。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领导力量,②错误。故本题选D。13.(2023秋·河南焦作·高二博爱县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鱼米之乡”洞庭湖区,曾长期面临三个难题:“树鸟争湖”,大面积单一种植欧美黑杨侵夺水鸟等野生动物栖息地;“人珠争水”,珍珠养殖严重污染人居环境;“渔粮争地”,鱼鳖等水产养殖影响粮食生产。基于此,下列哲学依据与解决对策对应正确的是( )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只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生态环境教育,就能实现种养者自觉退林退养退渔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在湖区最大限度排除人的实践活动,恢复到纯自然的状态C.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深入调查,全面掌握湖区独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答案】C【详解】A: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生态环境教育能够帮助相关主体形成正确的认识,推动退林退养退渔。但是,种植欧美黑杨、养殖珍珠和鱼鳖属于经济活动,而市场配置资源具有自发性,加强相关教育使种养者自觉退林退养退渔是很难实现的,且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A排除。B: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也要遵循相应规律。“在湖区最大限度排除人的实践活动,恢复到纯自然的状态”说法错误,应该是实现人的活动与自然的和谐统一,B排除。C:新发展理念是正确的价值理念,能够帮助人们实现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进而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C符合题意。D:“深入调查,全面掌握湖区独有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体现的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量变、质变无关,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14.(2022秋·山东菏泽·高二统考期中)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塑料进入广泛实用阶段,由于塑料具有很多优点,一问世,便深受世界欢迎,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如今,随着塑料使用量不断增大,给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塑料从被誉为“白色革命”到被称为“白色污染”( )①反映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表明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③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④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没有正确和错误之分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B【详解】①:塑料从被誉为“白色革命”到被称为“白色污染”反映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没有涉及主体差异性,①不符合题意。②③:塑料被列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塑料的普及被誉为白色革命。如今,随着塑料使用量不断增大,给环境带来很大破坏,由于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它们造成的环境污染被称为白色污染。塑料从被誉为“白色革命”到被称为“白色污染”表明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③符合题意。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5.(2022秋·北京丰台·高二统考期中)围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进行网络征求意见,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此次活动有利于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其蕴含的哲理是(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②丰富了党运用网络治国理政的经验③彰显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④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的趋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详解】①③: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蕴含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和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的哲理,①③正确。②:丰富了党运用网络治国理政的经验不是哲理,②排除。④: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这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④错误。故本题选A。二、简答题16.(2023秋·海南海口·高二校考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立根塑魂、正本清源,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要看到,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道德领域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不同程度存在道德失范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仍然比较突出;一些社会成员道德观念模糊甚至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说明我们应作出怎样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答案】①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就要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使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详解】本题为简答题,考查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可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三、材料分析题17.(河南省创新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生态保护地位特殊,立法意义重大。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该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聚焦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主要矛盾、特殊问题、突出特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对加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明确规定,对加强旅游、山地户外运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规定。该法回应了青藏高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对青藏高原生态保护起着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正确性。【答案】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维护我国及世界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具有重大意义;对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青藏高原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重要意义。【分析】背景素材: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考点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可转换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的意义”,需要调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知识限定具体明确,可以知识为线索,检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可联系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关键词②:回应了青藏高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可联系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练习(原卷版).doc 6.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练习(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