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课件(2课时打包,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课件(2课时打包,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政治认同:认同社会规则,正确认识社会规则、社会生活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道德修养:维护公共秩序,讲社会公德,在公共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遵守法律等规则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关系,能够维护社会秩序,适应社会规则的变化。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树立秩序意识和规则意识,积极维护社会秩序和规则,有担当精神。
重点:社会规则、社会生活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难点:社会规则、社会生活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核心素养目标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P22-25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一、社会生活有秩序
1.社会秩序的含义及种类。
2.社会秩序的作用。
二、维护秩序靠规则
1.社会规则的含义、种类。
2.社会规则的作用。
社会生活有秩序
01
社会管理秩序
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活动的秩序。
生产秩序
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需要遵守的行为准则。
【活动一】这些图片体现的是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交通秩序
①道路交通井井有条的状况。②人们为维护交通安全与畅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公共场所秩序
保证公众安全的顺利出入,使用公共场所所规定的公共行为准则。
【活动一】这些图片体现的是哪些方面的社会秩序?
知识归纳
社会秩序的含义和种类:
含义: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种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等。
傍晚放学的时候,某中学门口混乱不堪。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和步行前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背着书包的孩子能迅速找到自己,但拥挤的车辆和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下雨时情况更加糟糕。
思考:
(1)校门口的这种混乱状况会带来哪些影响?
(2)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混乱状况?
探究分享
(1)影响:可能会造成交通堵塞,存在交通事故隐患;耽误家长时间,容易引发冲突等。
(2)措施:①学校:安排不同年级分时段、错峰放学;
②家长:听从交警和学校的指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有序停放车辆;
③学生:有序排队出校门;
④交警:上、下学高峰期,严格维护交通秩序。
(3)从该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思考:从该事例中,你能看出社会秩序有何作用?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谈起社会治安的变化,家住某街道的居民老李感触颇深。几年前,他经营的一家五金店不时被小偷“光顾”。自从公安机关加大管理力度后,他的五金店从未失窃过。近年来,该地区全力打造“平安家园”,建成了覆盖全城的街面防控网。与老李同住一个小区的居民说:“治安防控体系健全了,现在即使一个人深更半夜回家也很安全。”
知识归纳
社会秩序的作用: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维护秩序靠规则
02
◆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
◆劳动者在找工作时,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企业在商业竞争中,要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不得以不正当手段获取他人的商业秘密……
◆学生在教室听课要遵守课堂纪律……
道德
法律
法律
纪律
合作学习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规则?
这些规则在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探究与分享
P24
知识归纳
社会规则的含义和种类:
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
结合左图内容,思考:社会规则是如何维护社会秩序的?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强制性
措施
纪律
法律
靠社会组织的强制力实施
非强制性手段
道德
风俗
靠社会舆论社会心理来实现
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如何处罚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知识归纳
社会规则的作用(重要性):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社会规则明确了当事人破坏秩序时应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习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措施。
●社会生活、社会秩序、社会规则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活
社会秩序
社会规则
需要
保障
需要
维护
课堂练习
03
1.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团聚的节日,外出的人总是不远万里回家团聚。在车站许多乘客自觉排队购票和进站的行为充分体现了( )
A.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B.自觉保护公共环境
C.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D.尊重和平等地对待他人
A
A
3.“放学后,路上要注意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等候,上车后不抢座、不打闹,做到文明乘车。”以上是九年级某班“文明礼仪篇”的内容之一,制定“文明礼仪篇”是因为(  )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②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③集体的建设需要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④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4.在公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牌子:“芳草萋萋,踏之何忍?”在图书馆,我们能见到这样的提醒:“这里最需要你的安静!”在汽车站,我们能看到这样的横幅:“自觉排队,文明候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A.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B.社会正常运行只需要社会秩序
C.社会规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D
谢谢欣赏(共23张PPT)
3.2 遵守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政治认同:融入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2.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案例的深度剖析和解读,提高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自觉性;
3.道德修养: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
4.健全人格: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生活自律习惯,尊重和敬畏规则做人品格。
5.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秩序,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自主学习
预习课本P27-31页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好标记。
一、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三、维护与改进规则
二、自觉遵守规则 1.我们该如何维护规则?
怎样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2.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3.如何改进和完善规则?
01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思考:
(1)这个短片在反讽什么?
(2)做个人要遵守这么多规则和约束,是不是太不自由了?
1.为什么说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知识小结
02
自觉遵守规则
可是生活中总有不遵守规则的事发生……
事情起因:孩子在高铁上吵闹,乘客提醒家长管好孩子。家长认为孩子小不好管,况且这是大众的车,别人管不着。众人气愤不能接受这种说法。
思考:高铁是人员众多的公共场所,需要遵守不喧哗保持安静的规则。可是孩子天性好动爱说话,这应该怎么办呢?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闯红灯不对,但大家都在闯,我也就跟着走。
只要没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
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的时候可以。
你怎么看待以上观点?
上述观点都是错误的,都是漠视规则,不遵守规则的表现。这些人应该懂得: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化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
2.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自律
他律
自我约束
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
遵守社会规则的两种约束机制
知识归纳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的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如何做到自觉遵守规则?
03
维护与改进规则
讲授新课
活动二 交流感悟
思考:从这个视频中你获得那些感悟?
3、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规则
①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②另一方面要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中国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考试作弊属犯罪行为
(1)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4.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2)一些原有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4.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全面二孩
单独二孩
只生一个
全面三孩
调整购票身高
调整行为年龄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
(3)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4.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改进规则
我国刑事责任人年龄为什么要由满14周岁调整为满12周岁呢?
这条刑法规定是怎样修改通过的呢?
犯罪性质影响恶劣,受害者家属和社会要求加重惩罚呼声很高
人大代表向全国人大提出建议,经过全国人大审核表决通过
探究总结:我们为什么要改进规则?如何修改规则?
改进规则原因
1生活需要增加新的规则
2有的规定失去合理性,需要废除
3有些规则内容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调整和完善
改进规则的做法
积极参与、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建言献策额
课堂小结
课时训练
1. “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一规定从无到有,再到不断完善,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促进发展
B.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不做变化
C.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制定新的规则
D.根据实际生活的变化,我们可以调整和完善原有的规则
B
2.小刚骑着自行车刚到十字路口红灯恰巧亮了,这时绿灯方向正好没车,在小刚前面的几个人便没有停车,直接过去了。这时,小刚应该( )
A.“随大流”,与大家一块过去
B.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过去
C.按交通信号灯指示,停车等待
D.走自己的路,无需遵守信号灯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