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3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 6.2共筑生命家园(课件33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呵护绿水青山!原来你是这样的超级工程
新知导入: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跨江越洋、海底“穿针”,超级工程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是中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超级工程呵护绿水青山、守护生命家园,这也是中国,是我们正在建设的美丽中国。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6.2 共筑生命家园
1.政治认同:知道我国的监察机关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初步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强化国家认同。
2.道德修养:体会国家监察机关的重要性,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法治观念:理解监察机关对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
4.责任意识:通过学习,强化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欣赏图片、阅读教材,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2.通过故事赏析、探究与分享、小组讨论等活动,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破坏环境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3.通过学习,懂得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政治认同:知道我国的监察机关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初步形成对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强化国家认同。
2.道德修养:体会国家监察机关的重要性,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法治观念:理解监察机关对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意义,增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
4.责任意识:通过学习,强化公民意识,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目标:
学习导航: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5.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
阅读下列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
避免伤害,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自然
自然为人类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相互依存
共生共荣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名言赏析: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杀鸡取卵
恩格斯
思考:以上名言对你有何启示?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恩格斯
④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保护
结合黄河口候鸟栖息地保护及书本知识谈谈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五大新发展理念
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思考:结合教材,说说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②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
①坚定目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③新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思考:结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体现我国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我国为什么选择这条发展道路?我们如何走?
新能源汽车首超燃油乘用车
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p83)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余村的前世今生
(1)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2)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思考:1. 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两条路有什么不同?
第一条富起来的道路
第二条富起来的道路
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经济增长。
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走绿色发展之路。
结果:富裕带来环境的恶化,富裕不长久,发展陷入困境。
结果:建设美丽山村,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2. 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
通过关停污染企业;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建设“美丽乡村”;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来践行。
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③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②价值取向: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2024年,余村村集体年收入达800多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700元增加到6.3万元,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华丽蝶变。如今的余村,山青水秀游人如织,老百姓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打心底里都觉得绿水青山就是个宝。
③行为: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余村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有何启示?
绿,是余村的底色,也是余村人一直悉心守护的颜色。十多年来,参与村里定期开展的“美村庄、靓家园”义务劳动,成了许多村民的一个习惯。村民还自发组成生态护卫队,及时纠正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监督农家乐有无偷排污水、乱倒垃圾,大家共同用自己的双手扮美绿水青山、守护美丽家园。余村依托“两山”旅游景区,创新销售模式,将林产品转换为旅游商品,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现在,余村制订的村规民约越来越全面,在土地、村民生活方式、消费维权、卫生保洁等方方面面都有专项规定。例如“垃圾不落地”,“余村范围内全年全时段禁止销售和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在水库、山塘等地投放对人体有害的鱼饵、食物或药物,不得排放任何废水","山林野外严禁使用除草剂等有毒有害农药,限量使用化肥,严禁野外擅自狩猎捕鱼”……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4.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5.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
多乘公交车
不用一次性餐具
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拓展提升:
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
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
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
探究与分享P87
低碳微行动
国家:①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
企业: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政策;
②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③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青少年:①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增强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和责任意识;②自觉践行环保理念,不使用一次性物品,做好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绿色出行,节约用水;③依法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就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等问题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拓展:守护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三部分 低碳行动
归纳: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哪些基本国策、理念、发展道路、方略、战略、社会形态?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绿色发展道路
依法治国
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基本国策:
2.理念:
3.发展道路:
4.方略:
5.战略:
6.“两型”社会:
共筑生命家园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色
发展道路
为什么:①人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
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③ 生态兴则文明兴 ,生态衰则文明衰 。
④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怎么做:①以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为什么:①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②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怎么做: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
③坚持节约优 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倡
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本课小结
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需要(  )
①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
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④加大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尽可能多地索取自然资源,尽最
大可能加快经济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随堂演练: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下列举措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①植树造林、种草治沙
②禁止开发和利用资源
③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
④保护耕地,维护粮食安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3.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为一对名为“小山”和“小水”的卡通形象(如下图)。这对吉祥物以“青山绿水”为设计原型,有机结合“绿叶、花朵、云纹、水纹”等设计元素。这对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  )
A.传达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B.体现了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C.提醒我们要把保护环境作为中心工作
D.印证了绿色发展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
的关键抉择
A
4.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行为值得点赞的是( )
①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
②践行“光盘行动”,减少浪费
③教室电灯在人离开时不及时关闭
④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