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3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做到( )A.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生态环境问题可以后考虑B.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C.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不作考虑D.不同的区域,实行一对一的合作,其他不需要考虑2.下列全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A.铜、铁、铝 B.水、阳光、金刚石、煤C.石油、土地、黄金 D.森林、鱼、核能3.要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到( )A.充分利用有利的地理条件,对不利的地理条件不作考思B.坚持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不考虑生态环境问题C.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D.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4.有关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资源一华北多,西南少B.草地一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湿润地区C.林地一西北多,东北少D.矿产一南方多有色金属,北方多煤、铁、石油5.如图为中国部分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较。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最多B.我国水资源人均较少,但分布均匀C.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单一,数量极其匮乏D.我国各类自然资源中人均占有量最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是煤炭6.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 铁矿 B. 磷矿 C. 天然气 D. 水资源7.小方很难和爸爸相聚在一起,他的爸爸正忙着把长江的水引到遥远的北方,小方爸爸的工作是为了解决 ( )A. 长江洪涝的问题 B. 水资源时间变化大的问题C. 水体污染的问题 D.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8.下图所示信息能体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之一的是( ) A.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 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C. 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是夏秋多、冬春少 D.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9.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资源总量丰富,可再生资源众多,人均占有量呈不断上升趋势B. 由于人口增长和资源增加相互抵消,人均占有量保持不变C. 由于我国某些资源短缺,而人口迅速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会大幅度下降D. 人均资源占有量继续减少,自然资源形势严峻10.下列关于我国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B. 我国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C. 南水北调工程将大大缓解华北、西北水资源不足的问题D. 黄海、渤海是我国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地方11.下列自然资源,全部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石油、森林、煤炭、太阳能 B.铁矿、天然气、铀矿、阳光C.阳光、土地、水、草原 D.森林、水、天然气、铁矿12.下列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但种类不齐全 B.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C.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绩显著,没有浪费 D.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十分乐观13.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难以大量增加 B.自然资源不可再生,用一点少一点C.我国人口数量众多,人口不断增加 D.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14.对我国土地资源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资源丰富,没有后顾之忧B.我国人均耕地资源丰富C.我国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而且分布不均D.我国难利用的土地资源比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多下图为“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15题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15.图中①②农业生产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沙漠16.碳的耗用量为“碳足迹”。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做法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是( )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17.我国水资源具有南丰北缺的分布特点,解决这一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有效途径有( )A.修建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提高水价 D.退耕还林下图为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8.下列描述,与右图不相符的是( )A.耕地比重偏小 B.土地类型复杂多样C.可利用草地比重最大 D.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小19.我国土地资源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体现在( )A.人均耕地少 B.土地类型丰富多样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D.各地土地资源质量差别大20.农民在土地上种庄稼,种了一季又一季,收获了一年又一年,说明( )A.土地是可再生资源 B.土地是非可再生资源C.土地资源不必珍惜 D.土地的生产能力是不会下降的21.中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 )A.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B.大黄鱼、对虾、带鱼、墨鱼C.紫菜、虾、扇贝、鲍鱼 D.牡蛎、鲍鱼、带鱼、乌贼小华的家乡冬季温和,夏季炎热,一月平均气温在3℃左右。2008年,小华的爸爸承包了0.5公顷耕地,到2018年,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2.小华爸爸承包的土地可能位于( )A.河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C.华北平原 D.东北平原23.导致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需求 B.地形因素C.气候条件 D.人口增长24.关于我国自然资源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领土面积很大,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我国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应减少C.我国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但破坏和浪费比较严重D.由于合理利用和有效管理,我国各种自然资源的数量增长很快25.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与右图所反映内容不相符的是( )A.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 B.耕地少,难利用土地较多C.林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东北平原 D.草地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二、非选择题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主要能源消费构成年份 百分比 主要能源 2000年 2007年 2015年煤炭 67% 70.4% 64%石油 23.6% 19.7% 18.1%清洁能源 9.4% 9.9% 17.9%材料二:随着沈阳市抗霾攻坚工作的逐渐深入,清洁型煤这种环保能源进入广大市民视野中。材料三:材料四:进入4月以来,伴随气温升高,太阳辐射增强,臭氧(O3)污染成为现阶段影响沈阳市空气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臭氧(O3)的形成主要受内外两大因素影响,内因是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外因则是高温、强太阳辐射等气象因素。(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呈 (上升或下降)趋势。清洁能源包括水电、核电、天然气、风电等,其中天然气属于 (可再生或非可再生)资源。(2)由材料二可知,清洁型煤的优点不包括 。A.燃烧特性好 B.对环境危害小C.燃烧时间短 D.易搬运存储(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沈阳市今年1﹣4月份主要大气污染物平均浓度同比上升的是 。A.二氧化硫(SO2) B.臭氧(O3)C.二氧化氮(NO2) D.PM2.5(4)读材料四,臭氧形成的外因有 。A.氮氧化物的排放 B.气温骤降C.强太阳辐射 D.挥发性有机物排放(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写出一条改善沈阳市空气质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27.读“中国在世界人口和耕地中所占百分比图”和“今后我国人口和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________%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________%的人口,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迹。(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人均耕地变化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3)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在人口方面,把实行“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耕地方面,把“________”作为一项基本国策。28、.水是生命之源,我国是世界上缺水严重的国家。读中国径流带分布图和中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均水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均水资源非常缺乏的省区大部分位于__________带(径流带)内,这些省区缺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两点)。(3)青藏高原地区人均水资源属于__________的省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29.下图为“我国年降水量及水资源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题:(1)观察图中等降水量线,描述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同时,受季风影响,从时间分布来看,我国降水____季多,_______季少(填“季节”)。(2)人们常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可见降水会直接影响______生产,为我国带来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______洋和_____洋。(3)我国降水不稳定会引发自然灾害。南方地区雨季过长往往会引发______灾害,北方地区雨季过短则多会引发_______灾害。(4)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空间分布不均,可行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答案1-5BADDD 6-10DDCDD 11-15CBCCA 16-20ABDBA 21-25ABABC(1)上升;非可再生;(2)C;(3)B;(4)C;(5)使用清洁能源。27、(1)7;21(2)增长;减少(3)计划生育;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好耕地28、(1)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2)平水 降水量少;河流径流量少;经济发达,用水量多;工农业用水量大;人口多,用水量大;污染严重;浪费严重等(任意两点即可)(3)非常丰富 人口少(水资源丰富,人口少)29、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或由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增) 夏、秋(或夏 春、冬(或冬) 农业 太平 印度 洪涝 干旱 南水北调(或跨流域调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