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3八上·海曙期末)正确书写元素符号是学习科学的基础。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氯 B.镁 C.钠 D.铝
2.(2023八上·海曙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离心式水泵 B.船闸
C.用管子吸饮料 D.吸尘器
3.(2023八上·海曙期末)宁波市机场高架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小明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则(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4.(2023八上·海曙期末)将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科学课本上,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科学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科学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由于文具盒和科学课本是静止的,所以它们没有惯性
D.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和科学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5.(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列四幅图中属于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扔实心球 B.系安全带
C.跳远助跑 D.撞击锤柄
6.(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列物理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B.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锋利,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C.在高海拔地区一次性打火机不容易打燃火,其主要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压高
D.汽车在高速转弯过程时,容易翻车,因为车速越大,惯性越大
7.(2023八上·海曙期末)植物根生长、分化、吸收养料最活跃的部位是根尖。如图所示为根尖的平面和立体结构图。关于根尖各部分结构与功能认识正确的是(  )
A.甲是伸长区,细胞突起,增加了吸收水、无机盐面积
B.乙是分生区,细胞能较快分裂生长,使根不断长长
C.丙是根毛区,细胞核较大,能产生大量新细胞
D.丁是根冠区,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8.(2023八上·海曙期末)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9.(2023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化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变化
C.乙、丁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10.(2023八上·海曙期末) 图是三个装满水的完全相同的玻璃缸,其中(a)只有水,(b)水中漂浮着一只小鸭子,(c)水中漂浮着一只大鸭子.三个玻璃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A.(a)最大 B.(b)最大 C.(c)最大 D.一样大
11.(2023八上·海曙期末)关于物体受到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漂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12.(2023八上·海曙期末)小轩在甲、乙两个相同的量筒内各插入一枝大致相同的芹菜,再加水至液面达到10毫升的刻度处,接着摘除乙量筒芹菜的所有叶片,并把两个量筒放于通风处,每10分钟记录一次液面的读数,结果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10 20 30
甲量筒液面读数(有叶片)(毫升) 10.0 8.3 7.1 6.5
乙量筒液面读数(无叶片)(毫升) 10.0 9.8 9.7 9.5
小轩的实验结果,可支持下列哪一叙述(  )
A.植物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B.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与叶片有关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太阳光
13.(2023八上·海曙期末)“海姆立克急教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食管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他的原理如图所示,利用冲击腹部的膈肌下软组织,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异物驱除,使人获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
B.冲击腹部后肺部气压会变大
C.肺内气流对异物的冲击力大于异物对气流的力
D.呼吸道完全堵塞时也可以利用此法
14.(2023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一个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水无法排出,则该小球(  )
A.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对它的压力
B.受水的浮力,也受水对它的压力
C.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对它的压力
D.受到水的浮力,但浮力很小
15.(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列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
B.图乙表示物体所受重力G跟它的质量m的关系
C.图丙表示液体内部压强p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
D.图丁表示液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
16.(2023八上·海曙期末)要检验绿叶在阳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从植物体上取下一片绿叶,滴上碘液就能检验
B.随意取一片叶,将叶脱色后再用碘液检验>
C.取进行遮光处理后的叶,将该叶脱色后用碘液检验
D.取进行遮光处理后的叶,滴上碘液即能检验
17.(2023八上·海曙期末)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在同一深度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大
B.乙实验将玻璃管略微倾斜会导致水银面高度低于760mm
C.丙实验将简易气压计从山底带到山顶,玻璃管内液面会上升
D.丁实验为使烧瓶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向外拉活塞,可增大气压,降低沸点
18.(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①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C.③属于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19.(2023八上·海曙期末)小科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思维导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物质a是氧气
B.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
D.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只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
20.(2023八上·海曙期末)苏通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钢绳拉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构件的边长为
B.构件的密度为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
D.浮力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
21.(2023八上·海曙期末)“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宁波举行的第-场龙舟赛一“中烟杯”宁波市第二届龙舟比赛在东钱湖陶公岛区鸣锣开赛,来自市直属工会系统的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公司、宁波镇海炼化利安德化学有限公司等龙舟代表队参加竞逐。
(1)向后划桨龙舟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2)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龙舟是   的。
22.(2023八上·海曙期末)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铁块,弹簧测力计读数为,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读数为,铁块受到的浮力是   。若将铁块全部浸没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是   N。()
23.(2023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置于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底面积相等,注入等质量的同种液体,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选填“>”、“<”或“=”)
24.(2023八上·海曙期末)植物通过   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通过   作用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通过   作用,形成拉力,促使根、茎中的水分上升,同时带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通过   向上输送。
25.(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元素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
①蒸馏水②氧气③空气④二氧化碳
26.(2023八上·海曙期末)甲、乙两个试管中装有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要判断哪个试管中装的是晶体,哪个试管中装的是非晶体,小晴采用如图装置,对两试管分别加热,并绘制出图像;
根据上图可知:   是晶体(选填“甲”或“乙”),熔点是   。
27.(2023八上·海曙期末)旅行中,汽车在公路上快速行驶时,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   (选填“大”或“小”,下同),窗帘飘向窗外。车行驶到高山上时,发现密封的零食包装袋鼓起了,这是因为高山上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   (选填“大”或“小”)造成的。
28.(2023八上·海曙期末)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   N。
29.(2023八上·海曙期末)在“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如图所示。请回答:
(1)显微镜下观察到血管1中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选填“→”或“←”),则可判断该血管是动脉。
(2)血管    (填序号)是毛细血管,其中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30.(2023八上·海曙期末)用电子秤、一个玻璃杯和水,可以粗略测量椰子油的密度;先后测出空杯,装满水、装满油的杯子的质量,数据如下表;杯子两次“装满”,是为了使被测量的油和水   相同,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椰子油的密度是   。()
空杯的质量/g 水和杯的质量/g 油和杯的质量/g
100 300 268
31.(2023八上·海曙期末)为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小明用装有一定量沙子的玻璃瓶(带有密封盖)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猜想1: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清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3: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为验证猜想1,小明将玻璃瓶中的沙子增加一部分,并擦干瓶外的水,按图A和D的操作得出浮力大小;再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若发现   ,可说明猜想1错误;
(2)为验证猜想2,可分析比较   两个实验(填字母);
(3)小明通过实验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请判断E溶液的密度   水的密度。(选填“大于”或“小于”)
32.(2023八上·海曙期末)小柯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呢?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刷过油漆的木块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如图,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水滴数/滴 5 10 15 20 25
摩擦力/牛 1.3 1.5 1.8 1.4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第五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牛。
(3)随着水滴的增加,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于以下四幅图中的____图。
A. B.
C. D.
33.(2023八上·海曙期末)小乐学习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后,继续探究市售的某淀粉酶制剂对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和B:A试管加入的淀粉溶液,滴加两滴碘液后摇匀,B试管加入的淀粉酶溶液;将两支试管置于水温的水浴锅中保温,然后将B试管中的淀粉酶溶液倒入A试管,摇匀后继续保温并计时,直至蓝色褪尽。
②将0.5%的淀粉溶液换成1.0%、1.5%、2.0%的淀粉溶液,重复上述步骤①。
③将水浴温度改为、,重复上述实验。
不同实验条件下淀粉褪色时间如表所示:
淀粉酶溶液浓度 水浴温度 淀粉溶液浓度
0.5% 1.0% 1.5% 2.0%
1.0%
(1)本实验的原理是   和α 淀粉酶能催化分解淀粉。
(2)据表中数据可知,淀粉褪色时间与   、   有关。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该α 淀粉酶制剂对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与温度有关,   (选填“37”“50”或“75”)℃时,α 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效果最好。
34.(2023八上·海曙期末)某快递公司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环保地服务于广大客户,创新了无人机服务,该公司如图所示无人机有关信息如下表:
无人机自重(含电池)G 100N
最大升力F 200N
最大飞行速度v 24km/h
脚架与水平地面接触面积S 10-2m2
求:
(1)无人机送货时最大能装载多少千克的货物?
(2)现要将货物送到27km的地方,最快需要多少分钟?
(3)当无人机载着40N货物降落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35.(2023八上·海曙期末)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提炼过程中借鉴了祖国医学,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疟疾的治疗方药如下: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尽服之,意思是:用一把青蒿,以二升的水浸渍以后,绞扭青蒿、取得药汁,然后一次服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绞扭青蒿、取得药汁的过程相当于粗盐提纯实验中的   操作。
(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青蒿素中含碳元素与   g双氢青蒿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36.(2023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重为2N,将一个重力为1.2N,体积为2×10-4m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
(1)物体A所受浮力是多少?
(2)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多少?
(3)当把细线剪断后,台秤的示数为多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 A.氯的元素符号是Cl,故A错误;
B.镁的元素符号是Mg,故B错误;
C.钠的元素符号是Na,故C错误;
D.铝的元素符号是Al,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
【解析】【分析】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解答】 A.离心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故A不符合题意;
B.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用管子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和连通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吸尘器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工作的,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 A.小轩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汽车与高架桥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司机由南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故C错误;
D.司机与桥上路灯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ABD.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一对相互作用力则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C.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 A.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静止的文具盒和课本都有惯性,故C错误;
D.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和科学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B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 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根据选项中对现象的描述分析惯性对人类的影响即可。
【解答】 A.实心球被掷出后,由于惯性继续飞行,即体育考试投掷实心球是利用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开车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时人由于惯性而带来伤害,故B符合题意;
C.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在空中仍然保持起跳时的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属于利用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在硬物撞几下,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硬物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锤头套紧,属于利用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惯性;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 AC.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B.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②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D.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 A.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气体压强升高沸点的原理尽快煮熟食物的,故A正确;
B.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错误;
C.在高海拔地区一次性打火机不容易打燃火,其主要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压低,故C错误;
D.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7.【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解答】A、甲是成熟区,它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不符合题意;
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不符合题意;
C、丙是分生区,它的特点是细胞较小,细胞核大,具有旺盛的分裂增生能力,C不符合题意;
D、丁是根冠区,它位于根尖项端的帽状结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输送,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8.【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A.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BD.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解答】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C错误符合题意;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金刚石和石墨中碳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 AB.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解答】 A.根据图片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乙、丁分子构成不相同,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故C错误;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丙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解:因为(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放入鸭子后,其水面的深度h仍相同,
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故选D
【分析】知道玻璃缸里装满了水,又知道液体深度相同,根据公式p=ρgh可比较缸底受到水的压强
11.【答案】B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确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即可。
【解答】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等因素无关,且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其受到的浮力越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答案】B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根据题目描述和实验现象,确定实验探究的问题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经过相同的时间后,有叶的量筒液面下降快,无叶的量筒液面下降缓慢,因此,小轩的实验结果说明了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与叶片有关。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解答】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可见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正确。
B.冲击腹部则造成呼气,肺部气压会变大,正确。
C. 肺内气流对异物的冲击力大于异物对气流的力,错误。
D. 呼吸道完全堵塞时不可以利用此法,错误。
故选D。
14.【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 浮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将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球的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不受水的压力,所以该小球不受浮力。
故A、B、D错误,而C正确。
故选C。
15.【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s=vt判断;
(2)根据F=mg判断;
(3)根据液体压强p=ρ液gh判断;
(4)根据公式m=ρV判断。
【解答】A.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速度保持不变,根据s=vt可知,它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A错误;
B.根据G=mg可知,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B正确;
C.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当液体密度相同时,压强p与深度h成正比,即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C错误;
D.根据m=ρV可知,当物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图像为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解答】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取进行遮光处理的叶片是为了设置对照,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有机物;脱色是为了将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防止叶绿素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被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故答案为:C。
17.【答案】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A.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物体受到的压强相等。
B.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
C.根据高度变化确定大气压强的变化,再根据p内=p大+p水分析水柱的压强变化,进而确定水柱的高度变化。
D.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解答】 A.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则甲实验在同一深度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变,故A错误;
B.气压相同,支撑水银柱的高度也相同,故乙实验将玻璃管略微倾斜会导致水银面高度还是 760mm,故B错误;
C.丙实验将简易气压计从山底带到山顶,山顶气压变低,而玻璃管内气压不变,那么玻璃管内液柱的压强会变大,故玻璃管内液面会上升,故C正确;
D.丁实验为使烧瓶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向外拉动活塞,可减小气压,降低沸点,故D错误。
故选C。
18.【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解答】A、②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B、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B正确;
C、③是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正确;
D、⑤是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张开和闭合,D正确。
故答案为:A。
19.【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通过血液循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给血液,在运输到相应的部位排除体外;
【解答】A.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物质a是氧气 ,b是二氧化碳气体,正确;
B.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正确;
C. 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正确;
D.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运输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D错误;
故答案为:D.
20.【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A.当正方体构件完全浸没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构件的边长;
B.由图乙可知构件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拉力,根据构件受力平衡可得:G=F浮+F拉,然后根据G=mg=ρVg可求出构件的密度。
C.当构件全部浸没时,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等于构件的体积),则构件受到的浮力最大;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
D.构件下沉过程中(未浸没时),其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构件浸没时,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构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变,据此得出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
【解答】A.由图乙可知,当正方体构件完全浸没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2m,则构件的边长为2m,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构件完全浸没时,其受到的拉力:F拉=1.2×105N,
根据构件受力平衡可得构件的重力:G=F浮+F拉=8×104N+1.2×105N=2×105N,
根据G=mg=ρVg可得构件的密度:
,故B正确。
C.构件完全浸没时,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V=L3=(2m)3=8m3,
则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8m3=8×104N,故C错误;
D.由图甲可知,构件在浸入水的过程中,其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所受浮力不变,所以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而①表示拉力F2随h变化的图线,故D错误;
故选B。
21.【答案】(1)相互
(2)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1)甲对乙施加力的作用时,乙也同时对甲施加反作用力,这就是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
【解答】(1)向后划桨龙舟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以地面为参照物,龙舟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龙舟是运动的。
22.【答案】4.9;10.78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利用称重法求出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铁块的体积,若将铁块全部浸没在酒精中,铁块排开酒精的体积等于自身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铁块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称重法求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此时铁块受到的拉力)。
【解答】 由题知,铁块的重力G=14.7N,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为9.8N,
则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1=G-F=14.7N-9.8N=4.9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铁块的体积为:

若将铁块全部浸没在酒精中,此时铁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2=ρ酒精gV排2=ρ酒精gV=0.8×103kg/m3×10N/kg×4.9×10-4m3=3.92N,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G-F浮2=14.7N-3.92N=10.78N。
23.【答案】=;<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 两个容器的质量相同,又分别注入等质量的液体,则甲、乙容器的总质量相同,重力相同;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由此可判断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再结合甲、乙容器的底面积,由求得压强的大小关系;
(2)如图所示,注入等质量的同种液体,由于容器形状不同,液体的深度不同,利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可以判定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再根据两容器底面积的大小关系,判断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关系。
【解答】 (1)已知:两容器的质量相同,又注入等质量的液体,
则甲、乙两容器的总质量相同,即:m甲=m乙,
由G=mg得:G甲=G乙;
所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1=F乙1;
已知:S甲=S乙,
由可知:甲、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2)如图所示,液面的高度h甲<h乙,
根据p=ρ液gh可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
甲、乙容器的底面积S甲=S乙;
由F=pS可知,液体对甲、乙容器底的压力大小关系:F甲<F乙。
24.【答案】光合;呼吸;蒸腾;导管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植物吸收了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成的有机物中,如葡萄糖等。这些有机物是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和物质基础。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用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生长、运动等。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形成拉力,促使根、茎中的水分上升,同时带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通过导管向上输送。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在蒸腾作用过程中,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导管从根部上升到叶片,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拉力,使得水分能够持续上升。同时,这个拉力也带动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一起向上输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
故答案为:光合、呼吸、蒸腾、导管。
25.【答案】①②③④;①④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 含有氧元素的有:①蒸馏水;②氧气;③空气;④二氧化碳;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①蒸馏水;④二氧化碳都属于化合物。
26.【答案】乙;48℃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由图知,甲中物质在整个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为非晶体。乙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即晶体的熔点,则乙的熔点是48℃。
27.【答案】小;小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
(2)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旅行中,汽车在公路上快速行驶时,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窗帘飘向窗外。
(2)车行驶到高山上时,发现密封的零食包装袋鼓起了,这是因为高山上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小造成的。
28.【答案】0;10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1)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它受到的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积无关,据此与甲对比确定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再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此时的推力。
【解答】 (1)在10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都受平衡力,在水平方向B不受拉力,因此摩擦力为0;
(2)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2=f=10N,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
29.【答案】(1)→
(2)2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动脉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它的管壁较厚,弹性大。
(2)静脉是从全身各器官运送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它的管壁较薄,弹性小,大静脉管腔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3)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它的管壁极薄,管径较细,一般只允许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
【解答】(1)动脉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其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干流流向支流,故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 可判断该血管是动脉。
(2) 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图中只有序号2符合。
故答案为:(1)→ (2)2 。
30.【答案】体积;0.84×10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同一个杯子的容积相等,装满不同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表格数据求出水和椰子油的质量,根据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椰子油的密度。
【解答】 用同一个杯子装满水和椰子油的体积相等,
由表格数据可得,杯子装满水和椰子油时水和椰子油的质量分别为:
m水=m水总-m杯=300g-100g=200g,
m油=m油总-m杯=268g-100g=168g,
由可得,杯子的容积:,
即;
解得:ρ油=0.84g/cm3=0.84×103kg/m3。
31.【答案】(1)浮力不变
(2)BC或BD
(3)大于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如果猜想1正确,那么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则当改变瓶子中沙子的质量时,瓶子受到的浮力应该发生改变;否则,瓶子受到的浮力不变。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它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即液体密度越大,它受到浮力越大。
【解答】 (1)为验证猜想1,小明将玻璃瓶中的沙子增加一部分,并擦干瓶外的水,按图A和D的操作得出浮力大小,再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若发现浮力不变,可说明猜想1错误;
(2)为了验证猜想2,即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玻璃瓶的质量和液体密度相同,而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故选实验BC或BD;
(3)根据F浮力=G-F拉可知,瓶子在E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而二者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液体E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32.【答案】(1)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水滴数(水的多少)有关
(2)1.2
(3)B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1)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地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小明根据生活中的现象,猜测摩擦力可能跟水滴多少有关。
(2)弹簧测力计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然后读出力的大小。
(3)当接触面之间没有水时,接触面之间也存在摩擦力,随着水滴数目的增加,摩擦力增大,当水滴的数目增大到一定数目时,摩擦力反而减小。根据这个变化判断水滴和摩擦力的关系图象。
【解答】 (1)用铁锹时吐口水防止打滑,地板湿滑小心慢走,接触面水的多少是否影响摩擦力,所以此实验基于的假设是: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水滴数(水的多少)有关。
(2)根据图片可知,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N,每一个小格代表0.2N,所以滑动摩擦力为1.2N。
(3)如表格数据知,水滴数量增加,摩擦力增大,当水滴增加到一定数量,摩擦力反而减小。当水滴为0时,接触面之间也存在摩擦力,当水滴很多时,接触面之间还是存在摩擦力,所以摩擦力和水滴数量的关系为B。
33.【答案】(1)淀粉遇碘变蓝色
(2)水浴温度;淀粉溶液浓度;淀粉溶液浓度
(3)75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酶的特性:①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②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③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 (1)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可见,本实验的原理是淀粉遇碘变蓝色和α-淀粉酶能催化分解淀粉。
(2)据表中数据可知,淀粉褪色时间与水浴温度、淀粉溶液浓度有关,淀粉溶液浓度越高,淀粉褪色时间越长。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该α-淀粉酶制剂对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与温度有关,在相同淀粉溶液浓度的条件下,75℃时淀粉褪色时间最短。说明,75℃时,α-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效果最好。
34.【答案】(1)解:无人机以最大升力送货时,在空中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所载货物的重力最大,
则最大装载货物的重力G货物=F升-G飞机=200N-100N=100N,
由G=mg可得所载货物的最大质量:。
(2)解: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需要的最短时间。
(3)解:当无人机载着40N货物降落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压=G飞机+G货物'=100N+40N=140N,
则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无人机以最大升力送货时,在空中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所载货物的重力最大,其大小等于最大升力减去自重,根据G=mg求出所载货物的最大质量;
(2)知道无人机的最大速度和飞行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需要的最短时间;
(3)当无人机载着40N货物降落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它们的重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35.【答案】(1)过滤
(2)90:11:40
(3)14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进行分析;
(2)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绞扭青蒿、取得药汁,是从青蒿中分离出液体,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2)青蒿素(C15H22O5)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22:(5×16)=90:11:40;
(3)141g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含有90g碳元素的双氢青蒿素质量为。
36.【答案】(1)解:根据F浮=ρ液gV排,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1N.
(2)解:此时物体A共受到重力、浮力和细线的拉力作用,且G=F浮+F拉,
则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F拉=G-F浮=1.2N-1N=0.2N。
(3)解:根据力的平衡的条件可知,托盘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和水的重力、物体A重力之和,即F=G总+GA=2N+1.2N=3.2N。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根据物体A的体积和物体A一半浸入水中求出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A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受到的浮力;
(2)根据力的合成可求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
(3)根据细线剪断后,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水、物体A的总重力求出台秤的示数。
1 / 1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部分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1.(2023八上·海曙期末)正确书写元素符号是学习科学的基础。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氯 B.镁 C.钠 D.铝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分析】 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解答】 A.氯的元素符号是Cl,故A错误;
B.镁的元素符号是Mg,故B错误;
C.钠的元素符号是Na,故C错误;
D.铝的元素符号是Al,故D正确。
故选D。
2.(2023八上·海曙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
A.离心式水泵 B.船闸
C.用管子吸饮料 D.吸尘器
【答案】B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
【解析】【分析】 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连通器里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各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相平的。
【解答】 A.离心式水泵是利用大气压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故A不符合题意;
B.船闸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B符合题意;
C.用管子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强工作的,和连通器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吸尘器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工作的,不是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3八上·海曙期末)宁波市机场高架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小明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则(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答案】D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分析】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
【解答】 A.小轩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汽车与高架桥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司机由南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故C错误;
D.司机与桥上路灯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4.(2023八上·海曙期末)将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科学课本上,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科学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科学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由于文具盒和科学课本是静止的,所以它们没有惯性
D.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和科学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平衡力的辨别
【解析】【分析】ABD.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一对相互作用力则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C.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 A.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子对课本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文具盒受到的重力和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所以静止的文具盒和课本都有惯性,故C错误;
D.文具盒对科学课本的压力和科学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5.(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列四幅图中属于防止惯性造成危害的是(  )
A.扔实心球 B.系安全带
C.跳远助跑 D.撞击锤柄
【答案】B
【知识点】惯性
【解析】【分析】 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根据选项中对现象的描述分析惯性对人类的影响即可。
【解答】 A.实心球被掷出后,由于惯性继续飞行,即体育考试投掷实心球是利用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开车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汽车突然减速时人由于惯性而带来伤害,故B符合题意;
C.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由于惯性,在空中仍然保持起跳时的运动状态,所以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属于利用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在硬物撞几下,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态,当锤柄撞击到硬物停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保持运动状态,从而使锤头套紧,属于利用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列物理现象中,分析正确的是(  )
A.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B.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锋利,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C.在高海拔地区一次性打火机不容易打燃火,其主要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压高
D.汽车在高速转弯过程时,容易翻车,因为车速越大,惯性越大
【答案】A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惯性;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 AC.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B.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②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D.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解答】 A.高压锅是利用增大气体压强升高沸点的原理尽快煮熟食物的,故A正确;
B.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错误;
C.在高海拔地区一次性打火机不容易打燃火,其主要原因是空气稀薄,大气压低,故C错误;
D.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7.(2023八上·海曙期末)植物根生长、分化、吸收养料最活跃的部位是根尖。如图所示为根尖的平面和立体结构图。关于根尖各部分结构与功能认识正确的是(  )
A.甲是伸长区,细胞突起,增加了吸收水、无机盐面积
B.乙是分生区,细胞能较快分裂生长,使根不断长长
C.丙是根毛区,细胞核较大,能产生大量新细胞
D.丁是根冠区,细胞较大,排列不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根冠,根尖最先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根冠由多层松散排列的薄壁细胞组成,细胞排列较不规则,外层细胞常粘液化,使之免受土壤磨损的功能。
分生区,也叫生长点,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拥有密度大的细胞质(没有液泡),外观不透明。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一般长约2~5毫米,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其外观透明,洁白而光滑.细胞明显伸长且没有根毛.,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 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解答】A、甲是成熟区,它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不符合题意;
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B不符合题意;
C、丙是分生区,它的特点是细胞较小,细胞核大,具有旺盛的分裂增生能力,C不符合题意;
D、丁是根冠区,它位于根尖项端的帽状结构,细胞壁薄,外层细胞排列输送,保护作用,有利于根在土壤中不断生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8.(2023八上·海曙期末)对下列事例解释错误的是(  )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水分子停止运动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分析】A.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BD.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解答】 A.气体受压后体积变小,是因为是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氧气助燃、氢气可燃,是因为它们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分子仍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C错误符合题意;
D.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金刚石和石墨中碳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9.(2023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过程中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变化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变化
C.乙、丁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 AB.观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解答】 A.根据图片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变化,故A错误;
B.根据图片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故B错误;
C.乙、丁分子构成不相同,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故C错误;
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丙一种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单质,故D正确。
故选D。
10.(2023八上·海曙期末) 图是三个装满水的完全相同的玻璃缸,其中(a)只有水,(b)水中漂浮着一只小鸭子,(c)水中漂浮着一只大鸭子.三个玻璃缸底部受到水的压强(  )
A.(a)最大 B.(b)最大 C.(c)最大 D.一样大
【答案】D
【知识点】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解析】【解答】解:因为(a)、(b)、(c)三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缸装满了水,放入鸭子后,其水面的深度h仍相同,
根据p=ρgh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
故选D
【分析】知道玻璃缸里装满了水,又知道液体深度相同,根据公式p=ρgh可比较缸底受到水的压强
11.(2023八上·海曙期末)关于物体受到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漂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答案】B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确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即可。
【解答】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体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等因素无关,且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其受到的浮力越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2.(2023八上·海曙期末)小轩在甲、乙两个相同的量筒内各插入一枝大致相同的芹菜,再加水至液面达到10毫升的刻度处,接着摘除乙量筒芹菜的所有叶片,并把两个量筒放于通风处,每10分钟记录一次液面的读数,结果如下表。
时间(分钟) 0 10 20 30
甲量筒液面读数(有叶片)(毫升) 10.0 8.3 7.1 6.5
乙量筒液面读数(无叶片)(毫升) 10.0 9.8 9.7 9.5
小轩的实验结果,可支持下列哪一叙述(  )
A.植物生长需要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B.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与叶片有关
C.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太阳光
【答案】B
【知识点】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分析】 根据题目描述和实验现象,确定实验探究的问题即可。
【解答】根据题意可知, 经过相同的时间后,有叶的量筒液面下降快,无叶的量筒液面下降缓慢,因此,小轩的实验结果说明了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与叶片有关。
故选B。
13.(2023八上·海曙期末)“海姆立克急教法”是全球抢救异物误入食管的标准方法,被称为“生命的拥抱”他的原理如图所示,利用冲击腹部的膈肌下软组织,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将堵住气管喉部的异物驱除,使人获救。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
B.冲击腹部后肺部气压会变大
C.肺内气流对异物的冲击力大于异物对气流的力
D.呼吸道完全堵塞时也可以利用此法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
【解析】【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解答】A.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可见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器官,正确。
B.冲击腹部则造成呼气,肺部气压会变大,正确。
C. 肺内气流对异物的冲击力大于异物对气流的力,错误。
D. 呼吸道完全堵塞时不可以利用此法,错误。
故选D。
14.(2023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一个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水无法排出,则该小球(  )
A.不受水的浮力,也不受水对它的压力
B.受水的浮力,也受水对它的压力
C.不受水的浮力,但受水对它的压力
D.受到水的浮力,但浮力很小
【答案】C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解析】【分析】 浮力指物体在流体(包括液体和气体)中,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产生的压力差。将塑料小球堵在一个水池的出口处,球的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不受水的压力,所以该小球不受浮力。
故A、B、D错误,而C正确。
故选C。
15.(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列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s和时间t的关系
B.图乙表示物体所受重力G跟它的质量m的关系
C.图丙表示液体内部压强p随深度h变化的关系
D.图丁表示液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重力的大小;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s=vt判断;
(2)根据F=mg判断;
(3)根据液体压强p=ρ液gh判断;
(4)根据公式m=ρV判断。
【解答】A.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的速度保持不变,根据s=vt可知,它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A错误;
B.根据G=mg可知,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即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B正确;
C.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可知,当液体密度相同时,压强p与深度h成正比,即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C错误;
D.根据m=ρV可知,当物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即图像为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D错误。
故选B。
16.(2023八上·海曙期末)要检验绿叶在阳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从植物体上取下一片绿叶,滴上碘液就能检验
B.随意取一片叶,将叶脱色后再用碘液检验>
C.取进行遮光处理后的叶,将该叶脱色后用碘液检验
D.取进行遮光处理后的叶,滴上碘液即能检验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消耗彻底,防止影响实验);
②部分遮光: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的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③脱色:光照数小时后,摘下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隔水加热(需要“隔水”的原因是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清水漂洗;
⑤染色:滴加碘液染色(检测有无淀粉生成,淀粉是光合作用产物,遇碘变蓝色); 观察现象之前,用清水冲掉碘液的目的是碘液本身有颜色,防止影响观察效果;
⑥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遮光部分不变蓝色,见光部分变蓝色; 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制造有机物--淀粉。
【解答】 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取进行遮光处理的叶片是为了设置对照,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有机物;脱色是为了将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防止叶绿素颜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的变化,被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未遮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故答案为:C。
17.(2023八上·海曙期末)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在同一深度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变大
B.乙实验将玻璃管略微倾斜会导致水银面高度低于760mm
C.丙实验将简易气压计从山底带到山顶,玻璃管内液面会上升
D.丁实验为使烧瓶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向外拉活塞,可增大气压,降低沸点
【答案】C
【知识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存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 A.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物体受到的压强相等。
B.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液gh分析;
C.根据高度变化确定大气压强的变化,再根据p内=p大+p水分析水柱的压强变化,进而确定水柱的高度变化。
D.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解答】 A.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则甲实验在同一深度改变橡皮膜的朝向,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不变,故A错误;
B.气压相同,支撑水银柱的高度也相同,故乙实验将玻璃管略微倾斜会导致水银面高度还是 760mm,故B错误;
C.丙实验将简易气压计从山底带到山顶,山顶气压变低,而玻璃管内气压不变,那么玻璃管内液柱的压强会变大,故玻璃管内液面会上升,故C正确;
D.丁实验为使烧瓶内停止沸腾的水再次沸腾,向外拉动活塞,可减小气压,降低沸点,故D错误。
故选C。
18.(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②④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B.①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C.③属于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A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
表皮:它们都属于保护组织.其外壁有一层透明、不易透的角质层。
气孔:它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其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
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有些像栅栏,叫做栅栏组织,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最旺盛的部位;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有些像海绵,叫做海绵组织,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能够向上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向下运送有机物,因此叶脉具有输导作用。
【解答】A、②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B、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B正确;
C、③是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正确;
D、⑤是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其张开和闭合,D正确。
故答案为:A。
19.(2023八上·海曙期末)小科整理了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的思维导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物质a是氧气
B.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C.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
D.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只负责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
【答案】D
【知识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血液循环;泌尿系统
【解析】【分析】通过血液循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给组织细胞;组织细胞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给血液,在运输到相应的部位排除体外;
【解答】A. 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物质a是氧气 ,b是二氧化碳气体,正确;
B.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正确;
C. 消化系统①过程表示食物的吸收,主要在小肠内完成,正确;
D.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运输营养物质、氧气、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D错误;
故答案为:D.
20.(2023八上·海曙期末)苏通大桥施工时,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假设一正方体构件被缓缓吊入江水中(如图甲),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h逐渐增大,随着h的增大,正方体构件所受浮力、钢绳拉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构件的边长为
B.构件的密度为
C.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为
D.浮力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
【答案】B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A.当正方体构件完全浸没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构件的边长;
B.由图乙可知构件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拉力,根据构件受力平衡可得:G=F浮+F拉,然后根据G=mg=ρVg可求出构件的密度。
C.当构件全部浸没时,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等于构件的体积),则构件受到的浮力最大;根据F浮=ρ水gV排求出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
D.构件下沉过程中(未浸没时),其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变大,当构件浸没时,其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构件受到的浮力也不变,据此得出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
【解答】A.由图乙可知,当正方体构件完全浸没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为2m,则构件的边长为2m,故A错误;
B.由图乙可知,构件完全浸没时,其受到的拉力:F拉=1.2×105N,
根据构件受力平衡可得构件的重力:G=F浮+F拉=8×104N+1.2×105N=2×105N,
根据G=mg=ρVg可得构件的密度:
,故B正确。
C.构件完全浸没时,其排开水的体积为:V排=V=L3=(2m)3=8m3,
则构件所受的最大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8m3=8×104N,故C错误;
D.由图甲可知,构件在浸入水的过程中,其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浮=ρ水gV排可知其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当构件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则所受浮力不变,所以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②,而①表示拉力F2随h变化的图线,故D错误;
故选B。
21.(2023八上·海曙期末)“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宁波举行的第-场龙舟赛一“中烟杯”宁波市第二届龙舟比赛在东钱湖陶公岛区鸣锣开赛,来自市直属工会系统的国电浙江北仑第一发电公司、宁波镇海炼化利安德化学有限公司等龙舟代表队参加竞逐。
(1)向后划桨龙舟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2)此时以地面为参照物,龙舟是   的。
【答案】(1)相互
(2)运动
【知识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分析】(1)甲对乙施加力的作用时,乙也同时对甲施加反作用力,这就是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根据参照物的知识分析。
【解答】(1)向后划桨龙舟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以地面为参照物,龙舟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改变,因此龙舟是运动的。
22.(2023八上·海曙期末)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铁块,弹簧测力计读数为,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读数为,铁块受到的浮力是   。若将铁块全部浸没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读数是   N。()
【答案】4.9;10.78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利用称重法求出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铁块的体积,若将铁块全部浸没在酒精中,铁块排开酒精的体积等于自身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出铁块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后根据称重法求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此时铁块受到的拉力)。
【解答】 由题知,铁块的重力G=14.7N,铁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读数为9.8N,
则铁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F浮1=G-F=14.7N-9.8N=4.9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铁块的体积为:

若将铁块全部浸没在酒精中,此时铁块受到的浮力为:
F浮2=ρ酒精gV排2=ρ酒精gV=0.8×103kg/m3×10N/kg×4.9×10-4m3=3.92N,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G-F浮2=14.7N-3.92N=10.78N。
23.(2023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置于桌面上的甲、乙两容器质量相等、底面积相等,注入等质量的同种液体,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选填“>”、“<”或“=”)
【答案】=;<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 两个容器的质量相同,又分别注入等质量的液体,则甲、乙容器的总质量相同,重力相同;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由此可判断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再结合甲、乙容器的底面积,由求得压强的大小关系;
(2)如图所示,注入等质量的同种液体,由于容器形状不同,液体的深度不同,利用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可以判定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再根据两容器底面积的大小关系,判断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小关系。
【解答】 (1)已知:两容器的质量相同,又注入等质量的液体,
则甲、乙两容器的总质量相同,即:m甲=m乙,
由G=mg得:G甲=G乙;
所以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为:F甲1=F乙1;
已知:S甲=S乙,
由可知:甲、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2)如图所示,液面的高度h甲<h乙,
根据p=ρ液gh可知,甲、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甲'<p乙';
甲、乙容器的底面积S甲=S乙;
由F=pS可知,液体对甲、乙容器底的压力大小关系:F甲<F乙。
24.(2023八上·海曙期末)植物通过   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通过   作用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通过   作用,形成拉力,促使根、茎中的水分上升,同时带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通过   向上输送。
【答案】光合;呼吸;蒸腾;导管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
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呼吸作用是植物在线粒体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起来。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植物吸收了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成的有机物中,如葡萄糖等。这些有机物是植物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和物质基础。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呼吸作用是植物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释放出的能量用于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如细胞的分裂、生长、运动等。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形成拉力,促使根、茎中的水分上升,同时带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通过导管向上输送。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在蒸腾作用过程中,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导管从根部上升到叶片,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拉力,使得水分能够持续上升。同时,这个拉力也带动了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一起向上输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养分。
故答案为:光合、呼吸、蒸腾、导管。
25.(2023八上·海曙期末)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元素的有   ,属于化合物的有   。
①蒸馏水②氧气③空气④二氧化碳
【答案】①②③④;①④
【知识点】常见物质的分类
【解析】【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解答】 含有氧元素的有:①蒸馏水;②氧气;③空气;④二氧化碳;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①蒸馏水;④二氧化碳都属于化合物。
26.(2023八上·海曙期末)甲、乙两个试管中装有白色粉末状的物质,要判断哪个试管中装的是晶体,哪个试管中装的是非晶体,小晴采用如图装置,对两试管分别加热,并绘制出图像;
根据上图可知:   是晶体(选填“甲”或“乙”),熔点是   。
【答案】乙;48℃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 由图知,甲中物质在整个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所以为非晶体。乙熔化前吸热温度升高,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即晶体的熔点,则乙的熔点是48℃。
27.(2023八上·海曙期末)旅行中,汽车在公路上快速行驶时,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   (选填“大”或“小”,下同),窗帘飘向窗外。车行驶到高山上时,发现密封的零食包装袋鼓起了,这是因为高山上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   (选填“大”或“小”)造成的。
【答案】小;小
【知识点】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解析】【分析】(1)根据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分析解答;
(2)根据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的规律分析解答。
【解答】(1)旅行中,汽车在公路上快速行驶时,窗外的空气流速大,压强小,窗帘飘向窗外。
(2)车行驶到高山上时,发现密封的零食包装袋鼓起了,这是因为高山上的大气压比山脚下的小造成的。
28.(2023八上·海曙期末)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是   N,若将A、B紧靠着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推A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则推力   N。
【答案】0;10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1)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它受到的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接触面积无关,据此与甲对比确定此时受到的摩擦力,再根据平衡力的知识计算此时的推力。
【解答】 (1)在10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B都受平衡力,在水平方向B不受拉力,因此摩擦力为0;
(2)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接触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F2=f=10N,方向与推力方向相反。
29.(2023八上·海曙期末)在“观察小金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中,用显微镜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如图所示。请回答:
(1)显微镜下观察到血管1中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选填“→”或“←”),则可判断该血管是动脉。
(2)血管    (填序号)是毛细血管,其中的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有利于血液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
【答案】(1)→
(2)2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1)动脉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它的管壁较厚,弹性大。
(2)静脉是从全身各器官运送血液回到心脏的血管,它的管壁较薄,弹性小,大静脉管腔内有静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
(3)毛细血管是连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血管,它的管壁极薄,管径较细,一般只允许红细胞排成单行通过。
【解答】(1)动脉是从心脏运送血液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其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干流流向支流,故血液的流动方向是 → 可判断该血管是动脉。
(2) 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图中只有序号2符合。
故答案为:(1)→ (2)2 。
30.(2023八上·海曙期末)用电子秤、一个玻璃杯和水,可以粗略测量椰子油的密度;先后测出空杯,装满水、装满油的杯子的质量,数据如下表;杯子两次“装满”,是为了使被测量的油和水   相同,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椰子油的密度是   。()
空杯的质量/g 水和杯的质量/g 油和杯的质量/g
100 300 268
【答案】体积;0.84×10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同一个杯子的容积相等,装满不同液体时液体的体积相等,根据表格数据求出水和椰子油的质量,根据得出等式即可求出椰子油的密度。
【解答】 用同一个杯子装满水和椰子油的体积相等,
由表格数据可得,杯子装满水和椰子油时水和椰子油的质量分别为:
m水=m水总-m杯=300g-100g=200g,
m油=m油总-m杯=268g-100g=168g,
由可得,杯子的容积:,
即;
解得:ρ油=0.84g/cm3=0.84×103kg/m3。
31.(2023八上·海曙期末)为了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小明用装有一定量沙子的玻璃瓶(带有密封盖)开展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猜想1: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清想2: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3: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1)为验证猜想1,小明将玻璃瓶中的沙子增加一部分,并擦干瓶外的水,按图A和D的操作得出浮力大小;再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若发现   ,可说明猜想1错误;
(2)为验证猜想2,可分析比较   两个实验(填字母);
(3)小明通过实验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请判断E溶液的密度   水的密度。(选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1)浮力不变
(2)BC或BD
(3)大于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 (1)如果猜想1正确,那么浮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则当改变瓶子中沙子的质量时,瓶子受到的浮力应该发生改变;否则,瓶子受到的浮力不变。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选择对照实验;
(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当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它受到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即液体密度越大,它受到浮力越大。
【解答】 (1)为验证猜想1,小明将玻璃瓶中的沙子增加一部分,并擦干瓶外的水,按图A和D的操作得出浮力大小,再重复上述操作多次,若发现浮力不变,可说明猜想1错误;
(2)为了验证猜想2,即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关系时,应该控制玻璃瓶的质量和液体密度相同,而改变排开液体的体积,故选实验BC或BD;
(3)根据F浮力=G-F拉可知,瓶子在E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而二者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力=ρ液gV排可知,液体E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32.(2023八上·海曙期末)小柯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呢?于是他找来弹簧测力计、滴管、一块刷过油漆的木块和一杯水进行探究。如图,在水平玻璃桌面上滴不同滴数的水并涂匀,立即让木块在玻璃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摩擦力,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水滴数/滴 5 10 15 20 25
摩擦力/牛 1.3 1.5 1.8 1.4  
(1)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第五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牛。
(3)随着水滴的增加,摩擦力的大小变化趋势更接近于以下四幅图中的____图。
A. B.
C. D.
【答案】(1)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水滴数(水的多少)有关
(2)1.2
(3)B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 (1)小明看见农民伯伯在用铁锹挖土时,不时地往手上吐口水,询问后得知是为了防止打滑。但为什么许多场合写着“地板湿滑小心慢走”?小明根据生活中的现象,猜测摩擦力可能跟水滴多少有关。
(2)弹簧测力计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然后读出力的大小。
(3)当接触面之间没有水时,接触面之间也存在摩擦力,随着水滴数目的增加,摩擦力增大,当水滴的数目增大到一定数目时,摩擦力反而减小。根据这个变化判断水滴和摩擦力的关系图象。
【解答】 (1)用铁锹时吐口水防止打滑,地板湿滑小心慢走,接触面水的多少是否影响摩擦力,所以此实验基于的假设是: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水滴数(水的多少)有关。
(2)根据图片可知,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N,每一个小格代表0.2N,所以滑动摩擦力为1.2N。
(3)如表格数据知,水滴数量增加,摩擦力增大,当水滴增加到一定数量,摩擦力反而减小。当水滴为0时,接触面之间也存在摩擦力,当水滴很多时,接触面之间还是存在摩擦力,所以摩擦力和水滴数量的关系为B。
33.(2023八上·海曙期末)小乐学习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后,继续探究市售的某淀粉酶制剂对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实验过程如下: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和B:A试管加入的淀粉溶液,滴加两滴碘液后摇匀,B试管加入的淀粉酶溶液;将两支试管置于水温的水浴锅中保温,然后将B试管中的淀粉酶溶液倒入A试管,摇匀后继续保温并计时,直至蓝色褪尽。
②将0.5%的淀粉溶液换成1.0%、1.5%、2.0%的淀粉溶液,重复上述步骤①。
③将水浴温度改为、,重复上述实验。
不同实验条件下淀粉褪色时间如表所示:
淀粉酶溶液浓度 水浴温度 淀粉溶液浓度
0.5% 1.0% 1.5% 2.0%
1.0%
(1)本实验的原理是   和α 淀粉酶能催化分解淀粉。
(2)据表中数据可知,淀粉褪色时间与   、   有关。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该α 淀粉酶制剂对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与温度有关,   (选填“37”“50”或“75”)℃时,α 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效果最好。
【答案】(1)淀粉遇碘变蓝色
(2)水浴温度;淀粉溶液浓度;淀粉溶液浓度
(3)75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酶及其催化作用
【解析】【分析】酶的特性:①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②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③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解答】 (1)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可见,本实验的原理是淀粉遇碘变蓝色和α-淀粉酶能催化分解淀粉。
(2)据表中数据可知,淀粉褪色时间与水浴温度、淀粉溶液浓度有关,淀粉溶液浓度越高,淀粉褪色时间越长。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该α-淀粉酶制剂对淀粉分解的催化作用与温度有关,在相同淀粉溶液浓度的条件下,75℃时淀粉褪色时间最短。说明,75℃时,α-淀粉酶催化分解淀粉的效果最好。
34.(2023八上·海曙期末)某快递公司为了更加方便、快捷、环保地服务于广大客户,创新了无人机服务,该公司如图所示无人机有关信息如下表:
无人机自重(含电池)G 100N
最大升力F 200N
最大飞行速度v 24km/h
脚架与水平地面接触面积S 10-2m2
求:
(1)无人机送货时最大能装载多少千克的货物?
(2)现要将货物送到27km的地方,最快需要多少分钟?
(3)当无人机载着40N货物降落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答案】(1)解:无人机以最大升力送货时,在空中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所载货物的重力最大,
则最大装载货物的重力G货物=F升-G飞机=200N-100N=100N,
由G=mg可得所载货物的最大质量:。
(2)解: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需要的最短时间。
(3)解:当无人机载着40N货物降落在水平地面上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压=G飞机+G货物'=100N+40N=140N,
则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 (1)无人机以最大升力送货时,在空中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所载货物的重力最大,其大小等于最大升力减去自重,根据G=mg求出所载货物的最大质量;
(2)知道无人机的最大速度和飞行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需要的最短时间;
(3)当无人机载着40N货物降落在水平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它们的重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求出对地面产生的压强。
35.(2023八上·海曙期末)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的提炼过程中借鉴了祖国医学,在晋代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疟疾的治疗方药如下: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溃,绞取汁,尽服之,意思是:用一把青蒿,以二升的水浸渍以后,绞扭青蒿、取得药汁,然后一次服尽。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绞扭青蒿、取得药汁的过程相当于粗盐提纯实验中的   操作。
(2)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青蒿素中含碳元素与   g双氢青蒿素中所含碳元素质量相等。
【答案】(1)过滤
(2)90:11:40
(3)142
【知识点】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混合物的分离方法(过滤、蒸发、结晶)
【解析】【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进行分析;
(2)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1)绞扭青蒿、取得药汁,是从青蒿中分离出液体,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
(2)青蒿素(C15H22O5)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22:(5×16)=90:11:40;
(3)141g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是;
含有90g碳元素的双氢青蒿素质量为。
36.(2023八上·海曙期末)如图所示,台秤上放置一个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已知烧杯和水的总重为2N,将一个重力为1.2N,体积为2×10-4m3的长方体实心物体A用细线吊着,然后将其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
(1)物体A所受浮力是多少?
(2)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多少?
(3)当把细线剪断后,台秤的示数为多少?
【答案】(1)解:根据F浮=ρ液gV排,物体A的一半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2×10-4m3=1N.
(2)解:此时物体A共受到重力、浮力和细线的拉力作用,且G=F浮+F拉,
则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为F拉=G-F浮=1.2N-1N=0.2N。
(3)解:根据力的平衡的条件可知,托盘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和水的重力、物体A重力之和,即F=G总+GA=2N+1.2N=3.2N。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
【解析】【分析】 (1)根据物体A的体积和物体A一半浸入水中求出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A一半浸入烧杯的水中受到的浮力;
(2)根据力的合成可求细线对物体A的拉力;
(3)根据细线剪断后,台秤的示数等于烧杯、水、物体A的总重力求出台秤的示数。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