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案 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教案 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一、核心素养目标:
唯物史观:义和团运动的时间、背景、口号和影响,了解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史料实证:运用史料分析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的背景、影响,认识到《辛丑条约》对历史发展进程 的作用。
时空观念:义和团运动的时间、背景、口号和影响,了解八国联军侵华以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过程,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历史解释: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家国情怀:义和团战士和清军爱国官兵英勇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史实,体会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通过了解八国联军野蛮残暴的罪行,揭露帝国主义的残暴性,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危害。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出现的各种 矛盾的一次总爆发。义和团英勇抵抗外国侵略者,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绞杀下失败。
义和团又是如何抵兴起的 他们是如何抗击八国联军抗侵略的 《辛丑条约》的签订给灾难深重的中国又 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
(二)、讲授新课:
一、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
材料:从19世纪开始,随着列强势力向中国扩张,宗教成了他们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工具。外国传教士大 批涌入中国,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势力。随着传教士日益专横跋扈,人民的反抗也愈来愈强烈。中日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夺中国沿海军港,并深入内地掠夺铁路、矿山权益,企图瓜分中国。外国传 教士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他们收罗土豪劣绅、流氓恶棍入教,作为教民,霸占土地,欺压百姓。清朝官吏 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庇护教士、教民,压制百姓。为了保护自己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老百姓纷纷加入义 和团。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分析为何兴起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有哪些
义和团是由山东、直隶一带的义和拳、民间秘密结社和练举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材料:窃维中国自准西人传教以来,直省天主耶稣等教学日增月益……然传教之士贤否不齐,习教之民善 良绝少。入其教者往往借势欺凌乡里,鱼肉平民,诈人钱财,占人田产,所不至。……一遇理曲涉讼之事, 立时投入彼教,恃为护符……
地方官迫于时势,不得不委曲含容,多方迁就。迁就之中,未免抑民而袒教。……而民教涉讼之案,地方 官几于不敢问矣!因而民气日积……。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
材料:这场运动首先在山东爆发绝非偶然。在德国人控制的胶州及其港口中发生的那些极端事件,使山东 人民清醒地意识到,正是不久前沦入德国人的统治后……才使中国遭到痛苦。——[英]庄士敦《紫禁城的黄 昏》
材料:民众和乡绅把自然灾害的频发归因于外国人。他们坚决认为,外国人宣传异端邪教和禁止崇拜孔子、
圣像和祖先,触犯了神灵;外国人修路时毁坏了地下的“龙脉”,开矿时放走了山中的“宝气”,从而破坏 了风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为什么会爆发义和团运动,为何是在山东爆发
义和团组织逐渐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2、发展:
材料:山东冠县义和拳、平原县义和拳和清朝官兵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冲突和战斗。清朝统治者为维护其 统治秩序,因此对义和团采取剿杀的政策。
材料:皇太后……召集各大臣,密议团匪乱事……决计不将义和团巢除……如与以上等军械,好为操演,
即可成为有用劲旅,以之抵御洋人,颇为有用。 ——《拳乱纪闻》 通过以上材料分析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是什么
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
义和团纷纷进入京津地区,并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 表达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到1900 年夏,义和团已控制京津地区。
3、口号:扶清灭洋
材料:义和团“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磁盆,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闲游市中,见有售洋货者, 或紧衣窄袖者,或物仿样式,或上有洋字者,皆毁物杀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习拳者持咒面东南方,三诵而三揖,即昏绝于地。顷之手足伸屈,口作长歔,一跃而兴,舞蹈不已。”
其咒文有:“天灵灵,地灵灵,奉请祖师来显灵,一请唐僧猪八戒,二请沙僧孙悟空,三请二郎来显圣…… 九请华佗来治病,十请托塔天王金吒、木吒、哪吒三太子,率领天上十万神兵。”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通过以上材料分析义和团运动口号有哪些进步性和落后性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却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 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二、抗击八国联军:
1、背景:
材料:“天津义和团民,近已聚集不下三万,日以焚教堂,杀洋人为事。”
——1900年裕禄奏报自《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材料:1900 年,美俄法德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两月以内,悉将义和团匪一律剿除……若于两月以内不
能镇抚,则各国联合以兵力伐之。”——《八股联军志》,《义和团》第三册 通过材料分析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外国侵略者的密切关注。
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2、廊坊阻击战:
1900年5月底,英、俄等国调遣军队300 余人,进驻北京使馆。1900 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 奥(奥匈帝国)八国组织联军2000 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材料:1900 年6月,清光绪二十六年。英、美、俄、法、德、日、意、奥等国,以“救援北京使馆”为借 口,在天津组织了一支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司令、美国海军上校麦卡加拉为副司令、俄国上校沃嘎克
任参谋长的2000多人的八国联军(即联军),准备沿京津铁路进攻北京。软禁清光绪皇帝和西太后。
11日下午,八国联军到达廊坊南落垡大铁桥时,铁路被义和团扒毁,铁路两侧义和团2000多人,手持大刀 长矛向火车上的八国联军发起冲锋。在大铁桥战斗中义和团牺牲60多人,每人身上至少中弹四处。
14日,八国联军到达廊坊火车站,前面的铁道被义和团拆掉。6月18日下午,数千名义和团民又向廊坊火 车站发起攻击。义和团潮水般冲向车站。八国联军依仗武器先进,从车站向西北射击,并追了上来。八国 联军追到墩台村南、蔡庄、窦府村北旷野处,就是现在的爱民道立交桥西口南侧、菜豆庄村北。埋伏在土 壕、树丛中的清朝军队长短火器一齐开火,打得八国联军抬不起头来。大官庄一带的清军也开枪向火车射 击。义和团乘势杀上,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杀得八国联军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拼命逃回火车。火车不得 不倒行向天津方向退去。这一仗从下午2点开始到4点结束,打死八国联军50多人,伤100多人。义和团
阵亡500多人。
上述材料反映那一事件
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各国联合舰队攻占大沽炮 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以保护使馆为名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大 沽炮台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再加上接到了关于列强要慈禧归政给光绪皇帝的谎报,气急败坏的慈禧太后遂 对外宣战。
3、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
清政府利用义和团和清军对教堂和使馆区侵略者的义愤,鼓励他们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对使 馆区的围攻,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成为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借口。
4、天津保卫战:
材料:7月5日聂军与义和团合力围攻紫竹林租界,昼夜与敌军激战。7月9日凌晨,八国联军6000人向 驻守八里台的聂军反扑,另外500名日军也从聂军背后紧逼。聂士成陷入联军重重包围之中,仍沉着指挥, 督战。八里台一战,聂士成身中7弹,腹破肠流仍坚持战斗,直至血竭而亡。
以上材料反映哪次战役
天津的义和团在清军帮助下,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展开激烈的争夺战,并炮轰紫竹林租界。 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1900年7月中旬,天津失陷。
5、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材料:她(慈禧)在西逃途中杀气腾腾地宣布:“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 划除不可。”后来又一再声称:“此事变实由拳匪藉端肇衅,以致激成巨祸。” ——《中 国近代历史资料丛刊 ·义和团》
材料说明了什么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狼狈西逃;在逃跑途中,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 “助剿”;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
材料: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 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又因抢劫时所发生之强奸妇女、残忍行为、
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极数不少,亦为增加居民痛苦之原因。—《瓦德西拳乱笔记》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900年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 恶本质。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背景: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德、俄、英、法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内容:
(1)、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3)、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3、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三)、本课小结: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 时期。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 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四)、课堂练习:
1、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施行统治之善政, 乃万事之最难者,况欲制御此亿万之众,岂能速以轻便之心行之乎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说明义和团运 动( c )
A.冲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B.导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野心 D.引起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冲突
2、区分史实与史论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D ) A 、1860年英法联军放火烧毁圆明园
B、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 C、进驻东交民巷的外国军队不断四处寻衅,射杀团民、清军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3、近代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 不准在界内居住。...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该条约是(D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D.《 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五)、板书设计: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一、义和团运动:
1、义和团:
2、义和团的发展:
3、口号:
二、抗击八国联军
1、背景:
2、廊坊阻击战
3、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
4、天津保卫战:
5、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6、义和团运动的意义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背景:
2、内 容 :
3、影响:
(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