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本章备课说明一、本章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空间分布特点。·通过阅读图像、观看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描述城镇与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其变化。·运用反映人种、语言、宗教、习俗等内容的图文资料,描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本章相对于原来的课程标准变化较大,取消了聚落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城镇与乡村,只要求描述城镇和乡村的景观特征及变化。把语言、宗教和习俗等内容整合为多样的文化,目的是了解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差异,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二、本章教材分析本章主要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是人口与人种,主要分析了世界人口的增长规律及产生的人口问题,还有世界人口的分布规律及原因,最后简单介绍了三大人种的特征。第二节是城镇与乡村,主要分析了城镇与乡村的景观差异及发展特征。第三节是多样的文化,首先分析了世界语言和宗教的特征,然后结合图片分析了衣食住行等多样的文化,从而培养了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三、本章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课上可设计贴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运用全球或区域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用地球仪、地图、遥感影像、影视资料、数据可视化图等资料,结合若干能够反映地理环境特点的素材,如世界人口和文化等,帮助学生认识全球人文环境的基本状况,树立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意识。人口与人种第1课时 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入手,通过学生对周围人口数量变化及产生影响的认识,提高学生的人口意识,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2.举例说明人口数量过多和过少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重点难点重点: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难点:不同人口问题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你们知道世界人口日是每年的哪一天吗 你想知道世界人口数量已经达到多少了吗 展示人口日宣传图片并视频简介联合国对世界人口的预测情况。 学生:每年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世界人口数量超过了80亿。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及影响。 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阅读教材第92页内容,分析世界人口增长规律。 学生: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世界人口迅速增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减缓。 教师:虽然现在世界人口增长速度下降,但是每年新增人口数量仍很多。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用什么来表示呢 是怎样计算的呢 学生: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大,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教师: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代表该地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表示该地区人口减少。 教师: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学生:欧洲、北美洲等地区。 教师:哪些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学生: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教师延伸:人口增长还受到人口迁移因素的影响。北美洲较为开放的移民政策使得该地区成为世界上移民人数最多的地区,每年移民到该地区的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欧洲移民政策较为严格,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移民的数量。 采用问答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有利于知识的深化。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师:我们身边是否存在人口问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分享一下自己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一个地区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分组讨论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和人口减少、增长过慢产生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1)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会产生交通压力增大、住房紧张、饥饿贫困、就业困难、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 (2)人口减少、增长过会慢产生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年轻人生活压力大、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教师: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教师:人口过多的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人口数量 学生: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教师:人口过少的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增加人口数量 学生:鼓励生育。法国、芬兰、比利时、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对于新生儿家庭会给予一次性奖励。其中,法国、比利时和英国的奖励政策对于领养的孩子也同样有效。 我国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入手,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四、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及产生的影响,我们知道了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增长速度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人口问题,人口的增长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六、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2课时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世界不同的人种设计说明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设计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地理现象入手,通过学生谈对周围人口分布和对不同人种的了解,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并简要归纳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和地位。重点难点重点:世界人口的分布及原因。难点:建立平等的人种观。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二、学习任务一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展示热带沙漠和江南水乡图片,同学们喜欢哪里 学生:江南水乡。 教师:不同地区人口分布有明显的差异,今天我们来了解世界人口的分布和人种的特点。 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主动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观察世界人口分布是否均匀。 学生:不均匀。 教师:衡量一个地方人口疏密程度应采用什么指标 学生:人口密度。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教师:分组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内容。 (1)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有哪些 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稠密 (2)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地区有哪些 这些地区为什么人口稀疏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有欧洲西部、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东部。这是因为这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养育了众多的人口。 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地区有北冰洋沿岸、撒哈拉沙漠、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等地区。这是因为这里有炎热、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热带雨林,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教师总结:图示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 分组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培育团队合作意识。三、学习任务二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同学们是否见过和我们不同的人种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当今世界上有三个主要人种,阅读教材第97页图文材料,完成下表。 三大人种体质特征肤色头发面部体毛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答案。 三大人种体质特征肤色头发面部体毛白种人色浅波状鼻高唇薄较多黄种人黄色黑直鼻梁扁平中等黑种人黝黑卷曲唇厚很少 教师延伸: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有些地区成为不同人种的混居区,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种主要分布地区白种人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黄种人亚洲东部、东南部,美洲的印第安人聚居区和北冰洋沿岸黑种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部分地区、大洋洲的西北部 教师拓展:环境对人种的形成和分布有重要的影响。在热带地区,黑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伤害。非洲黑种人头发卷曲,在头上形成一个隔热层,在炽烈的阳光下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北欧人的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狭长,这样有利于御寒。阅读教材第97页“思与学”,加深认识。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便于学生接受知识。 适当延伸知识,有利于形成完整的认知。四、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世界人口的分布和世界不同的人种,了解到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不同地区人口分布差异很大,世界三大人种在体质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其地位是平等的。六、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