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任务型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任务型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
本章备课说明
一、本章课标要求
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章课标要求如下:
·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2年版课程标准新增了陆地地形和海洋地形,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两条内容,目的是能够完整地描述地球表层陆地、海洋的基本面貌,使我们加强对海洋重要性的理解,培养关注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主要是大洲和大洋、世界的地形和海陆的变迁三部分内容,要求借助地图和其他地理工具,了解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世界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的特征,知道引起海陆变迁的主要作用,能够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火山、地震的分布等。 通过学习了解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状况,初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三、本章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于表现,但是思想还不够成熟,因此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全球或区域资料,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情境,设计贴近生活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利用地球仪、地图、遥感影像、影视资料、数据可视化图等资料,获取能够反映地理环境特点的素材,如世界的“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世界地形之最、世界旅游攻略等;还可以借助近期的火山、地震信息理解海陆变迁。
大洲和大洋
设计说明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要充分借助地图展现海陆分布差异,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组织学生绘制七大洲分布图等内容,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 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难点: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概括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一
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展示郑和下西洋、麦哲伦环球航行图片,从15世纪初郑和七次下西洋到16世纪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在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海陆的探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索地球表面的大洲与大洋。   借助图片和讲解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阅读教材第44页图3.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总结地球的海陆分布面积。 学生:地球表面海洋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也就是说地球表面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教师:展示“世界北半球和南半球”“世界东半球和西半球”、第45页图3.3陆半球和水半球,分小组合作讨论,总结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学生: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仍然大于陆地面积。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西半球。 教师延伸:无论怎么划分,地球的任何一个半球的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同学们可以观察“陆半球”和“水半球”中的海陆比例。那么,为什么叫“地球”而不是“水球”呢 学生讨论:古人开始生存在陆地上,并不知道地球表层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因此起名为“地球”。    分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三、学习任务二
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大陆和岛屿 教师: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最大的是亚欧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大陆及其周围的岛屿合称大洲。 2.七大洲 教师:阅读教材第4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面积从大到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 2.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哪些 赤道穿过哪些大洲 3.找出亚洲和欧洲,亚洲和非洲,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学生: 1.根据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有北美洲和南美洲。赤道穿过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3.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教师补充:七大洲按面积大小可以归纳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利用图文分析法,能够让学生锻炼阅读和分析能力。
四、学习任务三
教学模块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四大洋 教师:展示七大洲、四大洋地图。读图和教材内容,分析四大洋的位置。 学生:位于亚洲、大洋洲以东,南、北美洲以西,南极洲以北的是太平洋;南、北美洲以东,非洲、欧洲以西,南极洲以北的是大西洋;亚洲以南,非洲以东,大洋洲以西,南极洲以北的是印度洋。亚洲、欧洲、北美洲以北的是北冰洋。 教师拓展: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 2.海和海峡 教师:阅读教材第50页内容,了解海和海峡的概念,并说出主要的海峡。 学生:海是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靠近大陆,常常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海峡是连接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著名的海峡有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和白令海峡等。 3.海洋的作用 教师:展示海上巨轮、渔场、盐场图片。阅读教材第50页内容,说出海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学生:海洋给人类提供鱼盐之利、舟楫之便。 教师深化拓展: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蓝色家园”,海洋与人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关注海洋,保护海洋。   结合图片进行讲解比较直观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五、过程性评价
随堂练习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表层的海陆分布比例和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知道了地球表层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海陆分布不均衡。七大洲和四大洋各具特色,世界上主要的运河和海峡构成了大洲和大洋的分界线,海洋对我们生产、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七、布置作业
建议所有同学完成本节《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