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鹤岗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
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出题人:高三地理组
分值:100 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每题3分,48分)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景观中,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 )
a.长江三峡b.长江三角洲c.冲积扇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e.喀斯特地貌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
A.aef B.bce C.cdf D.ace
费尔于纳盆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盆地内地势平坦、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当地的蒸发量约为降水量的2-10倍,农业生产高度依赖灌溉。研究表明,灌溉会使该地灌区小气候变冷湿,灌区降水并未显著增加,但灌区周边山区降水增加显著。7—8月费尔干纳盆地灌区实施灌溉的气候效应最显著。下图示意费尔干纳盆地的位置。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3.7—8月费尔干纳盆地灌区实施灌溉的气候效应最显著,主要原因是该时段当地( )
①整体气温较高 ②盛行西风较强 ③沙尘活动较少 ④灌溉水量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费尔干纳盆地灌区降水并未显著增加,主要是因为( )
A.大气逆辐射增强 B.地面辐射增强 C.对流受到抑制 D.水汽向高空扩散
“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伸50公里,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
A.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河流携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D.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6.图中新月形沙丘( )
A.1-4月移动速度快 B.缓坡大致朝向东方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 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读下图“2013年5月15日14:00欧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7.甲、乙、丙、丁四地天气状况及其成因的描述,可信的有
A.甲地阴雨,受冷锋影响 B.乙地狂风暴雨降雨,受暖锋影响
C.丙地晴朗,受气旋影响 D.丁地强风,受上升气流影响
8.锋面过境后,甲地的天气状况是
A.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B.天气转晴,气温下降
C.天气转雨,气温下降 D.天气转雨,气温升高
2022年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学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介绍了一具生活在侏罗纪早期的有甲类恐龙化石骨架。依据其头骨、脊椎和肢骨的特征,古生物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新的有甲类恐龙属种,取名“科氏玉溪龙”。完成下面小题。
9.“科氏玉溪龙”生活的地质年代(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 B.蕨类植物繁生
C.裸子植物使陆地披上绿装 D.出现灵长类及人类
10.下列岩石中,最不可能发现“科氏玉溪龙”化石的是( )
A.页岩 B.砂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④湖泊主要调蓄图中( )
A.①河段径流 B.②河段径流
C.③河段径流 D.⑤河段径流
12.如果流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多年以后④湖泊( )
A.蓄水量逐渐增大 B.蓄水量逐步减少
C.周边土地沙漠化 D.周边土地盐碱化
黄河小浪底水库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自2000年小浪底水库投入运营以来,长期保持低含沙量水流下泄,刷深黄河河槽,但下切速率在逐渐减弱。下图示意小浪底下游黄河干流某处横剖面的高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剖面所在河段最不可能( )
A.河流落差较小 B.两岸岩性坚硬 C.地处弯道顶端 D.洪泛风险较高
14.自小浪底水库运行以来,黄河下游河道下切速率逐渐减弱,可能是由于( )
A.河床底部颗粒粗化 B.冬季下泄水量减小
C.河床基岩裸露 D.流域水土流失严重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的第10部分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必然是加速“脱碳”的主力军。尽管目前城镇新区、新建小区已做到提前规划并布局安装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但老城区、老旧小区因为种种原因确实难以承载更多的充电桩。“私桩共享”应运而生,是指充电桩桩主将自有桩在空闲时间向其他车主共享,收取合理的服务费用的运营模式。通过使用“私桩共享”的智能手机软件,用户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查看“私桩共享”的位置,进而预约并找到充电桩进行充电。完成下面小题。
15.二十大开幕时,与北京不在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 )
A.7/12 B.1/2 C.13/24 D.5/12
16.“私桩共享”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①公用充电桩紧张情况有所缓解②城区交通拥堵情况有所缓解
③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有所提高④城区空气质量情况有所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综合题
17.(16分)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多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融化了部分冰川,导致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的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
材料二全球板块分布及板块运动示意图。
(1)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冰岛多火山喷发的原因。
(2)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经济活动。然而也为人类带来有利的方面,举例说明。
(3)从板块运动角度分析大西洋、地中海未来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18.(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非常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判断通风口2大气是从暖棚流向内室还是从内室流向暖棚,并说理由
19.(1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气候增暖在北极具有“极地放大效应”,导致多年冻土中储存的有机碳大量释放,并部分随河流输出到北冰洋。西伯利亚地区鄂毕河、勒拿河流域面积大致相当。下表和下图是其相关资料。
鄂毕河 勒拿河
输出的有机碳(Tg/a) 5.26 9.98
年均气温(°C) -0.6 -8.6
多年冻土覆盖率(%) 18 92
(1)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说明气候增暖在北极具有“极地放大效应”“放大”的含义。
(2)分析勒拿河输出的有机碳远远大于鄂毕河的原因。
(3)勒拿河流域某地冬季日最高气温不会超过-5℃,据此推测该地冬季气温升高过程中土壤有机碳输出量的变化及原因。地理答案
1-16:AABCCBABCDDBBADC
17.(1)冰岛处在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2)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土壤;带来硫黄等有用矿物;利用火山景观发展旅游;有利于火山研究。
(3)大西洋的面积会不断扩大,因为它处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处于不断张裂中;地中海的面积会不断缩小,因为它处于板块消亡边界。
18.(1)①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②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③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气温低。(每点2分,共6分)
(2)①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②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无法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
(3)通风口2大气从内室流向暖棚。
理由:①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②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于是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上层通过通风口1向气压低的内室上层流动;③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下层通过通风口2向气压低的暖棚下层流动。
19.(1)全球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反射的太阳光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导致地面辐射增多;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多,气温增高。
(2)勒拿河径流量更大;两者流域面积相当,但勒拿河冻土覆盖率更高,冻土面积更大;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解冻的土壤面积更大;释放的土壤有机碳更多。
(3)不变甚至减少;气温在0°C以下,陈土还在向深处发展,没有解冻,土壤有机碳不会释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