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三地理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当地球经过彗星留在太阳系中的碎片群时,大量碎片会一同落入大气层,形成流星雨。源头相同的碎片从英仙座辐射而出,形成了流量稳定、速度快、明亮流星多的英仙座流星雨。2024 年,英仙座流星雨流星数量最大值出现在北京时间8月12日(农历初九)21时至24时。特内 里费岛(28。19' N,16。34' W)因其优越的气候条件,被认为是北半球最佳光学天文台址之一。 图1示意在该岛拍摄的流星景观。据此完成1—3题。
1.与英仙座流星雨出现密切相关的主要条件有
①地球自转②地球公转③彗星移动④大气运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年英仙座流星雨流星数量最多的当天,特内里费岛观星条件较差,最可能的原因是该地
A.出现沙尘天气 B.昼长夜短C.近海有寒流流经 D.月光过强
3.2024年,该日英仙座流星雨流星数量最多时,特内里费岛
A.太阳高度较大 B.日出东南方C.太阳辐射较弱 D.日落西南方
内蒙古自治区热河生物群是分布于亚洲东部的著名古生物化石群,地质时代距今1.31亿 年—1. 20亿年,包括轮藻、苔葬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双壳类、腹足类、甲壳类、蛛型类、 昆虫,以及无颌类、鱼类、两栖类、龟鳖类、有鳞类、离龙类、翼龙类、恐龙类、鸟类和哺乳类等20 个门类的动植物化石,是20世纪末期发现的一个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据此完成4—5题。
4.内蒙古自治区热河生物群化石可以反映出当时
①原始鱼类和两栖类已全部灭绝②处于中生代白垩纪中期③火山喷发频繁,已形成铁矿 ④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庞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研究发现,内蒙古自治区某处地层中,绝大多数昆虫为水生种类,其形成原因是该地区当时
①气候温暖湿润②陆地水系稀少③河湖分布广泛④地壳运动剧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有研究发现,在许多城市的地下,普遍存在持续的热异常(城市地下热岛)情况。图2示意 2009—2012年石家庄年平均近地面大气与地下土壤热岛强度的日变化。据此完成6—8题。
6. 2009—2012年,石家庄热岛强度日变化
A.地下不同深度差异不大B.随土壤深度变浅而减弱
C.地下15 cm处变幅最明显D.近地面大气大于地下
7.城市地下容易出现热异常,主要是因为
A.地下管网丰富B.人为排放废热C.太阳辐射强烈D.下垫面吸热多
8.为减轻城市地下热异常,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限制高耗能产业发展B.增加城市绿化面积
C.减少地下建筑D.使用不透水材料
图3为世界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学校一个地理兴趣小组探究当地的地理位置与区域气候的联系时发现,阿尔梅里亚省林火多发于夏季。据此完成9—10题。
9.图示沿海地区的主要气候特征为
A.全年温和多雨B.夏季高温少雨C.冬季寒冷干燥D.旱雨季较明显
10.导致夏季阿尔梅里亚省林火多发的大气环流为
A.东北信风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盛行西风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水量平衡和能量守恒是地表水循环遵循的两大基本规律。伴随人类社会对水循环系统干扰程度的增加,衍生出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结构。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中水的运动都靠能量驱动。图4为自然水循环和社会水循环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驱动图示自然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地球内能B.太阳能C.机械能D.生物能
12.人工能量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缩短水循环路径B.提高水循环速率C.大幅度增加降水D.减弱水循环强度
13.人工能量输入过大,海河流域
A.地下水位下降 B.水生态环境变好
C.蒸发水量减少 D.地表水增多
海冰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生物圈生境,北极和南极海冰最大覆盖面积分别占全球海洋面积的4.5%和5%,绝大部分海冰以浮冰形式存在,其中分布着多种微藻。冰藻是生存在极地海水、海冰及冰川融水等环境中各类微藻的总称,是极地海冰—海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群体和主要的初级生产力来源。极地冰藻有特殊的生理机制来响应极地地区的极端环境。图5示意极地宏观尺度海冰—冰藻群落。据此完成14-16题。
14.冰藻有特殊的生理机制来响应极地地区的
①低温环境②全年强光照③强紫外辐射④外围热盐环流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南极冰藻光照受限的主要原因是
①海冰融池积水增多②受冰层厚度的影响③受冰上积雪层的影响④夏季白天时间较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随着极地海冰从多年冰向一年冰过渡,下列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A.冰下浮游植物繁殖减弱 B.冰藻群落的多样性增加
C.输入深海的碳通量增加 D.冰藻群落的生物量大减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图6为某校一名学生在完成地理研学旅行后绘制的一幅未完成的太阳光照图,图中纵向与横向相交的线条分别为经线和纬线,斜交线为晨昏线,虚线为回归线或极圈,该日为二分二至日(节气)中的某日(节气),此时A地地方时为0时。
(1)该日属于北半球的 (填节气),并说明理由。(4分)
(2)此时,与北京同处一天的世界范围占比为 ,并比较A、B两地地球自转特征的异同点。(6分)
(3)简述该日西安市的昼夜长短及其日出、日落方位情况。(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入海口处表层海水盐度受径流、潮汐、岛屿等诸多因素影响。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9. 513X 1011 m3,最大洪峰流量在5 X 104 m3/s以上,每年向近海区域输运了约 9. 24X101011 m3的淡水。钱塘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3. 64X1010 m3,最大洪峰流量达2. 90X104 m3/s,每年向近海区域输运了约2. 91 X1010 m3的淡水。红卫盐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岛东南部,居东海之滨,三面环海,海岸线长,地势平坦开阔,该盐场东面多个岛屿地势偏高。图7示意夏季长江口、钱塘江口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
(1)描述长江口至外海夏季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推测夏季钱塘江口表层海水盐度高于长江口的原因。(6分)
(3)分析舟山市红卫盐场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温度在26 ℃以上的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我国台湾岛地形复杂,这使得台湾岛附近区域的台风运动复杂多变,异常路径时有发生。2106号台风 “烟花”在台湾岛东侧洋面附近区域发生了路径的突然偏折,由原本西行的路径转而向北移动,最终登陆浙江省。在气象学中,等压面上各个不同地点的高度不采用一般的几何高度来表示,而是采用位势高度。位势高度是以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上升到某一高度所需克服重力所作的功来表示的。图8示意2021年7月20日12时、23日0时台风“烟花”500 hPa位势高度场演变,其中黑色线条为位势高度场等值线(单位:gpm),黑色箭头为风向,长度代表风速大小(单位:m/s)。
(1)描述我国台湾岛地形对台风路径产生的影响。(6分)
(2)分析西北太平洋台风“烟花”的形成过程。(8分)
(3)根据材料分析台风“烟花”路径突然发生“北折”的原因。(6分)高三地理考试参考答案
1.C2.A3.A4.C5.A6.D7.D8.B9.B10.D11.B12.B13.A14.A
15.D16.C
17.(1)冬至(2分)理由:晨昏线与北(南)极圈相切,且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处于极夜(或南极
圈及其以南地区处于极昼)。(2分)
(2)100%(2分)不同点:A地地球自转线速度远小于B地。(2分)相同点:A、B两地地
球自转方向、自转角速度均相同。(2分)
(3)昼短夜长,一年中昼最短、夜最长。(2分)日出、日落情况: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
(2分)》
18.(1)分布规律:总体等盐度线从河口地区呈舌状向外凸出,自西向东(或自河口向外海)盐度
数值逐渐增加。(2分)
原因:入海口处海水盐度主要受径流影响大,尤其是夏季长江径流量大,淡水对海水盐分的
冲淡(稀释)作用明显,因此自西向东冲淡(稀释)作用减弱,导致海水盐度上升。(4分)
(2)相比长江,钱塘江流域面积较小,集水区小,夏季径流量较小,对海水盐分的稀释作用较
弱;夏季盛行强劲的东南风,驱动海水向钱塘江口(杭州湾)回流,且钱塘江口(杭州湾)形状
呈喇叭口状,促使杭州湾海水水位上升,加之杭州湾潮汐现象显著,共同加剧海水倒灌;钱塘
江入海口前方有众多岛屿,对径流(河流)入海阻滞作用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淡水对海
水盐分的稀释作用。(6分)
(3)该盐场濒临海洋,海岸线较长,海水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大规模盐田建设;位于
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光照充足,蒸发旺盛,利于晒盐;该盐场东面岛屿地势较
高,可以减少夏季风带来的降水,也可以减少海风对盐场的破坏;离长江、钱塘江河口较远,
受淡水稀释作用弱,海水盐度较高,水质较好。(答出三点,6分)
19.(1)我国台湾岛地形复杂,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可达2k),东部地区以山脉为主,有贯穿
南北的中央山脉:当台风接近台湾岛时,受高大山脉阻挡和干扰,显著改变气流模式,进而影
响台风的移动方向,导致气流绕过高山,甚至促使台风改变原有路径。(6分)
(2)在洋面温度超过26℃的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近洋面气温高,大量空气膨胀上升,导致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围空气源源不断地补充流入上升区.,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流入的空
气开始旋转:在空气持续上升的过程中,水汽逐渐冷却凝结,形成水滴,释放出大量热量,进
而促使低层空气不断上升;这样,近洋面气压进一步降低,空气旋转也变得更加猛烈,最终形
成了台风“烟花”。(8分)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减弱,控制范围大幅缩小,整体重心位置趋向东北移动,利于台
风北移:西风带偏南驱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迫使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基本气流转变为西
南气流,且势力显著增强,引导台风“烟花”向北移动:受我国中高纬地区高空(对流层内)顺
时针旋转的低压(涡旋)系统东侧偏北气流南下影响,台风西行受阻,逐渐转为北移;越过赤
道的气流北移,加之台风“烟花”东南侧基本气流为增强的西南气流,迫使台风路径向北偏东
移动的趋势加剧。(答出三点,6分)
【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