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善用法律》教学设计课题 善用法律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教材分析 《善用法律》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三框,本课主要包括两目,第一目是“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第二日是“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是继前两框对法律有了基本了解之后对生活中遇到非法侵害时和遇到违法犯罪时应该采取何种行动,要求学生了解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明确诉讼的含义、重要性和类型以及为何和如何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行为。学习 目标 政治认同:学会运用法律与人打交道;能够在面对违法犯罪时,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了。 道德修养:增强依法律己、依法维权、依法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意识。法治观念:能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远离不良行为,防微杜渐。 责任意识: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 重点 遇到侵害,如何依法求助;如何应对违法犯罪。难点 如何应对违法犯罪。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近日,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游戏在青少年群体中风靡一时,而诈骗分子也抓住了这款游戏的吸引力为青少年群体“量身定制骗局以“免费赠送皮肤、装备等名义诱骗未成年上当受骗。当面临网络诈骗时,我们该怎么做呢 这务课我们一起通过此案件学习“善用法律”。 思考并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本节课内容。讲授新课 探究一: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暑假期间,未成年人接触手机游戏的时间增多。近日,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游戏在青少年群体中受到热捧。在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一名10岁的小华就被骗子以免费送“蛋仔派对”皮肤为诱饵,被骗走8万多元钱。 思考:面对这个问题,小华家忍还是不恐呢 学生: 教师::不能忍,在我们的权益收到侵害时,要积极的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笔记: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材料一:王某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在高考前夕,其弟被李某打伤。王某纠集几个人将李某打成重伤。结果,王某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其读大学的愿望也化为泡影。 材料二:某村三户农民与村委会签订了橘园承包合同,当年获利颇丰。有的村干部看着眼红想毁约。村民按照合同法的规定并寻求了法律援助中心的帮助,同村干部据理力争,维护了己的合法权益。 思考1:遇到类似情形,你会怎么应对 村民的做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 教师:我会拨打110报警,采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维护权益。不能以暴制暴;我会向村民学习,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并寻求法律服务机构的帮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笔记: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思考2:常见的法律服务机构有哪些知道吗 学生: 教师:法律服务所:写文书,出主意等 律师事务所:处理法律事务、打官司、辩护等 公证处:依据法律和事实证明合同、遗嘱、身份等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 法律援助中心:“弱者的保护神” 笔记: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诉讼的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或称:打官司) 诉讼的地位: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诉讼的必要性:如果受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认定只有诉讼才能依法维权,我们就要用诉讼手段讨回公道。 诉讼的种类 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 刑事诉讼:是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探究二: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材料一:快递员小张在送快递到某出租房时发现,屋里的几个人显得神神秘秘。在签收快递的时候,小张悄悄观察了屋里的情况,发现他们正利用手机和电脑与外界联系,怀疑他们在实施电信诈骗。小张不动声色的离开后,立即报警,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可靠的消息。 思考: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侵害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你会怎么做 学生: 教师:小张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面对违法犯罪,我们要勇子并善于斗争,有勇有谋,有效打击违法犯罪:我们要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勇敢而又机智地同犯罪分子作斗争,如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 笔记: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当国家利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材料二:“不顾个人安危”,曾一度被认为是见义勇为典型特征。但在2018年11月,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把《江苏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中的“不顾个人安危”的表述删除了。据了解,该条例对见义勇为人员重新进行了科学界定,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对见义勇为人员的保护和优抚。当然,条例中见义智为被加入其中。 思考:结合视频和文字材料,见义勇为被写入法条,鼓励有勇有谋作斗争。这告诉我们在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 教师:在面对违法犯罪时,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展示图片: 思考:结合视频和图片,说一说当我们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时候我们自身还需要做到什么 学生: 教师: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遇事找法、做到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 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常见方法 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虛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保护好作案现场。 学生认真听课,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认真做笔记,牢记知识。 结合案例说明,展示图片,讲授新课。课堂练习 1. 由于拓宽马路,需要拆迁房屋,老吴因拆迁补偿问题与拆迁办工作人员发生争执。老吴对拆迁不满,于是将有关情况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拆迁办的墙上。老吴的做法是( ) A. 正确的,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不择手段 B. 可以理解的,是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有效方式 C. 错误的,维权的方式不合法 D. 错误的,即使对拆迁不满也要忍耐 2.下列几位同学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小芳: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遵守规矩 ②小程:排队上车太慢了,影响我们上学 ③小坤:排队上车,能保证乘客的安全 ④小萍: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3. 陶林是某中学八年级(3)班的学生,他家附近的建筑工地日夜不停地施工,噪声很大,尤其是在夜间,严重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陶林因受影响晚上睡不好,上课打瞌睡,严重影响学习。陶林和家长去找工地领导,领导以赶工期为由,拒绝停止施工。请你告诉陶林,最有效的办法是( ) A. 找老师解决B. 向市环保局投诉 C. 偷偷把工地的电线剪断 D. 带一帮人到市政府游行 4.下列属于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专门机构是( ) A. 律师事务所 B. 新闻媒体 C. 共青团组织 D. 社区居委会 5.当我们需要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而又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时,我们( ) A.可以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 B.可以借助自己亲朋好友的力量对侵害者进行报复 C.只能自认倒霉,忍气吞声 D.只能放弃自己的权利课堂小结板书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