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增强安全意识》教案一 、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 认同国家对未成年人安全的保护政策,增强对国家的信任感和归属感。2. 理解并遵守社会规则,积极参与维护社会秩序,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健全人格:3.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危险时保持冷静、理智应对。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关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责任意识:5. 明确自己在维护自身和他人安全方面的责任,勇于承担责任,不做危害自己和他人安全的事情。6. 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能够主动发现并防范潜在的安全隐患,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负责。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 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2. 树立规则意识,理解规则对自由和生命安全的保障作用。3. 增强风险意识,能够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 难点:4. 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落实安全意识,将安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5. 帮助学生理解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使其自觉遵守规则。6. 培养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时,能够准确判断并有效防范风险的能力。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关于安全事故的图片或视频,如交通事故、火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事故给人 们带来的危害。提问:看到这些情景,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可能回答:这些事故太可怕了,会给人们带来身体和财产的损失,甚至会失去生命。2. 讲述一些身边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如学校里的意外受伤、社区里的火灾等。 提问: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类似的现象吗 学生可能回答:我见过有人在马路上闯红灯,很危险;还有一次小区里的垃圾桶着火了,还好及时扑灭了。3.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 提问:他们这样做带来了哪些后果 学生可能回答:会伤害自己的身体,还可能影响到他人的安全;会给家庭带来痛苦和负担。(二)讲授新课1. 树立安全意识(1)展示 PPT 中关于慧眼识安全隐患的活动内容。提问:除了交通安全,说说你们生活中可能还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可以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 生事件等方面举例说明)学生可能回答: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等事故灾难;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提问:请你查找学校、博物馆、公共交通工具等不同场所的安全标志和安全提示语,并与同学分享。学生可能回答:学校里有“禁止追逐打闹”的标志;博物馆里有“禁止触摸展品”的提示语;公交车 上有“请站稳扶好”的提示。(2)展示 PPT 中辨别行为对错的内容。提问:你如何看待上述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可能回答:有些同学的想法和做法是不安全的,比如在楼梯上打闹容易摔倒受伤;不遵守交通规则会 引发交通事故。总结: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那些可能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人为侵害有所警觉和戒备, 保护好我们的生命。2. 树立规则意识(1)展示PPT 中寻找安全规则的活动内容。提问:请你从图中找出同学的守规行为与违规行为 学生可能回答:守规行为有走斑马线、遵守交通信号灯等;违规行为有闯红灯、翻越护栏等。 提问:请你翻阅《未成年人保护法》,查找其中关于未成年人的规则和要求。学生可能回答:《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饮酒;不得沉迷网络等。 提问:我们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和要求 学生可能回答:遵守规则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序;如果不遵守规则,可能会受到伤害。 总结:树立规则意识,生活中的诸多“禁令”看似是对我们的限制,其实是对我们自由和生命安全的保 障。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地 保护我们的生命。3. 增强风险意识(1)展示 PPT 中安全问题调查的内容。提问:根据调查,中小学生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场所在哪里 公众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中小学生最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场所是回家途中;公众最大的担忧是交通安全问题。 提问:除了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安全,还有哪些安全问题是受访公众担心的 学生可能回答:还有与他人打架斗殴易受伤、沉迷网络交友易受骗、遭遇性侵、走失等不法侵害等安全问 题。(2)展示 PPT 中安全提示的内容。 提问:这些安全提示涉及哪些方面 学生可能回答:涉及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居家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中小学生安全问题调查,补充安全提示。学生可能回答:如不玩火,不私自下河游泳,不与陌生人交谈等。总结:增强风险意识,“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们要能够觉察潜在的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 不因好奇去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也不盲目触碰一些危险的领域。远离危险,方能平安生活。(三)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树立安全意识、树立规则意识、增强风险意识。强调增强安全意识对于 守护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可能造成伤害的环境和侵害有所警觉;树立规则意 识,自觉遵守规则,保障自己和他人的自由和生命安全;增强风险意识,觉察潜在威胁,远离危险,平安 生活。(四)随堂练习1 . 2 0 2 3 年 9 月 2 8 日,贵州一男子吃早餐时被异物卡住气道,就医时突然晕倒。危急时刻,腰椎 有旧疾的护士李祚琴一把抱起166斤的男子,用海姆立克法对其急救了3分钟,成功排出异物。下面对 李祚琴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A. 做到了行己有耻,自尊自爱 B. 我们应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C.这是尊重生命的行为 D. 掌握基本急救方法是护士的职责答案:C (李祚琴在危急时刻不顾自己腰椎的旧疾,尽力救助他人,体现了她对生命的尊重和珍视。A 选项 与题意无关;B 选项虽然我们应该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但本题重点强调的是李祚琴救助他人的行为;D 选 项掌握基本急救方法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能力,不仅仅是护士的职责。)2.2024年3月25日是第2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印发专门通知强调,广泛开展校园暴力和学生欺凌防治、心理健康、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急救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专 题教育。教育部这一举措()①保障所有学生免受意外伤害,健康成长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保护③减轻了学校和家庭的责任④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 (教育部的举措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政府 保护,但不能保障所有学生免受意外伤害,也不能减轻学校和家庭的责任,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3.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不仅损害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到校园稳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 关注。预防校园欺凌,未成年人应()①与人友好相处,上下学结伴而行②建立防控制度,开展教育培训活动③不炫耀财物,不带贵重物品到校④实施正当防卫,及时保护自己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答案:A (未成年人预防校园欺凌,可以与人友好相处,上下学结伴而行,减少被欺凌的机会;不炫耀财物, 不带贵重物品到校,避免引起他人的觊觎。建立防控制度和开展教育培训活动是学校和社会的责任;实施 正当防卫需要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未成年人应首先尽量避免冲突。)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性侵害、性骚扰。作为未成 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应该()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与异性成年人接触②正视性别差异,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③端正行为态度,善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④忍气吞声,多从自身寻找问题和总结教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 (防范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应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但不与异性成年人接触是不现实的,① 说法错误;应该正视性别差异,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隐私,②说法正确;要端正行为态度,善用法律维护 自身合法权益,③说法正确;忍气吞声会助长不法行为,应该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④说法错误。)(五)板书设计 增强安全意识一 、树立安全意识1. 识别安全隐患2. 树立警觉和戒备意识 二、树立规则意识3. 遵守规则保障自由和安全4. 自觉遵守规则,纠正不当行为 三、增强风险意识5. 觉察潜在威胁生命安全的因素6. 远离危险,平安生活(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 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学生对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一些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的方法。但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学生对某些安全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 和强化。此外,还可以通过实际演练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提高应对安全问 题的能力。同时,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