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 社区服务我体验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初中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任务二 社区服务我体验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初中劳动技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任务二 社区服务我体验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意义和价值,理解社区服务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掌握社区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规范等。
通过亲身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体验社区服务的实际操作和困难,通过实践掌握社区服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新力和分享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
激发学生对社区服务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服务劳动促进社会和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社区工作服务流程和开展活动的流程。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通过亲身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
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形成服务社会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纸笔等。
教学材料:社区服务相关图片、视频、社区服务活动流程图等。
场地准备:提前与社区相关部门联系,了解服务内容和要求,确保服务活动顺利进行。
学情分析
我们发现学生群体普遍对社区服务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实际的参与经验。他们通常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愿意尝试创新,但同时也存在动手能力不强、团队协作意识有待提高的问题。因此,在设计社区服务活动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他们通过实际行动提升社区服务意识和技能。
教材分析
这一教材内容在初中劳动技术课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教材通过具体案例和活动设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社区服务的概念,学习设计社区服务项目的基本步骤。然而,教材在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方面略显不足,可能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区的具体环境,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丰富,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引言与激发兴趣
活动目的:通过引入一个生动的社区服务案例或故事,激发学生对社区服务的兴趣和热情,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活动:
开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社区服务的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志愿者们为社区老人送温暖、帮助清理公园垃圾等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社区服务的真实与温暖。
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从视频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你们认为社区服务对社区和居民有什么意义?”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强调社区服务在构建和谐社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社区服务我体验”。
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理论知识讲解
活动目的:通过系统讲解,使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定义、类型、特点、意义以及开展社区服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教师活动:
定义与类型:首先,教师简要介绍社区服务的定义,即社区居民为满足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而开展的互助性服务活动。然后,列举并解释社区服务的几种常见类型,如环境保护、助老助残、文化教育、法律咨询等。
特点与意义:接着,教师详细阐述社区服务的特点,如自发性、互助性、公益性等,并强调其在促进社会和谐、增进邻里关系、提高居民素质等方面的积极意义。
基本流程:最后,教师通过板书或PPT展示的方式,详细介绍开展社区服务的基本流程,包括需求调研、活动策划、组织实施、效果评估等环节。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学生活动: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就社区服务的相关问题向教师提问或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
活动目的: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区服务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活动:
呈现案例:教师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服务案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案例的背景、服务内容、实施过程、效果评估等方面。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与案例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例如:“该案例中的服务活动是如何策划的?”“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解决的?”“你认为该案例的成功之处在哪里?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等问题。
汇报交流:各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可提出质疑或补充意见。教师根据汇报情况进行点评和总结。
学生活动:
认真阅读案例材料,思考问题。
在小组内积极发言,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
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汇报和教师的点评,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四、实践活动策划
活动目的:通过实践活动的策划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活动:
明确任务:教师向学生明确实践活动的策划任务,即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和自身兴趣特长,策划一项社区服务活动。
指导策划:教师提供策划书的模板和撰写要求,并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内容包括活动主题的确定、服务对象的选择、活动内容的策划、时间安排、人员分工、预算估算等方面。同时,教师强调策划过程中要注重实际可行性和创新性。
进度监控:在学生策划过程中,教师应定期检查各小组的进度情况,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对于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共同思考和解决。
学生活动:
分组合作: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成员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分工合作。例如:有的负责调研社区需求,有的负责设计活动内容,有的负责撰写策划书等。
策划实施: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按照计划进行策划工作。在策划过程中,小组成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意,共同完成策划书的撰写工作。
成果展示:各小组将完成的策划书进行展示和交流。展示过程中,各小组应介绍策划的思路、过程和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和教师的点评和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