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上第二章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螃蟹 B.乌贼 C.乌龟 D.珊瑚虫
2.海豚、海马、扬子鳄、大鲵、麻雀分别属于(  )
①鱼类 ②两栖类 ③爬行类 ④鸟类 ⑤哺乳类.
A.①⑤②③④ B.⑤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⑤ D.⑤①②③④
3.将人的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和南瓜叶片的一层叶肉细胞做成水装片,分别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可以被看见的而叶肉细胞不能被看见的结构是(  )
A.一层细胞膜 B.许多叶绿体 C.一个大液泡 D.细胞核
4.如图所示是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流程图,图中空格中依次应该填写的是(  )
A.滴、展、染 B.染、展、滴 C.展、染、滴 D.展、滴、染
5.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相适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选项 选项结构 功能
A 仙人掌的叶为针状 加强蒸腾作用
B 木质茎的髓部细胞能不断分裂 使茎不断加粗
C 肺泡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有利于气体交换
D 叶表皮是由大量含有叶绿素的表皮细胞组成 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
A.A B.B C.C D.D
6.四位同学在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同的是(  )
A.A B.B C.C D.D
7.植物界种类最多的是(  )
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藻类植物
8.如图所示,海马行动迟缓,却能很有效率地捕捉到行动迅速,善于躲藏的生物。下列不能作为判定海马属于鱼类证据的特征是(  )。
A.有鳍 B.用鳃呼吸
C.终生生活在水中 D.全身无鳞
9.下图表示“制作洋葱鱗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按照实验操作过程,将①~④实验步骤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④→②→①
10.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观察物象时一般用右眼,左眼闭合
B.光线较暗时用大光圈,并用凹面镜对光
C.先用高倍镜寻找物象,再用低倍镜观察
D.为将物象从右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装片应向左下方移动
11.如果离开了其他生物,人类的生活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下列各项都是来自生物的是(  )
①奶制品 ②肉类 ③棉纱 ④水泥 ⑤毛皮 ⑥木材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12.海南黑冠长臂猿是国家I级保护动物,在20世纪50年代曾有2 000多只,可是到了70年代末仅剩7只,1980年建立自然保护区后,现在才有22只.造成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食物缺乏
B.外来物种入侵
C.自然灾害
D.人类乱捕滥杀和破坏其生存环境
13.缢蛏外套膜的作用是(  )
A.保护身体内部柔软部分 B.完成运动
C.能使贝壳开和闭 D.保护内部和形成贝壳
14.在显微镜下观察草履虫时如果看不清纤毛,应该如何调节(  )
A.减小光圈 B.增大光圈
C.移动装片 D.使用凹面反光镜
15.如图是由3个圆所构成的类别关系图,其中Ⅰ为大圆,Ⅱ和Ⅲ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圆,符合这种类别关系的是(  )
A.Ⅰ染色体、IIDN、Ⅲ基因
B.Ⅰ叶肉细胞、Ⅱ叶绿体、Ⅲ线粒体
C.Ⅰ种子植物、Ⅱ孢子植物、Ⅲ被子植物
D.Ⅰ内分泌腺、Ⅱ垂体、Ⅲ肝脏
二、填空题
16.如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如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由许多   构成,这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
(2)请判断蚯蚓的前端是   (选填①或②),你的判断理由是   .
(3)用手指来回抚摸蚯蚓的腹面,会有粗糙的感觉,这是摸到了   .
(4)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方上来,原因是   .
17.显微镜是一种具有    的仪器,是生物学实验中   的探究器具.
18.蕨类植物体内具有   ,依靠   (生殖细胞)繁殖.常见种类有石松、蕨、桫椤等.
19.芦苇是余姚市某些河道边常见的一种植物,下图是芦苇及其分类地位图示和二歧式检索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禾本目植物种类   (选填“多于”或“少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2)芦苇在上述二歧式检索表中的位置是   。
三、实验探究题
20.为了探究酸雨(pH≤5.6的降水)对农作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挑选了籽粒饱满、大小一致的1000粒绿豆种子,随机均分10组,置于10种不同的pH环境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1周后测定绿豆幼苗的株高,结果如表所示。
pH 3.0 4.5 5.6 6.0 7.0 7.5 8.0 9.0 10.0 11.0
株高(cm) 5.0 6.5 8.1 12.0 12.8 8.7 7.5 5.5 5.2 5.1
(1)绿豆在植物分类上属于   (填“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
(2)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中观察1000颗种子的萌发与生长太麻烦了。能否将1000颗种子改为1颗种子进行实验?判断并说明理由   。
(3)据表中数据可知,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   作用(填“抑制”或“促进”)。
21.下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细胞的实验步骤,请据图回答:
(1)图E的操作方法可避免   ;
(2)图G所滴液体为碘液,它可把细胞核内的   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3)临时装片制好后,应先置于   (高、低)倍镜下观察。现有某同学在观察中发现一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
22.某小组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问题,讨论并制订了如下计划:(背景知识: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并且有许多粗糙的刚毛,蚯蚓依靠肌肉和刚毛运动)
请你将小组计划的探究内容补全:
(1)提出的问题:   
(2)作出的假设:   。
(3)实验:准备一定数量的蚯蚓,薄木板一块,玻璃板一块。
实验A:让蚯蚓在   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实验B:让蚯蚓在   上爬3分钟,记录下爬行距离。
(4)实验数据:
平均爬行距离(厘米)
玻璃板 12
薄木板 30
实验结论: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判断,可得出如下结论:蚯蚓在   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5)本实验中:实验A与实验B的变量是什么?
   。
(6)做完实验后,应对蚯蚓如何处理?   。
四、解答题
23.填写下面的表格,如果填写的是具体生物,请从下面提供的几种备选生物中选择;备选生物:苏铁、肾蕨、葫芦藓、海带、苹果
⑴   ;⑵   ;⑶   ;⑷   ;⑸   
24.《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如图所示)。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小熊猫、川金丝猴、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状况变差的濒危物种受到最主要的威胁,来自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丧失。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是   。
(2)保护濒危物种应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   多样性三个层面采取措施。
(3)“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4)我们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
25.生物与环境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因为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请根据所学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关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我区许多市民喜欢到峰林休憩,不仅仅因为这里有很多的娱乐设施,更因为峰山被誉为我区的“天然氧吧”,体现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峰山的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这些生物之间形成了复杂的食物关系,从而相互影响与依存.如老鼠、蛇、鹰之间通过   和捕食关系而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
(3)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都以不同的形态结构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如峰山的柳树在冬天来临时,通过   方式来适应寒冷的环境,莲具有   结构,从而使其能够生活在水中.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反映出,   因素能够影响桃树开花的时间.
参考答案
1.B
2.B
3.A
植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和叶绿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细胞最外层透明的薄壁是细胞壁,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因此,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南瓜叶片的一层叶肉细胞做成临时装片,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可以被看见的而叶肉细胞不能被看见的结构是细胞膜。
4.A
临时玻片标本制作的步骤,可概括为:擦片→滴水→取材→展片→盖片→染色等几步。
擦片--擦净载玻片。
滴水--滴一滴生理盐水或清水于载玻片上。
取材--取样品展片--将样品展于滴了生理盐水或清水的载玻片上。
盖片--盖上盖玻片。
染色--将染液滴于盖玻片一侧,用滤纸从另一侧吸去染液。
5.C
A. 仙人掌的叶为针状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A错误;
B. 木质茎的形成层处的细胞能不断分裂,使茎不断加粗,B错误;
C. 肺泡周围有大量的毛细血管 ,有利于气体交换,C正确;
D. 叶表皮是由不含有叶绿素的表皮细胞组成,可以增加光的透光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D错误;
6.B
由分析可知,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更易生存,B选项正确。保护色不是有漂亮肤色,A错误。鲜艳色彩对动物来讲不一定是保护色,C错误;保护色是相对的,具有暗淡颜色的动物在不同的环境中有可能易被发现,反而不容易生存,D错误。
7.A
A、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符合题意,A正确;
B、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没有果实在繁殖的过程中种子不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是很强,不符合题意,B错误;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但适应能力较差分布受限制,C错误;
D、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生活在水中不能离开水环境,生长受到限制,D错误。
8.D
鱼类的主要特征是终生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用鳃呼吸,大都具有适于游泳的体型和鳍,海马具备以上的特征,但全身是否有鳞片不能作为是否是鱼类的判断标志,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9.B
如图表示“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将①~④实验步骤进行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①→②。
10.B
11.D
12.D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栖息地被破坏、人类乱捕滥杀等,人类对天然林的砍伐使黑冠长臂猿的栖息地逐渐缩小,导致获取食物的范围越来越少;海南黑冠长臂猿对生存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只有在原始的雨林中才能生存,在林种单一的人工林、砍伐过的次生林里,海南黑冠长臂猿都不能生存. 对生存环境依赖性强,而赖以栖身的原始森林不断遭到破坏,是海南黑冠长臂猿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随着人们大量砍伐和开垦天然林,岛上热带雨林大面积丧失,低海拔的热带雨林大部被毁,残余的雨林亦变成绿色“孤岛”,使海南黑冠长臂猿的栖息环境遭受破坏并逐渐恶化.至2008年,在海南黑冠长臂猿的分布范围内,栖息地已经丧失了75%,但是对海南黑冠长臂猿生存危害最大的还是人类的猎杀.海南黑冠长臂猿又被称作乌猿,其骨骼为药材“乌猿骨”,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有滋补养颜、祛风健骨、舒筋活血的功效.海南黑冠长臂猿以家庭为单元活动,一只被打,全家都逃不了,其情非常悲惨,在东方,通什等几百公里以外的群众进入保护区偷猎的比较多,对海南黑冠长臂猿等保护动物威胁极大,使海南黑冠长臂猿数量急剧减少,因此造成当年黑冠长臂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乱捕滥杀和破坏其生存环境。
13.D
14.A
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为避免染液对草履虫的伤害,对制成的标本不进行染色;因此要观察草履虫的纤毛应用暗视野.选项中,减小光圈可以使视野变暗.
15.B
A中DNA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基因与DNA是包含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故该选项不符合图示关系,B中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存在于叶肉细胞中的细胞器,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并列关系,故该选项符合图示关系,C中种子植物中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故该选项不符合图示关系,D中肝脏不属于内分泌腺,故该选项不符合图示关系。
16.(1)体节
(2)②;前端离环带近
(3)刚毛
(4)土壤中缺少氧气
解:(1)蚯蚓身体细长,约由100多个相似体节组成.这样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蚯蚓身体分节,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2)蚯蚓身体细长,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前端离环带近约13个体节,后端离环带远.据此判断图②为蚯蚓身体的前端.(3)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4)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大雨过后,水淹,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因此,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是雨后土壤中空气被挤出而缺少氧气,蚯蚓为呼吸而爬出.
17.放大功能;常用
解:显微镜是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仪器,其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之积.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清楚的生物体及其内部结构.
18.输导组织;孢子
解: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但是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蕨类植物的受精作用离不开水,因此蕨类植物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19.(1)多于
(2)Q
(1)禾本目处于目这个等级,禾本科植物处于科这个等级,目等级大于科等级,等级越大,植物的种类越多,相似度越小,故禾本目植物种类多于禾本科植物种类。
(2)芦苇是属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结构,故属于Q。
20.(1)被子植物
(2)不能,数量太少具有偶然性
(3)抑制
(1)绿豆种子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2)在实验时,为了防止出现偶然现象,减少实验误差,因而我们在实验中选取的对象往往是多个且是随机的。因此只用10粒种子做实验存在偶然性,影响实验的可信度;
(3)由实验据图表可知,酸雨会影响农作物幼苗的生长,酸性越强对农作物幼苗的生长的影响越大,因此据图表可知,酸雨对绿豆幼苗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21.(1)气泡的产生
(2)染色体
(3)低;右下方
22.(1)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蚯蚓在光滑(或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3)玻璃板;薄木板
(4)较粗糙
(5)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6)把蚯蚓放回适合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去
(1)由实验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蚯蚓在玻璃板和薄木板上爬行的距离,所以可知提出的问题是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2)由提出的问题可知,建立的假设是蚯蚓在光滑(或粗糙)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3)该实验的变量是蚯蚓所爬行的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根据控制变量的原则,一个选择光滑的玻璃板,一个选择粗糙的薄木板,其它条件控制相同。
(4)由实验数据可知,在3分钟内蚯蚓在粗糙的薄木板上爬行的距离远,所以得出蚯蚓在粗糙的物体表面上爬得快。
(5)本实验中:实验A与实验B的变量是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
(6)蚯蚓是生物,所以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适合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中去。
23.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苔藓植物;苏铁;肾蕨
植物可以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孢子植物又可分为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苏铁属于裸子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
24.(1)变差
(2)遗传
(3)建立自然保护区
(4)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1)从图中数据可知,大多数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是变差。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保护濒危物种应从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层面采取措施。
(3)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中的其他生物也得到了保护,形成“伞护效应”现象,这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4)我们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的就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25.(1)生物能影响环境
(2)竞争
(3)落叶;气腔
(4)非生物(温度)
解:(1)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我区许多市民喜欢到峰林休憩,不仅仅因为这里有很多的娱乐设施,更因为峰山被誉为我区的“天然氧吧”,有人把森林称为天然氧吧,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2)鹰吃蛇是为了获取食物,因此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二者相互争夺食物,因此鹰和蛇还有竞争关系.所以老鼠、蛇、鹰之间通过捕食和竞争关系而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3)自人界中的各种生物都以不同的形态结构适应各自的生活环境.如峰山的柳树在冬天来临时,通过落叶方式来,减小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体现了生物适应寒冷的环境,莲具有中空的气腔结构,从而使其能够生活在水中,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