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统编版道德与法治4.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统编版道德与法治4.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教学设计
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各种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责任感。
通过调查、讨论、实践等活动,提高学生主动发现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和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深入认识各种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环境污染问题的能力和采取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关于美丽自然环境的视频,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等,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提问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一些不那么美丽的环境呢?这些不美丽的环境是由什么造成的呢?” 引出环境污染的话题。
(二)认识环境污染的种类
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如雾霾天气、垃圾堆积、河流污染、森林砍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污染的存在。
提问学生:“从这些图片中,你能看出有哪些环境污染的种类呢?” 引导学生说出白色污染、农药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建筑工地噪音污染等常见的环境污染种类。
教师进行总结,明确本节课将重点探讨白色污染、农药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和建筑工地噪音污染这五种环境污染。
(三)认识白色污染
猜谜语导入
出示三个谜语,让学生猜谜,说出谜底都是塑料制品。
小结:原来,这些生活用品的共同点都是塑料制品,塑料制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分享生活中的塑料制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塑料制品大搜索,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汇报自己的发现。
提问学生:“为什么塑料制品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呢?” 引导学生说出塑料制品用途广、好处多,如轻便、耐用、防水、便宜等。
小结:塑料制品用处广、好处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塑料制品。
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
提问学生:“塑料制品为什么被称作‘白色污染’?” 引导学生思考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影响。
播放视频《塑料袋漂流记》,让学生了解塑料制品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过程和对环境的危害。
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塑料垃圾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困扰,如污染土壤、水源、空气,影响美观,危害野生动物等。
小结:塑料垃圾危害大,被称为 “白色污染”。
探讨减塑措施
展示各国的减塑措施,如德国、爱尔兰、中国等国家在减少塑料制品使用方面的政策和做法。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制定我家的 “减塑” 方案,包括寻找塑料制品替代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合理回收利用塑料制品等。
播放视频《改变,从小事做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采取减塑行动。
小结:有效减少 “白色污染” 需要控制塑料制品的使用量、积极寻找和使用替代品,提高环保意识,从减少 “白色污染” 做起。
(四)认识农药污染
分享调查表,初步认识农药的利与弊
出示课前调查表,让学生交流对农药的认识和感受。
提问学生:“农药真的那么可怕吗?人们为什么会使用农药呢?” 引导学生思考农药的作用和必要性。
欣赏漫画《一步到胃》,让学生了解农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播放视频《农药是把双刃剑》,让学生全面认识农药的利与弊,如农药可以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但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农药污染,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
组织学生讨论农药残留产生的原因,如过量使用农药、不按照规定使用农药、农药使用方法不当等。
小结:没有科学地使用农药,过量、过度使用农药,是造成农药污染的重要原因。
探究农药污染产生的危害
出示思维导图,分析农药对大气产生的危害,如污染空气、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呼吸系统等。
讲故事《爷爷的诉说》,让学生了解农药对土壤的危害,如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等。
提问学生:“是不是遏制了农药排污就没问题了?” 引导学生思考农药对其他方面的危害。
播放视频《农药对地下水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农药对水源的污染,如污染地下水、影响饮用水安全等。
看图说感受,让学生交流认识到农药对土壤的危害,如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影响生态平衡等。
学生讲述经历,认识到农药对人体的危害,如引起中毒、过敏、癌症等疾病。
小结:农药污染带来的危害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农药污染带来的危害太大了。我们应该想想办法改善。
为减少农药污染做些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举实例分享减少农药污染的建议和做法,如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
出示法律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让学生了解国家对农药使用的法律规定。
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法律法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了解生态农业的动态,播放视频《稻花田里闻蛙声》《马蜂除虫新技术》,让学生认识到生态农业是减少农药污染的有效途径。
提问学生:“同学们,像这样的生态农业,你喜欢吗?你觉得你能做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减少农药污染方面的责任和行动。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态农业建设,为减少农药污染贡献自己的力量。
播放视频《专利发明》《可喜的改变》,让学生了解人们为减少农药污染想出的好办法,如新型农药研发、农药替代技术等。
讲故事《改良的肥料》,让学生认识到合理施肥也可以减少农药污染。
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吗?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减少农药污染的好处和自己的行动。
小结:有效减少 “农药污染”,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为一个小公民,我们不仅要了解相关知识,还有把它们告诉更多的人,减少环境污染,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认识汽车尾气污染
分组调查汇报
根据课前调查表中的提示,将学生分成汽车尾气污染调查组,进行生活中的 “环境污染大搜索”。
汽车尾气污染组进行汇报,学生介绍尾气污染的现状、危害和原因,如汽车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物质,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播放视频《汽车尾气污染的严重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汽车尾气污染的危害。
讲述《我家的烦恼》,让学生了解汽车尾气污染对家庭生活的影响。
看图说发现,让学生观察图片,找出汽车尾气污染的迹象和危害。
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汽车尾气污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
小结:汽车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探讨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方法,如推广新能源汽车、提高燃油质量、加强交通管理、鼓励绿色出行等。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播放视频《绿色出行,美好未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绿色出行,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结:减少汽车尾气污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自己做起,选择绿色出行方式,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六)认识秸秆焚烧污染
提问导入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秸秆吗?你们知道它的用处吗?” 引导学生思考秸秆的价值和用途。
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出秸秆可以作为燃料、饲料、肥料等,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
小采访
进行小采访,询问学生或身边的人焚烧秸秆的原因,如方便处理、节省时间、传统习惯等。
组织学生交流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如污染空气、引发火灾、破坏土壤结构、影响交通安全等。
小结:焚烧秸秆会给人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我们应该寻找更加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
探讨秸秆的综合利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秸秆的综合利用方法,如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秸秆能源化、秸秆基料化等。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播放视频《秸秆的新用途》,让学生了解秸秆的综合利用技术和成果。
小结:秸秆的综合利用可以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同时也可以提高秸秆的利用价值,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七)认识建筑工地噪音污染
分享 “我的烦恼”
建筑工地噪音污染调查组进行汇报,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受到建筑工地噪音污染的烦恼和困扰,如影响学习、休息、睡眠等。
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到建筑工地噪音污染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播放短片
播放短片《噪声污染》,让学生了解建筑工地噪音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短片,思考建筑工地噪音污染的防治措施。
小结
小结:噪声污染已经严重威胁到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建筑工地噪音污染,如加强施工管理、采用降噪技术、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
(八)探究如何减少身边的环境污染
理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播放短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学生了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和内涵。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结合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植树造林、宣传环保知识等。
播放视频《大家齐防治》,让学生了解社会各界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学生交流感受,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学生读一读,谈感受。
小结:国家有严格的法律制度保障生态环境,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我们始终有法可依。我们要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呼吁全社会做好对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保护好我们的绿水青山。这片绿水青山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九)总结全课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白色污染、农药污染、汽车尾气污染、秸秆焚烧污染、建筑工地噪音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以及减少这些环境污染的方法和措施。
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环境污染的现象,采取实际行动减少环境污染,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各种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增强了环保意识,提高了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实践活动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评价还可以更加多元化等。在今后的教学中,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具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新时代公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