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1《促进民族团结》(课件43张PPT+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7.1《促进民族团结》(课件43张PPT+教学设计+课时训练+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第一节 促进民族团结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
新知导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政治认同:
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道德修养:
正确认识民族团结,树立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识。
法治观念: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责任意识:
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教学重点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的基本方针;
教学难点 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目标
自学导航
1、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
2、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3、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
4、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5、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
6、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01
民族大家庭
视频探究
“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汉族、满族、纳西族,京族、东乡族;
独龙族、侗族、水族、彝族、苗族、壮族;
门巴族、土家族、维吾尔族;
柯尔克孜族、瑶族、德昂族;
乌孜别克族、鄂伦春族;
基诺族、郝哲族、傣族、布朗族;
锡伯族、哈尼族、俄罗斯族;
仡佬族、仫佬族、景颇族、藏族;
僳僳族、怒族、佤族、鄂温克族;
裕固族、朝鲜族、土族、阿昌族;
普米族、撒拉族、塔吉克族;
毛南族、保安族、蒙古族、羌族;
拉祜族、白族、回族、塔塔尔族;
珞巴族、畲族、黎族、达翰尔族;
高山族,布依族、哈萨克族。
你能从这首歌中找到哪些民族?
图片探究
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相关链接
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 和兄弟情谊。
知识探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
①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②将民族区域治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正成了国家的主人;
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关链接
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
知识拓展
同等的社会地位
享有平等的权利
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认识民族平等
☆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探究分享
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②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把我们的血肉筑院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
从江孜保卫战的历史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共同的精神追求: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促进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 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②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 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 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 民族独立。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什么?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最高利益。
我国各民族怎样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知识探究
探究分享
各族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抗震救灾说明了什么?
①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②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③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知识探究
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
③我国各民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02
家和万事兴
视频探究
团结携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帷幕。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年。②对口支援西藏,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援藏工作。
③坚持不懈执行对口援藏政策,30年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方面先后组织选派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奋战在雪域高原各地,援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
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园
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民族地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
②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知识探究
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相关链接
探究分享
①彝族山村发展蓄牧业,旅游业,走上了致富路。
②新疆地区与时俱进、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行电商销售新模式。
积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因地制宜,依据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发展电商经济,拓展销售渠道。
(2)这些措施对于其他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有什么借鉴意义
(1)两地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知识探究
党和国家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视频探究
教育援藏:让优质教育扎根雪域高原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今年是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周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民族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兄弟省市的全力支援下,西藏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社会环境不断改善,逐步摆脱了教育落后的局面。
②党的十八大以来,“组团式”援藏已成为精准补足西藏民生短板、发展短板的“法宝”,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
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藏教育与全国同步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更加聚焦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一件一件抓落实,让各族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习近平
知识探究
党和国家如何保障和改善民族地区的民生?
①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
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相关链接
“援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崇高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显著优势。缺氧不缺精神,这个精神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你们在高原上,精神是高于高原的。”——习近平
知识探究
①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②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党和国家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怎样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知识归纳
视频探究
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①2024年6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宁夏考察调研,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
③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奋斗,携手并进,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知识探究
我们可以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①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平等和团结意识;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③同各种破环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④各民族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多说有利于民族因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⑤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贡献。
1、近年来,河南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积极创新文化旅游援疆模式,全力实施文旅智力支援、旅游宣传推介、文旅产业发展等重点工程,推动豫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取得丰硕成果。这有助于( )
①巩固平等团结合作共赢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民族地区高速发展,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
④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课堂练习
2、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各族人民要在党的旗帜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希望广西各族干部群众奋力开创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新局面。这有利于( )
A.每个干部都积极行使维护民族团结的权利
B.消除广西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提高广西经济发展水平
C.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D.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高度自治权,促进自主发展
C
课堂练习
3、2024年4月11日, “广西三月三 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品牌活动开幕式在南宁青秀山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游客与八桂人民共度佳节,深入了解广西特色民族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广西的独特魅力和无限活力。活动的开展,将有助于( )
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
②广西统一各民族的语言
③消除各民族方方面面的差异
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西新篇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课堂练习
4、“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③各族人民手足相亲,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④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民族大家庭
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家和万事兴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
促进民族团结
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
作业布置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024年5月27日至30日,吉林省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白山市举办。本届运动会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全民健身战略为目标,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凝心聚力。
(1)依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吉林省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意义。
(2)到现场观看比赛的观众应如何做
参考答案
(1)①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从而增进民族团结;②有利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③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文化强国建设;④有利于丰富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⑤有利于展示吉林省改革开放的成就,提高吉林省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等等。
(2)①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②文明观赛,遵守赛场秩序和规则;③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④讲文明有礼貌,与少数民族运动员和观众友好相处,文明交往;⑤为少数民族的运动员和观众提供必要的便利和帮助;⑥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做斗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7.1《促进民族团结》课时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的方针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2.西藏2024年上半年经济表现强劲,多项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位居全国第二。这是西藏2024年上半年交出的经济答卷。这一经济答卷得益于( )
①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 ③形成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江西“十四五”规划重点援疆项目,克孜勒苏中医医院新院开工建设;安排援疆资金2500多万元,采取“企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近600户农牧民就近就业,人均增收3000余元……江西援疆项目( )
A.维护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B.为新疆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C.弘扬了以团结统一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D.能消除民族间的差异,实现共同富裕
4.前不久,在新疆喀什地区,网友骑行路上偶遇放学小朋友,问他们:“你是哪个民族的?塔吉克族还是维吾尔族?”小男孩脱口而出“中华民族”!脱口而出“中华民族”体现了( )
①强烈的民族自豪 ②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浓浓的好客情意 ④“一国两制”实践取得成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2024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73周年纪念日。几十年来,国家为西藏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使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上述举措有利于( )
①保证西藏地区的高度自治 ②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消除民族地区的发展差距 ④促进民族地区共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在新疆阿尔泰山脚下,维吾尔族母亲阿尼帕 阿力马洪养育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的19个孩子;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坚守青藏高原30多年,为各族军民巡诊21万余次……在中国大地上,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这( )
①是民族团结的生动写照 ②描绘出各民族携手共进的时代画卷 ③得益于我国各族人民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④表明我国已解决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电视剧《那山那海》讲述了世代居住在大山中的畲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脱贫致富的伟大实践,渲染了浓郁的畲汉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人文氛围。这体现了( )
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②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全部实现共同富裕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④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8.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新疆工作,要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下列关于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表述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治疆的基本制度
C.坚持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
D.实现各民族大融合,消除民族差别
9.2023年11月,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这是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它的成立( )
①有利于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繁荣 ②反映了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③反映了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 ④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符合我国宪法这一规定的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径 ②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③19个援疆省市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协调配合,长期坚持对口援疆 ④某彝族山村依托自身草场优势发展畜牧业增收致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在云南省洱源县,有一个由汉、白、藏、纳西、傈僳等7个民族组成的郑家庄,尽管民族、习俗各不相同,但各族群众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了守望相助、团结一心的命运共同体,有困难大家帮,有致富路子一起走,郑家庄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村民们说:“我们村里7个民族相处和睦,大家都是一家人。”这( )
①深刻体现了各民族之间像石榴籽一样的真情 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消除民族差异 ③是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生动实践 ④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习近平总书记赴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这表明( )
①国家坚持平等团结和谐的方针处理民族关系 ②党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④我国消除各民族差异,促进各民族融为一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影片《平凡英雄》由救助救治新疆和田断臂男孩的真实事件改编,一位男孩突遭不幸,如不及时手术,不仅手臂保不住,就连性命也不保。在乌鲁木齐的接力手术中,各行各业的好人、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生命的接力,最终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个断臂男孩目前和正常孩子一样,拥有灿烂的未来。上述材料体现了( )
①我国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②人们对生命的敬畏和守护 ③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 ④各民族之间的差别已消除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拧成一股绳,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协力、踔厉奋发,这样努力下去一定会好。”为了诠释习总书记的讲话,学生丽丽搜集了一些事例,你认为合适的是( )
①西藏自治区紧密结合边境民族地区实际,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普法宣传活动 ②2023年9月17日,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③贺兰县打造“56个民族长廊”等景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处处能感受 ④2023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于10月12日在北海开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跨越山海,27年来,福建累计派出12批200多名援宁干部,数千名教师、医生和科技工作者接力帮扶,和宁夏人民一起,用智慧和汗水让当年的“干沙滩”变成了今天的“金沙滩”。开展援宁工作有利于( )
①消除了民族差异,提升宁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②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增进民族团结③实现宁夏高度自治,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氛围 ④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探究题
16.【石榴结籽心连心八桂儿女一家亲】
2023年12月29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广西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很好,长期以来就有各民族“同顶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饮一江水、同建一家园”的优良传统,全区由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超160万户。广西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在经济、教育、就业、社区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培养使用等方面把民族平等落实好,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工作。
(1)广西各族人民的优良传统体现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2)广西大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创建工作有何意义。
(3)为促进各民族同胞友好相处,从公民的角度,你有哪些好建议。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指出: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西藏发展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跟中国共产党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协力,加强民族团结,我们就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我国在西藏实施了哪项保障藏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材料表明我国坚持贯彻处理民族问题的什么方针?
(3)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划线部分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2.C 3.A 4.A 5.D 6.A 7.A 8.C 9.B 10.C
11.D 12.C 13.A 14.B 15.D
16.(1)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①有利于逐步缩小民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②有利于加深各族人民之间的感情,增进民族团结;③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④有利于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⑤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⑥有利于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3)①学习相关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②在学校与各民族同学平等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增进友谊;③了解民族文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积极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做贡献。
2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压力,直面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 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9.7.1《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课题 9.7.1《促进民族团结》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道德修养:正确认识民族团结,树立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识。法治观念: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责任意识: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
重点 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的基本方针;
难点 国家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第一节 促进民族团结 思考问题 导入本节内容,使学生易于进入本节内容
讲授新课 一、幻灯片出示课题、教学目标二、幻灯片出示自学导航,教师巡视指导: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90-97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1、我国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2、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3、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4、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5、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6、青少年应如何维护民族团结?三、师生合作探究(一)民族大家庭探究一:播放视频“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中华民族唱起来》探究二:图片探究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点拨: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未间断,最终形成了今天我国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探究三:相关链接探究四:知识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和民族关系点拨:①新中国成立后,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②将民族区域治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正成了国家的主人;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探究五:相关链接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点拨: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探究六:知识拓展探究七:相关链接 探究八:知识探究(1)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什么?(2)我国各民族怎样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点拨:(1)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 最高利益。(2)①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 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②特别是近代以来,国家积 贫积弱,人民饱受欺凌,但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 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 民族独立。探究九:探究分享各族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抗震救灾说明了什么?点拨:①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②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③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探究十:知识探究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点拨: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我国各民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克服种种困难和艰险,顶住种种压力和挑战,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二) 家和万事兴探究一:播放视频《团结携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帷幕。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年。②对口支援西藏,是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援藏工作。③坚持不懈执行对口援藏政策,30年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方面先后组织选派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奋战在雪域高原各地,援藏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探究二:知识探究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点拨: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民族地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②人心思定谋发展,人心思治求幸福。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探究三:相关链接探究四:探究分享(1)两地为发展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 (2)这些措施对于其他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有什么借鉴意义 点拨:(1)①彝族山村发展蓄牧业,旅游业,走上了致富路。②新疆地区与时俱进、成立专业合作社,推行电商销售新模式。(2)积极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和优惠政策,争取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因地制宜,依据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发展电商经济,拓展销售渠道。探究五:知识探究党和国家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点拨: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探究六:播放视频《教育援藏:让优质教育扎根雪域高原》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今年是对口援藏工作开展30周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指导、民族优惠政策的扶持和兄弟省市的全力支援下,西藏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社会环境不断改善,逐步摆脱了教育落后的局面。②党的十八大以来,“组团式”援藏已成为精准补足西藏民生短板、发展短板的“法宝”,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显著优势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西藏教育与全国同步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探究七: 相关链接探究八: 知识探究党和国家如何保障和改善民族地区的民生?点拨:①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探究九: 相关链接探究十: 知识探究党和国家如何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点拨:①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②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探究十一: 知识归纳怎样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点拨:①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②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而促进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探究十二: 播放视频《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点拨:①2024年6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青海、宁夏考察调研,多次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中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③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奋斗,携手并进,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究十三:知识探究我们可以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点拨:①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增强民族平等和团结意识;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积极宣传,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③同各种破环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④各民族同学之间要平等相处,多说有利于民族因结的话、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⑤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献计献策,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为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贡献。 学生读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观看视频,思考问题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讨论发言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认识 教师巡视,随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视频思考归纳问题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后再作出点评或总结。
当堂达标 见课时训练 认真做题,同桌互改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国民族分布的格局,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原因、措施,为促进民族团结做贡献。 说出本节课自己学会什么 归纳知识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