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作业设计(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作业设计(含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第一章 植物的类群
20 / 20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
本节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1.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只适合生活在阴湿的陆地环境中,其主要原因是( )
A.体内无输导组织
B.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C.不能开花、结果
D.植株矮小、没有真正的根、茎、叶
2.下列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肾蕨的根、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
B.白发藓靠根吸收水和无机盐
C.狼尾蕨不能产生种子
D.海带靠叶进行光合作用
【探究性作业】
3.尝试合作制作一个包含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微景观生态缸,拍摄制作过程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4. 观看关于植物进化的纪录片,写一份观后感,并用文字描述植物的进化过程(3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B
【设计意图】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是靠孢子繁殖,孢子只有落到湿润的地方才能萌发,所以它们的生殖离不开水,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经了解了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形态结构,但对其生活在阴湿陆地环境的主要原因还没有明确的判断。此题意在使学生明晰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为学习种子植物的繁殖摆脱水的依赖进行铺垫
2.【答案】C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完本节的内容后,已经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代表性物种有所了解,也对其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了列表比较。此题可以较为全面的考察学生的知识性学习成果,提升认知。
3.【评价要点】学生根据评价量表进行打分
(第3题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 (每项10分)
生态缸内的种植的植物类型多样,至少包含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各一种
生态缸内的微环境适宜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生长
生态缸内布置效果美观,具有一定观赏性
制作生态缸的材料简单易得,成本低廉,物尽其用
展示过程中声音洪亮,表达流畅,无科学性错误
【设计意图】本教学设计是以生态缸中的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进行导入的,学生已经对生态缸的制作有了浓厚的兴趣。在进行完本节课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利用学习过的植物类群,或者其他小型植物制作生态缸。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到了不同植物生存环境的变化,起到了总结提升的作用。
4.【评价要点】教师根据学生撰写的内容的科学性、语言流畅性、趣味性等进行评价。科学性强,语言表述流畅,所观看记录片与本节课相关度高,内容生动有趣为A等级;科学性描述稍有欠妥,语言基本流畅,纪录片内容与本节课有一定相关性为B等级;存在一定的科学性错误,语言逻辑欠佳,选择观看的纪录片与本节课内容联系不紧密为C等级。教师择取优秀作业在全班进行展示,课余时间播放该生观看的纪录片进行补充教学。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的内容之后会对植物的进化历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在网络上搜索并观看相关记录片有利于知识的补充。学生在观看后撰写观后感并描述植物的进化历程,有助于对摄入的知识进行梳理。优秀作业将在全班进行展示,既鼓励了主动求知的学生,又有利于锻炼学生知识的输出,增强自信
第二节 种子植物
本节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1.侧柏是我国特产植物,几乎遍布全国,常作为造林树种或庭院观赏树。侧柏的种子着生在孢子叶上,种子外无果皮包被,所以在分类上,圆柏应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双子叶植物 D. 单子叶植物
2. 花生是我国优质食用油主要油料品种之一。花生开花受精后,要在土壤中完成果实的发育。花生种子的结构包括粉色的_____和白白的胚,其中______将发育为植物体的幼体,其结构还包括2片_____、胚芽、胚轴和胚根。根据花生种子的结构,判断花生属于被子植物中的__________植物。
【实践性作业】
3.选取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种子植物,根据所学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着生位置和种子结构特征,对该植物进行分类鉴定,完成《种子植物分类鉴定单》。
(第3题表)
种子植物分类鉴定单
我观察的植物名称是:
1.该植物具有种子 种子植物
2.是否有____包被? 是,属于___植物 否,属于____植物
请画出果实中,果皮与种子的位置关系,并在图中标注出“果皮”和“种子” 请画出种子着生位置并在图中标注出“种皮”
3.种子包含几片子叶? ____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 ____片子叶,属于双子叶植物
请画出种子结构,并标注出种子的各结构名称
通过分类鉴定,我观察的植物属于_______植物。
参考答案
1.【答案】B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中种子的着生位置的知识,对不熟悉的植物进行分类鉴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答案】种皮;胚;子叶;双子叶
【设计意图】花生为学生熟悉的双子叶植物,通过本题可以将种子结构的知识进行迁移,认识花生的种子,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生物学知识的热情。
3.【评价要点】
学生小组内进行作业互评,得分高的作业可进行班级或年级展示。可参考下表。
(第三题答案)
评价 角度 优秀级 合格级 待改进级 评分
分值 标准 分值 标准 分值 标准
美观性 17 - 20 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无明显涂改 12 - 17 书写较工整,字迹较清晰、涂改较少 12以下 书写混乱、字迹模糊、涂改较多
17 - 20 绘图精美、配色逼真 12 - 17 绘图清晰、配色较接近植物颜色 12以下 绘图模糊、配色与真实植物相差较大
科学性 17 - 20 结构名称位置标注准确,内容书写正确 12 - 17 结构名称位置标注准确或内容书写有1处错误 12以下 结构名称位置标注有误或内容书写错误较多
34 - 40 分类过程和结果均正确,分类依据无科学性错误 24 - 34 分类过程和结果均正确,分类依据有1处错误 24以下 分类过程和结果错误或分类依据错误较多
【设计意图】学生从身边的植物入手,对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分类,发展学生发现身边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并且体会小科学家的乐趣。通过本作业,从外部观察、内部解剖以及展示这三个角度认识一种新的种子植物,通过归纳总结所观察到的果实或种子结构,体会现有生物学规律是人为对生物的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得到的,而非这种生物就属于什么,所以一定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本末倒置,学生也能更好的接受和认识自然界的一些“特例”和科学家的们“争论”,发展学生的辩证性思维。同时,学生对种子植物由外到内的结构在先“识别”后“绘图”的过程中,在真实的场景中,多层次地理解植物果实和种子对植物适应环境的意义。
本章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1. 桫椤是在2亿年前恐龙时代就遍布全球的古老植物,现今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仍有少量分布。桫椤最高可达25米以上,优美的羽状复叶背面有一个个孢子囊群,里面的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可发育成新的桫椤。据此判断,桫椤属于( )
A.种子植物 B.蕨类植物
C.苔藓植物 D.藻类植物
2.2023年,科研人员在四川青神地区开展苔藓植物调查时,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桧叶白发藓。下列关于桧叶白发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桧叶白发藓的植株有根、茎、叶等器官,根中有输导组织
B.桧叶白发藓十分矮小,因为它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获得足够的营养
C.桧叶白发藓的出现可以说明青神地区的空气质量相对较好
D.为了增加桧叶白发藓的数量,可以收集它的种子进行繁育
3. 丁香叶忍冬为北京市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仅在京郊山区有零星分布。其种子近圆形或卵圆形;外有果皮包被。由此可判断丁香叶忍冬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4.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花非常小,没有香味。如下图,稻谷加工处理后的精米就是我们食用的大米,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第4题图)
A.水稻花利于吸引昆虫进行传粉
B.去掉谷壳的糙米属于水稻种子
C.水稻种子有种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D.营养物质储存在水稻种子的胚乳中
5.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共同点是(  )
A.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B.茎和叶中都有输导组织
C.都能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D.种子外都没有果皮包被
6.草问荆是北京林区生长的一种蕨类植物,与生活在同样环境中的苔藓相比,主要区别是(  )
A.植株更加矮小 B.具有真正的根、茎、叶
C.依靠孢子生殖 D.受精过程不受水的限制
7.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与煤的形成有关的古代植物类群主要是(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拓展性作业】
8.我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海带养殖国,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海带生长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1和实验2),并将实验数据分别绘制成下图一和图二。实验1中,25℃时海带腐烂,生长率为负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8题图)
(1)为使实验结果科学合理,实验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一所示,海带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_____℃。据图二所示可知,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海带生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衣藻、海带和紫菜三种藻类依次分布在海水的浅、中、深区域,由此推测,_____因素也是影响海带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
(5)幼苗培育是海带养殖很关键的一步。在适宜的条件下,海带产生的_____萌发成海带幼苗,幼苗长到15cm就可以移植到海区中。海带幼苗的移植一般在春季进行,根据上述实验推测,夏季不宜移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6)海带被称为“采碘能手”,即使海带细胞内的碘含量远高于海水,仍能从海水中吸收碘,实现这一现象的细胞结构基础是_____。从海水中吸收碘是一个耗能过程,该生理作用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____。
【实践性作业】
9.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章所学的各植物类群的典型特征进行总结,并在生活中尝试运用这些特征对所见到的植物进行类别判断,做各小小植物分类学家,在尝试分类后请通过查阅资料或是实地调查的方式对这种植物的生存环境、经济价值、是否濒危等问题进行进一步了解,并向身边的同学、亲友进行宣传。
参考答案
1.【答案】B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情境设置,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蕨类植物的特征
2.【答案】C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情境设置,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苔藓植物的特征及与人类的关系
3.【答案】D
【设计意图】区分不同生物类群,进一步了解被子植物的特征
4.【答案】D
【设计意图】促进被子植物特征的理解及种子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提高识图和信息提取能力。
5.【答案】C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总结藻类、苔藓和蕨类三种植物类群的共同点,使学生在对比过程中,将相关内容建立联系,加深对于这三类植物各自特征及共性特征的理解,在对比器官分化情况及输导组织出现的过程中形成进化与适应观。
6.【答案】B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蕨类植物与苔藓植物加深对各自特征的理解,并认同适应于进化观。
7.【答案】B
【设计意图】促进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同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性。
8.【答案】(1) 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海带苗,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进行实验
(2)温度是影响海带生长率的因素吗
(3)10-15 二氧化碳含量在280-700ppm之间时,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生长率增加;大于700ppm时,生长率随着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4)光照/光
(5)孢子 夏季温度高,海带的生长率低,不利于海带生长
(6)细胞膜 线粒体
【设计意图】以藻类植物海带为情境,在落实孢子生殖的概念的基础上,联系前面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复习,同时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进行训练。
9.【评价要点】思维导图清晰,知识点无遗漏,样式美观。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再将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后通过进一步调研加深对所研究的植物的了解后,再与他人进行交流,锻炼沟通能力的同时,以所学影响跟多的人,获得情感满足,提升学习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