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章 酸与碱综合测试卷班级 得分 姓名 学号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K—39 Ca—40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4每题1分,5—19每题2分,共34分)1.如图为身边一些物质的近似pH,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厕所清洁剂呈碱性 B.西瓜的酸性比柠檬强C.厨房清洁剂碱性最强 D.萝卜呈中性2.溶液的碱性强弱跟溶液中OH 的数量有关。一定体积的溶液中OH 数量越多,则溶液碱性越强。150mL20%的NaOH溶液与150mL 20%的KOH溶液(密度均为1.1g/cm )相比较,碱性更强的是( )A. NaOH B. KOH C.一样强 D.无法比较3.某同学在完成酸、碱的性质实验时,记录了部分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B.向氧化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红棕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C.向氯化铜溶液中加入几滴硫酸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D.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4.向表面被氧化的铝片中,慢慢滴加过量的稀硫酸,下图能正确反映其变化的是( )5.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6.常温下,将 气体持续通入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生反应: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总的化学方程式为:B.上述反应过程中刚开始观察不到明显现象,后观察到溶液变浑浊C.反应②是生成NaHCO 沉淀的化合反应,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无变化D.将最终得到的混合液过滤,取滤液于试管,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7.醋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之一,同时醋还具有较强的杀灭细菌、抑制病毒的作用。另外,醋可使胃中酸性增强,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对于胃酸较少的人而言更是一剂良药。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其化学式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醋酸的水溶液呈酸性,是因为醋酸能解离出 H B.醋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醋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为中和反应C.用醋酸可以洗去铝制品的污垢,还可除去暖壶、水壶中的水垢D.胃酸过多的病人可服用含小苏打的药剂降低胃酸8.下列实验所残留的物质可以用稀盐酸除掉的是( )①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附在试管壁上的白色物质 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红褐色物质 ③稀硫酸溶液滴入盛有硝酸钡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白色物质 ④碳酸钠溶液滴入盛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白色物质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9. 在实验课上进行了“魔壶”的实验。将“魔壶”中盛有的液体依次倒入两个分别盛有不同溶液的的烧杯中,现象如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魔壶”内盛有的液体 烧杯1中形成的“饮料” 烧杯 2中形成的“饮料”稀硫酸 “牛奶” “雪碧”A.此实验用的“魔壶”能用铁制的B.烧杯1中盛有的溶液一定是C.烧杯2中得到“雪碧”饮料可能的原因是生成CO2D.若将“魔壶”中的溶液改为稀硝酸溶液实验现象相同10.下列物质中,都能跟稀硫酸、稀盐酸发生反应且反应中表现了“酸的通性”的组合是( )①金属锌 ②碳酸钠 ③氢氧化钙 ④氯化钡溶液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将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混合,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阴、阳离子的总数目不变B.反应前后溶剂质量不变C.反应后溶液呈中性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了变化12.只含一种杂质的硫酸溶液 M,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再加足量的稀盐酸,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判断:①M中一定不含有碳酸钠;②图中 ab间(不含a、b两点)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色;③bc段表示沉淀部分消失,无气泡产生;④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不少于两种。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A.能产生气泡的实验是:A、B、D、EB. A实验和B实验对比可以得出: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镁强C.能证明C实验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D. E实验中氧化铁逐渐溶解与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的原理是一样的14.现有50g 40%的H2SO 溶液与过量锌反应,为减缓反应速度又不影响生成H2 的总量(已知:一定条件下,同一反应速度快慢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应向H2SO 溶液中加入适量试剂是 ( )A.5%的 Na2SO 溶液 B.5%的 Na2CO 溶液C.5%的 H2SO 溶液 D.5% HCl溶液15.如图为硫酸性质的知识归纳,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若盐为碳酸钠,则硫酸与盐反应时有气泡产生B.若碱为NaOH溶液,可以通过检测溶液的pH变化情况,证明两者发生了中和反应C.若金属氧化物为Fe2O ,可以利用硫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这一性质,除去铁锈D.若金属为 Mg和Fe的混合,则反应后的溶液一定呈浅绿色16.小余取8.0g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于敞口的锥形瓶中,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发生潮解,一段时间后测得锥形瓶内物质质量为10.0g。为进一步探究上述现象的成因,小余立即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试剂 X逐滴滴入锥形瓶中,直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测得装置前后质量减少了1.1g。(不考虑滴加液体体积、气体密度变化和结晶水的生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①试剂 X可以是稀硫酸 ②固体Y可以是生石灰 ③滴加试剂X前锥形瓶内水的质量为0.9g ④若没有球形干燥管,测得氢氧化钠固体从空气中吸收水的质量会偏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一定温度下,向 a g FeCl 溶液中加入 NaOH 固体,溶液的质量与加入NaOH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沉淀完全时消耗 NaOH的质量为 ngB. P点对应的溶液中 NaOH达到饱和状态C. m=c-aD.生成 Fe(OH) 的质量为(n--b+a)g18.室温时,随着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溶液,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忽略溶液温度的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a点溶液中有两种溶质B. 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C. c点烧杯内液体的pH=7D. d点溶液中有较多的19.若将 溶液逐滴加入到混有少量硝酸的 溶液中,所得沉淀的质量与加入的 的质量变化符合下列图像的是(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12分)20.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下列变化:(1)用盐酸除去热水瓶内的水垢(氢氧化镁): 。(2)用碳酸氢钠溶液除过多的胃酸: 。(3)烧碱溶液放在空气中变质: 。(4)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以上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填序号)21.已知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水分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想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请通过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1)提出的假设是 。(2)实验①没有变红,通过此现象可以证明: 。(3)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使酚酞试液变红,还需要进行实验③和④,在实验③中应加入 (填“氯化钠”或“碳酸钠”)溶液,酚酞试液没有变红;当加入该试剂后发现实验 是多余的。在实验④加入氢氧化钙溶液,现象是酚酞试液 。(4)探究结果为氢氧化钠溶液中 使酚酞试液变红。实验反思: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还可以先向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1~2滴酚酞试液,再加入过量的 ,红色褪去,也可得到上面的结论。三、实验探究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40分)22.氢氧化钙是一种常见的碱,用澄清石灰水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1)实验1中,试管的溶液变成 色。(2)实验2中,通过导管向澄清的石灰水吹气,有白色沉淀生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3中,滴入酚酞试液的目的是 。(4)根据实验4,氢氧化钙的用途是 。(5)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石灰水重复了四个实验,其中 (填“实验1”“实验2”“实验3”或“实验4”)无现象。23.小楠同学在探究与 NaOH 是否发生反应时,设计了下图所示的三种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1)以上实验中,①②有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楠记录他观察到的现象:实验① ;实验② 。(2分)(2)实验③中玻璃广口瓶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请你帮小楠寻找一种生活中替代该装置中的广口瓶,以使实验取得成功,你选用的物品是 ,改进后看到实验现象是 。(3)写出 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得出氢氧化钠应 保存。24.为验证 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1)四个实验中没有明显现象是实验 (填序号)。(2)实验②③验证了 能和某些 (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3)实验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结束后,将实验①、实验③和实验④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无色滤液 A。则滤液 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25.某活动小组分别用蓝紫色牵牛花、大红色月季花、紫萝卜花、丝瓜花提取指示剂。步骤1:分别在研钵中将上述物质捣烂,加乙醇溶液(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10分钟。(1)乙醇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 (填字母)。A.催化剂 B.参加化学反应 C.溶质 D.溶剂步骤2:将步骤 1得到的混合物,用纱布过滤。(2)过滤的目的是 。步骤3:将步骤2中得到的浸取液,分别滴入到澄清石灰水和食醋中。植物 植物 浸取液 在不同溶液中所呈现的颜色名称 颜色 颜色 澄清石灰水 食醋牵牛花月季花萝卜花丝瓜花 蓝紫 大红 紫 黄绿 红棕色 玫瑰红 紫红 黄绿 黄绿橙黄黄绿黄 粉红粉红粉红黄(3)上述四种浸取液,最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 (填植物名称)。(4)将月季花的浸取液滴入稀盐酸中,溶液呈 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呈 色。(5)将牵牛花的浸取液滴入某溶液中呈现黄绿色,则该溶液可能是 。(填字母)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氨水 D.食盐水四、计算题(26题6分,27题8分,共14分)26.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过多的药剂之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27g小苏打样品(含有少量不与 HCl反应的杂质)进行测定实验。现将小苏打样品平均分为3份,分别进行3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小苏打样品的质量/g 9 9 9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50 100 150生成气体的质量/g 2.2 4.4 4.4(1)第 次实验中 和 HCl恰好完全反应。(2)计算27克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g)27.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 和 (已知 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100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求:次数 第 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加入稀盐酸质量/g 25 25 25 25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35.2 58.4 82.6 x(1)x的数值为 ,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2)请在如图中画出在该石灰石样品中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 气体质量变化的函数关系示意图。(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第2章酸与碱综合测试卷1. C 2. A 3. B 4. B 5. C 6. D 7. B 8. D 9. C 10. A 11. C 12. A 13. C 14. A 15. D 16. B 17. C 18. C 19. C20.21.(1)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根离子使酚酞试液变红 (2)水分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氯化钠 ① 变红 (4)氢氧根离子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稀硝酸)22.(1)红 ( (3)证明盐酸能与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 (4)配制波尔多液 (5)实验223.(1)①溶液进入试管内 ②气球膨胀 (2)塑料瓶 塑料瓶变瘪 使对资料快乐+H2O(4)密封保存24.(1)④ (2)盐 (4)NaCl25.(1)D (2)得到花汁的浸取液 (3)丝瓜花(4)粉红 橙黄 (5)AC26.(1)二 [解析: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一次9g碳酸氢钠样品与50g盐酸反应生成2.2g二氧化碳,第二次9g碳酸氢钠样品与100g盐酸反应生成4.4g二氧化碳,第三次9g碳酸氢钠样品与150g盐酸反应也生成4.4g二氧化碳,说明9g碳酸氢钠样品与100g盐酸恰好反应生成4.4g 二氧化碳,所以第二次实验中NaHCO 和 HCl恰好完全反应,故填二。](2)解:设9g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84 44x 4.4g解得:x=8.4g则27g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8.4g×3=25.2g。27.(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加入25g稀盐酸后(25+35.2-58.4)g=1.8g,第3次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58.4-82.6)g=0.8g,说明第三次碳酸钙已反应完,所以第四次加入25g盐酸就不反应了,所以第1次加入25g稀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g,x=(82.6+25)g=107.6g。(2)依据表中数据可知产生二氧化碳的总质量为(].8+1.8+0.8)g=4.4g,产生4.4g二氧化碳需要稀盐酸的质量为4.4g× 则图像为(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 12g,由题中数据可知,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8+1.8+0.8)g=4.4g,i设样品中碳酸钙质量为x,则100 44x 4.4g解得x=10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